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有望開發出針對「無成藥性」藥物靶點的新型藥物發現策略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hemistry上題為「Selection of 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 against endogenous membrane proteins on live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能夠靶向活細胞膜蛋白的新型藥物發現方法。

膜蛋白在生物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很多膜蛋白都是醫藥行業正在深入挖掘探索的高價值藥物靶點,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Li等人開發的新方法就能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來發現新的膜蛋白配體和抑制劑,然而傳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細胞表面的膜蛋白擁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其抵禦細胞和有機體的存活至關重要。毫不奇怪的是,許多人類疾病或許都與異常的膜蛋白功能有關,事實上,在FDA批准的小分子藥物中,以膜蛋白為靶點的藥物就佔到了60%以上,僅G蛋白偶聯受體(GPCR)超家族(最大的一類細胞表面受體),就在所有臨床藥物靶點中佔到了34%的比例。

然而,儘管其意義重大,針對膜蛋白的藥物發現卻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主要取決於其自然「棲息地」的特性,即細胞膜的特性;此外,膜蛋白也很難以離體的形式被科學家們進行研究,因為離體往往會讓其失去必要的細胞特性,並有可能處於失活狀態;事實上,膜蛋白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醫藥行業的一種「不可藥用」的靶點。近些年來,DNA編碼化學文庫(DEL)的出現使其成為了一種非常強大的藥物篩選技術,為了進一步簡化,研究人員以書庫(book library)為例,在圖書館中,每本書都有一個目錄號的索引,並對書架上的特定位置進行空間編碼,類似地,在DEL中,每一種化合物都會被附加上一個獨特的DNA標籤來作為目錄號,從而記錄該化合物的結構信息;有了DNA編碼,所有文庫中的化合物都能夠同時針對靶點進行混合和篩選,從而發現能夠調控靶點的生物學功能,比如一直在惡性癌症中處於異常活性的特殊蛋白等;DELs包含了數量驚人的待測化合物(數十億甚至上萬億),DEL的篩選能在普通的化學實驗室中進行,且僅需幾個小時;如今,DEL已經被全球近乎所有大型的製藥行業所廣泛使用,然而,DEL也遇到了在活細胞上「審查」膜蛋白的重大困難。

要實現DEL在活細胞上的應用,研究人員還需要克服兩個障礙,首先,細胞表面並不像氣球一樣呈現光滑的凸形結構,其拓撲結構極其複雜,且含有數百種不同的生物學分子,因此,在細胞表面定位所需要地靶點就好像在茂密的熱帶森林中尋找一棵樹一樣,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此前所開發的方法(即DNA編程親和標籤技術,DPAL技術),克服了這個目標特異性的問題。這種方法能利用基於DNA的探針系統,從而特異性地將DNA標籤運輸到活細胞上所需要的的蛋白質處,同時DNA標籤也能作為燈塔來引導目標特異性地DEL篩查,換句話說,研究人員首先在靶點上安裝了一個追蹤器來實現篩選的特異性。

第二個挑戰就是靶點的豐度,通常情況下,膜蛋白以納摩爾至低微摩爾的濃度存在,這遠遠低於文庫中捕捉數十億非結合物中極小部分結合物所需要的的高微摩爾的濃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型策略,其能利用靶點蛋白的DNA標籤和實際文庫中的互補序列,使文庫能夠與靶蛋白接近雜交,從而提升靶點蛋白的有效濃度;換句話說,這種追蹤器不僅可以幫助文庫定位靶點,還能產生一種吸引力使得文庫集中在靶點周圍,且不受非結合群體的幹擾。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其方法的開發過程,同時他們還通過在活細胞上篩選針對葉酸受體(FR)碳酸酐酶12(CA-12)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3042萬個化合物庫,並證明了這種方法的通用性和性能,上述這些受體軍事抗癌藥物發現的重要靶點。研究者表示,這種方法或有望廣泛用於許多膜蛋白,比如經典的藥物靶點:GPCRs和離子通道等,其可能會在活細胞中被重新審視,並通過利用DEL的強大力量來發現新的藥物。

研究者Xiaoyu Li說道,我們期望這種方法的實用性不僅限於藥物的發現,還可以在學術研究中用於探索具有挑戰性的生物性系統,比如寡聚膜蛋白複合體和細胞-細胞間的溝通等。這種方法有可能會藉助DNA編碼化學文庫中的大量複雜化學多樣性的力量,來促進膜蛋白的藥物發現,該技術是一種表徵配體-靶點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未來或將為高通量篩選方法的開發帶來新的啟示,從而促進針對膜蛋白的配體的捕獲。

參考資料:

【1】Huang,Y., Meng,L., Nie,Q. et al. Selection of 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 against endogenous membrane proteins on live cells. Nat. Chem. 13, 77–88 (2021). doi:10.1038/s41557-020-00605-x

【2】Chemists and collaborators develop a new drug discovery strategy for "undruggable" drug targets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來源:生物谷

相關焦點

  • 化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藥物發現策略,用於「不可藥物」的藥物靶點
    由科學院化學系李曉宇博士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與重慶大學藥學院李益洲教授和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嚴草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針對活細胞膜蛋白的新藥發現方法。 膜蛋白在生物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許多是高價值的靶點,在製藥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李博士的團隊開發的方法為發現針對膜蛋白的新型配體和抑制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而膜蛋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該方法的發展及其應用現已在自然化學.
  • Cell:特殊的癌症蛋白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靶向性的癌症療法
    小編推薦會議:2018年(第九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垂體腫瘤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突變,這或許顛覆了傳統觀念,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尋找開發抗癌藥物的新型靶點
  • ACS Chem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靶向性藥物 徹底根治癌症不是...
    因此這種抗凋亡蛋白就能夠作為新型抗癌藥物的靶點,Bcl-2就是6種抗細胞凋亡蛋白的其中一種,同時其也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種蛋白,2016年FDA批准的藥物Venetoclax就以Bcl-2為作用靶點。但如果癌細胞對該藥物產生耐受性該怎麼辦?是不是該藥物僅以Bcl-2為作用靶點呢?基於此前利用小鼠機體蛋白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和製藥公司就將目光鎖定到新一代的抗凋亡蛋白Mcl-1上了。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腸癌模型 或有望揭示癌細胞如何對免疫療法藥物...
    2020年11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複雜的模型系統,其或能模擬最常見的腸癌,並能揭示腸癌是如何躲避免疫療法攻擊的;2020年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虛擬展示會上所展示的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的初步研究結果對科學家們闡明腸癌如何對藥物cibisatamab產生耐藥性提供了新的見解,該藥物是由羅氏製藥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的免疫療法藥物
  • 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新型抗體藥物: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價值、版圖與開發策略...
    已上市的抗體藥物涉及到腫瘤、免疫相關疾病,另外還有神經、呼吸、代謝、骨疾病等眾多領域,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和策略,顯現出了巨大的社會效益。2016年全球抗體藥物銷售額已經突破1000億美元(含Fc融合蛋白),在臨床及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PNAS: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新型藥物療法
    2020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新藥,艱難梭菌會引發腹瀉、噁心、內出血和潛在死亡
  • Nat Commun:特殊G蛋白偶聯受體有望作為開發新型癌症藥物的關鍵靶點
    2019年2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癌症突變影響細胞膜表面特定類型受體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特定類型癌症的個體化藥物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直腸癌和肺癌等。
  • 聚焦抗體研發新思路新發現——2018新型抗體藥物論壇
    抗體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抗體藥物研髮帶入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抗體藥物研發的一些新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多個新型抗體藥物已經在歐美同期註冊或開展臨床。
  • 新型藥物靶點——外周5-羥色胺
    過去,針對5-HT系統的藥物僅僅針對5-HT轉運體和受體,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精神病和偏頭痛等中樞症狀。然而,由於5-HT系統二重性的發現,使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藥物治療的靶點。關於TPH2已有很多的研究綜述,因此,本文重點介紹了TPH1抑制劑藥物開發的最新成果以及臨床研究變情況。
  • Insilico宣布攜手楊森製藥,開展AI多靶點藥物發現
    Insilico Medicine (上海英矽智能)宣布攜手楊森製藥 合作開展AI多靶點藥物發現。、小分子生成和臨床試驗結果預測領域運用深度生成強化學習技術的領軍企業,今日宣布與強生的製藥子公司楊森製藥(Janssen Pharmaceutica N.V.)籤訂一項多靶點藥物發現協議。
  • 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優勢:靶向不可成藥的靶點蛋白降解劑(多色)結合了1個靶蛋白(綠色)和1個E3泛素連接酶(藍色),驅動基於蛋白酶體(橙色)的靶蛋白泛素化(紫色)和降解。(圖片來源:Arvinas)PROTACs技術最大的優勢之一是能夠使靶點從「無成藥性」(undruggable)變成「有成藥性」。
  • 科學家識別出有望幫助開發COVID-19療法的新型關鍵基因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與嚴重疾病形式相關的5個關鍵基因,或有望幫助開發COVID-19的新型潛在療法。在強調了這些基因後,隨後研究人員開始預測藥物療法對患者所產生的治療效應,因為某些基因突變對特定藥物的反應或許會出現相似的情況。比如,研究者表示,TYK2基因活性的降低或能保護機體抵禦COVID-19,而包括藥物巴瑞克替尼在內的一類名為JAK抑制劑的抗炎性藥物或也能產生這種效應。
  •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對相關藥物研發具有指導作用 2014-12-05 科技日報 李麗雲 龐宇 張曉鵬 【字體:大 中 小】
  • ...Communications|整合藥物大數據與貝葉斯方法大規模預測藥物靶點
    然後,在對14,000多種化合物的靶點進行預測過程中,BANDIT計算出約4,000種未知的分子靶標。隨後BANDIT被應用於預測臨床開發階段的靶點未知的抗腫瘤藥物ONC201的靶點,通過實驗驗證了BANDIT預測的準確性,並且此靶點信息推動了相關臨床試驗進展。最後,BANDIT也可用於確定不同藥物類別之間的聯繫,從而闡明無法解釋的臨床現象,進而可以進行藥物重定位。
  • 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
    2020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抑制HSP72蛋白的新方法,HSP72對於幫助癌細胞存活並抵禦療法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靶向作用該蛋白的新型癌症藥物。
  • 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可有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由於有關藥物針對其他病症已通過臨床審批,有望為治療新冠狀病毒感染提供安全有效的替代性策略。此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已於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並已申請美國專利。
  • 科學家識別出新型潛在的生物標誌物,有望幫助開發抗癌新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方法能夠預測哪些患者會對阻斷Wnt信號產生的癌症療法產生反應,比如一種在新加坡開發的新型藥物ETC-159,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新型個體化的癌症療法。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其中包括百濟神州公司開發的BTK抑制劑zanubrutinib,阿斯利康公司的第三代EGFR抑制劑osimertinib等為大家熟知的抗癌藥物。而且共價抑制劑作為一種藥物開發策略,為研發人員靶向「不可成藥」靶點提供了新工具。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靶向KRAS G12C突變體的抑制劑。
  • 腫瘤藥物HDACs靶點研發的「機會與挑戰「
    2019年9月06日,「醫耘沙龍」第三期於下午2點正式開始,本次沙龍邀請了華醫資本創始合伙人曹鋒博士,億騰景昂高級副總裁Jason Tsai博士,徐諾藥業首席科學家餘聶芳博士,優銳生物CEO倪健博士等對腫瘤藥物HDACs靶點進行了深度討論,數十位科學家和投資人對HDACs靶點的藥物開發現狀,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