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躲避 膝蓋 繁華 消滅
藤蘿 波濤 童真 浪漫
二、比一比,再組詞。
籌(籌備) 漆(油漆) 羅(羅列) 躲(躲避) 慢(緩慢)
濤(波濤) 膝(膝蓋) 蘿(蘿蔔) 軀(身軀) 漫(浪漫)
三、多音字組詞。
cánɡ躲藏 shènɡ盛開
zànɡ西藏 chénɡ盛飯
四、近義詞。
回憶—(記憶) 思潮—(思緒) 漫滅—(磨滅)
五、反義詞。
漫滅—(長存) 躲避—(面對) 消失—(存在)
六、用合適的詞語填空。
(漫滅)的回憶 (波濤)的清響 (猛烈)的風雨
(憂愁)的思緒 (璀璨)的繁星 (安靜)的夜晚
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到句中的括號裡。
消失 漫滅
1、這封家書年代久遠,字跡已經(漫滅)了。
2、湛藍的天空,懸著火球似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清響 音響
3、海風(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濤把海裡的泥沙卷到岸邊。
4、沒有電子樂器的伴奏,沒有龐大(音響)的烘託,只一架揚琴,外加古韻的修飾,及單純的表達,便可以演繹出最動聽的旋律,展現唯美的風韻。
八、請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大波浪。(波濤)
2、清脆的響聲。(清響)
3、磨滅,模糊不清。(漫滅)
4、接二連三的思想活動。(思潮)
九、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一)
1、「這些事」是哪些事?
答:指兒時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灑在菜園裡,藤蘿垂掛在廊亭邊,「我」安靜地趴在母親的膝上。
2、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這首詩描述兒時難以忘懷的往事,表達了詩人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母親的依戀。
(二)
1、這首詩在寫作中運用了哪些手法?
答:運用了排比和反問手法。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對大海深沉的愛。
(三)
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比喻;用「鳥兒」自喻,用「鳥兒的巢」比喻母親的懷抱,表達了對母親的讚美之情。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情感?
答:歌頌了母愛的溫暖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