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語冰,不和層次不同的人計較也是一種境界

2021-01-08 問卿塵

最近在新職場上遇到的某位同事,無工作能力,走後門入職,每天遲到早退,因為我讓他也為自己全權負責的項目出點力(當然我說得很委婉),不要凡事交給我。之後我就經歷了電腦硬碟被撥,電腦裡工作用的文件通過區域網共享被篡改,甚至,還被監控了電腦。但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還有比這更糟的。前文這些事,我某種程度上料到了,不過一笑置之,這些年行走江湖,遇到的爛人爛事,何止這一兩樁。真正的奇葩事在昨天。

昨天,我為了證實自己的電腦瀏覽記錄,是否的確被監控,所以有意詐他,特意搜索了一些我猜就猜得到的他搞的這些小動作,一是為證明心中猜想,二是為了警示他,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不要太沒有下限。但是這個人,在發現了我的搜索內容後,所做的事是,把坐在我對面負責美工,參加工作沒有幾年的年輕同事拖出去教訓了一頓。至於理由嘛,閉著眼睛都猜得到,這位同事覺得這世上的人都是和他一副腦子,如果沒有人告訴我這些,我絕不可能知道他做的這些事,於是對桌這位年輕同事,被動的成為了告密者。

我得承認,我的確是有被氣到了,對桌這個人和我並沒有交情,想必我遭遇的這些爛事,他也很清楚,不然也不會被教訓。我沒想到的是,有人會用這麼直線條、低層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簡單、幼稚、低級,卻讓人極度不舒服。仿佛我之前給予的暗示,都是在對牛彈琴,因為我想表達的意思,這個人大概從來就沒有看懂過。看吧,和思想差距太大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達成一丁點兒共識的。而我,居然在這種人身上浪費了我的時間,這樣被失敗感所籠罩的情況,也是時隔好久才出現了。

於是不得已的,只能去搜了點兒心靈雞湯安慰自己,也算是和大家共勉吧。希望大家人生路上不論是遇到的敵人或朋友,都是有勢均力敵、有格調的,這樣才不會被降低了品味而不自知。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永遠不要和三觀,層次不同的人去爭辯,因為那是一種自我消耗。

不與格局低的人浪費時間,其實也是在保持住自己的品味。

有一句話不是說,不與傻瓜論長短,人至賤則無敵,因為你需要為了維持文明,守住規則,而他一無所有,什麼也不需要守住。

把我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種低級的事情上,真的,很不值得。我能得到些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含義?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其實是經過了加工,原文雖然精彩,但是過長,並不適合脫口而出。所以後人精選了其中有代表意義的比喻,其實就是用來罵人、批評人,因為是比喻,所以相對於「你就是個無法溝通的蠢X」這種粗俗詞語要顯得隱晦和高級,甚至可能產生有些人被罵了還不了解狀況的現象。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是在諷刺孤陋寡聞,還是另有所指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和人因各自經歷上時間和空間的差距,往往在認知層面、思想境界有所不同,不可以強求觀念一致。將此原理用在為人處事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和一個人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範圍,在交流上要有技巧,這種技巧頗有些「對症下藥」的味道。
  • 隨心淺談|夏蟲不可語冰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得到正面的積極的反饋和回應,那就必須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找到對的人說出對的話。  莊子說的好,夏蟲不可語冰。人生短短幾十年,如白駒過隙一般,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有必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與價值觀迥異的人無休無止的爭論中去麼?你可能會說,我知道了這個道理,多麼想把它傳達給更多的人啊,讓他們也能感受我的感受,理解我的理解。而我想說的是,求知這種事情只能自悟。
  • 楊麗萍不生孩子引非議,網民多管閒事,夏蟲不可語冰?
    對於這種不太友好的留言,楊麗萍作出的回應很雅致: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有什麼現實意義?
    「夏蟲不可語冰」透露出的是一種無奈感,有時候真正的意思是「夏蟲無法語冰」,或者說是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想在有生之年遍覽世間美景,或者參透所有知識都是不現實的。倘若渾渾噩噩做井底之蛙尚好,只怕曾經跳出井口一瞥外界春光,最終仍被地心引力拉回井下。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根本說不通時,不如不說。
  • 夏蟲不可語冰
    文|王玉河夏蟲不可語冰是《莊子·秋水》裡的一句話,意思是你不可以跟只在夏天生存的蟲子,談冰是什麼東西,因為它沒有在冬天生活過,對冰不會有概念。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是這個道理。同樣,對井裡的青蛙,你跟它談大海的廣闊,它也是不知道的,因為它們都受到自身生存時空的限制。
  • 夏蟲不可語冰,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反過來問一個女孩子,也是一樣的。不妨想想,如果一個女孩子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那麼她肯定在愛情方面受到一些挫折,不過她這樣說並不是不相信愛情了,只不過是一時的氣話罷了,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之下想法總是會有所不同的。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原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釋義:《莊子 外篇 秋水》——(上接河伯至於北海見到海神若,望洋興嘆,自嘲貽笑方家的故事。)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言有所止,不必盡付
    《莊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對井裡青蛙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大海,因為井底之蛙局限於井內,狹小而窄的空間,怎知大海的寬闊,深淺,對只生活在夏天的蟲子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冰凍,因為他們終其一生也未曾見過冰雪,更不會懂寒冷為何物。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已經在你的腦海裡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本段話出自《莊子·秋水》。原文是:「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翻譯:不和井裡面生活的青蛙說大海是什麼樣的,它受空間限制而不能理解;不和夏生夏死的小蟲子說冰是什麼樣的,它受時令限制而不能理解;不和孤陋寡聞的人談論「道」是什麼樣的,他受見識限制而不能理解。和現在比較流行一句話對應:人不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對麼
    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的現在對方角度上去想,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和諧很多。所以說夏蟲不可語冰不是說別人就是見識短淺,而應該去反思自己,我們是否站在夏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彼此之間多一些包容與耐心,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2020-10-24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夏蟲不可語冰,可是夏天的蟲子只在夏天快活就好了呀!
    有句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意思是夏天的蟲子不可能和它們談論冰凍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拘限;井裡的青蛙不可能和它內們談論大海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拘限。嬌嬌覺得這句話雖然沒有錯,但是夏蟲也沒有啥錯呀!
  • 你身邊那些讓你無語的人,你會應對了麼?井蛙不可語於海……
    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這句話出自《莊子 外篇 秋水》意思是說:不要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大海,不知道什麼是「驚濤駭浪」;不要和夏蟲談論冰雪,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冬天,不知道什麼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夏蟲不可語冰,孔子為何承認,一年只有三季
    孔子的弟子子貢也曾迎過一客,來人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言,四季。來客十分不滿:三季!是春夏秋!二人為此爭論不休,只得找孔子評理。孔子望著來人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是三季。子貢記錯了。那人十分滿意,歡歡喜喜離去。子貢甚是委屈,孔子告知子貢。方才那人是蟬成了精,生生世世都是經歷過春夏秋,無冬。在他的認知裡,一年就是三季,不必與之爭論。
  • 夏蟲不可語冰,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然而,生活中總會有很多人喜歡以己度人。在遇到與他們自己認知層面不一致的事情時,他們會堅信自己一定是對的。在他們看來,事情沒有真相,凡是和自己認知不一致的,就等同於錯的、不好的、虛假的、無用的。那麼,他是否值得我們去爭辯呢?而情況往往是,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 莊子的「夏蟲不可以語冰」,聰明的人讀出的絕不止這三點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莊子》這句話出自《莊子》的秋水篇,其中「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許,在遇到談不攏的人和事的時候莊子畫像莊子的這句「夏蟲不可以語冰」,道理似乎很簡單,便是不要和不是自己這個層次的人廢話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人,生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也會遇到誹謗和中傷,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莊子說:大辯不辯。兩位聖人的話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思想境界,價值觀,世界觀都是有差異的,就像聖人面對道德素質差,蠅營狗苟之輩,和他爭什麼理呢?爭論有什麼價值呢?切記!
  • 做人要知道: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其實,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它包含著更深刻的哲理就是:一個人總是責怪別人無法理解自己的心境,就像夏生夏死夏蟲一樣,不了解冬天的冰天雪地。反過來,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因為做人各自思維的不同,而且各人所承受的生活壓力不同,彼此,都會成為對方心中的夏蟲,難以走進各自的心靈世界,無法更透徹地理解對方的難處。
  • 古代小故事——郢書燕說,執竿入城,夏蟲不可語冰,陳體方
    郢書燕說有個人晚上給燕國國相寫信,光線不充足,他對拿蠟燭的人說:「舉燭!」順手把這兩個字寫在了信上。其實和信的內容沒什麼關聯。相國收到信後說:「蠟燭是代表光明的東西,這是讓我選舉人才啊!」於是對燕王說了,王非常高興,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國家由此興盛。雖然國家得到好處,但不是那個寫信人的本意。現在的學者,經常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