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巨虧400億、空乘工資跌至2000…航空業這麼難,該怎麼復甦?

2020-08-27 鳳凰WEEKLY官方號


記者/ 劉碎平

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被全球航空業寄予了厚望,相關國際航線也在陸續恢復中。

整整三個月,飛行員李文清僅執行了一次飛行任務。2月15日,他從北京飛到上海,當天就返回了北京。萬萬沒想到,這一停飛,就是兩三個月。「班還沒有排出來,預計下一次飛行在5月中下旬。」李文清告訴《鳳凰周刊》。

從業6年多,李文清第一次連續在家休息這麼長的時間,陪孩子、做家務、看書、學習成了他這兩個多月時間裡的主要工作。

國內飛行員薪酬基本是按照基本工資+飛行小時費來計算,疫情期間飛行時間驟減,也意味著收入大不如前。「無疫情的時候,平均每月70小時左右,現在的飛行時間接近於零,收入減少了3/4。」儘管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但李文清的妻子剛剛生完二孩,「收入驟減,只能省著點花」。

疫情發生以來,航空業也遭受重創,從業人員自然未能倖免。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行業累計虧損39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336.2億元。

如此大面積的虧損,也體現在各大航空公司日前公布的一季報中。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一季度分別虧損52.62億、48.05億、39.33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298.64%、276.48%、296.06%。

受疫情影響,難的不僅僅是國內航空,全球航空業都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飛行員、空姐們休了一個長假

今年上半年,某民航公司飛行員副駕張明浩原本有買房的計劃,疫情暴發後,他的飛行時間大幅減少,到手的錢也只有基本工資。「工資沒有保障,房子也不敢買了。」張明浩告訴《鳳凰周刊》。

3月、4月,張明浩僅執行了一次飛行任務,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哈爾濱的家裡,每天健身、看書,告別了過去飛4天、休息1到2天的工作節奏。正常月份,張明浩每個月的飛行時間是五六十小時。

「工資發得太少了。」最近一兩個月,張明浩和同事們都會在群裡互相吐槽。原本,張明浩每個月有10000元左右的底薪,但他發現,公司會通過輪休等方式,剋扣底薪,「這其實是等同於變相降薪。」工資變少後,每月6000元左右的車貸,還是讓他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張明浩說,更慘的是有同事貸款買了近千萬元的房子,每月背負著五六萬元的房貸,疫情期間,收入大幅減少後,房貸面臨斷供的壓力。

董曉磊出身於民航世家,他已經與藍天為伍十年,其父輩還曾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執行過飛行任務。武漢宣布封城後,董曉磊的飛行任務經常被取消,這讓他感到很無奈。

按照原來的工作排班,董曉磊一般會在執行3班國際航線後,再執行3到4班國內航線,2月初前後,國際航線就幾乎停掉了。2月、3月以及4月上旬,董曉磊和大多數同事一樣,變身「家庭婦男」,看孩子、做家務成了主業,飛行時間由原來的90小時/月,減少了2/3。

4月下旬,實在沒閒住的董曉磊申請去了呼和浩特,相比北京,呼和浩特擁有更多的航班。在北京防疫級別由一級降為二級前,因為擔心被隔離,董曉磊計劃未來兩個月的時間都待在呼和浩特。「除了提高收入,更擔心技術生疏。」出生在飛行員世家的董曉磊對職業有很高的認同感,長時間的停工狀態,讓他感到恐慌,「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學習。」

和董曉磊一樣,李文清和他的同事們最近也在工作群裡討論,擔心由於疫情影響,導致飛行技能生疏。李文清所在的航空公司還專門組織了線上課程,督促飛行員進行學習。

和飛行員待在相對安全的駕駛艙不同,與乘客有近距離接觸的空乘除了被感染的風險更高外,他們的經濟狀況受到的影響也更大。空乘薪資組成和飛行員一致,但相比飛行員,空乘的底薪更低,有自稱空乘從業人員的知乎網友稱,「小時費幾乎佔了工資90%,這個月不飛就註定了下個月要吃土」。

疫情期間,更有多家航空公司空乘爆出僅拿著2000至3000元左右的薪水。經濟壓力下,甚至有空乘人員轉行做起了網絡主播,但更多的從業人員只能等待疫情過後,一切都恢復如初。

發債、借款、董事長直播

大面積停飛之下,困難的不只是航空從業人員,航空公司則不得不承受著巨額虧損。隨著A股一季報披露時間的截止,外界也得以窺見各大航空公司虧損的數據。

一季報數據顯示,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1月至3月淨利潤分別為-52.62億、-48.05億、-39.33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298.64%、276.48%、296.06%。據此計算,三大航空公司累計虧損140億元,日均虧損1.56億元。以1000元一張的機票來算,三大航一天虧損的金額,要靠出售15.6萬張機票才能賺回來。

除此之外,山航B、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華夏航空分別虧損5.94億、4.91億、2.27億、0.96億元,相比同期分別減少1843.45%、222.73%、147.91%、212.5%。

虧損背後,則是行業慘澹的現實。數據顯示,2020年2月,東航、南航、國航三大航客座率分別為50.28%、47.11%、51.4%;2020年3月,客座率分別為55.78%、58.16%、56.8%。從三大航的情況來看,2月到3月,平均客座率均不足60%。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疫情緩解,客座率正在慢慢恢復。

比較之下,打著「讓所有人都坐得起飛機」的廉價航空的運營數據要好看一些。2020年2月、3月,春秋航空客座率分別為63.69%、60.92%;吉祥航空3月的客座率也保持在60%以上。

困境之下,各大航空公司為保住現金流,已使出了渾身解數。《鳳凰周刊》翻閱各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中國國航3月至4月,以超短期融資券和公司債券的形式,共計融資75億元;東方航空則獲準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不超過154億元(含154億元)的公司債券,已於2020年4月28日完成第一期發行規模為20億元的債券。

此外,一季報數據顯示,為維持現金流穩定,加快融資步伐,東方航空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增加446.46%;南方航空報告期內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現金期末數為193.88億元,同比增加221.37%;中國國航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為153.22億元,同比增加1848.89%。

上述航空公司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航空需求銳減,給民航運輸業造成嚴重衝擊,業績大幅虧損,並且認為由於世界各地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2020年上半年都不容樂觀。

長江證券認為,一季度行業現金流大幅承壓,經營性現金流呈現大幅淨流出,上市航司依靠舉債支撐運營,非上市航司則因融資渠道及經營能力相對有限,面臨更加嚴峻的流動性風險,多樣有效的補貼政策的出臺迫在眉睫。

除了靠發債輸血,更有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親自上線直播,送新航線免費機票、酒店免房券、周邊禮品等。王煜也成為國內航空公司董事長開直播第一人。最終,王煜於4月25日晚上7時開始的直播首秀,累計有838.7萬人觀看,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66.66萬人。

事實上,被疫情籠罩的國內航空業也正需要一個向外界表達訴求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在疫情控制住的情況下,復工復產也在有序進行中。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也為航空業帶來了一波小高潮。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5月1日-5日)全民航運輸旅客316萬人次,同比下降63.8%;平均客座率66.4%,同比下降17.3個百分點。此外,根據飛常準APP統計顯示,內地航線執行航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已基本恢復至50%以上。

國外航空公司更難

疫情暫未得到緩解的國外航空業就沒這麼幸運了。日前「股神」巴菲特公開放話看空航空業,而在巴菲特放話之前,已有數家難以為繼的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或正在破產的路上。

「我不知道從現在起,3到4年後,航空旅行需求是否會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北京時間5月3日凌晨,一向被業界視為投資「風向標」的、89歲的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承認,其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虧本將70億-80億美元買入的美國四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及美國聯合航空)股票「清倉」。對於全球航空業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巴菲特甚至將投資航空公司,稱為「犯錯」,表示不看好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股神」巴菲特的發言,很快讓整個市場為之一顫。截至當地時間5月4日收盤,美國主要航空公司全線受挫,最終美聯航下挫5.11%,美國航空暴跌7.71%,達美航空收跌6.43%,西南航空下挫5.71%。此外,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下跌1.43%。

比起遭到投資者拋棄,美國日益增長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更是讓美國航空公司雪上加霜。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5月9日晚10時數據,美國已有逾130.9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78792人。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美國航空協會近日在美參議院聽證會前準備的一份證詞,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目前美國航空公司每月消耗現金超100億美元,平均每次國內航班的乘客甚至不足20人,已有超過3000架飛機停飛,即美國現役機隊的50%。

歐洲航空公司的處境更糟。德國漢莎航空此前表示,由於旗下90%以上的客機處於停飛狀態,公司現在每小時大約損失100萬歐元,現金儲備只能維持半年左右。目前漢莎航空正在與德國政府就90億歐元救助計劃進行磋商,如果得不到救助,這家全球排名前列的航空公司可能考慮啟動破產保護程序。「漢莎客流量已經倒退到了1955年。」漢莎執行長Carsten Spohr表示。

事實上,已經有航空公司撐不下去了。據民航資源網統計,目前全球已有9家航空公司破產或申請了破產保護,涉及英國、美國、瑞典、挪威等國家。包括英國老牌支線航司Flybe、美國的Compass和TransStates、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澳大利亞」等在內。

更大的威脅或許是即將到來的裁員潮。據本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美聯航、英國航空公司、北歐航空公司、維珍大西洋航空、紐西蘭航空、波音公司、韓國易斯達航空、加拿大航空、加拿大越洋航空公司等十餘家全球各國的航空公司裁員或有裁員計劃,裁員數量數百人至上萬人不等。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4月14日發布的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航空業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約2.2萬億元人民幣)。

當前,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則被全球航空業寄予了厚望,相關國際航線也在陸續恢復中。不過,此次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各行各業都在經受著考驗,全球航空業要恢復到往日的繁華,尚需時日。

董曉磊告訴《鳳凰周刊》,從業十餘年,自己沒遇到過任何事故。疫情發生後,職業素養提醒他,「幹這一行,最關鍵的是心態要好,我相信疫情也會很快過去」。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早在今年3月24日的預測中,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收入損失將達到2520億美元。在4月14日的預測中,損失則上升至3140億美元,2020年客運總收入將比2019年下降55%。
  • 地攤日收過千,空乘工資不如下班擺地攤?
    行業背景目前,整個航空業自身也將演變成一個集民航管理、機場物流、機械機服、航空氣象、地面服務、流程籤派、航空營銷以及票務銷售等多元化的複式行業。據行業人預測,未來幾年的中國至少需要新增加37000多名空乘工作崗位,民航空乘服務人員隊伍將超過25萬,規模將是目前的5倍。
  • 當空姐月薪2000
    整個航空業預計全年虧損843億美元(人民幣約5700億元),是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財政預算收入的2倍有餘。此次危機在航空業內掀起了一個巨大的浪頭,如何平復這種跌宕,是未來幾年持續的課題。疫情之後,國際航線基本全部停航了,國內航班也所剩無幾,一個月也就能飛上一班,基本上每天都是待業狀態,工資差不多只有2000多了。長達半年的低收入狀態下,她有很多同事離開了這個行業,有的去賣保險了,有的還在家待業。而她之所以能夠留下,離不開家裡的幫襯。
  • 裁員36000人,一天巨虧一個億!航空業飛不起來了?
    對此,南方航空董事長王昌順回應媒體稱:「這是我們內部的(召開的會議),現在這麼一個情況出現,要過緊日子。」公開新聞顯示:1―2月,民航全行業虧損175.8億元。2月,行業創單月虧損最大紀錄,共虧損245.9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209.6億元。大型航司差不多「一天虧一個億元」,2月份就虧掉去年行業80%左右的利潤。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貴陽空乘專業學校
    說到貴陽空乘專業學校,了解貴陽空乘專業學校的相關知識點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選擇貴陽空乘專業學校,接下來跟小編一起看看還有哪些信息需要注意。初中畢業,想學習技術,但不知道選擇哪個專業?受歡迎的專業這麼多,但不知道哪個真正適合就業嗎?您當前是否頭痛。
  • 美聯航CEO:航空業復甦要等新冠疫苗分發,預計在明年底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 綜合報導美聯航CEO預測航空業將於明年年底復甦。當地時間9月13日,美聯航CEO斯科特·柯比(Scott Kirby)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時表示,航空業的復甦將不得不等到新冠疫苗獲得批准並廣泛使用之後,復甦的時間點預計是到2021年底。「我希望早一點發生,但是我們的猜測是明年年底。」
  • 當空姐月薪2000:航空這門生意變了
    空姐的工資變成了2000多元阿路在一家南方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崗。他所在的部門每天要指揮幾百架飛機的起和落,決定由哪架飛機飛哪個航班,以及受天氣影響要延誤多久。疫情之後,國際航線基本全部停航了,國內航班也所剩無幾,一個月也就能飛上一班,基本上每天都是待業狀態,工資差不多只有2000多了。長達半年的低收入狀態下,她有很多同事離開了這個行業,有的去賣保險了,有的還在家待業。
  • 全球航空業出現復甦跡象,全球航司各顯神通
    9月15日,中國民航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全行業的8月運行數據:8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5.4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4%,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的3/4。
  • 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艱難
    中國航空報訊:全球航空業正在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作鬥爭。儘管還有部分國家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航空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恢復業務,由於疫情的深遠影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航空運輸量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濟景氣時期,航空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一些表現欠佳的市場。
  • 全球運力僅恢復至全年同期50%,拉美航空業成「重災區」
    ,L型的復甦趨勢已經從7月(-52.2%)起初步顯現。目前亞洲地區的運力水平已經從今年4月的最低值(-53.9%)恢復至去年同期近七成的水平。試圖從這些地區的政策變化、行業表現來總結與分析全球的運行態勢。
  • 全球運力僅恢復至全年同期50% 拉美航空業成「重災區」
    雖然從數據看已經比5月的最低值(-69.1%)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復甦態勢乏力,L型的復甦趨勢已經從7月(-52.2%)起初步顯現。從地區看,得益於中國內地的航班量增加,亞洲地區運力的恢復可謂是8月的唯一亮點。目前亞洲地區的運力水平已經從今年4月的最低值(-53.9%)恢復至去年同期近七成的水平。
  • 蒸發400億,「生物質發電第一股」退市!
    2014至2016年這三年期間,凱迪生態資產規模從140億猛增至420億。 可是,急進出資也將其「拖入泥潭」。 經過定增、股權質押、融資租賃、ABS、發債等多種辦法融資數百億元。
  • 別看現在鬧得歡,猜一猜印度航空業能否迅速復甦?
    前段時間,印度的航空業復甦乏力,國內運力增長緩慢,國際航班也「百廢待興」。但是,有跡象表明,即使是在每日病例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航空業依舊保持樂觀,樂觀的關鍵在於其堅信疫苗會在年底前生產出來。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的航空業能否迅速復甦?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9月15日,中國民航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全行業的8月運行數據:8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5.4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4%,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的3/4。其中,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加快恢復,本月共完成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拒絕中國乘客入境,巨虧97億,澳大利亞的航空業頂不住了?
    不僅如此不少行業也受到了衝擊,外出旅遊的人基本都擱置了計劃,對於航空業的影響也是可以預見的。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航空巨頭公司澳洲航空,也公布了財年報告。從數據中顯示的來看,公司總虧損在19.6億澳元,折算成人民幣達到97億元。
  • 24個月燒光5600億,今工資都發不出?
    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本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卻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最終終於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