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特殊G蛋白偶聯受體有望作為開發新型癌症藥物的關鍵靶點

2020-11-27 生物谷

2019年2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癌症突變影響細胞膜表面特定類型受體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特定類型癌症的個體化藥物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直腸癌和肺癌等。

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文章中,研究者重點對一類名為Class Frizzled(Class F)的G蛋白偶聯受體進行研究;研究者Gunnar Schulte教授說道,Class F受體異常與多種類型癌症的發生直接相關,如今我們仔細分析了該受體被激活的分子機制,同時也嘗試尋找特殊藥物來阻斷Class F受體的激活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細胞膜上的受體能被激素或信使分子所激活,從而誘發一系列級聯反應,G蛋白偶聯受體就是機體中最大的蛋白家族,同時其也是多種類型疾病的藥物靶點,其中一類重要的G蛋白偶聯受體亞群就是Class F受體,但截至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沒有成功利用該受體作為開發新型療法的藥物靶點。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開發的方法對比了腫瘤和正常群體中Class F受體突變的頻率,當將癌症突變與受體功能相聯繫後,研究人員或許就發現了基於機制的藥物發現新時機,他們首次描述了Class F受體的特殊區域如何扮演受體激活的開關,以及該受體分子的突變如何驅動腫瘤的發展。

研究者Schulte教授指出,諸如纖維化等多種疾病都與Class F受體的功能異常有關,目前我們正在同瑞典其它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聯合研究旨在尋找新型的藥物。針對這一組受體的藥物一直沒有特異性,研究者希望未來能夠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開發出靶向作用單一受體的有效藥物以及治療諸如肺癌等多種癌症的新型藥物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Shane C. Wright, Paweł Kozielewicz, Maria Kowalski-Jahn, et al. A conserved molecular switch in Class F receptors regulates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pathway sele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08630-2

相關焦點

  • 「G蛋白偶聯受體」概念或有波瀾
    在11日舉行的2013年皇后鎮分子生物學(上海)會議上,中美科學家聯手成功解析了世界上首個B型G蛋白偶聯受體,這有望為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疾病帶來更多的新藥物。早在去年10月份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聚焦G蛋白偶聯受體時,相關概念股就曾掀起過一波炒作,如復旦復華、四環生物、香雪製藥及華北製藥等概念股都曾出現過大幅拉升的情景。
  • 贏迪文獻分享 | 以G蛋白偶聯受體為靶點的多肽藥物研發
    目前已有超過475種以GPCR為靶點的藥物獲批上市,銷售額佔整體藥物市場的27%。GPCR是7次跨膜蛋白,該類蛋白有著相似的調控方式。GPCR受到胞外配體的激活,從而發生構象改變,引發下遊信號通路,通過第二信使等對生理過程進行調控。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針對「無成藥性」藥物靶點的新型藥物發現策略
    膜蛋白在生物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很多膜蛋白都是醫藥行業正在深入挖掘探索的高價值藥物靶點,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Li等人開發的新方法就能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來發現新的膜蛋白配體和抑制劑,然而傳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細胞表面的膜蛋白擁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其抵禦細胞和有機體的存活至關重要。
  • G蛋白偶聯受體: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寶藏」
    配體必須與其特異的受體結合才能行使正常功能,而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正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膜表面受體家族。強光使人閉眼、花香使人愉悅、黑暗使人心跳加速……在人體的深處,細胞的表面,正是這些GPCR發揮著「傳感器」的作用。正因為這些「聰明的GPCR」的存在,人們才能感知如此「繽紛多彩」的世界。
  • 文獻閱讀筆記001-G蛋白偶聯受體藥物進展
    這類受體的共同點是其立體結構中都有七個跨膜α螺旋,且其肽鏈的C端和連接第5和第6個跨膜螺旋的胞內環上都有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的結合位點。人們預測人類基因組中有約800個基因(約佔整個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部分的4%)會編碼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的成員蛋白,是人類中最龐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藥物的重要靶點。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研究進展
    這項成果有助於深入理解B型GPCR發揮生理效應的結構生物學基礎,加快II型糖尿病治療新藥的開發。相關研究論文於1月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通訊作者為研究員吳蓓麗和趙強。GPCR是人體內最大的膜受體蛋白家族,在細胞信號轉導中發揮重要作用。GPCR與人體疾病關係密切,目前有40%以上的上市藥物以GPCR為靶點。
  • G蛋白偶聯受體激活模式的新見解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最大的細胞表面受體家族,參與幾乎所有生命活動。
  • 研究獲得生理環境下G蛋白偶聯受體三維結構
    科學家們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獲得了處於生理環境且原封未動的G蛋白偶聯受體三維結構,展示了生理條件下G蛋白偶聯受體在磷脂膜中的天然形態。
  • Cell:特殊的癌症蛋白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靶向性的癌症療法
    小編推薦會議:2018年(第九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垂體腫瘤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突變,這或許顛覆了傳統觀念,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尋找開發抗癌藥物的新型靶點
  • 研究綜述G蛋白偶聯受體表達和功能改變新發現
    近日上海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在《細胞研究》(Cell Rese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multiple sclerosis」(G蛋白偶聯受體作為多發性硬化症治療靶點
  • 科學網—新發現助新一代G蛋白偶聯受體藥物設計
    該團隊率先解析了與肥胖、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的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的三維精細結構,並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多重藥理學的分子機制。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期刊。 人體細胞表面分布著許多G蛋白偶聯受體,其功能相當於細胞的「信號兵」。這些「信號兵」負責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進而廣泛參與人體生理或病理狀態的調節,其失調將導致疾病發生。
  • 首次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分子識別機制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首次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分子識別機制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課題組和王明偉課題組與美國、荷蘭、丹麥等國科學家合作,提出了G蛋白偶聯受體(GPCR)胞外段與跨膜區的動態變化模式,發現了該受體存在「開放」和「關閉」兩種分子構象,從而為其本身以及其他B型G蛋白偶聯受體的全長結構解析、功能研究和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
  • 化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藥物發現策略,用於「不可藥物」的藥物靶點
    膜蛋白在生物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許多是高價值的靶點,在製藥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李博士的團隊開發的方法為發現針對膜蛋白的新型配體和抑制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而膜蛋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該方法的發展及其應用現已在自然化學.
  • 盤點近年FDA批准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新藥
    G蛋白偶聯受體(GPCRs)是研究最多的藥物靶點,主要是由於它們大量參與了人類的病理生理及藥理活動。
  •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題目: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人:孫金鵬(北京大學教授 山東大學教授) 時間:2020年11月11日 下午3:30 地點:吉林大學生命科學樓408會議室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孫金鵬教授,博士生導師
  • Nat Commun:癌受體蛋白結構得到解析 為藥物開發鋪平道路
    2017年1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揭示了一種癌細胞受體蛋白的結構,未來有望用於開發對抗疾病進展的新藥物。之前研究已經證明阻斷該受體能夠延緩一些腫瘤類型的生長和轉移,但是因為很難獲得這種高度不穩定的膜蛋白的結構信息,藥物開發過程受到阻礙。基於該研究,藥物開發者可以設計嵌入受體結合位點的分子來調節這種蛋白的功能或阻止天然配體與該受體的結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科學家怎樣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闡明主要藥物靶點之間的相互作用?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對人體大型細胞通信網絡的兩大關鍵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直觀性地研究,該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治療偏頭痛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副作用較小的高效療法。
  • ACS Chem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靶向性藥物 徹底根治癌症不是...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1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癌症研究者和藥物製造商們往往或許會迅速忽略掉一系列對靶向特殊細胞蛋白的調查研究
  • 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調控新機制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參與了機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的調節,是目前治療多種人類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 復旦大學教授發表19頁綜述文章: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的化學多樣性
    該論文長達19頁,耗時一年完成,對目前所有已知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小分子配體的化學結構和藥理活性進行了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