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人與自然的關係)

2021-01-13 寧馨兒文集

「嗬——」一聲令人毛骨悚然的叫聲從幽靜的森林中傳來。

那是什麼?原來是一群飢腸轆轆的豺在圍攻兩隻羚羊。羚羊揚起角,顯露出英勇的模樣,可餓到了極點的豺怎麼可能怕他們?集合起來的豺群比狼更兇猛。再說,在這大雪紛飛,覓不到溫飽的季節,他們又怎麼肯放掉快要到手的食物?

豺王親冒矢石,向一隻羚羊撲去,死死地咬住羚羊的脖頸。羚羊疼得四處亂撞,發出一陣陣哀叫。另一匹豺弓著身朝那頭羚羊的背後撲去,一口咬住羚羊的後臀緊緊不放。另一隻羚羊見同伴遭受如此苦難,剛才的神氣已全然不見,他極速轉身想要逃跑時,看見面前站著一匹口水不停流的豺。突然,從豺群中奔出一匹牙口五歲的小豺,他往那頭企圖逃跑的羚羊的鼻子撲去。「咩——」羚羊哀嚎著,同時羚羊因為疼痛想要轉身甩掉小豺。待到兩頭羚羊的頭互相對著時,小豺馬上跳到一旁。那一頭前後受到攻擊的羚羊朝著同伴衝來,撞個正著,頭破血流。

天賜的食物!剛剛飽食一頓的豺群發現了新目標——麝香鹿。正在尋覓食物的麝香鹿們猛地抬起頭,他們感到了危險——他們被包圍了!

「呦呦——」鹿王提醒其他麝香鹿小心危險已經來臨,這時豺群已步步逼近。麝香鹿天真地以為可以用麝腺引開豺群的注意,就立即咬下麝腺投向四周,準備伺機而逃。不料這一舉動卻激怒了兇猛的豺群。豺王仰頭長嗥,有一兩匹公豺奔向其中比較高大的鹿。一匹咬住鹿的脖頸,吸吮著滾燙的鮮血,另一匹則跑到鹿的腹下,趁機劃破了他的肚皮,將他的腸肚拉了出來。這頭鹿痛不欲生,到處亂撞,鹿群一片混亂。豺群帶著勝利的喧譁,帶著終於擺脫飢餓的歡呼,一擁而上。鉛灰色的天穹下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屠殺。忽然一聲槍響,響徹雲霄,一匹豺狼應聲倒下。豺王猛地一回頭,被子彈打個正著……

人類撿起麝腺,對那一群倒在血泊中無辜的豺沒有絲毫悔恨之意,任他們埋沒在風雪中……

相關焦點

  • 闢謠:「豺狼虎豹」裡豺排第一,豺是老虎的剋星嗎
    在當代文學作品《長白山獵話》中有這樣的描述:「黑熊、山豹子,就是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只要一發現豺狗子,也得敬而遠之,撿著小道,提著腳尖,悄悄溜開……」、「但它有一個好處,只要人不傷害它,它也不來傷害人。長白山裡也很少聽說豺狗子傷人的事」。
  • 豺狼虎豹四大猛獸,為何不見豺?
    而且豺更是古人口中比老虎還要兇悍的動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豺》:「豺,處處山中有之,狼屬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黃褐色而鬇鬡,其牙似錐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
  • 生命之聲:豺
    〔生命之聲總第0257期〕1、豺狼虎豹,每一個字單揪出來,都是絕對的猛獸,而與後三者相比,老大「豺」則最為神秘。雖然有不少描述豺的成語,但真正見過豺的人確實沒有幾個。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被蒙上神秘面紗的動物吧!2、從外觀上看,豺與狐狸有些相似,有著黃色或者淺褐色的毛髮,尾巴比較粗而且毛髮較為蓬鬆。不過,豺的頭部特徵與狐狸還是相差較大,豺的耳朵比較的短且圓,其次豺的嘴較短,並且豺的四肢和身體看起來也比狐狸要更為修長一些。
  • 豺狼在前,虎豹在後,現實中的豺真能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
    ,所以豺狼虎豹自然也沒有辦法在這些地方存活。歷史上豺在我國的分布很廣,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所以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對豺多多少少還會有些影響。20世紀80年代之後,是豺數量銳減的時間段,而且幾乎是集中在80-90年代消失的,豺退出我國大部分森林的速度很快,仿佛是一夜間就消失的,很多人談起它們,都說「昨天傍晚還看見的,但是睡醒之後就再也沒有看見過它們了」。
  • 「豺狼虎豹」中,為什麼「豺」是老大?老虎還比不上豺和狼嗎?
    我們常用豺狼虎豹來形容極其兇惡的野獸,而按照我們的習慣,排在前面的都是地位比較高的,因此,人們就認為豺狼虎豹中豺是力量最強的動物,但很多人不信服,因為大家都感覺老虎、豹子的捕殺能力要高於它,那它為什麼能排在老虎、豹子的前面呢?
  • 豺:嗚咽的紅狗子,何時能回家鄉
    這大概是我動用了一點關係,實則是拿稿子換來的。今年,講的是豺。我是個顏控,這一點沒什麼可掩飾的。我儘管常常說「所有動物都有萌點」,也能下場親自給各種動物找出萌點(不信你可以一試),但有些動物就是比別的動物更好看,天生的,看一眼就特別喜歡。所以,我喜歡豺。但就和我喜歡的、一樣,或者和所有大型猛獸一樣,中國豺面臨很嚴重的問題。石家莊動物園的豺。
  •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恐狼物種源自美洲,而灰狼、郊狼、豺的祖先先在歐亞演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1-01-15 11:34:44
  • 豺與狼講述「我們不一樣」:根本不是「一屬」 從來不是搭檔
    其實上,豺與狼從來不是搭檔,更不會合作,它們之間是競爭關係。本文由騰訊新聞和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聯合出品,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今早看到新聞:「瘮人!汽車深山拋錨工人遭10隻豺狼圍攻追跑2裡地」。我第一時間打開視頻,看到了幾隻豺,可是找了半天卻沒有發現狼,狼去哪了?
  • 祁連山豺狗擋道,襲擊300公斤黃牛,見獨狼都不放過,還敢圍攻人
    豺狗喜歡群居,少則4-6隻,多則10多隻,過去甚至多達100隻豺狗聚集一起生活。它的膽量夠大的,可以說膽大包天。一般連金錢豹都不敢對人下手,但是豺夠竟然還敢圍攻路過的人與車,甚至獵殺比自身重10-20倍的黃牛,見到狼不跑,而獨狼見到它們竟然瑟瑟發抖,這又是為何呢?
  • 豺,狼,虎,豹,豺是老大,為什麼老虎還不如豺和狼?
    按照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總是把最強的排在前面,就像百家姓一樣,那這個「豺」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可以凌駕於老虎和豹子之上呢?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大家簡單講一下。首先,豺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但現在的數量已經非常少了,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為「瀕危」。所以我們才對於豺這個動物不是很熟悉。
  • 老虎捕食豺狼,卻不見豺群來救助,網友:豺狼虎豹是瞎排的!
    在亞洲叢林食物鏈中,老虎是百獸之王,除了人類,幾乎沒有動物能威脅老虎,但有文字記錄老虎曾被一群豺犬所獵殺,豺犬能威脅老虎?在印度一公園中,多次拍攝到孟加拉虎大戰豺犬,最終結果也很明顯,老虎毫無懸念地捕食豺犬。
  •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有一種認識,認為為了顯示和展示人類的力量,人類應當「主宰」自然,成為自然的「統治者」,而自然是被使用者,給人類提供資源。人類或許可以改變自然的外貌,但卻無法改變絕對的自然規律。即使這些改變也是要在遵守自然規律之上進行,否則也終將是害人害己。
  • 國人口中神秘的豺狗,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
    豺家族對於人們來說,豺是一種十分神秘的動物,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由於其本身的習性,以及人們對它的誇張描述,都使得豺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實際上豺只不過是犬科豺屬裡面的普通物種,全世界的豺可以分成11個亞種,分別是中國豺、西亞豺、東亞豺、印度豺、印度支那豺、緬甸豺、爪哇豺、蘇門答臘豺、克什米爾豺、喜馬拉雅豺,以及四川豺,其中我國主要有5種,分別是:分布在長江南面大部分地區的中國豺
  • 一頭成年雄性東北虎能否戰勝40隻豺?為什麼?
    豺是一種常聽卻不常見的動物,它經常與「狼虎豹」相提並論,而且還排在了狼虎豹的前面,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貨竟然比虎豹都強?答案顯然不是的,從體型上看,「豺狼虎豹」中,最小的就是豺。那麼,豺為什麼能排在虎狼豹之前呢?一群豺與一頭東北虎相遇是什麼場面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世界瀕危動物豺現身柴達木盆地南緣地區
    新華社西寧5月11日電(記者張大川、李亞光)記者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辦公室獲悉,5月9日20時許,該辦公室工作人員與都蘭縣森林公安局幹警在境內紅水川地區聯合巡護途中發現計數達6匹的豺群,這一現象實屬罕見。
  • 豺狼豺狼,狼大家都知道,你們知道豺是什麼嗎?
    而豺狼其實也並非一個物種,豺是豺,狼是狼。憑狼的知名度,相信我就不用多做介紹了,那麼豺究竟是什麼動物呢?今天咱們就來科普一下。作為一種經常和狼聯繫在一起的動物,豺和狼之間確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豺和狼一樣都是實實在在的犬科動物,血緣關係方面還是比較相近的。所不同的是狼是屬於犬科以下的犬屬,而豺是屬於犬科以下的豺屬。
  • 今天說說中國的豺,消逝和歸來
    作者丨宋大昭 自古以來,國人對豺就不陌生。很多地方叫它紅毛狗,也有叫斑狗的,在山西和順,二寶告訴我們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還有豺,當地人叫它們小紅狼。
  • 小時候常聽的神秘豺狗,到底是什麼動物,你被大人用豺狗嚇唬過嗎
    小時候調皮搗蛋時,大人總是用:還不乖乖睡覺,一會豺狗把你叼走吃掉······年少不懂事的我們,總是輕易就被嚇唬住了,每次只要大人一說豺狗,我們就老老實實去睡覺,如果是哭鬧的話,立即閉嘴。然而我至今沒搞清楚,豺狗到底是什麼?豺狗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本事呢?為了一探究竟,我仔細翻閱相關資料,也問了老一輩人,終於搞清楚了。
  • 都說豺狼虎豹,排在最前的豺到底是種什麼動物?
    我們在漢語詞語中常把「豺」和「狼」放到一起說,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野心、狠如豺狼等,豺狼虎豹這個詞語還把「豺」放到了最前面。
  • 這次,豺可不可以擁有一級動物的牌面?
    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扮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豺狼當道、豺狼成性、黨豺為虐、投畀豺虎、豺狼野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知名度甚高的物種,豺曾經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但目前,已經有很少人聽說和了解過豺的信息。寫給豺:作為犬科戰鬥力之王,豺曾經廣泛分布於東亞和南亞的土地上,但卻在我們主流的視野裡消失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