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聖壇欽安殿的 「鬥壇陳設」

2020-11-24 騰訊網

中央大龕區-爐瓶盒三事

清 爐瓶盒三事 故宮博物院藏

欽安殿 正中北側為玄天上帝主神龕,神龕前有朱漆大案一張即主香案,案上曾經安放有匙箸瓶、香盒、香爐、蠟扦、花瓶等物,與「鬥壇陳設圖」中北側供桌的標註相吻合。其中匙箸瓶、香盒、香爐合稱「爐瓶盒三事」,是焚香所必用的工具。在道場開始前,侍職先以香箸將燃燒的炭塊夾入香爐,再以香匙於香盒內取香粉添於爐內,香菸便騰然而起。凡遇道場開啟或啟聖等節次,法官以左手拈取「寸香」與眉齊,默祝之後插於爐中香粉內,此謂之「運香」。

蘇州正一派法師左手拈香並於香爐前行「運香」功夫 陶金供圖

- 金鐘玉磬 -

蘇州道士在道場中敲擊鐘磬

主香案供有紫檀木架懸掛的陶瓷質地金聲、玉振一對,也便是金鐘、玉磬。道教齋法繼承了古禮祭祀的規制,在「金籙大齋」中亦有金、玉之用。在「建壇科儀」中,法官念白:「伏以陰陽合序,資金石以通神明;幽顯殊途,立辨號而昭誠信……」此時,「知磬法師」鳴金鐘二十五響,高功法官叩左齒二十五通,集身中陽氣與金鐘相合,以此導和天地間之陽氣。

清乾隆 仿瑪瑙紋鎏金邊瓷「玉磬」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

「表白法師」再振玉磬三十響,高功法師叩右齒三十通,集身中陰氣與玉磬相合,以此導和天地間之陰氣。最後「知磬法師」與「表白法師」「金玉交振」各三十六次,共成七十二響,法師亦叩左右齒,以此交合體內陰陽二氣與身外先天陰陽之氣相和,祛除壇場陳晦之氣,招集群真降臨。

清乾隆 仿古銅彩八卦紋瓷「金鐘」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

東西諸龕區

經桌、法器桌?欽安殿內的東西大龕前,各有覆蓋黃雲緞的經桌兩張,按《欽安殿陳設檔》記載,桌上擺放有:「木令、水盂、劍架二分、銅罄一口、木魚一個、銅帝鍾一對,錫蠟釺三對。」所以,所謂的經桌實際是高功法官、都講法官(主管唱贊導引的高功的副手)行法所用的「法臺」。

清 木質「神霄法」系令牌之斬勘令 故宮博物院藏

「木令」即是木質令牌,主要用於「發奏科儀」中召合雷部神將及功曹的節次中:法官以右手執令牌,在虛空中作用秘法,以此配合存想、手訣以及罡步來實現人與護法神之間的溝通。

蘇州正一派法師持令牌、令旗召將 陶金供圖 法師前為旗令架

「水盂」用於盛放法水,用於所有科儀開始時的淨壇節次:法官以秘法取「三光、五方之真氣」敕入於水中,成為「五龍蕩穢法水」,然後左手以三山訣(拇指、食指、尾指伸直,呈鼎立之勢,中指和無名指自然屈於手心)託起水盂,右手執法劍、捏淨枝,繞壇遍灑法水,以金、水之氣蕩除氛穢、清淨壇場。這些令牌、令旗,連同法劍、天篷尺、拷鬼杖等法器平時都安於「劍架」之上,《鬥壇陳設圖》中稱其為「劍令架」,它作為道場中的鎮壇之物,也是法官秉承正統道法、掌握神權的象徵。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宣宗停止了欽安殿內的道場活動,上述法器中除大銅磬外均被移往大光明殿收存。

清 木質手爐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

這口大銅磬現仍位於欽安殿東側經桌原位,旁邊有木盤,收置鼓槌、鍾棰、磬棰等物。此外,盤中還有木質手爐三柄,也是道場中的重要之法器,其作用有二:一為齋主(欽安殿內舉辦的道場均為皇室祈福、拔亡,但由於皇帝不能經常親臨故往往指派王、貝勒或內務府大臣等代為拈香)跪拜瞻禮時,手中持香所用;二為法官在「三朝儀」中舉行「燒香」這一儀法節次中所用,其時道眾手持旌、節、幡、幢緩緩繞壇旋繞,法官持手爐尾隨,一同唱誦仙樂,燒香供養諸天上聖。

《大成金書》所刊之「外壇威儀」

銅鐘、鼉鼓

清 紅漆描金鼉(讀音:[tuó])鼓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內

欽安殿內西側現存有大鼓一面,它的形制及大小均與丹陛大樂大鼓相仿,唯獨不同的是,它的鼓面並未描繪龍紋,而是由一整張鱷魚皮所蒙就。此鼓即是《欽安殿陳設檔》中所記「大龍皮鼓壹面」。

清 紅漆描金鼉(讀音:[tuó])鼓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內

清 紅漆描金鼉(讀音:[tuó])鼓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內

其所為之龍,當指即鼉龍(揚子鱷)而言。據傳上古帝王顓頊喜好音樂,以揚子鱷鳴聲如鼓而令其執掌音樂。後世以此為據,取其皮蒙鼓,名為「鼉鼓」,《詩經·大雅》中便有「鼉(讀音:[tuó])鼓逢逢(音páng)」的詩句。

明弘治 刻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大銅鐘

鼉鼓南側,是明朝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鑄造的大銅鐘,懸掛於滿飾五彩祥雲的鐘架之上。大鐘自上而下鑄有正楷書寫的《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太上泰清天童護命妙經》及《太上金光護身咒》,經文最上方第一字「元」開始向西旋轉釋讀,至下方最後一字「玄」結束,暗合「玄元」之意。最下方鍾裙處鑄有《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以下稱《度人經》)之《元始靈書中篇》符文。根據圖形考據,它與《正統道藏》中《上清靈寶大法》、《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所收錄的兩個版本基本一致。

欽安殿銅鐘鍾裙所刻《元始靈書中篇》與《正統道藏》內容比較

《元始靈書中篇》代表的是「化生天地的大道之氣」,其所包含的「隱韻內名」亦是「天地之正音」,如能依法按照正音唪誦《元始靈書中篇》,則可「道備克得、升入金門」。若依法抄寫此玉字或安鎮或佩戴,則可以「萬災不幹,神靈擁護」。欽安殿大鐘仿效永樂大鐘的形式,將《元始靈書中篇》的雲篆鑄於鐘上,以此保佑皇室、安鎮國祚。

抱廈區

清代曾在原欽安殿月臺上增建抱廈一座,根據諸本陳設檔案的行文記載順序來看,當時抱廈內陳設有「紅漆描金小卷書案」一張,「請命魔幡二首」的香胎「縱(疑為從)神」兩尊,安放經卷的「經格子」兩座,「滿漢大籤筒」一個,另有拜墊、羊角燈等什物。

《玉堂大法》所刊之「三天闢邪師(獅)子之節」(左)及壇場布置(右)

小香案?「紅漆描金小卷書案」現存欽安殿神龕後夾道內,按照陳設檔案記載,其上曾陳設有:「玉令十二面、玉尺一件、木令十三面、乾隆款黃玻璃花瓶一對、套紅玻璃水盂一件、霽紅瓷小供水缸一件、銅琺瑯小匙箸瓶一件、銅琺瑯小香盒一件、古銅獸面爐一件、古銅缽盂爐一件、龍眼菩提數珠一盤、小古銅五供一分(份)。」

《黃籙大齋》卷十二所刊「鬥壇陳設圖」

根據以上所陳設的香爐、令牌等重要物品來推斷,它當時位於抱廈正中,也就是「鬥壇陳設圖」中瞻禮人前香案之位置。和該圖中標註一樣,小香案也擺設了「爐瓶三事」,應當是皇帝或者負責拈香瞻禮的親王、貝勒、內務府大臣之用,高功法官在舉行「拜表科儀」時,亦可能在此供案前鋪設罡單及花褥。

命魔幡與獅子節

清 獅子節與命魔幡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 ,為香胎武士手中所持

欽安殿神龕後夾道內存有「闢邪獅子節」二副,其形制與周思德《大成金書》所載者完全一致。獅子節最早見於南宋天心派路時中編纂的科儀彙編《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在該書中「闢邪獅子節」與「天真命魔幢」作為重要的法器分列於「天寶臺」(即供奉有三清神位之神臺)的兩側。

《大成金書》所刊之「內壇三天闢邪獅子之節」及「內壇命魔寶幢」

命魔幡規制最早見於南宋《上清靈寶大法》:「以紅素夾造,長七尺許,中書命魔符,凡散花、命魔,令一人前持引導旋繞。」清代婁近垣在「鬥壇陳設圖」中將「命魔幡」拆分為「命幡」、「魔幡」兩面。

清 香胎武士像 故宮博物院藏 現陳設於欽安殿

根據《欽安殿陳設檔》「命魔幡二首」以及宣統二年《欽安殿佛像供器檔》的「縱神二尊,香胎,請命魔幡二首」等記錄,命魔幡與獅子節已經合二為一,其原來陳設的位置位於香案兩側,由殿內現存的兩位藍色護法力士像擎舉。「命魔」,是「三朝儀」中的節次之一:高功與都講兩法官分立於壇場東西兩側,高功法官手持「命魔幡」,以內秘取「日月之光」及身中「九色之氣」照耀洞房(即腦中),再以太上符命將「五方魔王」懾服。

香胎武士正面像

魔王被懾服之後,諸天歡悅,法官率道眾吟誦《步虛詞》,持旌、節、幡、幢於壇內旋繞。欽安殿內命魔幡的發現,填補了近世以來命魔幡缺乏實物實證的空白。(來源:《紫禁城》雜誌)

-

-

-

相關焦點

  • 海天佛國,觀音聖壇|華建集團匠心打造文化建築新典範
    01三大設計創新 賦予觀音文化新魅力 「聖壇即觀音」的建築形態設計創新。觀音聖壇的建築創意設計參照普陀山普濟禪寺的毗盧觀音坐像,聖壇底部為蓮花基座,中部為中國傳統塔樓結構配合大面積背光,上層為毗盧帽和華蓋,整體建築給人以毗盧觀音端坐蓮臺的想像力和視覺衝擊力。
  • 邀您體驗「國粹中的陳設藝術」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敏)昨天,第八屆文博會「127陳設藝術產業園」分會場開幕。文博會期間,10餘項主題活動將在此上演,讓人們體驗陳設藝術的魅力。127陳設藝術產業園是全國首家以陳設藝術為主題的創意園。本屆文博會,該分會場以「走進陳設藝術,改變生活方式」為主題,側重展示「國粹中的陳設藝術」。
  • 道教常識:什麼是禮鬥呢?
    法以本命之日,或每月初三、二十七日北鬥真君下降之日,設立鬥壇。圖來源於驪山老母宮人有禮節,能知恥,使用請註明來源鬥由七種法物組成:鬥,代表宇宙、諸天、天圓地方,故鬥作圓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內布滿星辰。
  • 美術鑑賞:淺談探析現代陶藝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藝術性,值得參考
    現代陶藝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藝術性展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現代陶藝能夠點綴室內陳設的藝術品味  現代陶藝不同於傳統陶藝,其既具有傳統陶藝的藝術審美,又能夠符合現代的藝術氣息,完全可以實現點綴室內裝飾的作用。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金華不但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還擁有厚重的佛教與道教文化。在這個宗教文化濃厚且盛行的地域,我們的一位傳奇人物就誕生了!他就是金華的神人——黃初平。這就要來探求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啦!如果說到道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張三丰,王重陽,呂洞賓,張道陵等神人。對於黃大仙其實國內的人了解的相對還是少了一些,那麼黃大仙是誰呢?其實他的真名叫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他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它的出生地,據說他原來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隨後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創意陳設 光合機構旗下「光盒物倉」上海首展
    它聚焦於物,基於設計美學和生活智慧,為各類商業與生活空間提供物的設計、選配與陳設方案,以"原創設計、甄選好物、創意陳設"為特色。光合機構聯合創始人婁豔女士介紹說:"「光盒物倉」項目已籌備多時,這次的首展,不僅是器物展,更是一個原創設計、空間藝術、陳設藝術、典藏藝術、燈光藝術和生活藝術體驗的融合性展覽。我們把各種藝術和設計樣式與當今潮流相融合,用更適合和吸引年輕人的方式來表達。"
  • 道教的語義學解釋
    什麼是道教?這是解讀道教文化基本含義之前所必須說明的一個問題。按照學術界的一般看法,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要了解道教,應該從宗教意義陳述入手。對於「宗教」這兩個字,人們向來也有不同見解。就中國傳統文字學的角度看,「宗」與祖廟是密切相關的。
  • 什麼是道教經韻?
    道教也是以經韻唱誦的方式來傳教布道。道教唱誦之經韻既是一種藝術形式,同時也蘊育著豐厚的宗教內涵。換句話說,道教經韻是音樂藝術與宗教信念的有機結合。就歷史淵源而言,經韻音樂幾乎與道教一樣古老。在東漢魏晉南北朝的近600年間,道教經韻漸次歷經了初步萌生、基本成形和系統發展三個歷程。此後,在信仰支撐和儀式依託下,道教經韻承載著士族官吏得道成仙的嚮往和追求,並以趨於凝固的傳承模式而流於後世。
  • 道教與天氣預報
    那麼道教究竟和天文的關係是什麼呢?且看李崇高的—— 從漢代開始,道教建立之初,道教就致力於「關雲望氣」,以佔晴雨風霜,並和人事之吉兇聯繫在一起。 馬王堆出土的《五星佔》中就有許多「佔雲氣的內容」,與當時的氣象有關。隨著道教興盛,宋元時期出現了一派專門研究「雷法」的道士,他們往往有祈雨之術。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道教是中國本土傳統宗教,是中國流傳上千年的宗教,也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在中國影響巨大。那麼,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老君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如何?後來,經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改造揚棄,道教形成了完備的經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範,新興道派滋生繁衍。並且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承認,這是才演變成為成熟的正統宗教。1.3、道教思想源於道家「道教」的宗教思想源於道家,尊崇和信仰道家思想。
  • 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即上清、玉清、太清。三清尊神是道教「三一」理念的象徵。《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潔,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三分,本則常一」。三清尊神所居為「三清天」,系由大羅天所生的玄、元、始三氣所成。
  • 道教法器簡介
    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以下列出十餘種道教法器,希望您能有個直觀的了解。
  • 《道士下山》被指醜化道教 道教協會:持包容心態
    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負責人譴責《道士下山》下流及醜化道教,但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時表示道協對該片持包容心態。據澎湃新聞報導,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7月19日通過認證為丹東市道教協會的微信公眾號「道揚天下」發文,嚮導演陳凱歌提出譴責聲明,稱《道士下山》肆意醜化道教、道士形象,違反多項政策法規。他還要求立即停映《道士下山》,並要求陳凱歌、電影製片方對道教界向社會做出公開道歉、消除影響。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核心思想的宗教,「道」最早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提出來的,因此,老子在道教被稱為太上老君,為道教祖師之一。現在的大多數道教派系都源自於老子。老子最偉大的著作是《道德經》,他在《道德經》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提出了「道」的概念。
  • 陳攖寧談道教文化(一)
    (1880-1969),生前留下了大量關於中華道教傳統文化的精闢論述,其中蘊含的真知灼見,對於當今繼承與弘揚傳統道教文化,有著發聾振聵的現實意義。謹選其精華論述,加以整理,分為十篇,目錄如下:一、論道教前途二、論道與道教三、論修道四、論弘道五、論傳道六、論道教經典七、論道教與諸子百家八、論道教與其他宗教九、論道教與科學十、批旁門
  • 道教節日裡的「九皇會」紀念的是道教哪九位神仙?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一個龐大的星宿諸神分支。道教將天上的日月星辰神格化為道教的神明,在星宿神部裡有我們熟悉的太陽星君,他是眾陽之宗,執掌太陽的運行,將萬物賴以生存的陽光普照於大地;也有居於月宮的太陰星君,她管轄五嶽、四瀆、五湖、四海,甚至還包括酆都冥界,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同時還有北鬥諸神及南鬥諸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