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發光LED照亮未來 研究人員從水母提取穩定螢光蛋白為燈供電

2020-12-03 前瞻網

圖片來源:Reuters

想像一下生物發光LED照亮的未來,不僅可以使用更少的地球資源來製造,還可以通過全天候模擬太陽來改善你的心情。

Rubén Costa博士認為,這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接近現實,他認為我們正處於生物和納米技術革命的邊緣,可以縮小自然與人造環境之間的差距。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我們了解和理解的這些材料與技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西班牙研究人員在接受世界經濟論壇採訪時說,「我相信,這將是下一場革命。」

Costa躋身MIT Technology Review 35歲以下創新者榜單中,開創性地將水母中發現的發光蛋白在水溶液外呈穩定狀態,以創造生物LED。

「我猶記得這個時刻,當我們能夠從玻璃上剝下橡膠,把它放在紫外線上,它仍然是綠色的。」他談到「燈泡」在2015年的時刻,當時製備的螢光蛋白細菌「幾乎能夠在無水的培養基中存活」,保持結構和功能發光。

他對這一發現感到非常興奮,Costa第二天不得不去看醫生,因為他太長時間在紫外線下看著團隊創造的螢光聚合物,導致眼睛乾澀:「醫生告訴我,'不要再做了!'「

解決不可能的問題

Costa的研究匯集了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的工作。已故的日本有機化學家和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教授因其在水母中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FP),而於2008年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同時獲得該獎項的是Martin Chalfie教授,能夠提取表達該蛋白質的DNA,並對蠕蟲進行基因改造以使其發光。 GFP現在被分子生物學家用於追蹤基因。

2014年,美國電子工程師Shuji Nakamura教授與兩位同事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獎勵發現「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或LED,其中Costa稱之 「身為人類,我們曾開發出的最強大的技術」。

在一次會議上聽到有關螢光蛋白的討論之後,Costa對「美麗的材料」和以某種方式使用它來為燈供電的想法很感興趣。徵服「不可能」的挑戰 —— 穩定螢光蛋白,一直縈繞在心頭。

「我從沒想過能用生物化合物達成技術。」他承認道,「我來自一個基本上每個人都在告訴我生物不夠穩定的世界。但它們非常穩定。」

邁向可持續發展的LED

為了使白色LED點亮我們的家、手機和電腦屏幕,Nakamura的藍色晶片塗有一種化合物,以過濾強烈的藍光。這種濾光片是一種淡黃色螢光粉,由稀土材料製成,如釔,是降低強光藍光的最佳材料之一。

但隨著LED越來越主導全球照明行業,由於它們效率高,製造成本正在下降,預計我們將在2019年至2022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達到釔的峰值需求。

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顧名思義,釔是罕見的,必須開採獲得,並且僅存在於某些國家,因此開採和運輸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這就是BioLED適合的地方。一旦Costa的團隊創造了彩色生物過濾器 - 今天仍然發光強烈 - 他的創意將充分利用其優點。

「然後我們進入下一步 - 可持續發展。蛋白質的優勢在於,你可以通過細菌大腸桿菌在世界各地生產它們,這是一種無專利技術,而且它的價格非常便宜。」

該技術仍處於開發階段。 Costa的團隊將他們的BioLED從100小時的穩定性提升到1,700小時,但他們的目標是5,000到10,000小時的光照,他認為這是可能的。

為SAD患者提供幫助

彩色生物過濾器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苛刻的藍色成分,還可以在關閉光線時再生蛋白質。

Costa說:「生物材料有一個獨特的東西 - 它們能夠自我修復。所以當你去睡覺時,蛋白質就在恢復其結構。」

他解釋說,這可以通過光譜調製LED的顏色,以模擬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太陽光。

「假設你有一種蛋白質,早上在綠黃色部分非常亮,然後你有另一種蛋白質在橙色部分變得更亮……然後你去睡覺,綠黃色的蛋白質開始恢復。」

Costa稱之為「夢寐以求」,但承認他們正在開發一種可以模擬陽光的LED,並「非常肯定」該技術可以幫助那些在冬天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SAD)的人,僅英國多達三分之一的人。

太陽能窗戶

隨著世界試圖以可持續的方式應對快速城市化,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彩色生物過濾器具有另一種潛在的應用。

Costa和他的團隊剛剛開始研究太陽能窗戶,在兩層玻璃之間會有一塊生物過濾器。

面板中的螢光蛋白將太陽光的高能藍紫外部分轉換為光譜的低能橙紅的一部分,並將其移動到窗口角落的微小太陽能電池,其中USB連接可以讓你給手機和其他設備充電。

據美國科學家稱,未來太陽能窗戶在推動零能耗建築方面的前景一片光明,估計可以使用50-70億平方米的玻璃表面來滿足該國40%的能源需求。

如果僅僅一隻水母能激發出如此眾多的創新,那就想想海洋的其他部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Costa加提到蛋白質反射蛋白,它能讓墨魚反射光作為一種偽裝形式,以及水熊,它可以在極端溫度和輻射下生存。

「有許多應用已經存在,我們可以看看並穩定材料,」科斯塔說。 「從自然到技術的橋梁是我們所需要的。」 「自然界中已經有很多很多的應用,也許我們可以觀察並讓這些材料穩定下來。」 Costa說,「我們需要從自然到技術的橋梁。」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從囊螢映雪到水母螢光燈:生物光源的廢柴拯救計劃
    後來認識了電視裡的海綿寶寶,會發光的水母是他和派大星的最愛。不過在光源唾手可得,甚至已經形成光汙染的今天,生物光似乎完全失去了利用價值。如果真的像課本裡那樣,抓一群螢火蟲放到玻璃瓶子裡照亮書本,怎麼想都是一件效率很低事情。不過隨著有關生物光源的研究不斷深入,水母和螢火蟲正在實現照明以外的價值。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將促使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學,也為生物學工具通過量子力學獲得新功能打開了大門。&nbsp&nbsp&nbsp&nbsp早在75年前,諾貝爾獎得主埃爾溫·薛丁格就好奇,量子力學在生物學領域是否也發揮作用?
  • 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
    http://www.yunnan.cn 發布時間 2012-06-25 20:49:08 星期一 來源:雲南網 大中小雲南網訊(記者 王海龍)25日,雲南科學大講壇迎來第36場講座(2012年第3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博士作為題為《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的演講。
  • 神經科學家利用螢光蛋白「照亮」果蠅的大腦 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的神經學家利用從水母身上提取的螢光蛋白,成功「照亮」了果蠅的大腦結構,來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綠色、黃色及藍色三種不同顏色的螢光蛋白分子分成兩個部分,將一部分應用在一側的神經元上,另一部分則連接到神經元突觸間隙上。當信號通過突觸時,這些分子聚合在一起並且發光,發光持續時間長達1-3小時。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齊默在其網頁上寫道:「由於綠色螢光蛋白質能夠發出螢光,科學家可以照亮細胞並等待與綠色螢光蛋白質有關的綠色螢光出現。」 從下面的8張圖片,我們將看到綠色螢光蛋白質在科學研究和藝術領域發揮作用的美麗而令人驚訝的例子。 1.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齊默在其網頁上寫道:「由於綠色螢光蛋白質能夠發出螢光,科學家可以照亮細胞並等待與綠色螢光蛋白質有關的綠色螢光出現。」    從下面的8張圖片,我們將看到綠色螢光蛋白質在科學研究和藝術領域發揮作用的美麗而令人驚訝的例子。    1.
  • 科學網—水母產生未知發光蛋白
    當時,這些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珊瑚礁周圍潛水,其中一人在水中發現了一隻長相奇特的水母。研究人員用網捕獲了它,並帶回船上。他們注意到這種生物半透明的身體上布滿了發光的藍色線條。 這個研究小組並不是在尋找水母,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光學探測器開發人員Shaner還是收集了這種動物。他說:「我們心血來潮地說,『嗯,有點藍,我們把它帶回家吧。』」
  • 「綠色螢光蛋白」讓未知世界顯影
    生物發光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生物體內一種螢光酶作為催化劑參與發光反應,另一種是生物體內某種蛋白質本身能發光。前者早在上世紀初就已被研究得較為全面,而發光蛋白質的系統研究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下村修所做的開創性工作。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20世紀60年代,一位日本科學家從美國西岸打撈了大量發光水母,帶回位於華盛頓州的實驗室進行研究。這些水母在受到外界的驚擾時會發出綠色的螢光。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活細胞觀察
    螢光蛋白是由很多能產生五彩斑斕的海洋動物產生的,包括綠色螢光蛋白,黃色螢光蛋白,紅色螢光蛋白,橙色螢光蛋白等,這些螢光蛋白有些來自水母,有些來自珊瑚,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家門從中提取出了很多種螢光蛋白及它們的基因,並用基因工程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發光特性的螢光蛋白。
  • 那隻發光的水母
    水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大多數水母具有漂亮的外形和優雅的泳姿,極具觀賞性,然而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水母那誘人的螢光。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因為研究水母發光原理的日本學者下村修和美國學者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裡面有多少因緣際會,又有多少唏噓感嘆!
  • 三位螢光蛋白研究先驅獲諾貝爾化學獎
    他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螢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螢光蛋白。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螢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  科研人員的引路明燈  這3位科學家對綠色螢光蛋白能享有今日的「尊榮」都功不可沒。首先發現綠色螢光蛋白的是生於1928年的下村。
  • 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
    在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千姿百態、形形色色的生命,其中發光生物無疑是驚鴻一瞥。發光生物幾乎遍布全球,有超過700個屬,這其中又有80 %源於海洋。大家也許還記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漆黑的夜晚,「派」獨自漂浮在平靜的海面上,綠色水母點綴著波光引人無限遐想。然而,水母是如何進化出發光能力的呢?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個謎。
  • 神奇的綠色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能發光(圖)
    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水母百科|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特點介紹螢光點點,如星墜塵,有些水母從它一出生就註定不凡。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是發光水母中最有名的一種,在環境相對安靜的時候,它看上去比較普通,但在受到驚擾時,它會利用綠色螢光蛋白在傘狀體的邊緣發出一圈綠色的螢光來進行防衛。夜晚,它們光點一個接一個地環繞成一個圓圈,在水流中漂浮變幻,相當美妙。
  • 【動畫】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
    發光生物幾乎遍布全球,有超過700個屬,這其中又有80 %源於海洋。大家也許還記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漆黑的夜晚,「派」獨自漂浮在平靜的海面上,綠色水母點綴著波光引人無限遐想。然而,水母是如何進化出發光能力的呢?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個謎。直至20世紀中期,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水母的發光之謎被逐漸揭開。科學家首先在螢火蟲體內提取出一種奇特的蛋白——螢光素蛋白。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之後他和約翰森教授投入到了新課題的研究中,即研究另一種海洋發光生物碗水母的發光機理。前面講到的海螢的發光機理是由被稱為「螢光素——螢光素酶反應」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即海螢產生的發光素——螢光素蛋白質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這種氧化了的螢光素再和二氧化碳相結合而發出螢光。
  • 簡述螢光蛋白
    而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後續改造,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更為完善和系統的標記工具,為探索活細胞中微觀生命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機會,推動了人們對生命進一步的認識。1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分類1.1綠色螢光蛋白1962年,下村修從維多利亞多管水母中分離到一種蛋白,在紫外線激發下它可以發出綠色螢光,即綠色螢光蛋白(GFP)。他還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初步推測了GFP的發光位點和發光基團。
  • 綠色螢光蛋白之父下村修去世,曾與錢永健分享諾貝爾獎
    「綠色螢光蛋白是當代科學和醫學領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從顯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在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之前,下村修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科學家。52歲還只是個博士後,不但沒有什麼地位和知名度,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天分更不必說多麼深遠的眼光,尤其不懂包裝和推銷自己。就是在科學界,他也不是一個什麼人物。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螢光蛋白-生物化學領域的北鬥星  1962年,綠色螢光蛋白首先在水母體內發現。從那時開始,這種神奇的蛋白質成為了當代生物化學研究的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 利用綠色螢光蛋白,研究人員研究出了多種技術來跟蹤器官內不可見的一些生理現象。 比如說利用這一技術來跟蹤腦細胞的活動,或者是跟蹤癌細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