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清華顏寧還好看!今年的諾獎得主,真的不是明星客串嗎?

2020-10-28 時尚小羽毛

艾瑞巴蒂大家好呀~


最近喜歡挖掘美人的小編又來了~~已經不單單滿足於顏值的小編,最近又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找到才貌雙全的美人!

這不,最近,諾貝爾獎得主們紛紛公布,小編在隨意瀏覽獲獎科學家的時候,定睛一看,竟然看到一張這樣的照片!

感覺說是好萊塢明星的頒獎典禮也有人信啊!這兩個姐姐怎麼都這麼好看!!


實際上,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頒發給兩位女科學家。

而姐姐的獲獎感言也同樣颯到不行。其中,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就直接說:為啥搞科學?喜歡唄!

另一位姐姐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致辭之前還先開了個小玩笑:頒獎嘉賓是卡梅隆·迪亞茲,臺上三個強大女性,剩下那個男人是不是查理?

顏值超高還手捧諾獎,是「明明有顏值卻偏要靠才華」的美人姐姐本人了~

相比於影視明星靠臉吃飯,學術這條路真的是一條更加崎嶇的道路。君不見多少博士為了論文熬白頭,實驗室裡的枯燥和寂寞,要不是真心喜歡,誰能堅持下去呢?

其實,詹妮弗·杜德納從出生開始,就是實打實的「基因贏家」。父親是密西根大學的英語文學博士,母親是教育學碩士,一家子高學歷整整齊齊。

7歲時,跟隨父母搬到夏威夷居住的詹妮弗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對周圍的生物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母也相當擅長滿足女兒的好奇心,不但為她提供了大量的相關書籍,還有各種生物模型。

但真正讓詹妮弗在生物這條路上下定決心的,卻是一位來校演講的女教授。這位研究癌症的女教授,用一場演講,將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詹妮弗引入了這個行業。

當下,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那樣的科學家。」「她太聰明了,她才是最美麗的女性。」

但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阻礙還是時時刻刻都存在。被學校不看好,反而激發了詹妮弗的好勝心,一頭扎進了科研的海洋中。


這條路並不好走。在一流的文理學院中讀生物化學,她反而深深明白一線科研人員的辛苦。也打過退堂鼓,想把專業換成法語。但法語老師的一句話,又把她勸了回去。

終究還是放不下生物科學的詹妮弗,就這樣一條路走到底,本科後入讀哈佛醫學院,拿下了生物化學博士的學位。


畢業後,更是開始參加各大學院的可言項目,直到1991年開始自己帶團隊研發,直到諾貝爾獎。

那麼,姐姐究竟研究什麼方面呢?來看看她的諾獎發現——基因剪刀CRISPR。這種技術主要通過將致病基因重新剪斷編輯,來達到防治癌症和愛滋的效果,聽起來就好像是科幻世界的技術,但姐姐卻是真的把這個技術實現了。


人類的歷史上,從來不缺乏探索者。但像是詹妮弗·杜德納這樣才貌雙全的女性探索者,還是要遠遠少於男性。

真心希望像這樣「明明有顏值,卻偏偏靠才華」的女性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但真的是這樣嗎?但歐美就沒有嗎?天下的烏鴉真的只有中國的黑嗎?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
  • 作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赴美任職,真的是院士落選負氣出走?
    我們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也是一位能為大家所熟知的科研人員,其熱度甚至不低於一些娛樂明星。當然她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熱度,除了個人能力強以外,還與她赴美任職有著極大的關係。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猜出了她的名字,正是施一公院士的弟子顏寧。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 顏寧美國再度斬獲大獎,她會改換國籍嗎?
    ,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頓悟的過程: 「在普林斯頓,穿著不修邊幅給你上課的可能是諾獎得主、資深院士,你在咖啡廳小憩坐在對面的也可能是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在那裡,不論是本科生還是諾獎得主,你完全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是一派怡然自得,卻又有一份這個大學特有的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在這種環境下,你會很安心地做自己、很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浮躁很容易就被擋在物理上並不存在的學校圍牆之外。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在顏寧之前,入選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也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啊!這開掛的人生】一般來說,科學家往往不是流量所愛。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塞勒還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將獨得735萬元獎金從2017年開始,諾貝爾經濟學的獎金由原來的800萬瑞典克朗(約619萬元人民幣)上升為900萬瑞典克朗(約735萬元人民幣),塞勒成為獎金提升後的第一位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官網提供的信息顯示,塞勒將心理學洞察融入經濟分析的嘗試最早見於1980年。
  • 「清華學術女神」顏寧在線打假@顏寧!
    9月6日凌晨,清華教授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 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 她表示,目前的微博帳號@顏寧 不是她開設運營的,但這個帳號卻有冒充「清華教授顏寧」來誤導網友的嫌疑。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施一公教授麾下的弟子,也是一代比一代優秀,每一位都獲得了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的一代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2019年諾獎最年長得主,獎金額達到了多少?可以買一套北京房子嗎
    而在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三人平均分900萬瑞典克朗(約合667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意思一人能得約222萬元,222萬元能在北京買房子嗎?這個估計也只有懂得北京房價行情的人知道了,根據我們所知,100多萬在北京五環能買到二手的四五十平毛坯房子就算不錯,可想200多萬在北京能買到什麼樣好房子呢?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顏寧今年剛滿40歲。生日當天,她在朋友圈裡賣萌自嘲,「不惑?人家明明還是小菇涼麼」,短短一句話還用了兩個emoji表情。容貌清秀的顏寧拒絕別人用「美女科學家」這類詞來稱呼她。在做客央視《開講啦》節目時,主持人撒貝寧說「您的名字不該叫顏寧,應該叫『顏值』」,她馬上懟了一句,「『寧』送給你了!」對方一時語塞。
  • 諾獎理財啟示錄
    今年的「拍賣理論」、2019年的「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2018年的「將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引入長期宏觀經濟模型分析框架」、2017年的「行為經濟學」……這些歷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看起來就帶著幾分摸不著頭腦的高冷,真的能對我們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嗎?
  • 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2017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她的人生堪稱一部現實版「學霸」小說,看客們給這位她的學霸「人設」添了無數標籤「天才女教授」「超級女博士」,「清華女神教授」。知性而美麗的她今年還未過43歲的生日。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2017年,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 看看今年諾獎的女性得主們→
    Ghez物理學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三位得主,他們都因為在黑洞領域的研究而獲得了該獎。有趣的是,諾獎宣布結果的時候,杜德納正在睡覺,凌晨被電話吵醒的她甚至以為是別人獲了獎。我覺得是這個時間,因為我真的睡得很熟,然後電話就響了。我看到是我認識的一個記者,然後我就接了電話,她說「你好,我是《自然》雜誌的海蒂,我想請你對諾獎的頒發發表下看法。」我以為她是打電話來叫我評論下別的候選人獲獎的事情。所以我,你懂的,我實在睡太熟了。我說「噢海蒂啊,天吶,我還沒找著時間看點東西做些功課呢。」然後她說「天吶你居然不知道?」我說「知道什麼?」然後她說「你得諾貝爾獎啦!」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北大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提到美女科學家,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清華的顏寧。她從美國歸來,以她跟院士不相稱的年齡參選中科院院士落選,後來復又出走美國,引發的議論狂潮至今未息。在這些議論中,不乏貶低甚至謾罵她的,但她面對海嘯一般的吐槽,依然笑靨如花,科研成果井噴。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代表作《親愛的生活》真的是非常推薦!諾獎頒發時也很是配合她擅長短篇的特質,十分簡短有力的介紹「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現代短篇小說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