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算機軟硬體 基礎體系標準發布

2020-11-27 中國創新網

  29日,中國電子在海南首次發布《PK體系標準(2019年版)》及《PKS安全體系》。經過工信部、中國工程院、公安部、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專業機構院士和專家的評審鑑定,《PK體系標準(2019年版)》是國內首個中國計算機軟硬體基礎體系標準。

  中國電子科技委委員王定健表示,PK體系標準化走的是「中國構架」的必由之路,最大價值在於制定了行業自我約束規範與技術路線,為網絡強國提供戰略支撐。

  《PK體系標準(2019年版)》具體包含參考框架、參考板、作業系統、外設接口、工程服務、安全等方面4大類8小類15項標準,為基於PK體系在板卡設計、軟體開發、項目實施等方面的操作與應用,提供參考指南。PKS安全體系自帶8重防護體系,打破傳統計算機結構,運載三大革新技術:國際首次採用CPU內置可信技術,國際首次採用內存內置物理防護技術,終端統一安全中心、雲端統一安全管控。

  據了解,自2011年,中國電子把網絡信息安全作為主要業務,開啟了計算機軟硬體體系國產化的漫長道路,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飛騰「Phytium處理器」和麒麟「Kylin作業系統」,打造「中國晶片」和「最強大腦」,創新建立具有時代性、安全性、可靠性的中國計算機軟硬體基礎體系——PK體系,被業界譽為「中國構架」。

  目前,中國電子PK體系已成功應用於政府信息化、電力、金融、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並同政、產、學、研密切合作、聯合攻關,推進建設中國計算機產業大生態。

  據悉,未來中國電子還將發布《PK體系標準(2020年版)》,將以PKS自主可信技術為支撐和特徵,可兼容移動、雲、虛擬化、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慧等。

  中國電子還瞄準我國網絡安全「三大痛點」,著力推進「關後門」「堵漏洞」「防斷供」三個主要方向,加速築牢自主核心網絡安全技術的基礎和底座。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近年來,類腦計算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類腦計算,是借鑑生物神經系統信息處理模式和結構的計算理論、體系結構、晶片設計以及應用模型與算法的總稱.類腦計算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尚未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
  • 國產信息基礎軟硬體行業深度報告:開源、遷移、上雲、生態
    一、圍繞信創生態建設的核心,開源、遷移、上雲我們認為,關係到國產基礎軟硬體發展的四個關鍵詞:生態、遷移、上雲、開源。 1)生態:國產基礎軟硬體體系基本可用,形成整體推進的局面。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國產基礎軟硬體的多種技術架 構和路線並存,上層應用需要面臨較為複雜的底層基礎。而且從底層硬體的性能角度,短期內也難 以全方位趕超國際巨頭廠商。另外,雖然國產軟硬體的兼容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兼容並不等同於 「好用」。通過上雲,可以一定程度地屏蔽底層硬體的複雜度,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戶體驗度。
  •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中國氣象局發布13項氣象行業標準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站傳播規範》《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流程》等13項氣象行業標準,涉及防災減災、農業氣象服務、安全生產等多個專業領域,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
  •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以「智能基座」構築高校計算人才生態
    百餘位產學研領袖、3000多位高校師生到場參會,共論計算機教育的未來發展。20日上午,本屆大會重要分論壇「計算系統論壇」也隆重開啟,計算系統是一個複雜而又寬泛的研究領域,隨著計算機軟硬體及網絡系統的飛速發展,大數據、雲資料庫、數據管理、作業系統、處理器、計算機視覺等都被納入其中。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 1.
  • 首提新概念,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這一天,賽昉科技在上海發布20201年首款重磅產品,即星光AI單板計算機。該產品是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   而此次,星光AI單板計算機的發布,是在基於驚鴻7100平臺的板級產品,這就令RISC-V面向中高端的應用真正具備從IP到晶片再到開發板的齊全配置。
  • 計算機原理:理論基礎(圖靈機)與(馮諾伊曼)體系結構!
    相信在這個時代,工作工程中使用最多的莫過於計算機,那麼你知道計算機的原理是什麼嗎?近期在V2EX論壇就有這樣一個類似問題引起大家的討論,就是計算機的原理是圖靈機嗎?圖靈機奠定現代計算機理論基礎根據目前資料來看:computer(計算)在這個詞最早指的是一個人,並且很有可能是一個女人。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名為 computer 的人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大量繁雜而又無趣的科學計算。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1.信息技術與各行業不斷深度融合,深刻改變著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格局、安全與競爭格局以及社會發展與治理體系格局。2. 計算機系統與軟體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算力成為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超級計算系統正從後P級時代向E級邁進,並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
  • 安世亞太:提升仿真能級,仿真體系修煉是根本
    根據中國企業仿真應用的現狀和成熟度評估,給中國仿真能級打分應該是多少分?安世亞太高級副總裁田鋒在《中國仿真能級到底有多低》中給打了30分。那麼接下來一直被追問的即是 「如何提升能級?」這一難題。在田鋒看來,提升仿真能級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仿真體系修煉!中國仿真面臨的大拿迷局,只有通過仿真能力體系的建設才能得到最終解決。
  • 首提新概念,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類腦計算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尚未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這一成果填補了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利於自主掌握新型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近年來,類腦計算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類腦計算,是借鑑生物神經系統信息處理模式和結構的計算理論、體系結構、晶片設計以及應用模型與算法的總稱。
  • 中國團隊提出類腦計算新概念,讓軟硬體開發「脫鉤」
    張悠慧等人[1]在《自然》發表論文,定義了一種新的層次結構,規範了對算法的要求以及算法在一系列神經形態系統中的實現,為一種結構化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礎,從而實現類腦計算機算法和硬體設計的分離。在過去50年裡,傳統數字計算機的性能按照摩爾定律一路提升。
  • 普華基礎軟體成為openEuler首屆社區理事會成員
    12月24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主辦,華為、飛騰、普華基礎軟體、麒麟軟體、統信軟體、麒麟信安、中科院軟體所及拓林思協辦的作業系統產業峰會成功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綠色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梅宏,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等專家與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峰會。
  • 國家藥監局發布兩項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標準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8日晚發布消息稱,為推動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國家藥監局組織編制了《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和《藥品追溯碼編碼要求》兩項信息化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品領域改革總體進展和成效有關情況。
  •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的發展
    晚年,馮·諾依曼研究自動機理論,著有對人腦和計算機系統進行精確分析的著作《計算機與人腦》。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20世紀初,物理學家和電子學家關於數值計算的機器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而爭論不休。這個問題被爭論了多年,但一直沒有得到解答。而與此同時,人們也被十進位這個計數方法所困擾。
  • 《中國金融標準檢測認證白皮書(2020)》正式發布
    近日,《中國金融標準檢測認證白皮書(2020)》(下稱《白皮書》)正式發布。這是中國金融標準領域首次正式發布的涵蓋標準、檢測、認證等全方面的年度綜合性白皮書。  《白皮書》對金融行業基於金融標準(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開展檢測認證工作的發展現狀、良好實踐及對金融標準的應用成效等都做出了詳細的說明與介紹。
  • 首個星級診所標準發布 平安好醫生提供指標體系並參與預實驗
    DoNews 12月2日消息(記者 向密) 在第十四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上,由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制定、平安好醫生全程支持的首個星級診所標準——《我國城鎮診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該指標體系」)正式發布。
  • 我國以計算機係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
    導語:但是「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論文被《自然》刊發,在我們國家還是第一篇。我的一些搞計算機研究的朋友知道了這個消息,都特別開心。」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語氣中難掩激動!但是「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論文被《自然》刊發,在我們國家還是第一篇。我的一些搞計算機研究的朋友知道了這個消息,都特別開心。」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語氣中難掩激動! 被鄭院士點名的這篇論文,昨天晚上也就是10月14日,被《自然》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