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星球比月球還小,然而若將它的水運到地球上,青藏高原也會被淹

2021-02-08 科普大世界

如果從外太空看地球,那麼地球就像是一個水球,因為地表上海洋的面積佔了71%,在反觀太陽系其他星球,卻幾乎找不到一個表面有水的天體,那麼地球就是太陽系中水量最多的星球了嗎?

不是的!天文學家認為,天王星、土星都是含水量很多的星球,但是這兩個行星上並沒有液態水,冥王星和衛星中的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海衛一,木衛二含水量也很豐富,這些星球的水量都比地球還多。

我們以木衛二為例,木衛二又稱歐羅巴,它的體積比地球小得多,半徑只有1659多公裡,比月球還要小一點,是地球體積的約1%,但是它是一顆被天文學家基本確認為內部有巨大海洋的星球,也就是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不過不是在表面,而是在其內部。木衛二的表面是厚達10到200公裡的冰蓋,冰蓋之下又是100多公裡深的海洋,其總水量約28億立方公裡,相當於地球總水量(13.86億立方公裡)的兩倍,有人計算後認為,如果把木衛二的水集合起來做成一個水球,那麼這個水球的半徑在750公裡以上,如果把這麼多的水放到地球上的話會怎樣呢?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地球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公裡,不過如果把木衛二上的水都運過來的話,就不用計算海洋的面積了,因為這麼多的水來到的地球上會將地球的表面抬升,而不只是抬升海平面,整個地球都會成為一個水球,那麼我們不妨以地球的表面積來計算一下,28億立方公裡÷5.1億平方公裡=5.5公裡,也就是地球表面積被抬升5500米左右,考慮到地球半徑伸長五公裡多,其表面積也會增大,所以增加的海水深度應該到不了5500米,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這樣一個條件就是地球並不是像海平面那樣平坦的,每一個大洲的海拔都比海平面高不少,而且高度都不同,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為2350米,亞洲平均海拔為950米,北美洲750,非洲650,南美洲600,歐洲330,合併計算下來世界陸地的平均海拔則在800米左右,而世界陸地的面積為1.49億平方公裡,所以這樣算下來的話,地球表面水量上升的高度還是會在5500米左右。

這真是一個讓人吃驚的假設,如果地球上憑空增加5500米的水深,那地球無疑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水球了,連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都在海平面以下一千多米,陸地剩下最多的地方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些山峰了,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成為海拔3000多米的島嶼,算是剩了個尖頂子。

然而地球上所有的人類幾乎都生活在5000米以下,所以這麼多的水會讓人類面臨滅絕之災,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所有的動植物都將面臨滅頂之災,因為陸地上的所有動植物幾乎都會被淹死,由於海洋中的生物也大部分生活在淺海水域,所以就連海洋中的生物也會大部分滅絕掉,但是之後的地球無疑將成為海洋生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此星球比月球還小?若將它的水運到地球上,青藏高原也許會被淹沒
    此星球比月球還小?若將它的水運到地球上,青藏高原也許會被淹沒從太空之中看地球它就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之所以是蔚藍色,有點地理知識的小夥伴都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積都達到了百分這七十一了, 再看看地球所處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基本上都找不到一個表面上有水資源的星球,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地球並不是太陽系裡面包含水最多的星球。
  • 這顆星球比月球還小,它上面的水運到地球上,陸地將全部消失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佔到了71%,陸地面積只有29%,因此,很多人也將地球稱作水球。可能有人覺得地球有如此豐富的水資源在宇宙中也是非常罕見的,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幾大行星中的不少衛星也含有大量的水資源,比如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國,海衛一等,這些星球的含水量比地球還要多。我們就以木星的衛星木衛來舉例,它是木星的第四大衛星,又稱歐羅巴,它的體積比地球小得多,半徑只有1659多公裡,比月球還要小一點。木衛二也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星球,而且存在氧氣,只不過木衛二的氧並不是生物形成的。
  • 這顆星球體積只有地球1%,它的水放到地球上,陸地基本就沒有了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唯一一顆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我們都知道,地球應該叫水球更合適,因為地球上71%都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只佔29%。那麼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上,是否就沒有水了呢?地球是太陽系中水唯一有大量水的星球嗎?
  • 青藏高原出現「異象」,或預示大麻煩將來臨?科學家:不太樂觀
    青藏高原突顯「異象」,災難或無可逃避?科學家:恐有大麻煩了青藏高原就像是黃河這條母親河一樣,是所有水流的發源地。又因為青藏高原的海拔非常高的原因,青藏高原又被稱之為世界屋脊,因為青藏高原的神秘不可攀,就吸引起了人類對於青藏高原濃濃的興趣。不管是上個世紀還是這個時代,各國科學家們都爭先恐後地想要實地探索青藏高原。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藏高原移動地球發信號:青藏高原在東流(組圖)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僅江水向東流,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有向東「流」的趨勢。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3日英國《自然》雜誌上。  自1995年始,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布置了4條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之下,有一種高度黏稠的流體物質,正自西向東「蠕動」,並牽引著青藏高原向東運動。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青藏高原出現變化!科學家:此「異象」會危及人類,未來形式嚴峻
    說起青藏高原,大家都不陌生,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養育著無數中國人民,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存在著很多奇怪的景象,常年冰雪使得青藏高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很多科學家都想要一探究竟,於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便發現青藏高原出現了「異象」。
  • 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增加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在這裡,你可以進入中科院科學觀測站,親身體驗科學家的科學觀測日常工作和生活;你可以有機會進入色季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密米堆冰川、然烏仁隆巴冰川等實地進行科學考察;還可以見到野外科考歸來的師兄師姐,更有機會聆聽青藏高原所科研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 於2003年成立,是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潮流、支撐青藏高原研究而設立的研究機構。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目前來看,環境問題和全球升溫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人類最近幾年高速發展,和一百年的地球有很大差距,比如從書信的方式變成了只用手機就可以聯繫,可見科技帶來的便利。
  • 世界上最大高原:面積是青藏高原的兩倍大,高度卻只有一半高
    世界上最大高原:面積是青藏高原的兩倍大,高度卻只有一半高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奇特的地形,因為它們與眾不同的景觀,所以成了著名的旅遊地。就比如青藏高原,它是近些年來很受遊客歡迎的景點之一,高原的特點就是面積大,且地形十分開闊,所以在高原上旅行觀光,可以使心情舒爽。今天小編也要跟大家說一個高原,它的面積是全球最大的,其面積剛好是我國的青藏高原的2倍,可是它的高度只有青藏高原的二分之一,這就是巴西高原。
  • 青藏高原的奧妙:沒了它,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
  • 青藏高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已爭論百年
    雖然,上世紀70年代開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了一些「科學大發現」,但是人們對這片雪域高原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時至今日,作為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仍然沒有定論,科學家為此已經爭論了近百年。百年間,他們提出了各種學說來解釋青藏高原新生代地殼的變形和地表的隆升。
  •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如今的地球與100年前的地球做對比,幾乎是兩個極端,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人類對地球的大肆破壞不僅如此,近期還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引發這些問題有很多種原因,例如全球人口的增加導致土地資源緊張,地球上的資源日漸短缺,與人類有著脫不了的干係。
  • 若火星有地球生態環境,其上生物個頭會很大,但這種星球上卻極小
    有人問如果有外星生物的話,是不是越大星球上的生物的體積就越大?這實在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迄今為止我們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上還沒有發現任何生物,而且在我們地球上,生物的大小差別也是非常大的,最大的藍鯨比最小的細菌能大幾百億倍吧。
  • 青藏高原「出事」了,或波及20億人,未來的地球還適宜居住嗎?
    文/行走天涯青藏高原「出事」了,或波及20億人,未來的地球還適宜居住嗎?​青藏高原一直有著世界屋脊之稱,乃是因為青藏高原的海拔非常的高,又加上青藏高原還是世界十多條有名河流的發源地。更是讓世界各國的人對於青藏高原注入了一定的關注。青藏高原就像地球的南極北極一樣,是地球天然的溫度計。但凡這裡環境發生了改變,都預示著地球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