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透露,在某些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2月2日,內蒙古通報一起特殊病例,一白姓男子既無接觸發熱病人、也無外出史,僅僅住在另一患者樓上,便被感染。
「糞口傳播」和「隔樓層傳染」立刻引發一波新的恐慌,有人想到非典時期的香港「淘大花園事件」。
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非典事件
對於大眾而言,糞口傳播從字面上看就讓人產生了很不衛生的聯想,甚至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太可能。
但事實上,它通常不是指直接接觸攜帶病毒的糞便被感染,而是糞便裡的病毒通過馬桶、下水管道,公共廁所、通風系統等,打開了新的傳播鏈,並且來無影去無蹤。
在2003年的香港疫情中,香港一共確診病例1755人,死亡300人。然而淘大花園一個小區,就有321人感染,42人死亡。其中淘大花園E座感染人數竟佔到了小區感染人數的41%!
這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非典事件。
2003年4月2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的工作人員在檢查防護裝備,準備進入淘大花園檢查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這些感染者都居住在小區裡面的同一個位置,非常的集中,有接近一半都住在E座,都在7號和8號兩個垂直單元裡。
更加令人費解的是,他們中大部分都沒有直接接觸過SRAS患者。
後來經調查發現,事件源頭是2003年3月19日,一個攜帶非典病毒的33歲男子到淘大花園E座某戶探訪自己的弟弟。在弟弟家中,他因為非典造成的腹瀉使用了洗手間,把大量攜帶病毒的糞便衝入馬桶。
非典病毒順著水流進入大樓的汙水管道,大部分排向城市管網,但仍有少部分附著在汙水管道內壁。
洗手間地漏與汙水管道,正常情況下應該被一段U型水槽隔開,U形聚水器裡存貯的這些水,能夠防止汙水管中的異味、昆蟲和汙水逆向回到洗手間裡。
大多數家庭只會在洗手間中拖地,而不會向洗手間地漏注水,因此地漏的水經常不夠。
不巧的是,淘大花園同號戶型住戶們共用的是同一條排汙管道,洗手間地漏與汙水管道是相通的。管道中設置有U型水槽,U形聚水器裡存貯的這些水,能發揮隔絕氣體的作用。然而由於淘大花園的地漏不合格,導致U型水槽乾涸。
就這樣,每當A居民衝廁時,汙水管中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就會穿過U型聚水器的空隙,透過地漏排到B居民家中,並通過衛生間的抽氣扇揮發到其他空間。
病毒可能傳播路徑
來源:香港大學建築系網站
17年前,淘大花園的慘痛教訓
教會了我們什麼?
17年前的冠狀病毒噩夢,如今再次襲來。面對新冠病毒的來勢洶洶,和我們對於病毒的其他傳播途徑尚待明確,我們更應該吸取的教訓。
地漏缺水、室內停水維修、汙水管破裂、天井空氣不流通無一不是巧合,每一次的傳播,都是一種巧合。然而,這些巧合都是疏忽大意、不合理設計的必然。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1、如果地漏或水盆常反味,說明地漏和下水道無法起到防臭作用,需要更換漏芯、下水道。
2、如果你家裡採用的是U型管、S型管等儲水式管道,往地漏注水,看地漏是否能正常儲水。如果失去儲水功能,也就起不到阻隔氣味的作用,就要及時更換了。
如果條件不允許更換,可每星期把半公升水倒入所有排水口,避免U型水槽乾涸,以此來隔絕氣體,避免病毒傳染。
3、除了注入清水,還可用84消毒水1:49兌冷水,注入家中所有水槽,消除異味的同時還能殺死病毒。
4、家中各處地漏口,在非排水時,可以用蓋子遮擋,如果沒有蓋子,可以用塑膠袋裝上水,自製一個地漏蓋。不常用的地漏,可用保鮮膜或膠帶封閉起來。
5、馬桶衝水時,蓋上馬桶蓋再衝水,避免帶有病毒的液體回賤。
使用衛生間之後要及時關好門,並持續運行排氣扇,保證衛生間的空氣流通。
6、定期用84消毒液1:100稀釋清潔整個活動空間,包括臺面、開關、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特別是地漏附近的地面。
# 今日話題 #
你家裡的防護措施是怎樣的?
有定期往地漏注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