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內科常用免疫抑制劑,使用時有何注意事項?

2020-11-30 醫脈通

免疫抑制劑是腎小球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但長期使用免疫製劑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昨天,小編在「腎病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常見副作用一覽」一文中就糖皮質激素的常見不良事件進行了介紹,今天就黴酚酸酯、環磷醯胺、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利妥昔單抗、依庫珠單抗的相關併發症進行概述。


黴酚酸酯


黴酚酸酯(MMF)是一種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增殖的藥物,廣泛用於腎小球疾病的治療,尤其是狼瘡性腎炎(LN)的誘導和維持治療。可與蛋白質高度結合(結合率達97%),隨著腎病症候群低蛋白血症的發展,游離黴酚酸(MPA)水平增加,可能會導致多種不良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抗酸藥/磷結合劑(高達33%)和質子泵抑制劑(25%或更高)可能會抑制其口服吸收率,降低有效性和併發症發生率。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和腹瀉。因可導致流產和先天性畸形,妊娠期患者嚴禁使用黴酚酸酯。


病毒感染(帶狀皰疹,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是MMF治療的重要不良事件,骨髓抑制和白細胞減少症可增加該不良事件風險。因MPA可抑制HBV表面抗原和HBV病毒複製,HBV和HCV感染風險較小。小規模研究表明,腎小球疾病患者治療藥物監測可提高其有效性,降低副作用發生率。


環磷醯胺


環磷醯胺(CYC)是一種無活性的前藥,進入機體後經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為活性代謝產物,磷醯胺芥(phosphoramide mustard)和膀胱毒性代謝產物丙烯醛。CYC與多種嚴重不良反應有關,其中多數於早期發生(如骨髓抑制,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不孕),但也可在停藥10年後發生,如惡性腫瘤。


出血性膀胱炎是長期口服高劑量CYC(50-100 g)患者的常見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2%-41%,但在靜脈注射和口服低劑量CYC患者中則較少見。美司鈉(Mesna)可與尿液中的丙烯醛結合,預防出血性膀胱炎,然而,最近有研究質對其有效性提出質疑。


CYC還可降低男性、女性生育能力,且與藥物累積暴露量相關。研究顯示,相較於使用低劑量CYC(約5-6 g)的患者,使用高劑量CYC(約10-15 g)的患者更易發生閉經;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閉經發生率越高——<25歲者發生率為12%,26-30歲者為27%,>31歲者為62%。雖然目前尚未明確具體的安全閾值,但使用10-15 g CYC後,閉經風險可顯著增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脯利特,leuprolide)常用於預防生育能力下降,但有效性尚具爭議。如果需要高劑量使用CYC,應考慮卵母細胞或胚胎冷凍保存。


在男性患者中常見暫時性無精症,恢復程度與累積劑量有關。累積劑量<7.5 g/m2恢復率為72%,累積劑量>7.5 g/m2恢復率僅為11%。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NIs)——環孢菌素和他克莫司——廣泛用於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和FSGS的治療,以及狼瘡性腎炎多靶點治療的一部分。CNI可抑制T細胞活化,也可直接作用於足細胞,穩定肌動蛋白細胞骨架。


環孢菌素和他克莫司的副作用基本相似,其中多毛症,牙齦增生,高尿酸血症,高血壓,高脂血症在環孢菌素中多見, 葡萄糖耐受不良、神經毒性則多見於他克莫司,此外,他克莫司還與高鉀代謝性酸中毒和高血壓相關。腎毒性是CNI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編碼CYP3A4、CYP3A5和P-糖蛋白的基因變異可導致藥代動力學改變且與腎毒性風險相關。


利妥昔單抗


利妥昔單抗是一種靶向 CD20 的嵌合型單克隆抗體,可抑制B細胞增殖,作用時間長。目前已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ANCA相關性血管炎(AAV)。


輸液反應:速髮型超敏反應相對常見,在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中可達28%。由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介導引起,而非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嚴重流感樣症狀(高熱,害冷,肌痛,呼吸急促)。可給予乙醯氨基酚,苯海拉明和甲強的松預處理,以及緩慢輸注預防。


感染:利妥昔單抗治療後感染率受年齡、合併症、其他免疫抑制劑累積作用影響。低丙種球蛋白血症通常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晚期併發症,在AAV患者中嚴重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發生率約為4%-10%(<3-4 g/L),可增加患者感染風險,尤其是肺部感染。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利妥昔單抗長期治療,治療前使用CYC,治療前IgG水平低。因此,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前,應檢查高危患者IgG水平。


遲髮型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指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通常發生於最後一次輸注利妥昔單抗後1個月之後(一般為2-6個月)。


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


依庫珠單抗主要用於補體介導性疾病的治療,如C3腎小球疾病和血栓微血管病。通常耐受性較好,輸液反應較少見;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較少見,但腦膜炎奈瑟菌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因此,治療前至少2周應接種四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每5年加強一針。治療前4周,使用青黴素或環丙沙星預防。


醫脈通編譯自:Complications of Immunosuppression in Glomerular Disease. CJASN. 2018; 13 (8): 1264-127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何使用DPP-4 抑制劑?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是近年研發的新型口服降糖藥,目前國內上市的有西格列汀
  • 阿根廷樹葡萄,能耐多少度低溫,有何注意事項
    那阿根廷的樹葡萄,能耐多少度的低溫,有何注意事項?下面給大家分享下:1、根據國外對樹葡萄的研究,樹葡萄的耐寒度是能在短暫的27~29°F(°F是華氏度轉換成我們常說的溫度也就是在2~3攝氏度),不過幼齡的嘉寶果在這溫度下很容易受到凍害。雖然現在國內有不少所謂的樹葡萄新品種,但是它們耐寒性上,並沒有相差太大。差異的分別多數是在,新品種果實的口感和葉片上體現。
  • 建平縣迴轉式除汙機常用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建平縣迴轉式除汙機常用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內部進氣格柵的維護措施是什麼用戶真的理解嗎讓我們一起介紹它首先內進氣格柵有維護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由於耙子彎鉤的支撐切斷的廢料不易掉落當頂端轉動時便於卸下廢料·本產品保修一年。    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設備的工作效率?
  • 降尿蛋白與副作用均較強:雷厲風行的中藥免疫抑制劑
    其實,中藥和中成藥不都是溫和的,其中也有雷厲風行的「猛士」:中藥免疫抑制劑。中藥免疫抑制劑,和西醫免疫抑制劑頗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一些不同。在腎病領域,有幾種中藥免疫抑制劑比較常見:1.雷公藤2.山海棠3.青藤鹼與大部分中藥不同,它們藥性強大,副作用也不可忽視,在顯著降低尿蛋白的同時,也會增加一定的感染等風險。
  • 常用生物緩衝劑Tris使用注意事項
    生化實驗室常用的緩衝系主要有Tris(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磷酸、檸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等,生化實驗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選擇緩衝體系,因為有時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並不是緩衝液的pH值,而是緩衝液中的某種離子。如硼酸鹽、檸檬酸鹽、磷酸鹽和三羥甲基甲烷等緩衝劑都可能產生不需要的化學反應。
  • 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怎樣促進治療效果?
    目前,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多會用到環孢素A、ATG/ALG等,但對於剛確診的再障病友來說,你知道如果正確使用免疫抑制劑促進治療效果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目前臨床上用的比較多的免疫抑制劑有:(一)激素類:這是一類廣譜的免疫抑制劑,抑制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常用的有口服類藥物醋酸潑尼松片,靜脈的有甲強龍,注意用藥期間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鬆、潰瘍等副作用。
  • Nat Med: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可顯著縮小猴子中的HIV病毒庫大小
    我們的結論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即便是採用一種非常有效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策略,也很難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作為獨立療法來實現病毒緩解。」他補充說,如果與其他免疫刺激劑結合使用,那麼這種方法可能具有更大的潛力。或者,當免疫系統參與對抗病毒時,它可以被部署在不同的地方以創造一個靶標豐富的環境。他說,其他的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測試這些策略。
  • 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大?科學家發現Treg細胞可抑制免疫
    自然調節性T細胞(nTreg)在腎移植術後的患者中可降低免疫抑制劑用量。免疫系統保護機體免受外界因素的損傷。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術後的患者的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的防禦作用反而造成了麻煩,使其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因此,慢性排斥反應和慢性免疫抑制的長期併發症(如感染、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是亟待解決的要點難點,人們不斷在尋求新的治療策略。
  • 腎內科醫生給出了答案
    要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臨床上常用的十多種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的藥物。儘量聯合用藥 降低尿蛋白的主要藥物有6類: 1.普利類藥物 常說的ACEI就是它,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名中帶「普利」二字。40年前作為降壓藥問世,隨後應用於腎病治療,有減輕腎臟免疫炎症、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 洞察| 國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用藥進展
    同時,試驗進行了基於PD-L1表達的高低分層的探索性分析,結果顯示,在PD-L1低表達(TPS<1%)的時候,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7%和13%,而在PD-L1高表達時(TPS≥1%)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4%和38%,提示在免疫聯合化療時,PD-L1表達的高或低似乎影響不大。
  • 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治療炎症性腸病的嚴重感染風險比較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中度至重度炎症性腸病 (IBD) 患者住院和手術風險較高,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和/或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此外,之前的研究很少評估新型生物製劑(如維多珠單抗,抗-白介素藥物)和小分子抑制劑(如託法替尼)發生嚴重感染的相對風險。 因此,有必要評估抗-TNF藥物、新型生物製劑、託法替尼、傳統免疫抑制劑(巰嘌呤、甲氨蝶呤)對IBD患者嚴重感染風險的比較結果。
  • 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大?科學家發現Treg細胞可抑制免疫!
    免疫系統保護機體免受外界因素的損傷。然而,當機體免疫力過強時也會造成機體損害,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術後的患者的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的防禦作用反而造成了麻煩,使其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 一文總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皮膚毒性及處理方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成功應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目前臨床常用ICIs包括CTLA-4抗體伊匹單抗、PD-1抗體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以及PD-L1抗體阿替利珠單抗。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其中皮膚不良事件是最常見的。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
  • 淺談免疫檢測點抑制劑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預測性生物標記物   儘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領域取得的成績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我們也不能避而不談其不足:並非對所有病人都有用、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價格高昂。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力搭檔——TIM3抑制劑
    T細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最早被發現於2002年,是TIM家族免疫調節蛋白的成員。TIM3因其與自身免疫和癌症中免疫反應的調節相關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對於TIM3抑制劑的開發也在穩步進行中,以期能夠解決現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響應率低及耐藥的問題。
  • 治療心肌缺血該如何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有哪些注意事項?
    由於有些朋友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的了解並不是很多,用藥時疑問也比較多,所以今天小康呢就結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的相關資料跟大家詳細說說,讓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這個藥物。 3、特殊人群 如非必須使用的情況下,不建議孕婦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 尚不知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是否可以進入乳汁分泌,如必須服用藥物,建議停止哺乳。 四、常見用藥疑問解答 1、左卡尼汀口服溶液要如何服用?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HLA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
  • 揭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攻擊癌症機制
    Allison說,揭示每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為更加準確地理解如何單獨地使用這些抑制劑藥物和將這些藥物與其他的療法組合使用打開大門。當分析浸潤性T細胞時,Wei和同事們發現:(1)抗CTLA-4檢查點抑制劑導致ICOS(一種免疫刺激蛋白)陽性的CD4效應T細胞發生增殖,而且這些細胞與小鼠中存在的更小腫瘤強烈地相關聯;(2)抗PD-1檢查點抑制劑和抗CTLA-4檢查點抑制劑極大地導致CD8 T細胞(T細胞家族中最為強大的殺傷性細胞)發生增殖,而且它們與小鼠中存在的更小腫瘤強烈地相關聯;(3)這些P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