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精美的配圖,優美的音樂,大氣的文案,還有萌萌噠的內心,不經意之間,我們又被感動了。這兩部在年輕人扎堆的B站,雙雙闖入了紀錄片播放的前五強,並雙雙以9.9分的高分榮登b站的最高評分。
問題來了,雖然對於它的分析很多,賣萌,篇幅短。。。。。。的確都是它的優點。但是泡麵番有很多(泡麵番一集通常在三分鐘到六分鐘左右不等,相當於泡一杯方便麵的時間),賣萌也早已是現代青年的一種語言方式。尤其是在以二次元為核心的b站,為什麼它這一次成為了爆款呢?
「美麗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賣萌當然會收穫一波好感,但是可以支撐一個節目走下去的一定有其內在的靈魂。這個節目節目營造的就是一種歷史的氣魄和文明的豁達。
"01 / 人頭壺:最初的凝望 02 / 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 03 / 陶鷹鼎:陶,醉了6000年 14 /何尊:這裡有中國。。。。。。」
這些題目的尺度可以說都很大,動輒橫貫整個人類文明史。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告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驕傲,但實際上,我們身邊能說清維納斯掌女神管什麼的數不勝數,而太白金星管的什麼也許就不那麼受人關注了。(順便說一句他倆都是金星)
甚至呢,如果我說我去一家叫「維納斯」的餐廳吃飯,您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而如果我去一家叫「太白金星」的餐廳吃飯,您會作何感想呢?哪怕您不覺得他有點土氣,也十有八九覺得他挺奇怪的,因為還真少有這樣叫的餐廳。
什麼時候,外文詞彙成為了優雅,時髦的代名詞,而中國傳統卻似乎帶著一絲土氣呢?
真不是我們不愛國,我們也真為我們的文化驕傲,但是你要給我一個契機,給我值得我驕傲的東西。比如那穿越千年的文物。
這一次,關注點不是它有什麼歷史科考價值,朝代更迭的年份,而是個人和文明的對話。
比如,再看到殷墟嵌綠松石甲骨時,作為一個普通人,拜千年不斷的文字所賜,通過一件文物,三十幾個字,我們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們交流。
什麼叫做唯一不曾中斷的文化,這就是例子。
比如看向紅山玉龍時,我會明白,龍的圖騰,是怎樣穿越了時空,身邊小姐姐身上的玉飾,是怎樣映射了中國人冰清玉潔的歷史。
什麼叫做文化認同感,這就是例子。
還記得同樣是在b站走紅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工匠精神,我們以為它已經在現代社會走失,卻發現它一直蹲在角落,由一群普通人守護。工匠原來不是什麼神仙我們也可以。
好的文化節目,不是低到泥裡迎合觀眾,也不是塑造神像引人崇拜,
而是一種出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描繪,鼓舞人們了解和追求
沒有人可以擺脫文化的空氣,所以請給我們一些值得我們驕傲並守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