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布朗:中美應合作解決全球衛生及經濟問題

2020-12-05 第一財經

在當地時間29日舉行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線上研討會上,英國前首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表示,中美應合作解決全球衛生及經濟問題。

布朗表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但目前各國在出臺國內經濟措施上十分果敢,卻在國際行動上十分吝嗇,以至於行動就像一隻手被綁在背後一樣無力。

布朗在會上說:「我們真正的問題是缺乏全球協調,而這將延長這場危機的持續時間。」他認為,這很像上世紀30年代保護主義崛起、全球領導力空缺的場景。

必須找到更好的方式進行合作

布朗稱,我們當前面臨的經濟問題可以和大蕭條時期進行比擬,即使將全球的經濟刺激措施加起來看,也是不夠的。布朗稱,我們或將面臨十年甚至更長的經濟停滯。

「我們需要一種協調的財政貨幣政策刺激方案。我們正處於這場危機的第一階段,即處理就業保護問題;第二階段將是讓經濟恢復增長,這將需要協調行動。」 布朗認為,現在全球面臨的合作匱乏的局面並非由於領導能力的不足,而是領導意願的不足。

「過去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核擴散、不平等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問題時,我們都嘗試通過華盛頓共識的原則來解決,那是一種新自由主義的管理方式,幾乎適用於所有國家。但現在,華盛頓共識已經不被(現在的)華盛頓(即美國現任政府)支持了。」 他稱。

布朗表示,由於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發展,在近年的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甚至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甚至無法正常進行這些問題的討論。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各國在風險和安全之間的平衡都是錯位的。

布朗稱:「我們陷入了一種狹隘的個人主義,我們不明白,其他人正面臨的威脅,很容易成為自己要面臨的威脅。我們只有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才能幫助到自己。所以,在這個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融合的世界治理中,我們必須要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必須超越華盛頓共識、超越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超越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想法,就將是一種失敗。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式,哪怕是就事論事的、極其務實的,也要找到這樣一種方式進行合作。」

沒有全球合作,就不可能結束疫情

布朗說,我們目前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一是衛生挑戰,如果沒有全球合作,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結束疫情的戰略。他舉例稱,疫苗研發的工作必須得到資金支持,儘管它可能是被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發明出來的,但這還牽扯到後續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公平分配到每一片大陸等問題,而這需要全球合作和資源的共享。

布朗提出,他較為擔心的是疫苗民族主義,即生產出的疫苗只為一國所用。「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如果疫苗不能被所有人使用,那麼是無法根除這種病毒的。」 布朗稱,「只有應對好國際專利法、應對好某些公司和國家的特權、應對好在不同國家同時生產同一種疫苗的難題,才有條件公平地分配疫苗,讓大家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獲得。這都是國際合作的問題,而且要由各國政府來面對,而不僅僅是科學界。」

其次,布朗稱:「我們應該做的是集中精力通過一項協調的計劃,建設全球能力以便擁有檢測裝置和其他我們需要的醫療設備,而不是相互鬥爭。」

他強調,我們需要把協調全球合作當作實際問題,而不是全球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之間的抽象爭論。如果要防止疫情的第二波、第三波和第四波發展,就必須幫助那些衛生系統不發達、沒有社會安全網的國家,否則他們會持續是疾病的傳播者。

目前全球債務規模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但卻只批准了150億美元的債務減免,布朗因此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股東們釋放資源。

布朗稱:「沒有全球合作就沒有恰當的對應策略,我們既要認識到以前合作中的缺陷,也要注意到現在的機會。」他表示,國際醫學科研合作已經就位,但缺乏提供資金支持的政府間的合作。

相關焦點

  •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世界應正視重心從西方向東方轉移
    2020年11月20日,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為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開幕會致辭時,歷數當前國際政治的癥結痛點,認為世界各國必須要達成共識,重建信任,尊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話語權並避免「一個世界,兩個體系」。
  • 英媒:前世行行長指川普搞壞中美關係影響全球經濟 危險類似八國...
    他對BBC亞洲商業事務記者沙蘭吉特·萊爾(Sharanjit Leyl)表示,合作是唯一一個方法,讓全球經濟走出衰退。佐立克擔任過世行行長和美國國務卿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佐立克曾擔任美國副國務卿,他說,中美加劇緊張是一大憂慮。
  • 退而不休,英國前首相們離開唐寧街10號後都幹啥?
    本報記者 成珞 編譯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說,在辭去首相之職不到兩個月後,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再度請辭。他宣布辭去其所代表的牛津郡維特尼選區的保守黨議員職務。他說,不想由於坐在下議院裡,讓新首相德蕾莎·梅伊「分神」。現年49歲的卡梅倫目前還沒有決定「退休」後要幹什麼,但他表示將繼續在公共事務中發揮作用。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然而,中美經濟關係不僅僅停留在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數字上,中國希望美國經濟能有更強勁的表現,美國也希望中國經濟能更加持續地發展,因為大家都認識到,中美之間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中美經濟關係是中美整體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去年對全球經濟的新增貢獻率在40%以上。
  • 英國未來7-10天高峰大決戰?首相衛生大臣均感染 NHS面對病人猛增...
    繼首相之後,當地時間12:56,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Matt Hancock)也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證實確診陽性。「值得慶幸的是,我的症狀很輕,在家工作並自我隔離。」但是「希望」能夠在下周四結束自我隔離期。截至3月26日晚官方公布數據,英國已確診1萬1600個病例,死亡人數578人。鑑於當前測試能力相當有限,估計實際感染人數已遠遠超出確診數字。
  • 中美科學家鼎力合作,研發出超級金屬,困擾國產航發的頑疾解決了
    據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9月6日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顯示,中國科研實力穩步上升,12所大學科研實力躋身世界百強,3所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全球50強。在今年8月份,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宣布,中國中南大學與英國曼切斯頓大學合作,成功研發一種新型材料——碳化物塗層,這種塗層完美解決了
  • 綜述:中美氣候合作仍有潛力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綜述:中美氣候合作仍有潛力  新華社記者周舟 張瑩  自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以來,美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將何去何從引發外界擔憂,也給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 中美就氣候問題展開積極對話
    中美省州就氣候問題展開對話會。新形勢下,我們將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指引下,加強與美國對話交流,期待與加州朋友一道,就應對氣候變化、疫情後經濟復甦等議題開展合作與交流,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實現疫情後綠色高質量復甦,為促進中美兩國及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 世界銀行前行長:中美兩國應各自後退一步
    作者| 邊際實驗室世界銀行前行長表示,中美兩國當前的關係正面臨幾十年來最緊張的局面,雙方發生直接對抗的風險越來越大,並可能對全球秩序產生很大的影響。羅伯特佐利克周二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辦的線上活動中發出了以上表態。它曾擔任世界銀行行長,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擔任高級研究員。他表示,「兩國關係目前處於自由落體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人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約200項成果 為習近平訪美鋪路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沒有迴避熱點南海問題。中方稱美不是南海島礁爭議當事方,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沒有問題;中方重申在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繼續致力於與直接當事方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南海地區航行自由是有保證的,中方希望美方採取客觀、公允的立場,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中美就氣候變化達成的一系列合作成果是本輪戰略軌道對話的一大亮點。
  • 全球數字經濟版圖:中美已是兩極 歐盟靠什麼贏?
    「數字經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9月26日,中國與聯合國共同舉辦減貧與南南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與會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談及要「積極挖掘數字經濟、5G等領域的合作潛力」。
  • 讀懂中國 讀懂世界:氣候變化下的中美合作
    對話會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21世紀理事會(博古睿研究院)和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共同舉辦,國創會副會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主持,廣東省副省長覃偉中,中國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前州長、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席傑裡布朗,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主席瑪麗·尼克爾斯等多位來自中美兩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的代表和專家參會。專題對話現場。
  • 「大變局」「大考驗」下 世界需要更好的合作
    他說,當今世界面臨著極具挑戰性的局勢,全球大國如果選擇摒棄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無視國際合作的價值,讓單邊主義重新抬頭,一味擴大軍事能力,而不是關注外交和民生等,則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和無謂的人類苦難,甚至造成比過去(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大蕭條)更加嚴重的後果。他認為,全球大國和開明的新興國家應果斷攜手走通向國際和平與繁榮的道路,那是最有可能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的道路。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
    。美方讚賞中方在擔任2014年APEC輪值主席時展現的領導力,包括《北京反腐敗宣言》的通過,支持APEC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秘書處的工作。中方將考慮在不遠的將來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反賄賂工作組。雙方決定繼續公開各自關於打擊跨國商業賄賂的法規,並在各自法律允許範圍內加強打擊跨國腐敗合作。    7、執法合作:決定繼續以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JLG)為主要機制,深化並加強執法合作,以解決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
  • 劉曉明大使在《光明日報》與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奧尼爾...
    中英還可通過雙多邊渠道加強溝通合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統籌疫苗研發等方面發揮核心作用,推進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積極探討中英非三方衛生合作,攜手促進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肖連兵:英國的《柳葉刀》雜誌以專業精神向英國和世界客觀介紹新冠病毒的起源。劉大使,您如何看待專業媒體在疫情中的角色和作用?
  • 英國脫歐 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
    轉自微信公眾號 港股挖掘機(wm927-ztcj)作者 範晶晶上周六(3月5日),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若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將損害英國、歐洲乃至全球經濟。
  • 中美攜手才能戰勝病毒 三大領域合作是當務之急
    放棄幻想,中美需要同心協力不應抱有幻想。戰勝這場流行病是關鍵的國家利益,需要兩國同心協力。如果不能精誠合作,美中雙方都無法獨自完成這一目標。從未來12個月內的經濟增長,到兩國公民對於各自政府的信心,再到兩國的全球地位和聲望,這次考驗的成敗牽動世界人心。在真正的戰爭中,死亡人數是關鍵。在經濟方面,真正的增長才能產生盈利。
  • ...LAMPTON:美國新政府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全球經濟治理等領域有著...
    「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新一屆政府和中國政府有著廣泛的共同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衛生、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協定、世衛組織、解決貿易摩擦、抓住相互經濟機遇,以及管理一些全球的熱點等等。」11月26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榮譽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David LAMPTON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美日三角關係將演變
    在海的一邊,擁有數十位部長級高官的美國豪華代表團訪問中國,開啟雙邊新一輪的戰略與經濟對話;而在海的另一邊,日本鳩山由紀夫政府在普天間機場問題上最終向美國妥協,引發國內政治崩盤,導致執政聯盟解體,鳩山首相引咎辭職;恰在此時,日本迎來了前來造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雙邊新一輪外交活動全面展開。同樣是「三國」,劇情雖然不同,精彩卻不遜色。
  • 【深度回顧】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中美競爭仍是主旋律,但要...
    在論壇經濟峰會「後2020時代的中美關係」環節的研討中,坎貝爾介紹了拜登在正式上任前面臨的挑戰和他的優勢,也對中美關係未來做出判斷。他認為,未來中美之間競爭仍是主旋律,但雙方應共同努力,採取多種措施讓雙方實現「穩定競爭」(stable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