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協同調控機制對木質素成分實現分子設計

2021-01-18 生物谷

 

中國木質素是一種由苯丙烷類結構單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細胞壁中廣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儲量僅次於纖維素的第二豐富的有機物。木質素的成分主要分為H、G和S三種類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莖稈>葉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細胞壁中木質素通過形成三維立體網狀結構,保護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不被外界微生物輕易降解,同時賦予細胞壁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在農作物的品種選育中,常將木質素作為細胞壁品質和抵抗逆境(尤其是抗倒伏)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另外,木質素及其衍生物還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生物燃料,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付春祥帶領的能源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組長期致力於高細胞壁品質的作物新品種培育,在木質素合成的分子調控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木質素合成途徑在植物中較為複雜,受到多個關鍵酶基因和調控因子的共同控制,因此調控單個酶基因,往往會潛在影響其上下遊基因的協同改變。S型木質素主要存在於硬木和草本植物細胞壁中,與造紙的製漿率、牧草的消化效率和生物乙醇的產量密切相關。能源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組通過建立生物質能源和牧草飼料雙用作物——柳枝稷的高效多基因遺傳轉化體系,對控制S型木質素合成的兩個關鍵酶——阿魏酸-5-羥基化酶(F5H)和咖啡酸-O-甲基轉移酶(COMT)基因進行了分子調控,發現上述兩個酶基因之間存在顯著的協同調控效應。進而通過分子設計最終獲得了具有不同木質素結構的柳枝稷種質新資源,用於今後高抗逆高細胞壁品質的優良牧草和能源草培育。該研究表明,當通過RNA幹擾技術對木質素合成途徑的COMT基因表達進行抑制時,會導致S型木質素的顯著降低,同時,其上遊的F5H基因表達水平會受到誘導發生改變。在COMT基因表達抑制的背景中,進一步調低其上遊F5H基因的表達時,能夠加劇下遊COMT基因表達抑制對S型木質素合成的影響;相反,當調高上遊F5H基因的表達後,能夠部分甚至完全消除下遊COMT基因表達抑制對S型木質素積累的影響。該結果清晰地表明,F5H和COMT在S型木質素合成過程中存在顯著的協同作用。

先前大多數研究表明,S型木質素下降是COMT基因表達受到抑制的一個顯著標誌,然而仍然有一些不一致的報導顯示,抑制COMT基因表達後,S型木質素的水平並未發生改變,反而G型木質素發生了下降。該研究表明,在柳枝稷中僅抑制COMT基因表達,能夠誘導F5H基因表達水平的改變,而當F5H基因表達在COMT基因表達抑制的株系中被調高時,完全能夠使原本下降的S型木質素恢復,並導致G型木質素下降,從而為先前研究中存在的不一致性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另外,溫室中目標性狀顯著的基因工程植株生長在田間時,往往會出現性狀弱化甚至截然相反的結果,從而影響基因工程植株的應用效果。而該項目進行的木質素合成途徑上下遊基因協同調控的研究,不但為基因工程植株在田間生產中發生目標性狀弱化或丟失的風險提供了預警,而且也為如何在生產中持續保持目標性狀穩定指出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向,最終幫助育種家通過分子設計合理地培育出更多低成本高細胞壁品質的能源與飼料作物新品種。

該研究最近在線發表於植物學領域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青島能源所博士吳振映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王能飛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付春祥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科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以及山東省能源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利用協同調控機制對木質素成分實現分子設計
    青島能源所利用協同調控機制對木質素成分實現分子設計 2018-11-02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研究人員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木質素是一種存在於植物體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於結構較為複雜,其降解和利用較為困難。有毒碳一副產物的產生是限制木質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問題的研究較少。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鄭平帶領的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的綜述文章,提出整合木質素降解和有毒碳一副產物利用的新思路。
  •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0-11-12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實現木質素合成精準調控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研究組通過對木質素合成進行細胞特異性精準調控,實現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同時增加植物木質纖維生物質的積累
  • 木質素合成調控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因此如何化廢為寶,高效率低成本地利用玉米及其他作物秸稈,成為當前世界各國在生物質資源利用領域的研發熱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付春祥帶領的能源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組長期致力於培育高細胞壁品質玉米和能源草的研發。
  • 研究揭示楊樹木質素單體合成的的表觀調控機制
    國際植物學著名刊物New Phytologist(新植物學家,IF:7.3)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羅克明教授研究組題為「MicroRNA6443-mediated regulation of FERULATE 5-HYDROXYLASE gene alters lignin osition and enhances saccharification in Populus tomentosa(miR6443通過調控阿魏酸
  • 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通過指出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胺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從而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其研究組的這些研究工作不僅促進了人們對參與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一些重要蛋白質的生物功能、分子機理、結構和功能關係的認識,同時還為探索與這些蛋白質的功能失調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尋找疾病診斷的新靶標和新方法、設計和研發治療疾病的藥物等奠定了分子基礎。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另一種主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響應非生物和生物脅迫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能夠抑制種子萌發以及側枝的生長。
  • 兜蘭種子木質素合成調控其萌發機制研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農資中心副研究員房林和碩士生徐新等科研人員,在兜蘭種子木質素合成調控其萌發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Ru催化氫解木質素-鹼對酚類產物的選擇性調控
    全文速覽   本研究表明催化量的鹼可實現釕碳(Ru/C)催化木質素氫解體系中苯酚單體產物選擇性調控;通過模型化合物結合樺木木質素研究,確證已報導的多條木質素氫解反應路徑並不適用於 Ru/C 體系,並在實驗基礎上提出木質素降解為 C2 及 C3 取代苯酚產物的反應機理。
  • Structure: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瑞士弗裡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鍵信號通路:TORC1途徑中的組成元件——EGO複合物的作用新機制,通過指出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胺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從而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Structure雜誌上。
  • 科學家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
    Plant Cell | Richard Dixon院士團隊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責編 | 奕梵這類木質素分子的單一結構單元和線性結構使之成為合成碳纖維和製作高值化學品的一種非常理想的生物原料。
  • 研究解析真菌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徑及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真菌中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闡明其合成途徑及調控機制,對創製果實採後棒麴黴素防控技術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長期從事果實採後病理學研究。研究團隊前期從擴展青黴(Penicillium expansum)中鑑定到一個含有15個基因的棒麴黴素合成基因簇,證明了該簇中基因對棒麴黴素合成的調控作用,揭示了棒麴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礎,並發現響應環境pH信號的轉錄因子PePacC能通過調控該基因簇中基因表達控制棒麴黴素合成。
  • 你得問問木質素
    原來植物體內普遍存在著一種叫做木質素的成分,通過對木質素結構或含量進行分子調控,竟然能使植物的抗旱抗風等重要屬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nbsp&nbsp&nbsp&nbsp在中國知網搜索「木質素」可以得到12000多條結果,但是搜索「木質素材性改良」能查找到的論文就不足十篇,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對於木質素用途的研究還很局限。那麼木質素究竟是什麼?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該研究也是首次從分子水平解析了莖端幹細胞激活因子和增效因子相互依存的作用模式,解決了困擾植物學家多年的關於植物幹細胞調控的諸多疑問,填補了近20年來幹細胞調控領域關鍵因子之間相互關係的空白。植物莖端幹細胞決定了莖、葉、花、果實等地上部分器官的分化和發育,是所有地上部分器官細胞的來源,研究其調控機理對於解析植物器官的分化有重要意義。20年來,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科研人員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WUS編碼組織中心的關鍵調控因子,能夠激活幹細胞特徵基因CLV3在組織中心上方的幹細胞中表達,並賦予它們幹細胞的特徵。
  • 研究發現調控細胞生死轉換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於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
  • 綜述:木質素生物合成的調控
    木質素是植物體內一種重要的次生代謝物質,在植物組織中可以增強植物細胞壁的機械強度,從而使其具有高度剛性。除此之外,在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目前認為,木質素時空合成由NAC-MYB基因調控網絡進行調控。
  • 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宋保亮課題組等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但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然而,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O2屬於bZIP家族轉錄因子,調控較多醇溶蛋白基因表達;O2直接調控澱粉合成途徑關鍵基因SSIII、PPDKs及蔗糖合酶編碼基因Sh1、Sus1和Sus2表達,它使儲藏物質合成從底物到產物的代謝途徑中受到高度協同的轉錄調控。O2是胚乳灌漿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克隆和解析O2上遊調控基因及分子機制對破解胚乳灌漿起始信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