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世界觀與觀世界

2020-12-03 新湖南

文丨韓少功

身為一個地球人,沒把這顆小球看明白,有點說不過去。自有了交通、通信的現代技術,國人爭相探頭向外看,特別是要看從歐美到東亞的北半球,即人類文明中高理性、較發達的這一塊。

鍾叔河先生上世紀80年代在嶽麓書社主編《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三十六種,就記錄了國人對「西洋」和「東洋」最初的觀感。

這一看就是百多年。從早期的不以為然,把人家看成奇巧淫技、不知聖道的紅毛猴子,到後來看得魂不附體,奉人家為全面優越、放屁也香的救世上帝,很多中國人的「世界觀」大起大落,卻一直支離破碎,霧裡看花。這也難怪,一個人看自己都不容易,何況他人,何況隔山隔海的億萬他人!

錢穆先生早就深知其難,說中西比較眼下還不到時候,從總體上說,要想心平氣和深思熟慮地展開比較,須等到雙方經濟水準接近了再說。他說得不無道理。因西方率先實現工業化,中西比較,一開始就無奈疊加了古今比較。前者是指地緣文化,如宜牧相對宜農、棒球相對猴拳的多元格局,即橫向維度。後者則是指迭代文化,如鐵器取代石器、汽車取代牛車的趨同路線,即縱向維度。把兩個維度擰在一起,拿高度和長度編辮子,當然只能七嘴八舌拎不清,還動不動就來情緒、冒火氣、臉紅脖子粗。

在這裡,錢先生可能還得注意的是,就眾多觀察者而言,「眼見」其實不一定「為實」。這世界上眼見為偏、眼見為淺、眼見為偽的反例多了去了。因此國人們向外看,不光要考慮看的時機(如上述那個雙方經濟水準接近之時),還須考慮由誰來看,如何來看——這就好比同看一片風景,平鏡、稜鏡、凸鏡、有色鏡、哈哈鏡的效果會很不一樣。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龔曙光先生這本散文集值得推薦。

作者以積學為依託,以追問為引領,解讀巴黎左岸的優雅與激進,體悟京都劍俠的剛直與柔軟,慕中存疑,憂中有敬,從小細節發掘大歷史,是深者見其深。作者禮讚俄國流放地和閱兵場上的英雄主義氣節,揭示美國以亂為常、亂中求活的「灰色」治理傳統,既有理想的持守,又無教條的呆氣,挑戰俗見潮流,清理不同國情縱深那裡不同的生存邏輯,是活者見其活。作者對義大利時裝、日本漫畫、美國好萊塢電影等富有職業敏感,比對本土相關的產業實踐,進一步破譯文化心理,診斷制度得失,謀劃競爭戰略,更是「內行看門道」,好漢交手,高手過招,是實者見其實。總之,作為一個參訪者,作者一路看到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取決於行前的準備,取決於自己手裡是否已有高精度、高敏度、大口徑、大焦段的「世界觀」透鏡。有了好的世界觀,才能好好地觀世界。換句話說,他之所以能見其深、見其活、見其實,是因為自己已有學識資源和經驗資源的多年積累,有讀得多、幹得多、琢磨得多以後的一份心智通透。

這樣的寫作,當然就與各種小資男女口水化、觀光化、抄旅遊手冊的域外遊記,拉開了足夠的距離。

從寫作日期來看,作者在數月之內,利用業餘時間一口氣寫出了這本書,其才情噴薄非比尋常。「革命一旦發動,變革便失去了機遇和價值。」這一類格言,很多學者可能說不出來。把餘暉裡的倫敦描述為一顆「琥珀」,把希臘的陽光書寫為一片「響晴」,把夏威夷的月亮想像成從「海底升上來」「溼漉漉地掛滿水珠」……這樣的妙語隨處可見,鮮活而獨拔,很多作家可能也寫不出來。他自稱為一個渾身銅臭的商人,成天只會算錢。讀此書,讀者們其實可感其胸臆間一片冰心萬潮奔湧,對他今後的寫作,想必也會充滿好奇,屏息期待。

(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本文系龔曙光散文集《滿世界》序言。)

相關焦點

  • 紀錄電影《零零後》:觀世界而有世界觀
    不是普遍的寓言,而是在具體的故事中找到「新世界」的入口。前作《小人國》意在展現「00後的孩子是怎麼感知這個世界的」,到了如今的《零零後》,彼時的孩子已然成年,他們為新世紀所塑造,也將要或者已經在塑造新世紀的世界。 「新」與「世界」這兩個詞尤其重要,並非俗常的用語。張同道認為,過去的中國,除去少數社會精英外,大多數普通民眾並沒有「世界觀」。
  • 韓少功:我對文學翻譯的前景仍充滿信心
    撰文丨陸茉妍韓少功的作品《馬橋詞典》,自出版以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現已被譯為十五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流傳。《馬橋詞典》,韓少功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4月版。李莎認為,《馬橋詞典》像是在介紹一種語言,提供了理解語言的空間和可能性。對時間的主觀性的思考,也是這本書的一大吸引點,即便難度很大、困難重重,她還是決定將《馬橋詞典》譯為義大利語。同樣折服於韓少功作品中折射出來的先鋒思維,金泰城將他的小說《西江月》譯為韓語,在韓國出版。
  • 「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看過世界的孩子,格局和層次大不一樣
    文丨洛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某檔綜藝節目播放的時候,名主持人汪涵曾經表達過自己的育兒方式,他說過想帶孩子去環遊世界,讓孩子了解世界每一處的歷史和人文。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們一生的必修課。為什麼說「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本質看法,作為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看看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 淨宗法師:略談佛法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問:佛教的世界觀究竟是什麼?淨宗法師答: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大,也比較寬泛。簡單說幾句。佛教認為,我們周圍的環境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家共同的業力感現出這樣的世界。這是世界的成因。我們這個世界,經中叫"五濁惡世""娑婆世界",是濁染、無常、生滅、染汙、苦惱、顛倒、輪迴的世界,又叫穢土;"娑婆"是"堪忍"的意思,這個世界有種種苦惱,可是眾生不知出離,不求出離,不願出離,還能忍得下,所以叫"堪忍世界"。
  • 道家世界觀、生命觀、物質和精神的關係
    道家的世界觀和生命觀道家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關係道家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 世界觀與文學世界觀
    儘管它從某家某派的哲學世界觀轉化而來,但是,它在國家政治格局中生存而必然而且必須染帶著強烈的政治色彩;儘管有的政治家提供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是,當他自己在政治活動和從事人類事務的分析和處理時,他往往把這種哲學世界觀和方法作為政治治理和管理的一般性原則,指示人們沿著他的方向活動,要求人們用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並根據不同時空的政治格局調整和修正其中的某些觀念,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圓滿的生命教育 ;簡單地說,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講我們眼前現實的生活,以至無盡的世界;佛教的教育,是系統性的教育,是自利與利他相統一的教育。
  • 李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李希在遼寧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調研時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他說,建校86年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中國醫科大學都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紅色主線」,新形勢下,醫大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愛國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祖國、為遼寧培養出更多信念堅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白衣天使。
  •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與人的關係有多重要!
    對於一種關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基礎。基礎不好。無論建築物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會是空中的城堡,而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她努力工作以節省長時間購買漂亮的裙子,她直接說:「這個品牌的衣服還需要省錢才能買到嗎?」旅行時,您購買了一些精美的紀念品,並帶著令人愉悅的表情回家。
  • 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我的世界觀,是從偏向唯心主義,漸漸轉變到今天偏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涵蓋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是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時對身邊事物產生的認識年輕的時候,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和追求,做的夢比實際行動多。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是帶著非常美好的心態去看的,堅守道德和正義之心,甚至只差了點武功要去行俠仗義一番。
  • 《大魚海棠》:一群青年人的世界觀愛情觀人生觀表達
    在我看來,他們的聲音都有著一種通透,配上這天外的世界,倒是挺和諧的;然後是音樂,音樂是感情的催化劑,若是沒有這麼合適的音樂,這部電影很難達到如此感人的地步。最後是椿與鯤之間的感情,不管是愛情還是救命之恩,都撐得下椿最初救鯤的初衷,(畢竟,後面的發展不是椿能想到的。)他們的感情含蓄而引人遐想,總之很複雜又很純潔,我很欣賞這一點。
  • 世界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東西方不同的世界觀
    世界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兩種世界觀,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似乎還要思考一番,他們的知識源於神創,而對於東方來說,學問只來源於聖人,聖人構建理論教化民眾,東方沒有主流意識裡是沒有神的,僅尊聖人為神而已。先驗的是誰,要麼是神創,要麼是人自創,西方人的意識就構建出了神,或構建出自己的精神世界,超驗與先驗式的分析哲學基礎,到科學昌明的現代必將與現實產生矛盾,走向宗教哲學、先驗哲學與科學的對立,最後產生哲學已死的哲學終結。
  • 《我與世界》系列 · 陳丹燕|先要觀世界,方有世界觀
    在我年輕,還沒有能力走出去的時候,那個年代非常鼓勵你對世界的嚮往,然後去愛那個世界的。我看到的那個友善的世界,還沒看到的人不一定能看到了,或者要過20年才能看到。那個時候,現在20歲的人已經變成40歲了。從我的經驗來說就覺得好可惜。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風華正茂正需要正確的世界觀什麼叫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世界觀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就是唯心主義。具備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認識和利用規律是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這就是務實的思想。反之,也是務虛的思想。
  • 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別人,《我的世界觀》天才愛因斯坦的世界...
    很多事情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我們要保持對世界的獨立思考。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看看天才的世界觀。空姐推薦的這邊《我的世界觀》最大程度還原了愛因斯坦對世界的思考,是值得翻開的一本書呢。
  • 創傷下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確立的必要性
    在與孩子親密相處的時候,通過就事論事的聊天方式潛移默化到孩子的意識中,形成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我們為人父母最願意看到的。幾點建議如下:第一、是底限、是框架。無論發生什麼,所有的行為要遵守法律。
  • 量子力學中的物理實在觀是怎麼樣的?
    物理實在是描述現實世界客體的一個概念,從廣義上講,是指由物理理論上可以確定,並且通過正確的實驗理論和手段能進行確切驗證的物理實體。在物理領域裡,其明確的定義是對於一個物理客體,它能用一組完備的、可觀測的力學量描述其狀態。
  • 怎樣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怎麼樣,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萌芽和形成。所以父母要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別是注意在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提升了,能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各類問題,能通過一言一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促進正成長。2、因材施教。
  • 世界觀的更新——紀念我的老師納許博士
    世界觀的元素 納許博士認為世界觀至少包含五個基本組成部分:(1) 神觀(God);(2) 終極存在觀(Metaphysics);(3) 知識觀(Epistemology);(4) 倫理觀(Ethics);和(5) 人觀(Anthropology)。
  • 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統治西方近2000年,為何直到1600年才被推翻?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最近正在看一本書:《世界觀》,這本書是的作者是費爾菲爾德大學哲學系的教授理察德威特,這本書也被羅輯思維推薦過,是一本非常有思想性的好書。這本書裡面講了我們經常說起,但是又時常忽視的一個話題:「世界觀」。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三觀不正,三觀是什麼,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