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並不會帶來更均衡的專業性別結構

2021-01-11 好奇心日報

想像你分別走進美國和阿爾及利亞一所大學的數學課堂,你會在哪裡看到更多女生?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上周發表於學術期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篇論文給出了一個反直覺的結論:一個國家在性別平等方面做得越好,專業的性別結構越失衡。

這項研究由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和美國密蘇裡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發起。研究的因變量「學科性別分化」的數據來自經合組織(OECD)2015 年在 67 個地區實施的「國際學生評測項目」(PISA),自變量則是同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為各個地區評估的性別平等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GGGI)。該指數綜合了女性在收入、教育水平、預期壽命、政治代表性上與男性的平等程度。

研究者發現,設想中的「性別平等指數越高,兩性在專業選擇上差異越小」並沒有發生;相反,在性別平等上公認最為前衛的芬蘭、挪威,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STEM)的女生比例只有大約 20%,在 67 個地區中位居末尾;而在阿聯、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性別平等指數墊底的國家,女生在 STEM 學生中所佔比例將近 40%。

橫坐標為女性在 STEM 學科畢業生中所佔比例,縱坐標為性別平等指數(GGGI,數值越大表示越平等)。數據來源:PISA,2016;製圖:Gijsbert Stoet、David C. Geary,2018

乍看之下,這一調查結果呼應了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 Jordan Peterson 上個月在一場火藥味十足的電視辯論中給出的論據:北歐國家有著全世界最嚴重的職業性別分化。這些論據似乎挑戰了近年來女權運動的一個理論基礎:兩性之間的能力差異來自文化建構,而非生理特性。

不過,上周發表的論文並不支持對 Peterson 論點的簡單化解讀。論文引用了早先一項研究的結論,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能力」,而在於「選擇」。在很多地區,女生的成績優勢並不局限於文科;但就比較優勢而言,女生更擅長的依然是閱讀,男生則是科學。數據顯示,學科比較優勢的性別差異隨性別平等指數的上升而擴大,一個極端例子是挪威:該國的性別平等指數在 72 個國家中排名第 2,但只有 18% 的女生的相對強項是科學——這一數字在男生中則是 46%。對於女生來說,文科依然是更「理性」的選擇——如果她們有選擇權的話。

研究者同時分析認為,在性別平等指數較低的國家,女性的未來通常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這讓她們更傾向於選擇前途較為穩定的 STEM 學科。而在北歐式的福利國家,這並不是一個需要被認真考慮的因素。

研究者承認,目前的數據分析仍顯粗糙,除了性別平等,學科性別分化可能還與其他變量有關。社會調查通常會控制一些基本變量,比如宗教。值得注意的是,STEM 學科女生比例最高的 7 個國家中有 6 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唯一的例外是越南。這提醒人們 STEM 學科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在不同文化中的意義。

在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中,一位細密畫(miniature)畫家說道:「採用透視科學和威尼斯大師的技法,純粹是撒旦的誘惑。」圖片來源:Wikipedia

儘管研究仍有待深入,這篇論文已經向公共政策制定者亮起了紅燈:推動當前的性別平權議題與提高女生的 STEM 學科參與度很可能是南轅北轍。

上個月,《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報導了牛津大學延長數學考試時間的嘗試,其目的就在於提升女生的 STEM 學科成績與自信。英國政府更是把讓更多女生投身 STEM 學科作為國家政策來推行,為此在中學階段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輔助女生的理科學習。根據這篇論文的結論,此類制度性幹預並未切中肯綮。

事實上,社會學家早在 2009 年就提出,二戰後強調個體自我表達與自我實現的西方文化實際上放大了兩性之間的某些分化——無論這些分化的根源是生物性還是社會性的。對強調社會性區分的社會建構論者(social constructionist)來說,即使在最成功地踐行了自由主義與平等主義的社會,性別本質主義(gender-essentialist)的意識形態仍深刻塑造著人們的生命體驗、對未來的預期和渴望,這種根深蒂固的性別觀正好得到了自由、包容的社會氛圍的掩護;而在強調生物性差異的本質主義論者看來,兩性基於先天稟賦作出更符合自身興趣、更能實現個體價值的選擇,才是一個尊重個性的社會的常態。

正如這篇論文的標題所暗示的那樣,志在促進 STEM 學科性別平衡的施政者正面臨一個悖論。他們不能再想當然地把「做你自己」當做消除文化性別差異的靈丹妙藥,不能迷信 GGGI 的提升會在所有領域福澤女性或是女性權益的主張者,不能指望全國性的撥款能魔法般地造就更多女工程師。

無論 STEM 學科的性別失衡應歸咎於自然還是社會因素,都不能通過一場運動在一朝一夕間解決。政府與教育機構要麼找到其他影響女生進入 STEM 學科意願的政策著力點,要麼像這篇論文所建議的那樣,找到那些有數理天賦卻不夠自信的女生,更精準地投入資源。

當然,一種更普遍的質疑或許尚未得到解答:這種投入真的必要且緊迫嗎?

題圖為電影《隱藏人物》,來自豆瓣

相關焦點

  • 記憶、傳承與發展:以性別研究推動性別平等主流化
    與會學者圍繞「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歷程回顧及展望」「經驗研究和理論研究共助性別平等主流化」「女性研究的傳承和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30年來,中心從初創期到建設期再到發展期,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的女性研究課程,培養了跨學科的女性學專業人才。
  • 推動學界性別平等,我們能做些什麼?
    由於學術研究從業者是社會精英階層,且由於歷史原因,該領域長期由男性精英壟斷或主導,提升女性從業者的比例,其實就是在客觀上,讓一部分男性精英讓渡他們在這個領域的特權。在沒有制度制約的情況下,為著一個更公平的社會共同體,讓渡一部分個人特權——如果僅憑個人覺悟,這談何容易!
  • 肯定性別差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自1995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以來,婦女地位逐漸提高。但與此同時,婦女在就業時仍會遭遇隱性歧視。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公平競爭,機會均等,這種文明應該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各單位招聘、選拔人才時。讓有資格的社會成員均等地展開競爭,才能選出合格的人才,也才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程度和管理水平。
  • 性別平等,男性被強吻不是一個笑話
    (1月2日 封面新聞)很多人在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覺得好笑,一個男生竟然因為長得太帥了而被陌生的女生強吻了。也正如當事人小孫的朋友們的反應一樣,他因為被女乘客強吻一事不斷遭到朋友和同事的調侃,女朋友甚至讓他出門把口罩戴上,怕再出現這種被強吻之後對方給錢的事情。可憐的小孫如今不僅遭受了被強吻的無妄之災,還要承受周圍的人的調侃和玩笑。
  • 觀點| 性別平等評估理論與方法的國際比較
    基於這些體系得出的性別平等指數成為不同時點國際組織測量和評估國別間性別平等事業及婦女發展狀況的有效工具,相應部分得分是國家/地區性別平等事業發展狀況排名的主要依據。全球性別差距指數(GGGI)是國際社會用來測量性別不平等的指數指標體系之一。
  • 精神健康中的性別不平等!
    難道真的存在性別不平等嗎?近日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證實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這說明性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可能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更關注精神健康問題,因此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可能接受臨床診斷,也更容易接受藥物治療。而男性的基礎診斷率和處方率都比較低,這很可能是女性表現出更容易患有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 女性主義的發端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至此,人們不可避免地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世界,這是一個由男性制定規則,由男權主義主導的社會。在《女權宣言》第十三條中可以看到奧蘭普提出:「婦女承擔所有「應承擔的」義務(徭役)和辛苦的工作;那麼,她們必須同樣享有在地位、職業、職務、榮譽和就業方面的「平等」分配。」[2]結合前文提到,當時法國女性所面對的處境,就不難明白這一訴求的思想來源:她正是通過尋求平等的義務來獲得平等的權利。
  •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2019年11月13日 09: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閆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讓每一束花朵盡情綻放—延安實驗小學男女性別平等專題講座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念,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平時抓起。延安實驗小學十分重視在學校領域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我們一起把男女性別平等教育帶進校園、帶進課堂、帶進思想。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延安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石梅,她分別為延安實驗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女生帶來性別平等專場講座。
  • 2018全球性別差距排名公布,這個國家男女最平等
    來源:澎湃新聞網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性別差距之一是備受全球關注的議題。報告指出日本「依然是男女平等方面沒有進展的國家之一」。冰島連續10年居首。挪威和瑞典分居二、三位,北歐各國排名靠前。G20中排名最高的是法國,居於第12位,其次是德國的第14位,美國居於第51位,中國居於第103位。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作者利用涵蓋76個國家、包絡8萬個樣本的全球範圍性別差異調查結果,發現顯示男女在利他性、信任他人、積極互惠、消極互損、冒險精神和耐心程度六大指標上存在顯著的傾向性差異,這些差異與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呈正相關,物質和社會資源可獲取性方面的性別平等促使了男女傾向性的差異。
  • 網民性別結構趨向均衡 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
    《報告》主要從網民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和收入五個方面分別進行統計。具體情況如下—— (一)性別結構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2.4:47.6, 同期全國人口男女比例為51.2:48.8,網民性別結構趨向均衡,且與人口性別比例基本一致。
  • 世界經濟論壇:冰島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性別最平等國家
    12月18日,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冰島穩居全球性別差距指數榜首,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性別最平等國家。報告指出,以目前的變化速度,需要108年時間才能消除全球性別差距,而實現經濟方面的性別平等則需要202年。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例如對心理學領域中的女性主義者而言,社會性別最初主要是指一整套個性特徵或傾向;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則多在結構的層面上,而不是在個人或主觀的層面上來研究社會性別,比如前面提到的有關性與社會性別制度的研究;與此同時,文學領域的女性主義者則忙於分析社會性別在語言和其他表述體裁與實踐中的符號結構,不管這些符號結構是在高雅文化中出現還是在色情作品中出現,她們的這些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波伏娃的觀點——在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中
  • 被辭退的跨性別者:打平等就業權官司 我只想作個符號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被辭退的跨性別者:打平等就業權的官司,我只想作一個符號 | 深度對話採寫/高慧萍在法庭上的跨性別者小馬(中)小馬沒想到自己被辭退。「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平等就業權的案子,只不過我有一個在一般人看起來不普通的身份」,她對北青深一度說,希望大家只把她看作一個符號,而她這個符號,代表的是跨性別者平等就業權的問題。
  • 人工智慧助手的性別平權之路
    相對極端的一個例子是,上世紀90年代,寶馬5系轎車推向市場時,預裝的GPS系統是女聲,一些德國男性駕駛者因為不願意聽從女人的指令,打電話向寶馬抱怨,最終,寶馬只好召回了這個系統。對於消費者來說,願意擁有一個「更耐心」或「更嚴謹」的人工智慧助理本身並不是一種歧視。但將「耐心」或「嚴謹」的性格特質與特定的性別相關聯,則構成了隱形的歧視。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
  • 科幻星系中,性別不平等仍在上演?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獨立完整的虛擬宇宙,一場酣暢淋漓的正邪之戰……  不過,在這個遙遠的星系,怎麼還延續著地球上物化女性這一類性別不平等事件?  兼具強大與美麗,或並非如你所想  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電影,尤其是冠以科幻、名垂史冊之作,是否應更注意其所傳播及暗示的信息?  史上最成功的科幻系列電影《星球大戰》,一直給人們的印象是塑造了兼具強大堅韌與美麗動人的女性形象。然而,科學家們卻正試圖分析其中的一組性別不平等信號——這是有跡可循的——女主角們的造型是隨著她們權力地位的變化而變化的。
  • 沈奕斐《透過性別看世界》:如何理解性別差異?
    沈奕斐9月21日下午,思南讀書會如約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專家沈奕斐攜新書《透過性別看世界》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講座「如何理解性別差異?——《透過性別看世界》」。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每天都會環繞在我們身邊:男性就應該比較理性、抽象、思維能力強、同時也更暴力嗎?同時,女性就應該是更溫柔、感性、細心的嗎?在沈奕斐看來,「我們過去男女性別沒那麼多的差異,只是一種較為明確的社會分工——叫狩獵文化和採集文化,女性因為生育的問題更多從事採集文化即種植,男性則出去狩獵。
  • 反對一切有關於性別的暴力,我是探探上的公益短片導演
    之前我在一家反對性別暴力的公益媒體擔任紀錄片、短片導演。今年為了繼續上學,我離職了。雖然不再擔任全職崗位,我還是在繼續參與反對性別暴力、倡導性別平等的視頻項目,比如近期在做的一個呈現各行各業女性勞動者的短視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