學術乾貨 解剖專業好文——說說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參數及表徵

2021-01-15 材料人


親愛的小夥伴們,上一次我們談了《TEM好基友— Digital Micrograph功能及使用教程》(猛戳這裡)


這一次我們來談一談未來新能源的發展方向——有機太陽能電池!

一、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的五個重要參數


有機太陽能電池主要的性能參數包括:光電轉換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簡寫為PCE)、開路電壓(Open-circuit Voltage,簡寫為VOC)、短路電流(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簡寫為JSC)、填充因子(Fill Factor,簡寫為FF)和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簡寫為EQE)。如圖1-3(b)所示,光伏性能的優劣主要體現在PCE的數值上,而PCE的數值與VOC、JSC、FF這三個參數緊密相關。



圖1-3(a)活性層給受體材料能級解析示意圖(b)電流電壓曲線圖


1)開路電壓,VOC


VOC是太陽能電池外電路斷開或電流為零時的電壓,即是最大輸出電壓(圖1-3(b)),是J-V曲線中橫坐標為0時縱坐標所對應的數值。一般VOC值越大,其PCE值越大。VOC與D-A材料的類型、配比、器件結構等有關。對於單層器件,VOC由正負電極的功函之差所決定;然而對於本體異質結結構器件,VOC主要取決於給體的HOMO能級和受體的LUMO能級的能級之差,即E2(圖1-3(a))。


2)短路電流,JSC


JSC是太陽能電池上施加電壓為零時外電路上的電流密度(圖1-3(b)),是J-V曲線中縱坐標為0時橫坐標所對應的數值。一般JSC值越大,其PCE值越大。JSC與器件的製備工藝和D-A材料類型有關,如D-A材料的配比、添加劑的種類、退火、界面修飾等均可影響JSC的數值。


3)填充因子,FF


FF為在一定負載下太陽能電池提供的最大功率與VOC、JSC乘積之比,它表示器件能夠對外界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的能力參數,圖1-3(b):


FF = (Vmax×Jmax)/(VOC×JSC) = Pmax/(VOC×JSC)        (式1-1)


其中,Vmax和Jmax分別為最大輸出功率點Pmax的電壓和電流。FF是考量電池輸出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其FF值越大,PCE值就越大。


4)光電轉換效率,PCE


PCE表明了入射光的能量有多少可以轉化成有效的電能,是Pmax(最大輸出功率)與Pin(入射單色光功率)的比值:


PCE = Pmax/Pin = (VOC×JSC×FF)/Pin              (式1-2)


由於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給體材料的光譜響應範圍比較窄,在太陽光下的能量轉化效率要低於其單色光照射下的能量轉化效率。由此可知,要獲得高的PCE,就要調控好VOC、JSC、FF的值。材料的類型和純度、器件結構及製備方法均可能影響電池的PCE。


5)外量子效率,EQE


EQE是指對特定波長電池收集電子數和器件所吸收光子數的比值:


EQE=1240×JSC/(λ×Pin)                 (式1-3)


要取得高的PCE,高的EQE是必要條件。EQE可以反映對不同波長單色光的吸收效應。改善給體材料對太陽光譜的吸收性能、提高載流子的收集效率、增強激子的擴散能力均有利於EQE的提高。

二、表徵太陽能電池材料的手段



以文中材料(見參考文獻)P1、P2、 P3為例,說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徵方法。


1、聚合物(P1-P3)的熱學性能


聚合物的熱學性能通過TGA曲線進行表徵,參見圖2-3所示。聚合物P1、P2和P3出現5%失重的溫度分別為334 °C、337 °C和336 °C,聚合物有良好的熱穩定性,保證了太陽能電池器件的使用壽命。


圖2-3聚合物(P1-P3)在升溫速率為10 °C min-1、氮氣條件下的TGA曲線


2、聚合物(P1-P3)的光學性能


圖2-4顯示了聚合物(P1-P3)在氯仿溶液和旋塗薄膜的吸收光譜圖,相應數據參見表2-2。三個聚合物在550~620 nm範圍中顯示了兩個吸收峰。



圖2-4聚合物(P1-P3)在三氯溶液(a)及固態薄膜(b)狀態下的紫外-可見(UV-vis)吸收光譜


表2-2聚合物(P1-P3)的光學性能和電子能級




根據光學帶隙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到聚合物P1、P2和P3的光學帶隙(Egopt)分別為1.79 eV、1.81 eV和1.78 eV。從表2-2中可以看出,沒有共軛側鏈的聚合物P1、有著半共軛側鏈的聚合物P2和P3、共軛側鏈聚合物P4有著相似的光學性能。


3、聚合物(P1-P3)的電化學性能


用CV曲線研究聚合物或有機小分子的電化學性能,以獲得聚合物或有機小分子的HOMO與LUMO的能級值。使用標準的三電極進行測試(工作電極:塗有聚合物或有機小分子薄膜的玻碳電極;對電極:鉑絲;參比電極:Ag/AgCl電極;電解液:0.1 mol/L Bu4NPF6/CH3CN)。在室溫、氮氣氣氛、50 mv/s條件下得到所測物質的CV曲線(圖2-5)


圖2-5聚合物(P1-P3)的循環伏安曲線圖


如圖2-5所示,聚合物(P1、P2、P3)的起始氧化電位分別為1.01 V、1.10 V、0.93 V,對應的HOMO能級為-5.43 eV、-5.52 eV、-5.35 eV,三個聚合物(P1、P2、P3)都展示了相對較低的HOMO能級。


4、聚合物(P1-P3)的光伏性能


為研究聚合物(P1、P2、P3)的光伏性能,用新合成的聚合物(P1、P2、P3)作為D,富勒烯衍生物PC61BM作為A,按照不同的比例共混作為活性層製成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PC61BM被用在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活性層中以形成D-A類型的體異質結結構,有利於電荷在D-A界面的轉移,進而加強其光伏性能。圖2-6為聚合物與PC61BM在最優比為1:1的條件下的J-V曲線圖,相對應的數據參見表2-3。


表2-3基於聚合物(P1-P3)和PC61BM混合膜的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性能





圖2-6退火前(a)和100 °C退火後(b)在聚合物和PC61BM的比例為1:1條件下的J-V曲線


通過測試在最優條件下(聚合物:PC61BM=1:1,P3退火處理)的電池器件的EQE曲線來確定聚合物(P1、P2、P3)JSC的準確性,詳見圖2-7。從圖中得知基於聚合物(P1、P2、P3)的電池器件在300到700 nm之間都表現出了光響應。通過EQE曲線,計算出電池器件的JSC(P1: 7.16 mA/cm2,P2: 3.72 mA/cm2,P3: 4.47 mA/cm2),與J-V曲線獲得的JSC(P1: 7.31 mA/cm2,P2: 3.82 mA/cm2,P3: 4.52 mA/cm2)基本一致,從而保證了測量的有效性。


圖2-7在最優條件下相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曲線


5、材料的空穴遷移率


為了進一步研究基於垂懸噻吩側鏈的聚合物在光伏性能上的差異,通過空間限制電流的方法(SCLC)測試相應器件的空穴遷移率。測試結果詳見圖2-8。


較高的空穴遷移率有利於空穴在活性層中的傳輸,能夠有效地提高太陽能電池的JSC和FF值。


6、聚合物(P1-P3)的形貌研究


用AFM調查聚合物/PC61BM混合薄膜的形貌,進一步了解聚合物(P1-P3)電池器件性能之間的差異。



圖2-9聚合物(P1-P3)在最優條件下的原子力顯微鏡形貌(ace)及相分離(bdf)圖像,圖像尺寸4×4微米

三、有機太陽能電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


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如下優點:


(1)化學可變性大,原料來源廣泛;


(2)有多種途徑可改變和提高材料光譜吸收能力,擴展光譜吸收範圍,並提高載流子的傳 送能力;


(3)加工容易,可採用旋轉法、流延法大面積成膜,還可進行拉伸取向使極性分子規整排 列,採用LB膜技術在分子生長方向控制膜的厚度;


(4)容易進行物理改性,如採用高能離子注入摻雜或輻照處理可提高載流子的傳導能力, 減小電阻損耗提高短路電流;


(5)電池製作的結構多樣化;


(6)價格便宜。有機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的合成工藝比較簡單,如酞菁類染料早已實現工業 化生產,因而成本低廉。這是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用化最具有競爭能力的因素。


(7)可降解,對環境的汙染小。


挑戰


然而與無機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在轉換效率、光譜響應範圍、電池的穩定性方面,有機太陽能電池還有待提高。各種研究表明,決定光電效率的基本損失機制主要有:


1.半導體表面和前電極的光反射;


2.禁帶越寬沒有吸收的光傳播越大;


3.由高能光子在導帶和價帶中產生的電子和空穴的能量驅散;


4.光電子和光空穴在光電池的光照面和體內的複合;


5.有機染料的高電阻和低的載流子遷移率。


綜合來看,有機太陽能電池依舊面臨著光電轉化效率低,成本較高,難以大面積應用生產等難題,亟待科研人員繼續努力探索發現!


參考文獻:

"Novel pendent thiophene side‐chained benzodithiophene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53.13 (2015): 1558-1566.

歡迎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 422065952」,優秀碩博們,一起加入材料人編輯部學術乾貨組吧,傳播知識,展現才華, 助力材料科研,私信負責人「淡年華( QQ:601416321) 」報名!

歡迎各大課題組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招聘平臺|儀器設備|產品測試|項目對接|求報導

請進入公眾號右下角菜單提交

合作電話:010-82810279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學術乾貨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測試與表徵方法
    在製作出太陽能電池後要對其進行測試和表徵,以反映所得電池的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測量和表徵方式: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徵與測試技術中,I-V測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測試方式。I-V測試系統,能夠得到器件以下參數:能量轉化效率、填充因子、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而這四個參數正是衡量電池性能好壞的最直接的標準。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測試與表徵方法
    太陽能電池也叫光伏電池,其發電過程主要有三部分:第一,半導體材料吸收光能產生出非平衡的電子-空穴對或偶極子;第二,非平衡電子和空穴從產生處向勢場運動,這種運動可以是擴散運動,也可以是漂移運動;第三,非平衡電子和空穴在勢場的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而分離。
  • 科研人員在大面積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為其柔性、質輕、可以溶液法加工等特點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單節效率已經突破18%。然而目前高性能的器件大多通過實驗室中小面積旋塗成膜製備得到,為了進一步適應商業化應用的要求,發展大面積印刷加工技術迫在眉睫。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大面積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為其柔性、質輕、可以溶液法加工等特點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單節效率已經突破18%。然而目前高性能的器件大多通過實驗室中小面積旋塗成膜製備得到,為了進一步適應商業化應用的要求,發展大面積印刷加工技術迫在眉睫。狹縫擠出成膜結合卷對卷加工是最有望實現有機太陽能電池大面積印刷的技術。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的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和清潔能源實驗室共同承辦。
  • 分子振動會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可達到的最大光電壓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和比利時哈塞爾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限制有機分子材料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物理原因。目前,此類電池的電壓仍然過低,這也是其效率較低的原因之一。太陽能電池是全球能源生產轉變的重要節點。基於有機材料(即碳基材料)的有機光伏(OPV)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支柱,因為與常規的矽基光伏材料相比,它們具有更好的生態性能,僅需少量材料即可生產薄膜。但是,必須進一步提高效率。它基於各種特性值,例如開路電壓,其值太低目前是OPV效率仍然不高的主要原因。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從效率5%到超過10%,再到17.3%,他們在不斷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他們提出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被科學界廣泛應用。十幾年來,他們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了近300篇學術論文,申請獲得50多項發明專利。
  • 太陽能電池的分類及其性能參數
    但是GaAs材料的價格不菲,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GaAs電池的普及。   CIS 銅銦硒薄膜電池(簡稱CIS)適合光電轉換,不存在光致衰退問題,轉換效率和多晶矽一樣。具有價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藝簡單等優點,將成為今後發展太陽能電池的一個重要方向。唯一的問題是材料的來源,由於銦和硒都是比較稀有的元素,因此,這類電池的發展又必然受到限制。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劍指大挑戰2015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NaturePhotonics)報導了葛子義領導的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這是中科院有機光電方向研究成果首次在該期刊發布,也是寧波市首次在《自然》子刊上發表第一通訊單位研究論文。
  • 陳立桅課題組JACS: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面偶極
    雖然新的活性層材料,如非富勒烯受體和多離子混合鈣鈦礦等,是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但新型器件結構以及界面層材料同樣不可或缺。對於有機太陽能電池而言,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相互折衷,是早期限制器件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頸之一。
  • 對聚合物批次不敏感的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有機太陽能電池由於輕質、半透明、可溶液加工等優點受到了科研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調控活性層形貌使其形成理想的雙連續互穿網絡結構是製備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關鍵。而在活性層的成膜過程中,成膜動力學影響著薄膜的最終形貌。混合溶液旋塗法是實驗室製備太陽能電池活性層的最常用方法,其成膜速度快;與旋塗法相比,工業印刷法成膜速度相對較慢。
  •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製作技術
    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原料矽佔到製造成本的30%以上。因此,對原料不依賴於單晶矽的非晶矽系列太陽電池進行了開發。緊隨非晶矽系列太陽能電池之後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其原料豐富,且價格相對較低,並採用了基本廉價的非真空加工工藝,故這類結構的太陽能電池是人們所期待的。
  • 穩定、高效的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相比傳統基於無機材料的光伏器件,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明顯,例如成本低、質量輕、易加工、可製成柔性器件等等。儘管問世初期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PCE)比較低,但是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非富勒烯受體(NFA)材料的研究進展,有機光伏器件的性能節節攀升。例如,中科院化學所近期就報導了效率接近18%的單結有機光伏電池(Adv.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11月2日)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報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
    (11月2日)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報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10-29  瀏覽:
  • 綜述: 鈣鈦礦光致發光的表徵
    光致發光光譜學是通常用於半導體材料並且尤其是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廣泛應用的表徵技術。
  • 【乾貨】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自從2009年日本學者首次研究鈣鈦礦敏化太陽能電池,經過5年的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最初的3.1%躍遷到19.3%,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熱情。而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分的摻雜對錫鈣鈦礦電池薄膜成膜性能的影響,對薄膜的形貌、物相、吸收率和禁帶寬度進行表徵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具有最低的禁帶寬度,其吸光性能優於其他成分的鈣鈦礦薄膜。摻雜Br、Cl離子會導致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的禁帶寬度增加,而吸光性能和結晶性能降低。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與由晶體矽製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更低且更具柔性 製造過程中的靈活應用和高能效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們像箔一樣薄且柔軟,可以適應各種基材。可以通過使用的宏模塊來「調整」吸收太陽光的波長。塗有吸收紅色和紅外光譜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辦公室窗戶不僅可以屏蔽熱輻射,而且還可以同時發電。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