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法求15度角的餘弦值

2020-11-29 數學大宇

構造法是初中數學常用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題設條件和結論的特徵、重新去觀察、分析,運用問題的數據特徵,使用題中的已知條件為原材料,把原來不熟悉的圖形轉化成我們非常熟悉的圖形,利用熟悉的圖形解決問題。

例如求15度角的餘弦值問題,就可以用構造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下面我用兩種方法來求一下15度角的餘弦值.

(方法1)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15度,∠A=90度,求角C的餘弦值.

我們可以採用構造法,找到BC的中點E,作DE垂直於BC,交AC於點D,連接BD,這樣我們就在三角形ABC中構造出一個30度60度90度的直角三角形,我們可以設AB=a,進而通過特殊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表示出其他線段的長度,進而可以求出15度角的餘弦值.

(方法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度,∠C=30度,利用構造法求15度角的餘弦值.

我們可以做出∠BCA的角分線CD,構造出含有15度角的直角三角形ACD,利用角平分線定理,可以表示出線段AD的長度,進而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表示出線段CD的長度,進而求出15度角的餘弦值.

還有一種做法,求15度角的餘弦值,留作課後練習,我給出圖形,同學們自己回去解答,

相關焦點

  • JavaScript用Math.cos()求餘弦值
    基本概念Math.cos()方法用於求一個角的餘弦值。它的語法形式如下所示:Math.cos(x);參數x代表的是要計算餘弦值的角的弧度值,而不是角度值。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它的類型應該是Number。如果x不是Number類型的,那麼它會先被強制類型轉換為Number類型。
  • JavaScript用Math.acos()求反餘弦值
    基本概念  Math.acos()方法用於求一個數的反餘弦值。它的語法形式如下所示:  Math.acos(x);  其中參數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它的類型應該是Number。如果x不是Number類型的,那麼它會先被強制類型轉換為Number類型。  參數x代表的是某個角的餘弦值,而Math.acos()方法返回的正是用弧度值表示的這個角。
  • 高中數學:如何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可以避免複雜的幾何作圖和論證過程,只需通過相應的向量運算即可,在高考中用此法解題,可以避繁就簡。下面我們用一道例題來說明:第二問需要注意的是,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一定是取那個小於等於90度的角,那麼其正弦值也一定是大於等於0,在構造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線的向量的時候,如果用這個公式求出的餘弦是小於0的,取絕對值就可以了!而且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和直線與法向量的夾角是互餘關係,也可能兩角之差為90度。
  • 「高中數學三角」求sin(15°)、sin(18°)的值舉例
    如果角α的度數為有理數,則α的三角函數值都是代數數,其中少部分是有理數。今天我們來嘗試求15°、18°的正弦值(餘弦值、正切值同樣可求,不贅述)題目一:求sin(15°)的值解:由sin(15°)=sin(45°-30°)知,用正弦差角公式得sin(15°)=sin(45°-30°)
  • 立體幾何-空間角度求法總結
    ,略】(2)異面兩直線求角度:θ∈(0,90°]【方法】  ①定義法:平移到平面內求  ②向量法:建立坐標系,找方向向量的餘弦值(重點掌握)【方法】 ①定義法:作:斜線上任取一點向平面作垂線,找垂足;證:證明所作的角為直線與平面的角;求:將角放在平面上求解。
  • 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需要知道這點,否則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正確
    ⑴證明:平面PAF⊥平面ABCD;⑵當F為BC的中點時,求二面角A-NF-C的餘弦值。,然後求出兩個法向量所成的角。第二問第二問是求二面角A-NF-C的餘弦值,即面CNF和面ANF所成角的餘弦值。不難發現想作出這兩個面的二面角並不容易,而題中又出現了三垂直的情況,所以這道題使用法向量來求二面角是比較容易的。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 初中數學經典題,求tan15°的值
    幾何法求tan15°的值分析:求tan15°的值,我們必須把這個15°角放到直角三角形中,這樣還得到了一個75°角,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我們只知道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接著就看15°或75°是否可以轉化為特殊角,這是可行的
  • 成考數學出現40°、110°這類角的時候,如何計算正弦和餘弦值?
    神一般的題目確實出現了我查閱了一下這兩年的成人高考數學真題,確實發現有上述問題出現,然而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根本沒有學過這類非特殊角的正弦值和餘弦值的求解方法,那出題者真的是需要同學們算嗎?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如何對它們進行計算吧!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二十九:30 度45 度60 度角的三角函數值怎樣記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二十九:30 度45 度60 度角的三角函數值怎樣記作者 卜凡通過對系列二十八的學習,大家認識到了銳角三函數的定義的重要性,知道了30 、45 、60 角的三角函數值也是由銳角三函數的定義推導出來的,這九個特值不但在解三角形及其應用中非常重要,而且中考題中還會經常出一道含有特值的計算題
  • 2020初三數學複習:精選特殊角三角函數值的計算真題為你中考加油
    分析作輔助線,構建三角形及高線NP,先利用面積法求高線PN=,再分別求∠BAC、∠DAE的正弦,根據正弦值隨著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作判斷.9.分析由CE所在直線垂直平分線段AD可得出CE平分∠ACD,進而可得出∠ACE=∠DCE,由CD平分∠BCE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可得出∠DCE=∠DCB,結合∠ACB=90°可求出∠ACE、∠A的度數,再利用餘弦的定義結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即可求出AB的長度.10.
  • 給出邊和角的關係求△ABC內切圓半徑?根據內心特點求半徑?太複雜
    原題原題: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滿足(3c-a)/cosA=b/cosB,D是AC邊上的一點。若AB=2,AD=2DC,BD=4√3/3,求△ABC內切圓半徑r的值。,因為這裡的角的度數並不容易求出,那這道題該如何求解呢?
  • sin105度的值是多少 sin105度的值是多少啊
    sin105°的值可以根據三角函數的兩角和公式計算,先將105°分為60°和45°兩個部分,即sin105°=sin(60°+45°)=sin60°*cos45°+sin45°*cos60°=√3/2*√2/2+√2/2*1/2=√6/4+√2/4。
  • 九年級數學:三角函數、特殊角三角函數值及經典題型解析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sin0=0°,sin30°=1/2,sin45°=√2/2,sin60°=√3/2,sin90°=1;cos0°=1,cos30°=√3/2,cos45°=√2/2,cos60°=
  • 常用方法平移法,向量法!
    平移法用平移法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步驟(1)一作:即根據定義作平行線,作出異面直線所成的角;(2)二證:即證明作出的角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銳角或直角,則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鈍角,則它的補角才是要求的角.
  • 高中數學,餘弦二倍角公式常考題型,這些出題套路一定要知道
    餘弦二倍角公式:cos2θ=cosθ-sinθ=1-2sinθ=2cosθ-1;餘弦倍角公式共有三種結果,這節課主要講解後兩種結果1-2sinθ和2cosθ-1,一般用於兩方面:(1)用於把題中的cos2θ化為sinθ或cosθ,使用哪一種結果,要根據題意決定;(2)消去題中的數字
  • 已知邊和角的式子求a+c的取值範圍?抓住這類題型思路,要知這些
    將角之間的關係式進行轉化對於只給出關於角的關係式時,我們還要看是一個角的不同函數值還是不同角的函數值的關係式。對於只有一角的不同函數值關係式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根據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公式將這個角的不同函數值變成一個函數值的情況即可;對於不同角的不同函數值的關係式的時候:第一步,根據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或者根據題中給出的角的度數,以及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將不同角化成同一個角的不同函數值;第二步,根據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公式將其化成一個三角函數值的情況。
  • 餘弦定理及其應用的深入剖析
    (2)與正弦定理一樣,餘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的邊角之間的關係,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之一.(3)餘弦定理的三個等式中,每一個都包含四個不同的量,它們是三角形的三邊和一個角,知道其中的三個量,代入等式,就可以求出第四個量.(4)運用餘弦定理時,若已知三邊(求角)或已知兩邊及夾角(求第三邊),則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知,三角形是確定的,所以解也是唯一的.
  • 2020年高考數學考點之設而不求法解三角形
    2020年高考數學天天答疑篇之設而不求法求解三角形的高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這次課程我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數學中的設而不求的方法進行求解三角形的高,教你輕鬆學習高考考點。因此cosB=(a^2+c^2-ac)/2ac大於等於1/2,結合餘弦函數的單調性得B小於等於60度。結論得證。(2)cos2A=2cosA^2-1=1/3,得cosA=根號6/3,由cos2A為正值,且A角為三角形的一個內角,可知,2A的範圍為(0,90度),即A角的範圍為(0,45度)。
  • 淺談「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之推導
    因而在學習「兩角差的餘弦公式」這一章節時,較為注重對餘弦公式生成及證明過程的學習。「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屬於《三角恆等變換》中出現的第一個公式,因而是推證其它公式的基礎,教材首先給出幾何法的推導證明,然後採用向量法對公式進行推導及證明。現對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方式進行如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