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農民醉心實驗30餘年 核聚變實驗被肯定

2021-01-22 中國青年網

  5月3日,記者走進了山腳下這個普通的農村,見到已滿頭白髮的張景元。在他家,一半房子都變成了實驗室、儀器室,地上整齊地擺放著發電機、視波器、變壓器等實驗用品和各種儀表。

  張景元說,他從小就對物理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幾次都沒考上大學,之後痴迷物理研究,家庭開銷靠妻子一人種地維持。現在孩子們長大了,大女兒提供了部分資金支持,兒子幫他一起做實驗。數十年來為搞研究已投入近百萬元人民幣,他自己也多年沒有再買過新衣服。

  提到自己的物理實驗,原本寡言的張景元變得非常健談。他先後做過電解法分離氫的同位素氕與氘、氕氕核聚變等實驗,並自製了一臺異能發電機,還曾獲兩項國家專利。由於家中儀器簡陋,這些年為檢測準確實驗數據多次奔走於中科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最長一次在北京呆了3個多月,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原河北師範學院物理學副教授左振川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張景元的實驗裝置結構巧妙,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尤其是面、點電極組合,大大提高了質子對撞速度,增加了核聚變反應截面,在科學上是有意義的。但也有業界專家認為,張景元的研究違背科學,再這樣搞下去只能走進死胡同。

  張景元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30多年醉心物理研究,前後共花費近百萬,如今家裡已是不堪重負。目前父親最大願望就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能夠讓自己研究繼續下去。

  「大學在我心中是一個情結,我做研究是希望能像大學生一樣為國家做貢獻,圓了我的大學夢。」張景元平靜地說。

相關焦點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計劃的實施,標誌著我國進入國際大型聚變裝置(近堆芯參數條件)的實驗研究階段,表明中國核聚變研究在國際上已佔有重要地位。1998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3年8月獲安徽省2003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4年1月,「可控熱核聚變實驗研究獲重大突破」 被兩院院士評選為「2003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03年財政部開始對大科學工程進行績效資金考評,中科院將HT-7選為京外試點參加首批考評,成績優秀。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正式開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8日上午,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舉行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的啟動儀式。儀式上,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個合作方的代表都發來視頻聲明,對這一重大工程的開啟表示祝賀,並強調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對人類探索未來清潔能源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意義。 託卡馬克,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是目前利用氫的同位素——氘與氚,進行可控熱核聚變的主流裝置。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2020年7月28日,在花費了預算3倍的資金以後,科學家們終於可以開始在法國南部聖波萊迪朗克(Saint-Paul-les-Durance)組裝一臺巨型機器。這個瘋狂的項目被稱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核聚變核聚變是輕原子核融合成為更重的原子核,這種方式為太陽和其他恆星提供動力,使得太陽能夠燃燒上百億年。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0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一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率先在華建成,為中國核聚變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發展平臺,並為中國全面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我國核聚變實驗先進診斷技術通過驗收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了解到,近日,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穩態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先進診斷技術」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專家指出,這些診斷技術將有利於提升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的物理實驗研究水平。據介紹,診斷技術與設備是指在科學實驗中獲取各種重要實驗參數的技術和設備系統。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巴黎10月13日電 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組織近日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旨在使公眾進一步了解ITER項目,增強外界對核聚變這一新能源開發探索的信心
  • 每日一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ITER project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2020年6月26日,中國生產的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運抵法國ITER現場。(圖片來源:中新網)【知識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
  • 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感謝菲粗的投遞7月10日,東方超環(EAST)超導託卡馬克2012年物理實驗順利結束。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 中國深度參與、獲評典範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堆芯全揭秘
    作為七國成員之一,中國現在是絕對主角,ITER委員會主席、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代表中國祝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在7月28號的啟動儀式上說道,中國以快速的工程反應和科研進步,成為各合作方中兌現國際承諾的典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非常高興能夠與中方合作。
  • 「合肥造」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我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可行性, 是未來實現聚變能商業的關鍵一步。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製的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現場。據介紹,這座重量相當于波音747飛機的PF6線圈,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
  • 為實現「受控核聚變」的雄心,磁慣性聚變實驗即將開啟!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等離子內襯實驗(PLX)組裝工作正在順利進行,36支等離子槍中的18支正在運行中,這是一種實現受控核聚變的雄心勃勃方法(圖2)。等離子槍安裝在球形腔體上,向內發射電離氣體的超音速射流,以壓縮和加熱作為聚變燃料的中心氣體靶標。同時,用目前安裝的等離子槍進行實驗為創建碰撞等離子體射流模擬提供了基礎數據,這對於理解和開發其他受控聚變方案至關重要。
  • 為實現「受控核聚變」的雄心,磁慣性聚變實驗即將開啟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等離子內襯實驗(PLX)組裝工作正在順利進行,36支等離子槍中的18支正在運行中,這是一種實現受控核聚變的雄心勃勃方法(圖2)。等離子槍安裝在球形腔體上,向內發射電離氣體的超音速射流,以壓縮和加熱作為聚變燃料的中心氣體靶標。同時,用目前安裝的等離子槍進行實驗為創建碰撞等離子體射流模擬提供了基礎數據,這對於理解和開發其他受控聚變方案至關重要。
  • 中國核聚變實驗裝置觸達一億度!厲害在哪裡?
    11月12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EAST核聚變裝置在2018年實驗中又有突破。核聚變就像氫彈爆炸或太陽內部反應,溫度超高,一般容器沒法盛放。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變實驗方案叫「託卡馬克」——用超強的磁場約束高溫的核燃料。EAST又稱東方超環,是中國研製的世界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它的外形像一個甜甜圈,它使用超導體,以最小的能耗獲取最強的磁場。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