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國食品安全事件22萬起 其中75%系人為

2020-11-30 騰訊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金小茜)日前在京發布的《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5)》認為,2014年我國食品安全態勢總體穩定、逐步向好,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仍待提升。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5)》由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和中國食品安全輿情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同時還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5)》《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狀況報告》等研究報告。

據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吳林海介紹,2014年,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與食品供應數量繼續保持總體穩定的基本態勢,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總體呈現逐步向好格局,食品安全風險治理能力實現提升。同時,具有較大影響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廣受關注。例如,毒豆芽、毒腐竹、工業鹽冒充食用鹽在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批次、多品牌桶裝水不合格,多款麵粉被曝光含有增筋劑等。

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4年十年間,全國發生食品安全事件227386起,處於高發期,並在2011年達到歷史峰值,當年發生食品安全事件38513起。肉與肉製品、蔬菜與蔬菜製品、酒類、水果與水果製品、飲料是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量最多的五大類食品,發生量總和佔事件總量的40.54%。食品供應鏈各主要環節均不同程度地發生了食品安全事件,60.16%的事件發生在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75.5%的事件是由人為因素導致,其中不規範使用添加劑引發的事件最多,佔總數的31.24%,其它依次為造假或欺詐、使用過期原料或出售過期產品、無證或無照生產經營、非法添加違禁物等。

報告認為,2005年至2014年十年間,我國食品生產與加工企業的組織形態雖然在轉型中產生了積極變化,但以「小、散、低」為主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觀。我國食品工業基數大、產業鏈長、觸點多,誠信和道德缺失,經濟處罰與法律制裁不到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尚不完善,導致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據悉,《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和《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是由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課題組承擔的兩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此次是在江南大學和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指導下,由課題組連續推出的第四個年度報告。(完)

相關焦點

  • 報告:中國近十年食品安全事故超七成人為
    核心提示:11月27號,江南大學與中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報告2015,以及2005至2014年食安事件的分析報告。
  • 以史為鑑:盤點近些年震驚全國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著我們千家萬戶的健康,一點都不能馬虎。隨著國家對食品的監管越來越嚴,食品安全情況越來越好。但總是有一些商家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置大眾的健康於不顧,從而出現一個又一個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近十幾年來震驚全國的食品安全事件。
  • 中國食品安全的尷尬與現實:十年成疾「三宗罪」
    截至11月27日,全國累計報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個別問題奶粉導致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患兒29萬餘人。「不明不白」指的是食品標籤不規範,如標籤無生產日期,標註生產地與實際不符等。這樣的食品問題更是屢見不鮮。食品問題十年成疾如今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是很難想像的。
  • 食品安全事件十年:部分地方將問題產業當特色
    「毒膠囊」事件是中國近十年來繼「大頭娃娃」、「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後最為嚴重的一次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民間通俗地將這起醜聞概括為「從皮鞋到膠囊」,眼下,圍繞這件事引發的調查、追責與反思仍在持續發酵。
  • 民生大數據:近十年食品不良事件分析報告
    分析結果可幫助政府機關進一步準確的定位食品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源頭,快速地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頻率。最終分析可得,不良事件發生頻率從2010年開始大幅上增,主要分布在保健藥品、化妝品和堅果等日常食品類型上,對其中分布較多的保健藥物和化妝品進行分析,發現當事人多為女性,引發緊急就醫後果並伴有死亡殘疾等症狀,社會影響惡劣。
  • 食品這十年:從「好吃嗎」到「安全嗎」
    在德國的二惡英毒飼料事件、美國沙門氏菌汙染雞蛋、火雞肉事件,日本從牛肝中檢出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事件後,也許人們可以從對食物的恐慌中冷靜下來推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保證食品安全的零風險,但對食品安全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除去不誠信因素造成的食品問題外,這需要監管部門、專家和每個個體自己的「勤政」。
  • 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
    此外,也希望行業企業能擔起社會責任,注重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產品質量,創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的安全的食品市場。回顧1絕味、周黑鴨等滷味食品屢上質量「黑榜」隨著煌上煌、周黑鴨上市後,絕味也在積極衝刺上交所主板,這讓滷味食品再次成為食品行業的焦點。
  • 山東省高院公布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263件475人,審結257件457人,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341人,其中,在生效判決中,被判處監禁刑的有263人,佔總數的77.13%,依法嚴懲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為全面推進「食安山東」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之後,媒體持續關注事件背後的利益鏈,第一批食品檢測結果公布後令事件熱度持續。17日,成都市聯合調查組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公布了調查情況、證據及視頻材料,證實系有人蓄意造假,輿情反轉再度引發輿論討論。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輿情經過,總結官方輿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提供參考。
  • 【復盤】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之後,媒體持續關注事件背後的利益鏈,第一批食品檢測結果公布後令事件熱度持續。17日,成都市聯合調查組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公布了調查情況、證據及視頻材料,證實系有人蓄意造假,輿情反轉再度引發輿論討論。法制網輿情中心(ID:fzwyqzx)通過梳理輿情經過,總結官方輿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提供參考。
  • 泰州警方通報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來源:泰州網警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偵辦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7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名,3起案件被省公安廳掛牌督辦,破獲全國首例生產、銷售假「太歲」保健品案和全國首例生產、銷售罌粟花粉案,確保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
    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兩者安全證書有效期均為2020年6月11日至2025年6月11日。
  • 盤點:2017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新特點(一)
    從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形勢來看,總體較為穩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歷來備受民眾關注,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這些關鍵詞仍然讓人記憶猶新。這些突發事件給政府、產業、農戶、企業、消費者幾方都帶來了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損失,造成了民眾恐慌。  可喜的是,隨著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和實施,政府在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方面加大了投入。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應如何預防疑似食品來源的病毒感染?進口食品外包裝檢出的新冠病毒多來自南美洲記者從深圳市龍崗區衛健局獲悉,外包裝帶有新冠病毒的巴西進口凍雞翅註冊號為SIF601,批號7720051522,系從位於平湖街道的海吉星市場發現。
  • 媒體稱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多發暴露道德風險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近些年多發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已經超出一般的市場違法違規範疇,它也正暴露出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加強市場監管和法規制裁,也更要從長遠的和根本的道德培養方面採取系統而有力的行動。
  • 長白山「虎吃人」事件系安全生產事故
    事件系安全生產事故   2002年12月6日16:34  新華網 據介紹,這起「虎吃人」事件純屬死者違章作業導致的安全生產事故。  長白山東北虎林園位於吉林省安圖縣二道鎮境內長白山北坡山門附近的「和平度假區」,屬於私人集資興建的一個旅遊景點,於今年7月開園。據悉,虎園內有從黑龍江省哈爾濱東北虎林園以租來的12隻東北虎,其中有10隻成年虎、兩隻幼虎。
  • 食品安全事件如"割韭菜" 蘇丹紅讓誰臉紅?
    肯德基蘇丹紅事件、河北紅心鴨蛋事件、桂林辣椒醬事件……由蘇丹紅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猶如「割韭菜」,一茬接著一茬。    2006年12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向全區發出緊急通知,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區範圍內清查含「蘇丹紅Ⅳ號」的辣椒粉。
  • 玩忽職守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玩忽職守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有期徒刑或拘役 據新華社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20日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單獨列明了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犯罪,修改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罰條件,強化了刑法對食品安全這一重大民生問題的保護。
  • 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這些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你看穿了嗎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據北京青年報1月17日報導,近日,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會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共同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京主辦,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學科領域專家們現場解析了2017年的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 北冰洋邢慧明:杜絕食品安全事件須完善企業制度
    中國網記者 姚慧婷攝  中國網6月25日訊(記者 謝凌宇) 201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自6月11日至17日舉行。北京義利食品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副總經理兼北冰洋(北京)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邢慧明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獨家專訪時表示,如果每一個食品生產企業都能夠完善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那麼就可以避免甚至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