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素質
應知應會200問來了!
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三篇章~
科學常識篇
光速比聲速快,對嗎?
對。光速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一般情況下,光的傳播速度是30萬千米/秒,而聲音的傳播速度才是340米/秒,光速大約是聲速的88萬倍,顯然是光速快。這就是打雷閃電時先看到閃電後聽見雷聲、炸彈爆炸時先看到光後聽見爆炸聲的道理。
但是,光及聲音在不同傳播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空氣中次之,水中更次;而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在固體中最快,液體次之,空氣更次。
物質的分子是什麼?
分子是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該物質一切化學特性的最小微粒。
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物質中能夠單獨存在,並有著這一物質一切化學特性的最小「微粒」。分子有大有小,大小相差得很遠。像塑料、蛋白質的分子就很大,被稱為「高分子」,是分子世界的巨人;而鐵、銅的分子卻很小,是分子世界的小不點兒。大大小小的分子,又是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原子所組成的。原子大小就差不多。塑料、蛋白質的分子之所以大,因為它們是由很多原子組成;而鐵、銅的分子之所以小,是由於它們只是由1個原子組成的。原子極小,50萬到100萬個原子,一個緊挨著一個排起「長蛇隊」來,也只有一根頭髮直徑那麼長。
電子比原子小嗎?
電子比原子小。
由電子與中子、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單位。相對於中子和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核,電子的質量顯得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42倍。不同的原子擁有的電子數目不同,例如,每一個碳原子中含有6個電子,每一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電子。能量高的離核較遠,能量低的離核較近。通常把電子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內運動稱為電子的分層排布。
雷射是因匯聚聲波而產生的嗎?
不是。
雷射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鐳射」、「萊塞」,是它的英文名稱LASER的音譯,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單詞的頭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意思是「受激輻射的光放大」。
「受激輻射」基於科學家愛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論。這一理論指出,在組成物質的原子中,有不同數量的粒子(電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級上,在高能級上的粒子受到某種光子的激發,會從高能級跳到(躍遷)到低能級上,這時將會輻射出與激發它的光相同性質的光。這就叫做「受激輻射的光放大」。1958年,雷射問世。1964年,按照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建議,將「受激發射」的光簡稱為「雷射」。雷射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相干性四大特性。
什麼是納米和納米技術?
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原稱毫微米。1微米為千分之一毫米,1納米又等於千分之一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的十萬分之一。納米技術,是指在0.1-100納米的尺度裡,研究電子、原子和分子內的運動規律和特性的一項嶄新技術。
科學家們在研究物質構成的過程中,發現在納米尺度下隔離出來的幾個、幾十個原子或分子,顯著地表現出許多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原本導電的銅到某一納米級界限就不導電,原來絕緣的二氧化矽、晶體等,在某一納米級界限時開始導電。而利用這些特性製造具有特定功能設備和產品的技術,就稱為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製造的電子器件有什麼優勢?
以納米技術製造的電子器件,其性能大大優於傳統的電子器件:1、工作速度快,納米電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是矽器件的1000倍,因而可使產品性能大幅度提高;2、功耗低,納米電子器件的功耗僅為矽器件的1/1000;3、信息存儲量大,在一張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碟上,至少可以存儲30個北京圖書館的全部藏書;4、體積小、重量輕,可使各類電子產品體積和重量大為減小。
—END—
監製 | 劉昌瑛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馮麗晨 朱偉林
來源 | 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