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康萊德爆食品安全事件,疫後酒店業格局迎來大洗牌

2020-12-05 聞旅派

受2020新冠疫情衝擊,酒店業均在艱難求生,但嚴峻形勢下,仍有業者缺乏足夠的危機感和對行業基本的敬畏之心,進一步阻礙市場信心的恢復。

近日,多位網友反映稱,其在食用福建廈門康萊德酒店提拉米蘇後出現噁心、頭暈、腹瀉、發燒等症狀。隨著事件不斷發酵,6月3日,廈門思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事件進行了通報,經採樣檢測,發現廈門康萊德酒店製作的蛋糕部分衛生指標未能達到標準要求。目前,該局已責令該酒店停止蛋糕及其他烘焙類食品生產銷售,並責成其對消費者予以合理賠償。

廈門康萊德酒店隨後發布道歉信表示,酒店將依照法律規定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要求,對賓客給予合理賠償。酒店將進一步加強衛生管理,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01、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據了解,康萊德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的高端酒店品牌,自1990年進入香港後,該品牌在中國的擴張一直處於蟄伏狀,而從2010年起,其擴張逐步起勢,相繼於三亞、大連、澳門、北京、廈門、廣州落點;進入2019年,康萊德的擴張更是迎來大躍進,杭州、天津、杭州、瀋陽四店相繼開業,包括深圳和寧波店也即將陸續開業。對比早前遲緩的擴張步伐,足見集團對康萊德中國戰略所給予的期待。

儘管看似順利,但與品牌方擴張加速相同步的,則是其在品質把控上的逐步降維。

2018年末,微博大V@花總丟了金箍棒曝光多家知名五星級酒店存在嚴重衛生問題,包括服務員在打掃時用客用浴巾、方巾當抹布,擦洗手池、浴室牆面、杯具甚至馬桶,在引發輿論譁然後,涉事酒店招致相關部門行政處罰,其中就有北京康萊德;而包括此次引發食品安全事件的廈門康萊德,儘管被營銷軟文稱為所謂的網紅打卡地,但參看其過往的用戶評論,包括服務、衛生、效率等環節,均遭到各種吐槽。

作為從屬於希爾頓集團的子品牌,顯然,業界不會將康萊德在中國的擴張進度獨立來看待,某種程度而言,其擴張節奏變化,可以看作是希爾頓入華多年曆程的縮影。

與康萊德類似,希爾頓集團早前在中國的擴張非常緩慢,自1988年進入中國起到2013年底,其門店數量不過50家,在國際巨頭入華跑馬圈地的彼時,希爾頓的謹慎可見一斑。但從2013年開始,希爾頓在中國的擴張開始大舉提速。僅3年時間,就完成了此前25年的開店數量。

而與之相呼應的,是希爾頓因管理不力導致負面事件頻發。翻看近幾年的報導,其因會員卡欺詐、衛生問題惡劣、排汙不達標等各種問題,連續遭遇北京、廣州、深圳等各地相關部門的警告與處罰。

典型如重慶希爾頓酒店,作為2002年開業的重慶老牌五星級酒店。該酒店曾在2010年因涉黑涉黃、容留婦女賣淫、違法經營和故意擾亂社會秩序而被停業過一段時間,後經整頓重新開業。而因衛生和消防安全問題嚴重、服務不規範問題突出,於2019年被摘去五星級酒店資格。

02、星移鬥轉,走下神壇

事實上,談及外資酒店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史,繞不開深刻的時代背景變遷。

在國內酒店業的上半場,出於提升房產溢價、迎合政府需求或是「師夷長技」等目的,國際品牌彼時在中國的發展擴張順風順水;但伴隨國內房地產形勢逆轉、民族酒店管理集團崛起以及本土市場需求升級,國際酒店集團僵化的輕資產合作模式遭遇嚴峻挑戰,重重矛盾導致撤牌事件頻出。而參見近年案例,希爾頓似乎成了典型。

2016年1月,崑山花橋希爾頓逸林酒店正式更名為崑山維景國際大酒店,由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全面接手所有業務;同年5月,無錫靈山元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由於希爾頓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不善等原因,公司決定終止雙方的代管合同,並禁止職級L9以上員工進入酒店管理區域。公告中所指的,正是無錫靈山元一希爾頓逸林酒店。

而2017年9月,希爾頓酒店集團宣布,因合約到期,上海希爾頓酒店將在2018年1月1日撤牌,該事件引發業界持續熱議。據了解,上海希爾頓酒店於1988年6月28日正式開業,作為第一家落戶中國的全外資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可以說其見證了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史。而摘牌後,酒店未來將由錦江集團旗下的崑崙飯店掛牌經營。

或許是意識到單品牌策略在市場競爭上的「力有不逮」,近年來,希爾頓調整其入華策略,包括旗下華爾道夫、康萊德等頂級酒店品牌以及中端品牌希爾頓花園,均明顯加快了擴張步伐,但如上所言,快速規模化帶來對品牌方管理運營能力的挑戰,始終難言輕鬆。

以希爾頓逸林為例,該品牌為希爾頓酒店及度假村旗下的酒店品牌之一,按照希爾頓酒店集團大中華區及蒙古總裁錢進的說法,2019年預計有6家希爾頓逸林酒店進入粵港澳、長三角等熱門經濟區,佔亞太地區該品牌開業數量近50%。

但從上述提及的系列撤牌案例來看,該品牌的運營管理能力似乎並不如業主預期;而進入2020年,包括西雙版納融創希爾頓逸林度假酒店、海南七仙嶺希爾頓逸林溫泉度假酒店接連與品牌方解約撤牌,這無疑為其接下來的中國市場擴張帶來濃重陰影。

03、疫後市場劇變,運營效率為王

從當前形勢看,全球肆掠的新冠疫情無疑對國際酒店集團造成了巨大衝擊。希爾頓財報顯示,2020年第1季度,其RevPAR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下降了22.6%。其中亞太地區降幅最大,為44.1%。平均每日房價下跌了3%。第一季度淨利潤為1800萬美元,同比下降89%。而由於歐美地區的疫情爆發相對滯後,其業績承壓將在第二季度財報進一步顯現。

按照希爾頓的說法,其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已開始恢復。截至5月4號,中國地區的希爾頓酒店入住率從2月初的9%上升到40%左右。5月8日,希爾頓集團宣布,中國大陸所有酒店全面恢復正常運營。儘管已經觸底回暖,但結合當前現狀,其運營壓力仍不容樂觀。

概括來看,早期國際品牌的擴張優勢主要在於品牌美譽度高、服務品質高、運營管理系統效率高以及其可以帶來大量國際客源等,但伴隨行業競爭格局劇變、本土品牌快速成長和民族信心持續提升,國際酒店品牌的加盟性價比正逐步喪失。

在業者看來,由於當前國外疫情還在持續,短時間內國際商務活動受到限制,國際酒店無法接到跨國的差旅、會議訂單,經營一時難以明顯提振。如果形勢持續萎靡,國內酒店業主將回歸性價比和現金流的基礎考量,由合作轉向撤/換牌或直接關店。

受此壓力影響,當前豪華酒店低價賣房、送餐飲外賣潮起,客觀而言,這類自救舉措無論是對於提振業主合作信心還是加快現金回流,均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但此次廈門康萊德酒店事件,則為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鐘。非常時期,管理方如果沿襲此前的運營慣性,在基礎的衛生安全環節疏於管理,以極致的成本壓縮持續消耗市場信心,其復甦周期將進一步拉長,乃至壓垮業主合作預期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了解,截止到目前,希爾頓在華管理規模突破200家,根據錢進在2019年的說法,按計劃,到2025年,希爾頓集團在中國的酒店管理規模將達到1000家。而置身劇變的疫後酒店市場,某種程度上,希爾頓對此次廈門康萊德事件的危機認知高度與運營調整效率,將決定該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相關焦點

  • 「三文魚案板」事件第11天,福州日料餐飲生存實錄
    「今年日料應該會提早進入洗牌階段,食品安全應該是後面日料品牌的命脈。」「三文魚事件發酵後,我們的客流與營業呈斷崖式下滑大概7成,就像是被人蒙頭澆了一盆冷水,心涼。」此次事件前,客流已大致恢復正常。「上周五還是滿的,周六發酵後,直線下降。」
  • 網傳一張「紙巾」讓芬達變雪碧 廈門食品安全專家為您解惑
    合成色素不可怕  正規飲料放心喝  網傳一張「紙巾」讓芬達變雪碧,廈門食品安全專家為您解惑
  • 近十年全國食品安全事件22萬起 其中75%系人為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金小茜)日前在京發布的《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5)》認為,2014年我國食品安全態勢總體穩定、逐步向好,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仍待提升。據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吳林海介紹,2014年,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與食品供應數量繼續保持總體穩定的基本態勢,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總體呈現逐步向好格局,食品安全風險治理能力實現提升。同時,具有較大影響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廣受關注。例如,毒豆芽、毒腐竹、工業鹽冒充食用鹽在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批次、多品牌桶裝水不合格,多款麵粉被曝光含有增筋劑等。
  • 林鄭:香港國安法後酒店業才覺得安全
    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11月2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電臺聯播節目時,透露了特區政府在疫情初期遇到的一個困難:受到去年黑暴事件影響,很難找到願意與特區政府合作的隔離酒店。當中的困難非常大。」林鄭月娥直言:「因為他們(酒店業)很害怕,就算酒店業主肯,員工都不肯,一來害怕感染,二來害怕有人上門搞事。現在有了香港國安法,大家覺得很安全,出門沒事。大半年前是什麼光景?靠近政府都不肯。」她還表示,特區政府想在社區設置特別診所也屢遭破壞,「(有人)又是上街、示威,搞那些診所,放火燒、塗鴉。」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食品夥伴網訊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以史為鑑:盤點近些年震驚全國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關係著我們千家萬戶的健康,一點都不能馬虎。隨著國家對食品的監管越來越嚴,食品安全情況越來越好。但總是有一些商家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置大眾的健康於不顧,從而出現一個又一個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近十幾年來震驚全國的食品安全事件。
  • 東方燕窩,世界格局 | 2020全球燕窩金燕獎頒獎典禮在穗順利舉行
    「東方燕窩,世界格局」| 六大創新篇章,四大主軸活動連番上陣本屆盛會以「東方燕窩,世界格局」為主題,活動精彩紛呈,亮點頻出,大會開啟了六大創新篇章(新政策、新解讀、新論道、新熱點、新商機、新共享),四大主軸活動(協會換屆、行業年會、主播大賽、金燕典禮),採取線上線下、國際國內雲端同步方式,對標健康產業、燕窩發展的重要性和價值進行定位與策劃
  • 中國特殊食品行業持續增長 後疫情時代迎來新機遇
    特殊食品產業的領軍人物圍繞「特殊時期 特殊食品 特殊責任」主題,就「優化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促進產業技術轉化升級」、「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打造全產業鏈大格局」三大話題展開交流。  伴隨人們對營養健康需求日益廣泛地迫切需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殊食品產值早在2016年就達到6000億元,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川普退群致地球村「群龍無首」,疫後世界格局走向何方
    2020年8月26日,工人在馬來西亞一家工文 | 項兵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戰後影響面最大的全球性事件之一。地緣政治與全球治理體系現有全球治理體系構建於二戰之後的世界發展格局基礎之上。冷戰結束後,世界發展格局變為「一超多強」,形成了美國主導、各國廣泛參與並由各類國際組織專業化協作與管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美國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核心「創始人」,或是出資額最多的「大股東」,承擔了必要的「責任」,也做實了其全球領導者地位。近年來,全球治理體系的作用越來越趨於低效。
  • 廈門查處25批問題食品 很多都是常用常吃的食品
    同時,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組織對廈門市生產、流通、餐飲、網絡食品等4個環節的豆製品、方便食品、糕點、糧食加工品、水產製品、糖果製品、調味品等31大類,共計1141批次食品樣品開展了監督抽檢;7月共監督抽檢生產(289批次,不合格4批次)、流通(531批次,不合格5批次)、餐飲(85批次、不合格1批次)、網絡食品(236批次,不合格5批次)4個環節31大類,共計1141批次食品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
  • 山西舉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2020年12月02日 11:28 來源:央廣網 編輯:韋幸文   央廣網太原12月2日消息(記者張說地)12月1日,山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在太原舉辦
  • 長三角6個城市「一張網」保護食品安全,6大類10個品種食品可追溯
    東方網記者程琦12月5日報導:今天上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正式啟動,東方網記者獲悉,從今天起,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寧波、合肥市六個城市的6大類10個品種的食品可追溯。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將不斷增加
    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湧現,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衝擊,給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帶來諸多困難,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信心帶來了影響。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 食品安全事件如"割韭菜" 蘇丹紅讓誰臉紅?
    肯德基蘇丹紅事件、河北紅心鴨蛋事件、桂林辣椒醬事件……由蘇丹紅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猶如「割韭菜」,一茬接著一茬。    2006年12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向全區發出緊急通知,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區範圍內清查含「蘇丹紅Ⅳ號」的辣椒粉。
  • 一場「疫情」直接讓世界格局「洗牌」,美國這下傻了
    一場「疫情」瞬間讓世界格局「洗牌」,這是美國萬萬沒想到的。疫情來勢洶洶,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自從川普成功擔任美國總統以後,他就想盡辦法阻止中國的強大,秉持著「美國優先」的所謂的政治理念,瘋狂地採取一些較為極端的手段和政策。但是,就在今年突然發生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相信這是美國怎麼也意想不到的。
  • 媒體稱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多發暴露道德風險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近些年多發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已經超出一般的市場違法違規範疇,它也正暴露出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加強市場監管和法規制裁,也更要從長遠的和根本的道德培養方面採取系統而有力的行動。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自媒體平臺中,發黴食物圖片和警民對峙視頻廣泛擴散,令事件迅速發酵,引發輿論風暴。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川省、成都市以及事發所在地溫江區相關政府部門反映迅速,及時介入調查,令輿情回緩。之後,媒體持續關注事件背後的利益鏈,第一批食品檢測結果公布後令事件熱度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