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一氧化氮或會影響心臟病藥物的療效

2020-11-27 生物谷

2018年1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心臟病藥物或許會從體內循環的一氧化氮中獲得幫助,研究者表示,在改善心臟功能上,一氧化氮能夠幫助常用的心臟病藥物最大化其治療效益;然而一氧化氮的缺乏或許是引發心力衰竭的基礎,同時其還會使得藥物治療的效應趨向於有害的途徑以及副作用。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醫學博士Jonathan Stamler表示,我們研究發現,如果沒有一氧化氮,心臟中對藥物產生反應的主要受體並不會發揮作用,本文研究結果或能為我們在心力衰竭發生時替代一氧化氮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動力。文章中,研究人員重點對當前最常用的藥物靶點GPCRs(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進行研究,該受體位於細胞表面,其幾乎是三分之一被FDA批准的藥物的作用靶點;當諸如β-受體阻滯藥等藥物吸附到GPCRs上時,其就會影響細胞內的蛋白質通路,其中一種激活G蛋白的通路就具有治療效益,而第二種通路則會激活抑制蛋白(arrestins)從而產生副作用,本文研究結果表明,一氧化氮能夠幫助確定被激活的合適通路。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細胞內部的「偏見」信號,即一條通路會比另一條通路更加活躍,本文研究中,研究者Stamler及同事就想通過研究在細胞內部尋找天然的機制,以便通過「槓桿」來維持其所需的平衡。Stamler說道,藥物和激素會不可避免地調節這兩種通路,但如果其中一種關閉了產生副作用的通路,那麼藥物就會更好地發揮作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了沒有副作用的天然信號,這樣他們就能利用一氧化氮來關閉誘發副作用產生的抑制蛋白通路了。

文章中,研究人員還調查了一氧化氮在接受GPCRs信號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研究者通過對小鼠進行遺傳工程化修飾使其缺失將一氧化氮吸附到一半信號通路上的能力(即抑制蛋白誘發副作用的信號通路)。這樣小鼠就會表現出心力衰竭的典型特徵,如果沒有一氧化氮信號,小鼠就無法增加心率或心臟的泵送功能;此外,研究者還在人類組織樣本中證實了他們的研究發現,在近乎三分之二的衰竭心臟樣本中,研究者發現,一氧化氮能夠確定抑制蛋白通路的信號平衡,而且很多患者的心臟中均表現出了一氧化氮缺乏的症狀(即抑制蛋白的激活)。

研究者指出,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或許依賴於機體中一氧化氮的水平,較低水平的一氧化氮會促進GPCRs主要激活信號通路的抑制蛋白(arrestins)一端,而另一端則會幫助心臟對壓力因子產生反應,如果沒有一氧化氮,機體的心率和心臟收縮就不會增加,隨後就會誘發心力衰竭。

機體中存在數百種GPCRs,本文研究發現或許能夠普遍應用;研究者表示,通過有效管理一氧化氮或能幫助現有各種類型的藥物以較小的副作用發揮作用,此外研究者還在機體的細胞系統中鑑別出了一種一氧化氮的主要功能,其很有可能會調節所有細胞類型和組織的GPCR信號,這或許直接關係到多種疾病及治療藥物所產生的預期反應。(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Hiroki Hayashi, Douglas T. Hess, Rongli Zhang, et al. S-Nitrosylation of β-Arrestins Biases Receptor Signaling and Confers Ligand Independence. Molecular Cell, 2018; 70 (3): 473 DOI: 10.1016/j.molcel.2018.03.034

相關焦點

  • 一氧化氮與諾貝爾獎--中國數字科技館
    諾貝爾晚年患有嚴重心臟病,醫生建議他服 用硝酸甘油,但他拒絕了。因為早在研製炸藥過程中,諾貝爾就發現吸入過量硝酸甘油蒸汽會引 起劇烈血管性頭疼。1896年,諾貝爾心臟病發作 逝世。因為大家知道當年諾貝 爾拒絕服用硝酸甘油而心臟病發作去世,如果 諾貝爾本人預知他們的獎項,也許會服用硝酸甘油進而延長壽命。
  • ...腸道細菌與哺乳動物宿主之間存在一種通用的溝通策略---一氧化氮
    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1.037。這些研究人員追蹤了秀麗隱杆線蟲(一種常見的哺乳動物實驗室模型)體內的腸道細菌分泌的一氧化氮。腸道細菌分泌的一氧化氮結合到成千上萬的宿主蛋白上,從而完全改變了線蟲調節它的自身基因表達的能力。
  • 教你多活30年(二):一氧化氮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諾貝爾晚年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建議他服用硝酸甘油,但被諾貝爾拒絕了,因為早在研製炸藥的過程中,諾貝爾就發現吸入過量的硝酸甘油蒸氣會引起劇烈的血管性頭痛。1896年,諾貝爾心臟病發作逝世。如果他當時聽從醫生的建議,及時服用硝酸甘油,他也許可以活更長時間,為人類創造更多財富。
  • 心臟病研究有何進展?這些最新研究不容錯過!
    【3】PLoS Biol:懷孕期間會影響胎兒未來的心臟病發生風險DOI:org/10.1371/journal.pbio.2006552由劍橋大學的一個小組於1月22日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懷孕期間的風險也會影響新生兒在以後的生活中提高患心臟病的風險,這表明我們的心臟病患病風險甚至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經被標記。
  • PNAS:影響輸血安全的關鍵因素-一氧化氮
    美國研究人員星期一說,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接受輸血可能弊大於利;該組研究人員指出,人們捐出血後,那些血很快開始流失一種關鍵的氣體——一氧化氮(NO)。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有幫助紅血球將氧氣轉給生理組織的功能,但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兩項研究發現,一氧化氮在離開人體的三小時內就開始流失。
  • 一氧化氮:從普通分子到醫藥明星
    伊格納羅的專業是新血管領域,因此他經常在課堂上談到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要對學生講解硝酸甘油,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的藥物。他說,當病人出現胸痛、心絞痛的時候,就意味著心臟的供氧不足。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超過五分鐘,疼痛便會消失。由於這種立竿見影的功效,一個多世紀以來,硝酸甘油被普遍用於治療胸痛。「硝酸甘油是一種藥,但是它同時也是一種烈性的爆炸物,用於製造炸藥。
  • 「偉哥之父」:「一氧化氮」是人體健康「正指標」
    健康身體不應有「自由基」1998年路易斯·伊格納羅博士和其他兩位研究者,因發現一氧化氮是機體產生的一種信號分子,能夠舒張血管從而有利於血液循環,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益處,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的這一研究還促使了抗陽痿藥物「偉哥」的研發,因此他又被稱為「偉哥之父」。
  • 誰是從一氧化氮到「偉哥」 的關鍵先生
    1986年,他們和美英多個實驗室相繼證實內皮衍生舒張因子(EDRF)就是一氧化氮,從而首次發現氣體分子可在生物體內發揮信號傳遞作用,開闢了醫學研究的一個全新的領域。1998年,佛契哥特與在此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另兩位美國藥理學家,同獲當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現在我們知道一氧化氮在機體內作用廣泛、性質獨特。佛契哥特的發現也絕非偶然。一氧化氮被應用和研究的歷史實際上已長達一個多世紀。
  • Cell:震驚!單個GATA4基因突變導致兩種心臟病類型
    2016年12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單個基因突變與兩種心臟病類型---一種心臟病會導致嬰兒心臟有孔產生,另一種心臟病導致心力衰竭---存在關聯。利用攜帶這種突變的家庭捐獻的細胞,他們對先天性心臟病、人類心臟發育和健康的心臟功能產生新的認識。
  • Cell:藥物失效?腸道微生物在「作怪」
    許多口服藥物會被人體腸道微生物改變,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個體對於口服藥物的治療反應也存在著巨大差異。這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群對於藥物反應差異性的影響,但其背後的作用機制一直不甚明確。這些改變包括將藥物轉換成一種不活躍的狀態,這種狀態會降低藥物的療效,而將藥物轉換成一種有毒的形式,可能會引起副作用。該框架可以幫助發現藥物,通過確定潛在的藥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發展,告知配方的變化。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臨床試驗更好地分析被測藥物的毒性和療效。
  • 【NO系列講解】健康的信使——一氧化氮
    在未來的幾天和幾周內,預計病例數目、死亡數目和受影響國家數目將繼續上升。面對疫情,人們不禁想到健康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然而人體的健康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來保證,而在這眾多的因素當中有一個神奇的因子在各個方面促進人類身體的健康。它就是人體健康信使—一氧化氮(NO)。
  • 生命信使 NO(一氧化氮)
    尤其對心臟病、腦病、肺病、休克、腫瘤、糖尿病有重要作用。2、人體內存在基礎量的一氧化氮。健康人體的內皮組織能產生一種強有力的血管鬆弛劑——一氧化氮,內皮產生的一氧化氮成為了機體抵抗心臟病發作和抵禦中風最強的自身防禦系統。但是因年齡、體質、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血管內皮組織、神經元損傷,使自身產生一氧化氮的能力下降,一氧化氮的缺失是產生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總根源。
  • 一氧化氮「左右」人體99.9%的疾病
    一氧化氮還可以幫助記憶,它也可以調節很多基因和細胞……9月27日,省人大會議中心,醫學泰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開壇布道,揭秘「健康信使」。自此,一氧化氮不再只是公認的有毒氣體,它還是一種「新藥物」。兩小時「顛覆」 一氧化氮的「身份」199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弗裡德·穆拉德有一長串的頭銜。
  • 諾貝爾獎得主伊格納羅廣州開講|伊格納羅 一氧化氮 偉哥_網易新聞
    網易探索報導 2008年12月17日上午,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路易斯·伊格納羅博士現身羊城廣州,與大眾分享他的醫學成果——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秘密武器一氧化氮伊格納羅博士在接受網易探索記者採訪時說,1998年,他因為發現了一氧化氮自由基,被授予當年度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以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主要是硝酸甘油,但那個時候,醫學界對這藥物的作用機制並不清楚,而他和他的同仁取得的突破在於他們找到這一藥物的藥理,發現其實真正起作用的是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也並不一定要從硝酸甘油中獲得,人體自身也能產生一氧化氮。
  • Cell子刊:長期使用2型糖尿病藥物利拉魯肽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今,這一有說服力的證據證實利拉魯肽至少在短期是有效的,因為它起初會降低血糖。但是,很多病人對這種藥物治療並沒產生反應,一些人甚至表現出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和腹瀉。為了研究這種療法的長期療效---在此之前沒有人檢測過這種長期療效---,研究人員首先將人β細胞植入小鼠眼球前房而獲得人源化小鼠,並利用這種人源化小鼠開展研究。
  • 神奇的一氧化氮,中瑞科學家發現一氧化氮對冠狀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神奇的一氧化氮》書中指出:「人體99.9%的疾病與缺乏一氧化氮有關「。人體中凡是有血液的地方就有一氧化氮的存在。」書中列出一氧化氮的許多作用:比如,改善酒精對肝臟的損害;通過擴張肺血管對肺循環生理和病理過程進行調節;通過擴張血管緩解性功能障礙、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症狀。一氧化氮的來源有四個:1. 從食物中獲得。
  • Cell:揭秘心臟病發作後機體調節心臟疤痕組織生長的分子機制!
    2020年7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小鼠研究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比其他人留下更廣泛的疤痕,研究者發現,一種名為5型膠原蛋白的特殊蛋白或在調節心臟疤痕組織的尺寸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一旦形成,心臟疤痕組織將會終生存在,這就會降低心臟泵血的能力
  • 一氧化氮養生療法
    30歲是一氧化氮分泌的頂峰 一氧化氮扮演著血管「清道夫」的作用,可帶走血管壁上的脂肪、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血管清潔流暢,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人體在25到30歲時,一氧化氮分泌量在最頂峰,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產生一氧化氮的能力減弱,加上食物攝入量減少、運動量減少,人體內的一氧化氮含量越來越不能保障身體所需。40歲時,機體一氧化氮分泌量嚴重不足的人,可能會產生明顯的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症狀。所以從30歲開始,就應為身體補充適量的一氧化氮。
  • 工業廢氣一氧化氮其實能預防中風
    冬天少晨練 不飽餐 不劇烈運動  為什麼每年一進入冬季,心腦血管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冬季溫度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痙攣,致使血流不暢;另一方面,寒冷讓機體活動力減弱,腦、心肌、內臟血液灌流減少,而當心腦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就容易突發心絞痛,心腦梗塞等。
  • 一氧化氮讓你遠離心腦血管病
    「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是可以逆轉的,心臟病惡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該對心腦血管病說NO的時候了」!當199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伊格納羅在參加「20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第一次向國人傳遞一氧化氮對心腦血管病的神奇作用,心腦血管病人可能還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將從此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