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北京可從倫敦煙霧事件獲啟示出臺相應法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英國《金融時報》1月17日發表了題為《霧都倫敦給北京的啟示》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籠罩北京城的這次史無前例的空氣汙染距倫敦1952年的「大煙霧」(Great Smog,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空氣汙染事件)幾乎整整60年,這實在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巧合。

  周二,北京當局報導稱,在前三天汙染水平屢創紀錄後,該市的汙染程度正在減輕。

  每位北京居民心裡都清楚,考慮到天氣條件比較「合適」(也就說相當糟糕),霧霾捲土重來只是個時間問題。不過,有明確跡象表明,官員們終於開始承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或許是朝著著手解決這個問題邁出的第一步。

  官方的《中國日報》周一表示,北京將日益以「北京咳」而聞名,而不是以北京烤鴨或京劇而聞名。

  正如吉密歐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的那樣,促增長的壓力迫使政府官員淡化或無視汙染問題。因此,儘管中國出臺了嚴厲的環保法,但它的環境水準卻很低。

  「中國和外國的專家都表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各級官員都願為經濟增長這一首要任務犧牲環境。

  「體制內缺乏問責機制,負責解決環境問題的部門軟弱無力,數據收集和呈現容易受到操縱,這些都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但日本、歐洲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先例表明,公眾對汙染問題的關切遲早會迫使當局採取行動。

  倫敦「大煙霧」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倫敦人曾認為這場煙霧與之前的「濃霧」乃至之後的霧氣沒多大區別。「大煙霧」僅持續了四天,從12月5日到12月9日。

  但當政府醫學報告給出「大煙霧」導致4000人早死、10萬人患病的估計數字時,輿論發生了改變。後來的研究發現,即便是這些數字也存在嚴重的低估:實際上,死亡人數在1.2萬左右。(這些數字來自維基百科,在該網站上可以看到,學術研究對此有詳實的記載。)

  「大煙霧」之後,英國連續出臺了多部法律,高潮則是1956年出臺的《清潔空氣法》。該法要求工廠減少煙霧排放,鼓勵居民從煤轉向燃燒產物更清潔的焦炭或燃氣。

  1962年,倫敦又出現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煙霧。但現代的做法慢慢確立下來,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燃氣集中供暖開始普及後。

  中國應該認真思考下這段歷史。即便是最嚴峻的環境問題,也能得到解決。然而,即使具備了政治意願和充足的資源,打造人們可接受的生活環境也需要數十年時間。

相關焦點

  • 倫敦煙霧事件對中國霧霾的啟示
    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北京在內)被霧霾天氣籠罩,空氣汙染嚴重。這種現象不僅會讓人不舒服,而且會影響人的健康,甚至會導致老人、兒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死亡。像我這個年紀的英國人對這種現象尤其感到不安,因為它使我們回想起1952年英國倫敦發生那場的導致12000人喪生的煙霧事件。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 倫敦煙霧和北京霧霾一樣嗎?
    環境問題一直是人類所擔心的,在日益發展的現代,也容易出現各種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1952年12月初的倫敦,因為一場嚴重的煙霧事件,讓倫敦傷亡慘重,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回顧一下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
  • 倫敦煙霧事件對美國的警示
    60年前的這個月(12月),倫敦被一層混合濃霧和烏黑煙塵的有毒煙霧籠罩了四天。這次空氣汙染事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    這一事件就是人們熟知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大霧期間的死亡人數比平時多了4000多人,而在此後的幾周,又有8000人受有毒空氣汙染的影響而死亡。
  • 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這次重大煙霧事件是由於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除的廢氣難以擴散,12月5日至8日的4天裡,倫敦因煙霧事件死亡人數達4000人。因此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促使英國全面治霾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PM2.5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μg/m3)時,就空氣顆粒物濃度而言,已基本相當於倫敦煙霧事件的汙染濃度。  這不是媒體首次將北京霧霾與倫敦煙霧相提並論。早在2013年,英國《金融時報》及路透社在報導北京霧霾時,就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倫敦煙霧。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其中1952年冬季爆發的倫敦煙霧事件,與20世紀中期不斷襲擊洛杉磯的煙霧事件最具代表性,分別代表了工業化以來的兩種空氣汙染形式,即煤煙型空氣汙染和光化學空氣汙染。有學者指出,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成為英國環境史上的轉折點,「英國人在飽嘗了因煙霧毒魔對生命的大量吞噬而帶來的恐懼之後,不得不痛定思痛,汲取無數生命換來的教訓」。【10】起初,對於事件的發生,英國政府一味地推卸責任,否認眾多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與煙霧之間的直接聯繫,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 霧都毒氣——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寵物主人給寵物戴口罩,農場主人給牲畜餵藥醫治,也攔不住大批動物煙霧中毒而死。 在此期間,因煙霧侵擾產生胸口窒悶、咳嗽、喉痛、嘔吐等症狀前往醫院看病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倫敦大小醫院人滿為患。一位住在倫敦市立公園附近療養院的老人史密斯,受煙霧侵擾,胸悶難當,心臟作痛,全身直冒虛汗,伴有咳嗽嘔吐,經過緊急救治,還是於12月6日凌晨因呼吸極度困難、心臟衰竭離開人世。
  • 霧霾天 突然想起了曾經的倫敦煙霧事件
    19世紀的倫敦開始走上工業革命的道路,由此至20世紀中期的這短短100多年間,倫敦多地曾發生嚴重的空氣汙染事件,尤其以1952年12月的這場霧霾事件最為著名
  • 起底倫敦煙霧事件,看中國霧霾離死亡還有多遠
    這種症狀很快在人群中爆發開來,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眼睛刺痛、呼吸困難,他們咳喘、流淚甚至心肺劇痛……絕望中抬眼望去,暗黃色的濃霧吞噬了繁華的都市,瀰漫著惡臭和灰霾的倫敦猶如墮入地獄中!英國得大洋水汽和暖流厚愛,加之自身獨特的地形,一直都是一個多霧多雨的國家。尤其在工業革命大量使用煤炭後,出現煙霧天氣的概率和程度都更甚以往,倫敦「霧都」之名也傳遍全球。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英國是一個多霧的國家,自工業革命爆發以來,倫敦的煙霧就越來越多,倫敦也獲得了「霧都」的名稱。煙霧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甚至在1952年造成了嚴重的倫敦煙霧事件,那造成此次煙霧事件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 紀錄片: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許多人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在大霧持續的5天時間裡,據英國官方的統計,喪生者達5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此次事件被稱為「倫敦煙霧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 京城霧霾史上罕見 濃度逼近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上述分別發生於北京、瀋陽等地的極嚴重空氣汙染引起公眾對健康問題的擔憂。那麼,在科學上,PM2.5接近1000甚至超過1000,意味著什麼?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告訴財新記者,當PM2.5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時,就空氣顆粒物濃度而言,已基本相當於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汙染濃度。
  • 化學故事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2021-01-05 10:32:53 來源: 百之靈 舉報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 倫敦煙霧事件68周年:女王白天打燈籠 邱吉爾差點下臺
    中國小康網訊 今天是倫敦煙霧事件62周年,當年那場大霧是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對人類對空氣汙染的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就來看看那段故事。1952年12月4日,年近80歲的英國首相邱吉爾,辦公桌上多了一份氣象部門遞上來的天氣預警——即將有大霧天氣到來。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1943年7月26日開始的洛杉磯霧霾主要表現是淡藍色煙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汽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中其他成分起化學作用而產生一種新型的刺激性強的光化學煙霧。1952年發生的「倫敦煙霧」主要表現是極濃的灰黃色煙霧,其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汙染。
  • 倫敦1952年大霧紀錄片 霧都劫難——倫敦煙霧事件全記錄
    12月7日,倫敦的煙霧還是沒有消散的跡象。而且,天氣越來越差,煙霧越來越濃,整個倫敦還是淹沒在昏暗的煙霧之中。由於煤沒有經過充分的燃燒,大量地散發著濃烈的硫磺氣體和煙塵顆粒,因而除了昏暗之外,還出現難聞的惡臭。此時,不少中年人也感到了呼吸困難,甚至一些年輕人也有極度的不適之感。對於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置身煙霧之中簡直是一種酷刑。
  • 歷史上今天:倫敦煙霧事件萬餘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大街上的電燈在煙霧中若明若暗,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
  • 京城霧霾史上罕見 濃度逼近1952倫敦煙霧事件 (1/21)
    京城霧霾史上罕見 濃度逼近1952倫敦煙霧事件    (1/21)
  • 倫敦大學學院法學專業錄取一枚以及申請是什麼樣的?-美英港新
    法學院首任院長為大學之父邊沁的門生約翰·奧斯汀,培養出了英格蘭首位獲大律師資格的華人伍廷芳、英格蘭首位獲法律學位的女性伊麗莎·奧姆(Eliza Orme)以及印度國父甘地,英國最高法院院長何熙怡女男爵亦為法學院榮譽教授。泰晤士報在2005年報導指出,「業內人士均認同UCL法學院為全英最佳」。
  • 5天致死數千人 倫敦是怎樣摘掉「霧都」名號的?
    市內某些地區的能見度曾經降到零,人們連自己的腳都看不到;倫敦的警察不得不使用噴著巨大火苗的燃氣瓶,以便在煙霧中能看清別人,並被別人看到,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許多人出現了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1952年12月4日至9日這段時間裡約有5000人喪生,在大霧被西風「帶走」後的兩個月時間內還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