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出臺經濟刺激方案應考慮氣候保護問題

2021-01-13 國際在線

新華社柏林4月28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總理默克爾28日說,為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而出臺經濟刺激方案時,應考慮氣候保護問題。

2020年度「彼得斯堡氣候對話」28日在柏林舉行。默克爾在會上發表視頻講話說,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圍繞公共財政分配會有「艱難討論」,但必須明確的是,不應在氣候保護問題上節省,要對可持續技術進行投資。

默克爾表示,新冠疫情再次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在緊密相連的世界,國家福祉總是依賴於全球福祉。無論是新冠疫情、經濟金融危機或是氣候危機,對所有重大挑戰都適用的一點是:我們合作越多,就越能避免或減少人類苦難和經濟動蕩。

默克爾說,德國將在2030年前把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至65%,在2038年前淘汰燃煤發電。德國還將根據《巴黎協定》在2020年後繼續為國際氣候資金貢獻力量。

默克爾說,近期碳排放有所降低,但這是停工停產造成的,「因此我們要繼續擔負責任,執行《巴黎協定》」。

默克爾對歐盟到2030年將碳排放較1990年降低50%至55%的中期氣候目標表示歡迎。她說,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系列全面政策,包括對氣候友好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及適當的碳定價政策等。她還表示,應為氣候友好型投資建立低成本融資的金融市場。

「彼得斯堡氣候對話」非正式部長級會議由德國發起,自2011年起每年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旨在為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做準備。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

相關焦點

  • 德國政府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至2023年將投入540億歐元
    }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社柏林9月20日電 (記者 彭大偉)在經過長時間磋商後,德國聯邦內閣20日通過了「氣候保護方案2030」綱要文件。
  • 默克爾:碳定價是德國實現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
    新華社柏林7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表示,碳定價是德國實現2030年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相關政策同時還需要考慮社會平衡。  默克爾是當天在柏林舉行的年度夏季記者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
  • 德國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 計劃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
    德國聯邦政府20日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以期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這份計劃包括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鼓勵建築節能改造、資助相關科研等具體措施,涵蓋能源、交通、建築、農業等多個領域。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氣候保護計劃2030:德國要讓6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
    當地時間9月20日,德國聯邦政府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希望到2030年該國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德國政府將雙管齊下,大力推動該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 應對氣候變化,德國直面挑戰
    德國聯邦政府上個月出臺了「氣候保護計劃2030」,以期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這是德國氣候內閣經過近半年的反覆磋商後最終推出的計劃。德國默克爾被稱為「氣候總理」,她希望以此回應德國激烈的黨派競爭和高漲的民眾呼聲,並在應對氣候變化歷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 英國前首相布朗:中美應合作解決全球衛生及經濟問題
    在當地時間29日舉行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線上研討會上,英國前首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表示,中美應合作解決全球衛生及經濟問題。布朗表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但目前各國在出臺國內經濟措施上十分果敢,卻在國際行動上十分吝嗇,以至於行動就像一隻手被綁在背後一樣無力。布朗在會上說:「我們真正的問題是缺乏全球協調,而這將延長這場危機的持續時間。」他認為,這很像上世紀30年代保護主義崛起、全球領導力空缺的場景。
  • 氣候談判「間隔年」:解鎖自然力量 應對氣候危機
    而COP26的延期,使2020年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間隔年」。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出臺了一系列封鎖和停工政策),2020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上年減少8%,但伴隨全球各地應對疫情的封鎖狀態結束,碳排放很可能加速回彈。這就要求新一輪的 NDC要顯示出更大的雄心以應對急迫的氣候挑戰。
  • 曾被默克爾惹哭難民女孩笑了 全家獲德國"永居"
    至此,她和父母將受到法律保護不被驅逐。 兩年前,難民少女雷姆因與默克爾的一場對話引發關注。2015年7月,14歲的雷姆在德國城市羅斯託克參加一個電視談話節目。四年前,小女孩跟隨父母出逃黎巴嫩,但面臨被德國驅逐的危險。她在節目中向默克爾敘述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包括上大學,她同時也透露:"看到別人能享受生活,自己卻不行,真的很難過。"女孩由此表達自己可能無法留在德國的擔心。
  • 美專家:中歐協議折射默克爾「中國觀」
    她力促今年在投資協議、氣候變化和其他領域與北京重新接觸,試圖表明與中國領導層對話仍是有意義的。在她看來,試圖孤立和遏制中國只會導致災難。全文摘編如下:歐洲與北京的年終投資協議是了解德國總理外交政策世界觀的一扇清晰窗口。對於多年來一直關注默克爾及其對華政策的人來說,急於與北京達成協議並不令人意外。
  • 2020後全球氣候談判: 新問題、新挑戰、新方案
    「隨著氣候治理主體的多元化,不同的治理機構和機制在涉及氣候變化問題時,僅將與本機構或本機制相關的氣候議題納入,弱化了氣候議題之間的關聯性」,分散了氣候談判的議題焦點。當下,氣候變化問題與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影響、共振疊加,對全球經濟造成史無前例的全面重創。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以下簡稱《國家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現摘要如下。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
  • ...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本報記者 劉慧極端寒潮在冬天肆虐了北半球,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已經行動起來。中國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新目標為綠色低碳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這是全球海洋委員會6月24日正式發布的《從惡化到恢復——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給出的結論。  報告建議促進公海康復循環  《報告》分析,資源需求增加、技術進步、魚儲量減少、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減損是導致全球海洋惡化的五大因素。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近3/4的區域,蘊含13億立方千米水量。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最近對53個國家230名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綠色和氣候友好型經濟刺激措施、更大力度促進向清潔能源轉型,是重振經濟的最佳選擇,能產生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21世紀》:各國應該如何進行綠色復甦?
  • 環境經濟學者談諾獎冷門:氣候變化經濟學為何能獲獎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就開始從能源、環境角度研究氣候變化的經濟影響,並帶領耶魯的一個團隊通過20多年的努力開發出氣候變化社會經濟影響全面綜合模型(DICE Model),這一模型的結論認為人類在面臨氣候變化影響時,應以漸進式的政策予以應對,與英國倫敦經濟學院Stern教授(斯特恩)在《斯特恩報告》中的激進結論迥然相異,其核心思想已為美國政府所採納,是美國各屆政府出臺應對氣候變化各項政策的理論基石。
  • 解讀峇里島路線圖: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新裡程碑
    此次出臺的「峇里島路線圖」,將為進一步落實《公約》指明方向。  「峇里島路線圖」共有13項內容和1個附錄,其中亮點如下:  首先,強調了國際合作。「峇里島路線圖」在第一項的第一款指出,依照《公約》原則,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考慮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其他相關因素,與會各方同意長期合作共同行動,行動包括一個關於減排溫室氣體的全球長期目標,以實現《公約》的最終目標。
  • 地球的一半︱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事件(如強降水和乾旱)將會增多,會給長江流域4億多人口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2011年5月29日,乾涸的洞庭湖。IC  資料圖從2002年開始,我們在湖北省發起了「攜手保護生命之河-長江項目」——重新連接各個湖泊,恢復溼地。
  • 八部委出臺措施 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李茂穎 李志剛攝影報導  核心閱讀  目前我國擁有溼地8.04億畝,其中自然溼地約7億畝,溼地保護率46.98%,初步形成了以溼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溼地保護體系。但溼地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受威脅程度和保護壓力較大。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近日印發文件,要求貫徹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