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司朗發布光譜應用近紅外LED,可用於辨別食物質量

2020-12-05 LEDinside

歐司朗近日推出了新品Oslon P1616 SFH 4737寬波段紅外LED。此款產品封裝超緊湊,還具有良好的輸出功率和正向輻射強度,集波長範圍寬、集成組件的能效高和尺寸小等特點,並且通過全新磷技術有效降低了能耗,適合移動光譜應用,如幫助辨別食物質量等。

據介紹,對於近紅外光譜的光源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儘可能寬地覆蓋發射光波長範圍。覆蓋範圍越寬,可分析的物體就越多。在確定成分或水分含量時,需要用寬波段紅外線照射目標物體(通常為650隻1050納米),此時部分光源會被反射,另一部分則被吸收。反射吸收比因物體而異,籍此便可得到每件物品的分子指紋。反射光由特製探測器收集,隨後軟體會處理這些數據並與雲端儲存的信息進行比對,最終得到測定結果。

歐司朗Oslon P1616 SFH 4737採用了1.6mm x 1.6mm x 0.9mm的超緊湊封裝,其尺寸只有歐司朗現有最小產品的一半,被稱為全球市場中最小的光譜應用近紅外LED(NIRED)。同時,此款產品也可在350mA下保證74mW的高輸出功率,大約相當於前代產品峰值的三倍。此外,這款產品的正向輻射強度可達18mW/sr,較歐司朗前代NIRED產品翻了一倍。

Oslon P1616 SFH 4737在全波長範圍內的表現使其在光譜學領域中展現了另一種優勢。常見矽基探測器的靈敏度會隨著波長的增長而降低(特別是950納米以上的波段),過去為彌補這一點需要增大電流。而在全新磷光劑的支持下,這款產品可在更高波長下發射出更多光線,從而降低系統的整體能耗。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傳感部產品經理Carola Diez表示:Oslon P1616 SFH4737在移動光譜應用中,不僅能夠幫助辨識食物新鮮度,更能識別出假藥和假鈔。在農業領域中,它亦可成為幫助確認最佳收穫期的關鍵工具。(來源:歐司朗中國照明)

相關焦點

  • 歐司朗推出適合光譜應用的全球最小寬波段紅外LED
    ,令使用者不僅能夠判斷食物成分,更能辨別其新鮮度。對於近紅外光譜的光源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儘可能寬地覆蓋發射光波長範圍。覆蓋範圍越寬,可分析的物體就越多。在確定成分或水分含量時,需要用寬波段紅外線照射目標物體(通常為650隻1050納米),此時部分光源會被反射,另一部分則被吸收。反射吸收比因物體而異,籍此便可得到每件物品的分子指紋。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煉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產品為例,介紹近紅外光譜在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1.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50年代的商品NIR光譜儀使用硫化鉛光敏電阻作檢測器,其波長範圍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於定量分析,但,由於NIR消光係數低和譜帶寬而解析困難,該技術並沒有獲得廣泛應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術對麥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進行研究,發現NIR光譜用於常規分析的實用價值。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化學計量學、變量選擇、模型轉移等關鍵點需重視  化學計量學在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研究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山東大學臧恆昌教授作題為《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製藥過程中的建模難點與應用》的報告,分別從近紅外光譜模型質量問題,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固體製劑、中藥、生化藥物中的建模難點與應用幾個角度進行了報告,並指出近紅外光譜在製藥領域中的應用存在三大難點
  • 三雄、陽光、歐司朗、昕諾飛...新品層出不窮,LED照明「新機」凸顯
    (擬投票企業可關注「高工LED”微信公眾號進入主頁面,點擊底部菜單欄「2020金球獎”進行申請及投票)國星光電微安級UV LED感測產品重磅發布7月,國星光電非視覺光源事業部重磅推出國內首款微安級DUV光電檢測管——國星UV LED感測產品,可直觀檢測顯示UVC LED的輻射通量與工作狀態,為市場帶來辨別產品質量的強力支持。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Norris研製出了近紅外掃描光譜儀,這臺儀器成為日後近紅外光譜儀器的雛形。之後,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近紅外光譜技術存在的缺點,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價值被逐漸認知,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大熱,近紅外光譜技術也隨之得到發展和完善。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McGeorge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像近紅外光譜這樣的無損測量技術用於每一個生產單元來確保藥物配方的一致性,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不會得到快速實施。  但是,Igne對近紅外在製藥工業中的應用略持悲觀態度。「與已建立的傳統方法相比,監管限制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使用。」他說,「隨著監管負擔的減輕,近紅外將會更容易地用於生產過程的常規控制中,類似於溫度和壓力傳感器。」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
  • 歐司朗創新量子點光轉換技術讓LED更高效
    LED Osconiq S 3030 QD,此產品是歐司朗旗下首款使用量子點光轉換技術的LED,專為區域照明和筒燈應用所研發,能夠賦予燈具更高效、更卓越的顯色性能。由於其尺寸非常小,QD粒子的大小決定了藍色LED燈光照射到這些納米顆粒時被二次激發的光譜顏色。例如,尺寸在3納米左右的QD粒子會產生綠光,而7納米左右的則發出紅光。這一創新可調諧的光轉換技術現在首次應用於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的Osconiq S 3030 QD中功率LED上,也標誌著面向通用照明市場的新型LED元件邁出了第一步。 在傳統白色LED的製造中,主要目標是確保效率和產品質量。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2010-11-2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紅外光譜區介於可見光和紅外之間,被ASTM定義為波長範圍是780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農產品中的蛋白質、澱粉、粗纖維、脂肪等成分具有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譜,每種成分都有特定的吸收特徵。利用近紅外分析儀檢測食品的常規成分,具有快速、準確、成本低等特點。
  • 從聚光近紅外產品看國產近紅外在糧油行業的應用進展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然而,在儀器硬體方面,我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例如儀器的主要核心部件還依賴於進口、用於測量不同類型樣品的附件不夠完善、光譜儀整體性能指標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江蘇大學陳斌教授團隊自從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和農產品品質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自1995年開始從事以近紅外技術為主的食品內部質量無損檢測研究,在果蔬內部質量無損檢測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部級項目3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副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培養近紅外碩士和博士畢業生40餘名。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5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書籍5部。已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9 17:19:00 農夫山泉公司曾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語:「傳統的中國茶,神奇的東方樹葉」,這一句簡短的廣告宣傳標語既道出了茶葉原產於我國,也間接表明茶葉雖然只是小小的樹葉,但其衝泡的茶水卻令人回味無窮,讚不絕口,而茶葉之所以能夠泡出略微苦澀卻沁人心脾的茶水,除新鮮茶葉本身的質量外,離不開繁雜考究的制茶工藝。 眾所周知,新鮮茶葉並不能直接用於衝泡茶水,而是需要經過多道工序烘炒、發酵製成。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養分預測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養分預測中的應用出處:廣東飼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10-08 23:39:00紅外光譜技術分為中紅外光譜技術(MIR)和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NIR),其中近紅外光譜技術具有很好的檢測功效。近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結合紅外光譜分析和化學定量分析的技術,可實現對樣品快速、無損以及高效的測定,在農業領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無錫迅傑光遠科技有限公司、必達泰克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鉑金埃爾默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和上海復享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近紅外光譜廠商為本次論壇提供了支持。並在會上介紹它們有關近紅外光譜的儀器研發和應用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拉曼光譜、核磁共振、紫外光譜、螢光光譜、X射線能譜等的儀器技術研究、應用方法研究;具有分析速度快(單次測量速度可達毫秒級)、高通量(一次測量可同時提供多種性質參數)等優點。大型實驗室儀器測試費時較長,不能達到過程控制的目的,而在線、便攜儀器的分析速度快,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適合於現場檢測和在線分析,分析速度快,能在幾分鐘內,僅通過一次近紅外光譜的採集,就可以同時完成樣品多項性能指標的測定,可有效地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菸草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