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綜述:用於能量存儲,轉換和利用的複雜氫化物

2021-01-21 催化計


功能材料是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關鍵推動因素。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Ping Chen等對一類通式為M(XHn)m的含氫化合物(其中M通常為金屬陽離子,X可以為Al,B,C,N,O,過渡金屬(TM)或它們的混合物,它們與H建立離子共價鍵或共價鍵)進行了總結。


M(XHn)m在儲氫材料中通常被稱為複合氫化物。H和B/C/N/O/Al/TM之間的化學非常豐富,可形成具有不同組成和電子構型的複雜氫化物,從而具有可調節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可用於氫存儲,熱能存儲,電化學裝置中的離子傳導,以及燃料加工中的催化材料。作者回顧了M(XHn)m最近的進展,並著重介紹了用於上述應用的複雜氫化物的設計和優化的戰略方法。



Teng He, et al. Complex Hydrides for Energy Storag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Adv. Mater.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275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2757


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多個催化以及能源材料化學交叉學科的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加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5280275174,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表氫化物的功能綜述文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陳萍研究員、郭建平研究員和博士生王倩茹受邀撰寫了題為「The Power of Hydrides」的「Future Energy」綜述文章。
  • 科學家利用聚吡咯-銅金屬海綿製備能量轉換和存儲一體化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李舟課題組和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周學昌研究團隊合作,首次利用聚吡咯-銅金屬海綿製備了一種集能量轉換和能量存儲功能於一體的柔性電子器件。依據現有的非電沉積法,深圳大學碩士生楊夢嫣製備得到了易形變、密度小的銅金屬海綿。
  • 低功率轉換為能量收集
    例如,熱電發生器將熱能轉換為電能,壓電元件將機械振動,光伏將太陽光(或任何光子源)和電療法防潮轉換能量。這使得有可能提供動力遠程傳感器,或者一個存儲裝置充電,例如一個電容器或薄膜電池,使得微處理器或發射機可以從遠程位置供電,而不一個本地電源。
  • 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原標題: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引言】 近年來,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能源的存儲問題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能源存儲技術主要有電容器和電池兩種,組成這些能量存儲器件的材料決定了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其中,有機金屬框架(簡稱MOF)作為一種通過自組裝將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組成的晶體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孔隙度高、比表面積大、結構和功能性可調等優點使其成為了極具發展潛力的儲能材料。
  • AM綜述:光電轉換材料
    將分子光電轉換集成到各種材料中,為利用遠程光學刺激以高時空解析度控制其特性和功能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 有機電池:可用於存儲來自風力渦輪機和太陽的能量
    它屬於「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類型,具有大容量,可用於存儲來自風力渦輪機和太陽的能量,用作汽車的移動電源。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固定電池,其中的能量位於燃料本身中的電解質裡,就像燃料電池一樣。它們經常以「eco」開頭,因為它們開啟了存儲來自太陽和風力等額外能源的可能性。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
  • 唐本忠院士《AM》:可用於隱形防偽和數據存儲的新型發光材料!
    具有優異性能的PRL特性的均勻薄膜允許在不可見的防偽,和動態光學數據存儲中具有有人的應用潛力。 固態智能材料因其在傳感器、顯示器、數據存儲、和防偽方面的尖端應用而備受青睞。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光響應材料,然而目前很少有PRL材料是通過將經典的光致變色系統與新出現的固態發射器結合起來而構建的,這需要劇烈的結構變化和足夠的自由空間,從而限制了PRL材料的應用範圍。
  • 人工智慧和數學變換用於電能質量的研究綜述
    為了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動態電能質量進行研究,明確尚需進行的工作,在大量查閱各種國際會議、學術刊物上發表的電能質量論文後,本文綜述了近年來人工智慧和傅立葉變換、短窗傅立葉變換和小波變換在電力系統電能質量評估應用中的主要成果與方法,並提出若干需要解決的問題,已資拋磚引玉。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將這種材料進一步組裝成二維垂直異質結構,尤其是利用二維單層納米片堆疊成,在分子尺度上的異質超晶格結構,在能源存儲和轉化方面展現出了非常好的電化學性能。在本文中,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聯合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院Renzhi Ma教授、Takayoshi Sasaki教授對二維超晶格結構在規模化製備,尤其是利用簡便的液相絮凝方法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文章深入探討了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類石墨結構、層級孔結構、表面官能團結構、異質原子摻雜結構和複合結構的調控方法,針對生物質衍生碳材料在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中所存在的存儲位點少與擴散動力學差等問題和潛在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並對未來發展提出展望。
  • 二維金屬氫化物大家族
    近來的高通量計算更是鑑定出1800多種天然層狀材料可用於剝離出二維材料,形成了數目龐大,功能各異的二維材料大家族。近年來,人們陸續發現非層狀晶體材料也可形成二維材料。例如,矽烯、鍺烯、硼烯等先後被成功合成,而體塊矽、鍺和硼的晶格結構卻不具有層狀特徵。這類二維材料被稱為人造(synthetic)二維材料。人造二維材料的晶格結構不受體相結構的限制且可靈活配比元素,因此能呈現更豐富的性質。
  • 鑭(La)和釔(Y)氫化物的超導現象: 有待解決的實驗和理論問題
    本文簡要綜述了Tc極高的新型超導氫化物(超氫化物)的研究進展,提供了LaH10的最新磁化率數據,數據顯示其最高Tc可達280 K。此外,基於LaH10中Fm-3m到R-3m相變附近的軟模式場景,給出了LaH10的高Tc的可能機制。    論文介紹了新的在「摻雜」金屬氫的背景下的YH6和ThH10實驗數據。
  • Mater.綜述:超分子能量材料
    在設計超分子能量轉換材料的仿生方法中,學習自然光合作用系統是一種流行的策略。在植物中,綠葉的光收集蛋白質機器優化了的排列和組裝有效地將太陽光轉化為化學鍵的能力。而在人工系統中,基於使用非共價相互作用的自組裝的策略提供了模擬分子間這種功能相關性的可能性,以優化光催化、光伏和能量儲存。然而,無論是人工光合系統還是自然光合系統,都遵循相同的熱力學基本定律,這就給效率設定了嚴格的上限。
  • 清華大學林元華教授和南策文院士給您支招提高熱電薄膜能量轉換
    清華大學林元華教授和南策文院士等對提高熱電薄膜能量轉換性能的策略和相關機制進行了綜述,將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omics第6卷第3期494-512頁,題目為Thermoelectric thin films: Promising strategies and related mechanism on
  • 能量轉換晶片需要低功耗和高轉換效率的雙項指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484.htm  【ADI】能量無處不在,能量採集和儲存技術其實也並不是很新。但隨著物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會用到能量採集技術、能源管理系統和可充電電池,以便能夠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持續使用。
  • 使用鉑鎳催化劑在氫氣中存儲能量的效率提高了20倍
    埃因霍溫科技大學(TU / e)的研究人員與中國,新加坡和日本的研究人員一起,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活性高20倍的替代產品:一種具有鎳和鉑合金空心納米籠的催化劑。 TU / e研究人員Emiel Hensen希望將來使用這種新催化劑開發冰箱大小的電解槽,該電解槽大小約為10兆瓦。結果將於11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
    基於此,能量轉換的概念應運而生,即能量在數值上是相等的,可以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轉變成另外一種或幾種形式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化學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光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等。而這些能量的轉換是通過能量轉換材料和相應的技術來實現的。根據能量轉換原理製備的具有特殊功能元器件的材料稱為能量轉換材料。
  • 氫氧燃料電池能量轉化
    燃料電池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新的動力電源,一般以氫氣、碳、甲醇、硼氫化物、煤氣或天然氣為燃料,作為負極,用空氣中的氧作為正極.和一般電池的主要區別在於一般電池的活性物質是預先放在電池內部的,因而電池容量取決於貯存的活性物質的量;而燃料電池的活性物質(燃料和氧化劑)是在反應的同時源源不斷地輸入的,因此,這類電池實際上只是一個能量轉換裝置。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目前大量的研究進行了金屬氧化物薄膜及其納米結構的合成、組裝控制和直寫。本文除了提供給大家一個關於控制雷射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的綜述外,還對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和納米結構的不同的應用進行了綜述。關於雷射輔助加工金屬氧化物陶瓷的的最新研究進展也做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