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強度所首創無人機碰撞安全試驗

2020-09-15 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6月28日,航空工業強度所結構衝擊動力學航空重點實驗室結合無人機及其葉片運行場景,首創性地開展了無人機葉片對地面人員的刺傷割傷、無人機水平飛撞擊地面人員、無人機跌落撞擊地面人員試驗,填補了國內在無人機對地面人員碰撞安全領域內的研究空白。

該試驗是強度所承擔的重點研究項目「民用輕小型無人機碰撞安全特性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裡程碑式任務。作為無人機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研究部分,項目圍繞碰撞環境下無人機被動安全設計、無人機被動安全驗證和無人機被動安全規範和標準制定等開展研究工作。

該項目致力於建立基於損傷的無人機被動安全分級分類標準,形成無人機被動安全驗證的能力和方法體系,提供無人機被動安全性設計的方法、工具和流程,制定碰撞安全特性的無人機設計、驗證和運行的規範和標準,為提升民用輕小型無人機的公共安全特性提供技術支撐。

凝聚共識 組建「產學研」項目團隊

本項目由強度所牽頭,參研單位包括航空工業綜合所、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京東天鴻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涵蓋「頂層需求論證、方法/理論攻關、權威標準制定、研究成果集成應用」等關鍵技術環節,建立了一支協同優勢明顯的產學研用聯合研究團隊。

在項目研製過程中,融合了綜合所在航空工業標準化技術的行業優勢,西北工業大學在航空科學與技術的科學研究、知識創新方面的科技優勢,以及京東天鴻在形成物流無人機研發體系的研發和應用優勢,以及大疆創新科技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優勢。創新、領先、互補的項目團隊將共同保障本項目預期目標、指標和成果的順利實現。

搭建平臺 構建無人機碰撞驗證和評估體系

目前,被動安全領域內技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滯後於輕小型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步伐,也正是由於缺少相關的數據支撐,使得無人機管理法規等的制定遇到不少困難。比如,會遇到輕小型無人機碰撞風險因素尚未充分識別、碰撞損傷判據和損傷等級的劃分有待明確、碰撞安全驗證與評估的能力不夠完善等問題。

強度所應需求牽引,從2017年11月就開展了無人機撞擊的摸底試驗研究,初步掌握了典型無人機的動態建模方法、撞擊試驗方法和撞擊人體/結構的動響應預計方法,識別了典型民用輕小型無人機運營和使用中的碰撞安全因素;先後完成了三款典型型號輕小型無人機的構建和驗證,搭建了一套從材料—部件—組件—整機的無人機有限元模型構建和驗證體系,豐富了無人機碰撞的試驗能力;試驗系統不僅涵蓋了無人機地面撞擊場景,同時也包括部分無人機的空中碰撞場景,形成一套集「試驗—評估—反饋—優化—再驗證」的無人機碰撞安全驗證、評估、優化迭代體系,填補了我國在相關試驗方面的能力空白。

著眼標準搶佔國際無人機 碰撞安全研究話語權

就目前的國內外針對輕小型無人機碰撞安全研究的現狀而言,國內與國外之間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國外對於無人機碰撞安全性、重要性和複雜性有較早的認識,其管理當局和和工業部門能夠更好地理解無人機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應用風險,無人機對不同碰撞對象的損傷情況。但從其發布的研究報告結果上來看,作為近幾年剛興起的研究項目,國外對於輕小型無人機碰撞安全研究並不是特別充分,各個研究機構之間的成果並未較好的融合,國際上無人機碰撞安全相關的實驗、分析驗證的國際標準也處於待定狀態。

基於此,強度所項目團隊通過不斷地挖掘研究深度,加強研究基礎,繼續加大力度開展一系列體系化研究項目,目前已經成功立項了一項關於無人機葉片刺傷割傷相關的國際標準。在國內率先構建無人機碰撞安全設計與評價技術體系,為提升民用輕小型無人機運營的公共安全性提供技術支撐。隨著項目進一步深入研究,通過搶佔國際標準的制高點,突破國外可能對我國民用輕小型無人機的市場封鎖。

「乘眾人之智,則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在航空報國使命的牽引下,強度所聯合攻關團隊將聚焦民用航空、公眾、地面高價值目標,面向無人機公共安全,為國家輕小型無人機碰撞安全領域貢獻磅礴的強度力量。

相關焦點

  • (兩會)中航工業馬永勝:柔翼無人機將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3月5日訊,大智慧通訊社從中航工業獲悉,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馬永勝透露,由中航工業航宇其研製的柔翼無人機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即將在機場、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
  • 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成功,意味著什麼?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總工 張雪芬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錢傳海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站網管理處副調研員 楊曉武航空工業成飛翼龍更為重要的,這些珍貴的觀測資料應用於數值預報模式,從而提高颱風路徑、強度和風雨預報精準度。因此,利用大型無人機對颱風開展直接觀測,是破解颱風強度預報難題、提高路徑預報準確率的重要手段。
  • 世界首創!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架「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球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15時24分,「甘霖-I」從金川機場滑行起飛。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消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氣象局等12家單位,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
  • 引導潮流——卓爾航空深圳無人機展秀
    )XE4-電動恆速変距螺旋槳(中大型無人機螺旋槳)XE-電動恆速變距螺旋槳系列是安徽卓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將恆速電動變距技術引入國內後,經設計、研發、試驗、定型後,推出的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 「直」擊航展:航空工業X-M20變距多旋翼無人機
    11月8日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一位義大利客戶進入一號館他越過最火爆的殲20、殲31展臺徑直走到了一款小型無人機面前停下了腳步這款小型無人機就是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研製的一型20kg級電動長航時變距式四旋翼無人機
  • Polestar 1成功進行碰撞試驗 證明碳纖維車身有足夠強度應對碰撞...
    據Polestar官網報導,作為Polestar 1車型研發的一部分,沃爾沃汽車集團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並且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首次在實際碰撞情況下評估Polestar 1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
  • 極簡科學課|翼龍-10無人機如何在颱風探測試驗中大顯神威
    「翼龍-10作為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一款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機,具有自主化程度高、自主飛行能力強的特點。」航空工業已具備下投氣象探空任務全過程的解決方案,掌握無人機系統、吊艙、探空儀、數據融合處理等全部核心技術。
  • 軍民融合看湖北:航空工業航宇善抓黨建促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15年前,中國航空工業原第一集團公司順應國防科技工業結構調整、體制改革要求,果敢出手,以在航空防護救生、空降空投裝備領域打造世界製造極為目標,將航空工業原510廠、520廠和610所「兩廠一所」重組整合成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從此,航空工業航宇就被打上了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改革先鋒」的印記,成為中國製造軍民融合、轉型升級的典範。
  • 無人機安全氣囊可解決飛行碰撞問題
    受海底世界啟發的一項新技術可以使無人機飛行更安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組工程師設計了一個像河豚一樣運轉的機器人,如果離得太近,它會像氣球一樣嚇人的突然膨脹。可懸停的四旋翼無人機PufferBot配有一個塑料防護罩,可以在瞬間改變其尺寸,從而形成一個機器人安全氣囊,以防止人與機器之間發生危險的碰撞。
  • 工業大風扇扇葉的材質與安全的關係
    工業大風扇的安全與其扇葉的材質和整機的結構息息相關,如果扇葉材質較差,工業大風扇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意外斷裂墜落、或遭受外力撞擊時墜落等等。工業大風扇現在市面上的工業大風扇扇葉的材質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航空工業使用的1.5毫米厚5052高標號高密度鋁合金板母板材,強度和柔韌性較高,光亮耐用。
  •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鄱陽無人機基地:朝著新紀錄努力前進
    中國航空報訊:深秋的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鄱陽無人機基地,天高雲闊。因為有新機交付試飛站,直升機所無人機事業部製造中心主任秦永金提前一天便來到了基地。不過30歲出頭的汪平,是無人機總裝團隊的「能人」,也是傳動系統同軸度調整方面的專家。從AR系列無人機,再到傾轉旋翼無人機,各型無人機的傳動結構形式都不一樣,傳動同軸度調整難度大,需要多專業人員的配合才能完成。如果傳動同軸度調整不好,會出現飛行過程膜片聯軸節分層、機身振動大、影響零件使用壽命等質量問題。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汪平開動腦筋,尋找解決之道。
  • 航空複合材料強度技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
    ,被廣泛應用於工程結構中,尤其是航空飛行器結構。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材料,複合材料也不例外,在諸多環節中不斷出現的問題以及因複合材料強度問題所引起的飛行事故,使得工程師們逐漸意識到,複合材料的研發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航空複合材料的抗衝擊性能差是其不可迴避的問題,在受衝擊後複合材料層間性能非常薄弱的缺陷暴露無遺,一旦出現分層損傷,則會對結構整體性能造成嚴重破壞。
  • 聽強度君說 何為飛機結構全機靜力試驗?
    但數據統計顯示,飛機卻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為何會出現這種統計結果呢?這是因為每種型號的飛機研製過程中,都要經過嚴格的結構強度地面驗證試驗,以檢驗飛機的設計和製造是否滿足要求,能否保障飛機的飛行安全。什麼是結構強度地面驗證試驗呢?強度君說,這就是在試驗室中,通過加載設備模擬飛機在使用過程中承受的各種載荷,通過檢測設備測量飛機結構的變形、損傷等響應,以確定飛機結構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鄱陽無人機基地:朝著新紀錄努力前進
    中國航空報訊:深秋的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鄱陽無人機基地,天高雲闊實行站位管理以來,質量和效率越來越成為無人機總裝團隊成員的共同追求,不知不覺中也增強了大家改進工作、提升業務能力的信心。以往的無人機通電檢查工作,操作人員需要在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空間內,反覆拆接10根線纜,一不小心還可能造成短路。成員曾天髮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摸索製造出一套工裝,繁瑣的接拆線操作被一個插頭替代。
  • 強度所:飛機結構靜力/疲勞試驗的領跑者
    中航工業強度所八室主要承擔全尺寸飛機結構地面強度驗證試驗,是強度所的一把利器。而試驗設計指揮組(808組)則是八室的龍頭班組,承擔著飛機結構靜力、疲勞強度試驗設計、試驗實施及試驗結果分析等任務。其工作貫穿強度試驗全過程,關係著每項型號試驗的質量、效率及成敗。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解讀專家: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總工 張雪芬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錢傳海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站網管理處副調研員 楊曉武航空工業成飛翼龍102018年,中國氣象局啟動了無人機氣象觀測布局設計及科研試驗工作。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聯合航空工業集團、國家氣象中心、海南省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12個單位和企業開展大型觀測試驗。
  • 【每日動態】無人機集群/小型太空飛行器的無人機/抗幹擾彈藥
    作者 | 彩林(航空工業信息中心)編輯 | 劉偉雪2美國Aevum公司推出可發射小型太空飛行器的無人機該無人機重約24948千克,長約24米,翼展約18米,由無人機和火箭組成,可重複使用。該無人機可從任何約1609米長的跑道上起飛,飛行到約9144米~18288米的高空,再利用所攜帶的一枚兩級火箭,在三個小時內將100~500千克的小型太空飛行器送入近地軌道。Aevum公司通過採用自主技術,可以將產品的交付周期從數年縮短至數月,並能將勞動力成本降低90%。
  • 翼龍-2無人機「變身」為祁連山人工增雨
    1月6日,全球首款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在甘肅省金昌市首飛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人工影響天氣領域增添新「利器」。「甘霖-I」是在翼龍-2無人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由中航(成都)無人機公司、航空工業成都所等單位聯合研製,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作為生態修復的「科技制高點」,「甘霖-I」突破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關鍵,豐富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手段。
  • 工業無人機進入「常態運用」時代,選購無人機指南在這裡
    目前工業級無人機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輔助手段來替代傳統的人工作業以服務於各行各業的日常工作中,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個人及商用市場的需求不斷提升,以後也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產生更高效的收益。那麼我們如何選購工業才不會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