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0年8月,「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丹霞地貌壯美而珍貴,但在面臨外力介入時卻是脆弱的。為何保護丹霞地貌這麼重要?
大家好,我是陝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地理教研組組長羅凱如,今天,我想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丹霞地貌,了解她,保護她。
什麼是丹霞地貌呢?1928年,著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在我國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發現了分布廣泛的第三紀紅色砂礫巖層。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並首次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而「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的彩霞。所謂丹霞地貌,即指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紅色陡崖坡則是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徵。
丹霞地貌的形成基礎就是要有紅層的存在。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區、市)。我國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有: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山、龍虎山等。
為什麼說保護丹霞地貌很重要呢?丹霞地貌形成過程複雜,時間漫長,且巖石往往是紅色砂巖,質地不夠堅硬,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甚至無法恢復。同時,它是大自然為我們人類創造的天然旅遊資源,具有極強的的觀賞價值,更有很高的經濟效益。而且,丹霞地貌還屬於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這種沉積巖裡可能會有像恐龍等化石的存在,所以也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另外,丹霞地貌巖石相對來說比較鬆軟,在現實中很容易被做成很多建築材料來綜合開發利用……
天行有常,不為舜興,不為桀亡。高山、平原、河流、海洋,每一種地理形態都是地球運轉中所形成的自然形態。
萬山紅遍映丹霞,丹霞是中國的自然瑰寶,一旦破壞的話,60年也恢復不了,也許600或600萬年才能恢復,而且再恢復出來也是和現在不一樣的,所以我要更好地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