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探索新型納米藥物 有望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福音

2021-01-21 金融界

日前,天津大學常津教授團隊探索研發新型納米藥物,有望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工程技術國際權威期刊《先進科學》。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老年痴呆症」。全球有將近 4000 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種疾病會襲擊人類大腦,影響人的記憶、語言能力甚至最基本的思維過程,讓患者感到困惑、沮喪和無助。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治癒方法,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科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和新陳代謝下降,人腦中金屬離子聚集和乙醯膽鹼失衡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兩大重要因素。

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津教授團隊近年來致力於探索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型納米藥物。他們將能有效抑制金屬離子聚集的氯碘羥喹和調節乙醯膽鹼失衡的多奈哌齊這兩種藥物「同時包封」在人血清白蛋白納米顆粒內,再通過納米顆粒表面修飾跨膜肽TAT和靶向製劑,以提高其入腦效率、投藥準確性和腦內滯留能力。根據阿爾茨海默病小鼠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型納米藥物有效改善了小鼠神經元形態學改變,挽救了小鼠記憶障礙,減緩了發病進程。

「這種新型藥物利用納米技術,首次將兩種治療藥物共載於同一個納米顆粒,實現了協同作用和聯合治療。」團隊負責人常津表示,「我們希望提供一種高效協同和生物安全性好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候選方案,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和希望。」

本文源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天津眼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1.Nat Commun:新的幹細胞操作技術可以幫助治療阿茲海默症和關節炎doi:10.1038/ncomms15982一項來自美國西北大學材料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可能有助於那些需要幹細胞治療的脊髓損傷、中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關節炎或任何其他需要組織再生的病症的患者。
  • 老年人的福音!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截至2019年,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痴呆人口的25%。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衰退、記憶喪失,最終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癱倒在床,因各種併發症去世。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存在廣泛的神經遞質異常,包括乙醯膽鹼系統、單胺系統、胺基酸類及神經肽等。一般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狀分為「ABC」三大類。A(activity)是指生活功能改變:發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近記憶力下降,對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響不大,但是從事高智力活動的患者會出現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
  •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會議主辦方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俗稱「老年痴呆症」的阿爾茨海默病(AD)自100多年前發現首例患者以來,科學家對其發病機制探索從未停止。數據顯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患者在快速增長,相關藥物治療等研究備受關注。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不久前的 9 月 21 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將很多人的視線聚焦到這個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每 3 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有 1000 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雙重靶向納米方法是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有利工具
    阿爾茨海默病的一般病理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β蛋白斑塊沉積和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而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的發展,乙醯膽鹼酯酶水平的改變以及活性氧的形成為共同支持因素。最近的研究還顯示澱粉樣β蛋白和非澱粉樣蛋白途徑的相互關聯行為,這使疾病更加嚴重。
  • 我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再迎進展:完成全球首例患者篩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北京時間11月5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傳來消息,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綠谷製藥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Ltd.)針對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治療藥物Aducanumab,已完成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 新聞稿中稱,「一旦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個能夠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衰退的療法,並將成為首個證明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帶來更佳臨床結果的療法。」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已啟動國際Ⅲ期臨床患者入組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的最新消息說,中國原創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其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定義是基於大腦中有毒蛋白質聚集的存在,稱為澱粉樣蛋白斑和tau纏結,伴有認知衰退和痴呆。但是通過清除這些惰性蛋白來治療疾病的嘗試並未成功。新的證據表明活躍的A-β和tau朊病毒可以驅動這種疾病 - 發表於2019年5月1日的「科學轉化醫學」- 可以引導研究人員探索直接關注朊病毒的新療法。
  • 天津大學生科院常津團隊納米診療系統研究2020年取得系列進展
    團隊榮獲「天津市教育系統勞動競賽示範集體」、「天津大學勞動競賽示範集體」和「天津大學金牌活力實驗室」稱號。用於阿爾茨海默病聯合治療的新型靶向高效納米系統阿爾茨海默病因此,需要一種既能抑制和減少Aβ聚集,又能同時調節乙醯膽鹼失衡的聯合治療來實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本工作報導了一種共載Clioquinol(金屬離子螯合劑氯碘羥喹)和Donepezil(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並修飾了TAT(跨膜肽)和GM1(具有靶向Aβ功能的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的人血清白蛋白納米粒(dcHGT NPs)對阿茲海默病治療機制的研究。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認知能力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因此,眾多專家呼籲,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負擔重長期專人照護,每人每年花13萬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到2050年將達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群體將超過2800萬。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國外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2019-10-21(天津大學提供) 鍾欣 攝   中新網天津10月21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焦德芳、全莉)記者21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細胞超低溫保存術,首次實現低成本無毒副作用超低溫保存人類軟骨細胞,有望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帶來福音。
  • Science子刊:大多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元存在內體功能缺陷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早在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出現最初症狀的幾十年前,大腦的神經元就開始分泌tau蛋白,這是已知在這種疾病的過程中最先發生的變化之一。高水平的分泌形式的tau已知是最可靠的預測誰將最終患上AD的標誌物,它可以在脊髓液中檢測到,近期報導它也可以在血液中檢測到。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在國際大藥廠 「越挫越勇」 不斷探索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的同時,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研究也有了新進展。在正在進行的 2020 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分享了一個具突破性的血液檢測標記物——P-tau217,或可提前 20 年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2020年1月6日晚上7點30分,忙了一天的藥店銷售人員小李(化名)在微信群中曬出剛購進不到一周的藥物:九期一賣斷貨了,並配了一個哭笑的表情。微信群藥店店員曬圖,九期一賣斷貨了九期一(通用名甘露特鈉,代號:GV-971)是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2019年11月2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行星之王」、木星圖像 2020-09-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阿爾茨海默病原研新藥九期一正式啟動國際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在正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期間,綠谷製藥披露,公司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並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完成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