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概率性事件?
第一步,把無限多的猴子放在打字機前,只要這個猴子數量足夠多,就總會有一隻打出一字不差的《伊利亞特》。第二步,你願意拿你的全部財產賭這隻猴子下次會打出《奧德賽》嗎?這大概就是塔勒布說的「打字機前的猴子」的意思,他想說的是一個概率性問題,只要猴子足夠多就會隨機出現一隻幸運猴子,但你不敢保證這隻猴子能夠一直這麼幸運。但我們經常會因為第一次幸運覺得是猴子的能力,結果把錢投給了這隻幸運的猴子最後錢打了水漂。這也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荷馬史詩裡的敘事詩)
我們只看到成功者,因而形成了對機遇的錯誤看法,比如說我們常會認為長得英俊漂亮的人薪水會比較高,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經常只會注意到那些薪水比較高的人,或者說那些薪水比較高的人容易被我們注意到罷了。
推論上的一大問題是:靠資料下結論的人,往往會比別人更快、更有信心地墜入陷阱中。我們擁有的資料越多,淹沒在裡面的可能性越高。
第一,倖存者偏差(又稱打字機前的猴子),起於我們只看見贏家,因而對運氣持有錯誤看法;第二,不同凡響的成功最常見的原因是運氣;第三,我們在生物構造上缺乏了解概率的能力。
倖存者偏差的含義是「表現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見」。為什麼?因為輸家並沒有現身。倖存者偏差取決於母群體的原始規模。就像打字機前猴子的數量,如果開始只有一隻猴子,那投它,贏的概率就高,如果開始有無數隻,那贏的概率就極低。
統計學是一把雙刃劍,即使是停住不轉的時鐘,一天也有兩次正確的時候。
務必牢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成功全憑實力,毫無僥倖,只有失敗時才會認為是運氣使然。
有一個例子,一個人在1月份收到一張股市會上漲的信函,結果真漲了,2月份又收到會下跌的信函,結果真跌了,連續6個月,每個月的信函都猜對了,這個人覺得很神奇,就把全部積蓄拿出來投資這家寄信函的公司,結果全部虧損,他悲催的向朋友敘說,朋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1月份也收到了這家公司的信函,但說的是1月份股票會下跌,結果股票上漲,那家公司再也未給我寄信函了。那家公司是怎麼操作的?找1萬人,1月份發5千份股市上漲信函和5千份股市下跌信函,有5千的預測正確,依此類推,第二個月2500對,第三個月1250對……直到有一兩百人受騙上當。為什麼算命大師都是神算?因為誇讚這個大師的人都是被算準的人,而大多數被算得不準的人根本不會專門出來說,這也是倖存者偏差。
二、
我們都把周圍的事物太當回事。
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在1948年做過一個鴿子實驗,把鴿子關在籠中,籠中有個開關,鴿子啄到這個開關後會隨機性的出現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斯金納觀察到鴿子做出了相當驚人的行為,它們根據內在根深蒂固的統計機制,發展出極其複雜、有如祈雨舞般的行為。幾乎每一隻鴿子都發展出一種與餵食相關聯的儀式,如有規律的搖頭、逆時針轉頭等。這就是對因果關係的誤解,包括塔勒布舉了自己二十多歲時某天的特殊行為,結果那天自己業績暴漲,第二天自己盡然「迷信」的保持前一天的特殊行為,其實沒有關聯。
索羅斯(投機大師,金融大鱷)這類真正的投機者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的行為缺乏路徑依賴。他們完全不受過去的行為束縛,每一天都是一張白紙。
古希臘時期相互對立的兩大學派:禁慾的斯多葛學派和享樂的伊壁鳩魯學派,都建議人們要掌控自己的命運。
有那些情緒反應並沒有錯,也不失尊嚴,人生來就有情緒。錯的是不能像英雄般,或至少像個有尊嚴的人那樣挺直腰杆。
那種有尊嚴的態度,可以讓挫敗和勝利一樣,叫人覺得有英雄氣概。
不要將你的命運怪罪於任何人,即使他們確實是禍首。不要自憐自艾,別怨東怨西。如果你的生意變少,不要馬上哈腰屈膝,可以充滿英雄氣概的告訴人們:「生意雖少,態度不變。」
命運女神唯一不能控制的東西,是你的行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