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藥物失效?腸道微生物在「作怪」

2020-11-25 澎湃新聞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人體腸道微生物群是人體最龐大且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代謝器官 。許多口服藥物會被人體腸道微生物改變,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個體對於口服藥物的治療反應也存在著巨大差異。這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群對於藥物反應差異性的影響,但其背後的作用機制一直不甚明確。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評估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以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式對口服藥物進行化學轉化或代謝的。

新方法提供了腸道細菌如何代謝藥物的更完整的圖像,並且可以幫助開發更有效、副作用更少且針對個人微生物群個性化的藥物。

圖解摘要

這項研究在6月10日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

早前的研究已經檢驗了單一種類的腸道細菌是如何代謝口服藥物的。新的框架可以同時評估一個人的整個腸道微生物群落。

研究的背景及展望

分子生物學助理教授莫罕默德·S·多尼亞(Mohamed S.Donia)表示:「基本上,我們不會逃避微生物群的複雜性,而是接受它。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對微生物對藥物代謝的貢獻有一個整體的、更現實的看法。」

研究小組使用這種方法來評估腸道菌群對市面上數百種常用藥物的影響。腸道是藥丸和液體藥物被人體吸收的主要部位。

研究人員發現了57例腸道細菌可以改變現有的口服藥物。其中80%以前沒有報導過,這強調該方法揭示未知藥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潛力。

這些改變包括將藥物轉換成一種不活躍的狀態,這種狀態會降低藥物的療效,而將藥物轉換成一種有毒的形式,可能會引起副作用。

該框架可以幫助發現藥物,通過確定潛在的藥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發展,告知配方的變化。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臨床試驗更好地分析被測藥物的毒性和療效。

腸道微生物群落因人而異

腸道是數百種細菌的家園。這些群落的組成,比如細菌的種類和每種細菌的數量,都是因人而異的。

多尼亞表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強調了為什麼研究單一的細菌種類使得個體間無法比較微生物群的藥物代謝。我們需要研究的是整個腸道微生物群落。」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人的微生物群對給定的藥物幾乎沒有影響,而另一些人體內的微生物群卻有顯著的影響,這說明了細菌群落,而不僅僅是單一細菌種類對藥物代謝的重要性。

分子生物學博士生、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巴哈爾·賈夫丹(Bahar Javdan)表示,「每個人的微生物群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能夠在研究中看到這一點。我們觀察到三大類主要的藥物,在我們的研究中,所有微生物群落都能代謝的藥物,被某些微生物群落代謝的藥物,以及不受任何微生物群落代謝影響的藥物。」

這種方法對於個性化治療每個病人的微生物群是有價值的。例如,該框架可以幫助預測某種藥物的療效,如果預測到不良的效果,則建議改變治療策略。

劉易斯-西格勒綜合基因組學研究生、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傑米-洛佩茲(Jaime Lopez)表示,「這是一個醫學和生態學相互碰撞的案例,我們對數據進行了計算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微生物群落中的細菌幫助彼此生存,並影響彼此的酶譜。如果你不在微生物群落中研究它,你永遠不會捕捉到這一點。」

研究框架的設定及研究結果

該框架包括四個步驟,系統地評估腸道微生物對藥物的影響。

首先,研究人員從匿名捐獻者那裡收集了21份糞便樣本,並對每個個體中的細菌種類進行了分類。他們發現捐獻者的腸道內部都生活著一個獨特的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個性化的群落中的大多數可以在他們開發的實驗室培養系統中生長。

接下來,他們測試了575種FDA批准的藥物,看它們是否被21種培養的微生物中的一種進行了化學修飾,然後用所有培養的微生物菌群測試了一部分藥物。在這裡,他們發現了以前從未報導過的微生物衍生代謝物,以及在人類中報導過的與副作用有關的代謝物,但它們的來源是未知的。他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所有的供體微生物對藥物都有相同的反應,而在其他情況下,只有一部分微生物群產生了相同的反應。

然後,他們研究了一些改良藥物被培養的微生物改變的機制。為了確切地了解這些轉化是如何發生的,他們追蹤了化學轉化的來源,以確定特定的細菌種類和這些細菌中的特定基因。他們還表明,以這種方式發現的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謝反應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重現,這是講這種方法用於人類藥物開發的第一步。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potential-gut-microbiome-drug-safety.html

【2】https://www.cell.com/cell/pdf/S0092-8674(20)30563-8.pdf?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20305638%3Fshowall%3Dtrue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藥物是否有療效,腸道微生物有發言權!
    在多數患者體內,有1%~5% 藥物能夠真正送達大腦起作用,部分患者在服用藥物後,左旋多巴都未能進入大腦,藥物在腸道內就被代謝為多巴胺,而在腦外的多巴胺可能引發嚴重的胃腸道窘迫、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不僅導致藥物完全失效,甚至對人體帶來危險。
  • Cell: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評估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如何以化學方式轉化或代謝口服藥物,從而影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Cell子刊】「藥界傳奇」二甲雙胍的剋星居然來自腸道微生物!
    對此,最近有科學家發現,腸道中居然存在二甲雙胍的「剋星」。 眾所周知,腸道菌群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影響藥物的功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從而導致人們對藥物的個體差異反應,因為腸道菌群可以通過產生一些可被人體吸收,或進入循環和周圍組織的生物活性代謝物來改變藥物反應,甚至改變藥物的信號傳導途徑。
  • BioRxiv:單細胞水平檢測腸道微生物
    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在控制新陳代謝和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飲食中添加某些形式的纖維,例如菊粉,能夠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並調節其平衡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
    研究者們從腸道微生物方面找到了支持這一說法的新證據: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聯繫緊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操縱這些微生物群,來治療某些疾病。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內,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特別是那些耐受膽汁的微生物,也會改變腸道細菌所表達的的基因類型。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5月6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Metacardis聯合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首次研究成果,確定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科學:腸道微生物與過敏
    隨著科學對腸道微生物日益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腸道微生物與過敏的關係。早在2016年,《科學》和《自然》兩大頂尖雜誌就對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專刊,可想而知其重要性。說到環境因素,不得不讓人想到我們周圍的環境,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生產越來越多種類的食物,食物的改變勢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有毒有害的物質更是升高過敏發生的機率。腸道微生物是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我們應對過敏性疾病的手段有限,只是在病發時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完全不能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便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免疫系統如何處理腸道過多的微生物
    ,那裡有數百種細菌和那些碰巧搭你午餐便車的微生物共存。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種群數量,保護自己免受外來入侵者的入侵。比如大量生產非特異性抗體,並無偏見地強制清除腸道的整個微生物群體。
  • Cell:改變腸道菌群和腸道間的共生關係或可延長機體壽命
    ,這就為研究以腸道老化為特性的機體代謝異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並且為揭示腸道細菌作為延長機體壽命的重要角色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就揭示了機體腸道中老化相關的改變,比如氧化應激性的增加、炎性增加啊以及免疫系統損傷程度的增加等;研究者將這些改變的因子標明而且對其進行分析列舉,從而就可以從某些環節來進行幹預改變腸道微生物失衡引發的負面作用。
  • Cell重磅:基於微生物的 IBD 臨床療法新機會
    ——包括腸道微生物因子、異常的免疫反應以及被削弱的腸道黏膜屏障在內的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了IBD的發生和發展。這些基因座解釋了8%-13%的疾病易感性風險方差,它們強調了在遺傳易感宿主中,驅動病理學的非遺傳修飾物(如腸道微生物)的重要性。 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已對疾病活躍期的IBD患者,腸道微生物群明顯較少、代謝物池的多樣性降低等明顯菌群失調的特徵進行了細緻描述。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為此,Kasper和Kasper首先分析每組小鼠中的每隻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比較它們在共享相同的生活空間之前和之後的腸道微生物譜。為了鑑定出微生物嫌犯的身份,他們研究了數量稀少或豐富的微生物,並追蹤它們與結腸炎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換言之,他們推斷致病性微生物的數量會這種疾病的嚴重程度升高或下降。
  • 中國科學家建成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
    1月7日,《自然·通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完成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工作。腸道微生物是近年來生命科學和健康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和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未來人體健康管理和醫療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資源庫的建設,是開發利用腸道微生物的基礎,是認知宿主—微生物互作機制和開發微生物藥物的關鍵。此次報導的小鼠腸道微生物資源庫包括126種微生物及其基因組。
  • 腸道微生物與腫瘤的關係,超出你的想像
    腸道微生物起源於哪? 研究證實,腸道微生態系統是在生後逐漸建立的,通過母嬰傳播和環境因素,直至成年,而且在整個生命中它還會被改變,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 微生物膽汁酸代謝物調節腸道RORγ+調節性T細胞穩態
    微生物膽汁酸代謝物調節腸道RORγ+調節性T細胞穩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22:30 美國哈佛醫學院Dennis L.
  • 科學家發現,溫暖環境可以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增加多...
    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人的流行病學數據分析和小鼠實驗發現,生活在比較溫暖的環境中有助於骨骼健康,阻止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的發生,而這種好處是由腸道微生物介導的。因為溫熱環境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組成,增加了多胺類物質的合成,提高了成骨細胞的活性,同時減少了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強了骨骼強度。
  •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0 21:40:18 比利時魯汶大學Jeroen Raes、法國索邦大學Karine Clément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 人體腸微生物組藥物代謝圖譜問世
    人體腸微生物組藥物代謝圖譜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13:20:35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ohamed S.
  • 韓國三星揭示神藥二甲雙胍為何對有些人無效,都是腸道菌群在作怪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Ⅱ型糖尿病患者都能獲益於二甲雙胍,個體間對這種藥物療法的反應存在很大差異。 近年來,腸道微生物群落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被認為是個體間藥物反應性差異的重要原因,腸道菌群可以直接代謝藥物,從而影響藥物的利用度和療效。與此同時,藥物也可以顯著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和代謝狀況,從而影響藥物的安全性。
  • 腸道微生物與癌症的關係,超出你想像
    到三歲時,複雜的腸道微生物環境就已經建立並且穩定了。但是在整個生命中它都會被改變,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的關係 腸道與免疫的關係千絲萬縷。
  • 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群對睡眠的影響,這項研究由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進行,揭示了細菌怎麼改變腸道的環境和菌群,從而影響睡眠等行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