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或使「落葉季」提前

2020-11-30 科技工作者

圖片來自pixabay.com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猜測,在持續的氣候變化下,溫帶落葉喬木的落葉時間會推遲。早期觀察結果也支持這一觀點。但歐洲近期開展的一項有關樹木的大規模研究表明,這種趨勢正在改變,實際上,隨著這些樹木生產力的提高,落葉時間可能會提前。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樹木生長會受到樹木組織儲碳、用碳能力的限制,而上述結論正是建立在這一事實之上。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中。

儘管溫帶落葉喬木生長季的時長變化對全球碳平衡的影響很大,但由於我們對秋葉老化的環境驅動因素了解還很少,因此也很難確定未來喬木的生長季變化趨勢。溫帶地區喬木生長季結束時,樹木便會落葉,這是樹木對環境壓力(如冰點溫度)的一種適應。一個比較常見的相關假設是,當某些環境壓力因素稍有緩解時(如氣候變暖),樹葉的落葉時間將會推遲,並通過光合作用固定更多來自大氣的碳。然而,光合作用在調控樹木落葉過程中的作用仍然未知。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Deborah Zani和同事收集了1948年至2015年間對中歐主要樹種的長期觀察數據,並通過實驗設計對樹木的碳吸收進行了校正,藉此評估光合作用對樹葉老化的影響。

總體來看,他們的研究數據表明,由於二氧化碳、溫度和光照的增加,樹木春夏生長季的生產力會提高,進而導致葉片提前衰老、枯落。也許是由於樹根或者其它部位不再利用或儲存樹葉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因此,樹木繼續保留樹葉顯得「得不償失」。

作者利用觀測結果創建了一個模型,用來優化正常氣候變化條件下秋天的落葉情況預測。結果表明,本世紀末,樹木的落葉時間可能會提前。

研究人員在文中寫道:「我們原本認為,生長季時間變長將大幅度促進樹木的碳固定,這次研究結果卻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預期。」不過,這種模式是否同樣適用於其它類型的森林還有待研究。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地球系統和植被模型中添加樹木生長季節時長相關限制因素,因為目前用於預測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模型中並沒有考慮這些動態因子。

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 1095-9203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1/aaft-itt112320.php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上海「落葉季」又到了,你去街拍了嗎?
    上海「落葉季」又到了,你去街拍了嗎?湖南路路段街景和落葉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綠化環衛部門也提醒市民遊客:因氣候等原因,落葉景觀道的實際觀賞時間或有變化,各區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保留落葉的時間。
  • 研究稱氣候變化致秋葉提前掉落
    據新華社電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這一發現表明,隨著氣溫升高,森林儲存的碳將大大低於預期,提前落葉可能會對昆蟲和其他物種產生連鎖反應。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1/10。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來源: 《中國科學報》
  • 氣候變化致四季錯亂?科學家警告:2020年春季又提前,不是個好兆頭
    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四季節令出現錯亂,今年春季大大提前就是最好的例證。近日,NASA利用20餘年衛星數據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進行了分析,揭示了黃石地區動、植物變化及氣候特徵受全球變暖的巨大影響。對此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對黃石國家公園構成了巨大威脅,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文 / 趙序茅(蘭州大學生態學創新研究院)所謂「氣候變化」,一方面指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變化。而後者,正是人們研究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關注的重點。
  • 氣候變暖,蝙蝠提前遷徙?
    不過,一項新研究顯示,與20年前相比,蝙蝠遷徙的時間提早了很多,而這有可能是氣候變暖造成的。這些提前到達的蝙蝠,可能會遭遇困境,因為到達時,它們賴以生存的昆蟲可能還沒有孵化出來,蝙蝠無法為自己和幼崽找到足夠的食物。科學家認為,如果蝙蝠的數量因此減少,那在農作物的生長季,害蟲就會泛濫,這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 物候—氣候變化的感應器
    自然物候變化是指示氣候與自然環境變化的綜合指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傾向於用物候指標來指示氣候變化。有一些物候學家甚至建立了相關的專業網站,如歐洲物候觀測網(EPN,The European Phenology Network)和英國物候觀測網(UKPN,The United Kingdom Phenology Network)等。
  • 氣候變化鐵證?全球變暖,北極的春天提前了半個月!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時令變化,你或許已經有所察覺——春天的到來似乎開始提前。這並非錯覺,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這研究則發現了另一個更為驚人的事實,春季向北推進的速度大約是以往的3倍,而在北極,春天可能提前了16天,也就是半個月!
  • 氣候變化2001
    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情況如何?氣候變化已有哪些影響?將有哪些影響?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技術對策?經濟對策?請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三次科學評估——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簡介  候環境是全球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氣候變化對自然、生物、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正在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及其可能產生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政治政策影響,已得到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氣候變化引起複雜的植物疾病變化
    人類行為所引起的地球大氣層成分變化,可能改變未來植物所患的疾病。
  • ——東北糧倉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省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張玉書研究員主持的項目《東北糧食生產格局的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系統地針對東北地區糧食生產格局的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性開展研究,榮獲遼寧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近日,中國天氣網就東北糧倉面臨的氣候風險等問題採訪了張玉書研究員。
  • 氣候變化系列科普訪談之三:氣候變暖與農業病蟲害
    馬春森:氣候變暖加快昆蟲的生長發育,導致昆蟲發生期提前。溫度是決定昆蟲生長發育速率的最重要的因子,氣候變暖能加快昆蟲各蟲態的發育,導致其首次出現期、遷飛期及種群高峰期提前。由於春季溫度升高,西班牙地中海盆地西北部19種最常見蝴蝶中有17種蝴蝶首次出現時間提前,小赭弄蝶、琉璃灰蝶等5種蝴蝶首次出現期提前了7至49天,暗脈菜粉蝶Pieris napi等8種蝴蝶種群高峰期提前了7至35天;英國35種主要蝴蝶中約有30種首次出現期與種群高峰期提前2至10天。
  • 氣候變化導致大黃蜂數量銳減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食物短缺間接導致了大黃蜂種群數量銳減。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團隊在英國《生態學通訊》月刊上報告說,他們在研究了美國科羅拉多落基山地區3種亞高山帶大黃蜂后發現,氣候變化使它們沒有足夠的花可以採蜜,食物短缺導致了大黃蜂數量銳減。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和氣流的改變,北半球中部——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在內,其臭氧層可能會提前恢復;同時,整個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部,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秘魯,其臭氧層的回覆可能會延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不受UV-B輻射的傷害。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並將繼續產生明顯影響  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河(湖)封凍期縮短、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範圍向南、北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
  • 地球氣候變化對生物能造成什麼影響?
    ,現在的紅松鼠雌鼠產小仔的時間比其「曾祖母」提前了18天。紅松鼠這種生殖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最近27年來松鼠繁殖季節的溫度上升了2攝氏度,這促使紅松鼠的發情期提前,交配、懷孕和產小仔的時間也相應提前。 不過,對於氣候變暖對植物開花時間早遲的影響卻有許多研究加以肯定。在溫暖的十年中,植物開花會提前,而在寒冷的十年中植物開花會推遲。一項對294種植物的研究表明80%~100%植物開花變化與氣候的突然變化有密切關係。
  • 陳立奇:全球氣候臨界點將提前至本世紀中葉
    來源:新京報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長兼首席科學家陳立奇全球氣候臨界點將提前至本世紀中葉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9月27日,中國第10次北極考察隊完成主體考察任務返回青島。陳立奇說,地球演化已進入人類世時代,人類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系統將造成全球性影響,全球氣候臨界點或將提前到本世紀中葉出現。兩極是全球變化的一個放大器,可以通過南北極的變化來評估人類活動的影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 氣候變化致三江源地區凍土呈退化趨勢
    我國三江源地區凍土分布廣泛,近日,青海省氣候中心發布《氣候變化監測評估專題報告》,報告分析了1961年至2017年三江源地區的凍土變化特徵。結果顯示,當前三江源地區氣溫顯著升高,對當地凍土產生了明顯影響,致使三江源多年凍土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 氣候變化對蔓越莓生產造成影響
    負責研究氣候變化對植物影響的生物學家Libby Ellwood說:「植物依靠每年寒冷的冬季和休眠周期,得知春天的到來。」 蔓越莓對熱度也很挑剔,夏季溫度太高,葉子和果實會被烤焦。去年夏天中期,下一季的嫩芽已經露頭,而今年,成熟的果實仍在藤上。
  • 氣候變化還會讓多少它離開我們?
    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和澳大利亞政府的研究者們認為,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是——由人類參與的氣候變化。它是全球第一個因人類引起氣候變暖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但並不是因人類活動唯一滅絕的動物。看這些可愛的身影,他們已經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了。
  • 氣候變化蘊藏諸多商業機會
    原標題:氣候變化蘊藏諸多商業機會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面對不斷加劇的氣候問題,我們應當採取什麼措施?在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年會「氣候變化:下一場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