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本身研究的基礎」科學的四個基本概念

2020-12-03 曦朗之聲

【對科學本身研究的基礎】對科學本身的研究也需要基礎,也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沒有這些條件,即使是有專門的研究也得不出結果。這一欄目是對這一問題的敘述。

前提研究,由這一研究可以進入科學,以此形成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四個基本概念仍屬於圍繞科學的基本研究,是基於人性、事理等研究以後所作的繼續。

a、人的需要(科學的目的,經由行為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

b、系統(指世界、宇宙,包括社會,精神和物質等,一體概念)

c、管理(對思想、行為、行政和科學本身等所有一切的管理)

d、科學(指對科學本身的研究,科學學、科學性等,與母體同名)

以上研究的過程

人的需要、系統、管理、科學,是科學的四個基本概念,由以上可形成對科學本身的研究。這些概念是從哪裡來的呢?由更為基礎的研究而得來,首先是對人性、事理的研究,以此形成對人性、事理的初步認識,然後是對世界的研究,以此對社會進行觀察,發現社會的一切就兩點,一是人,二是事,由此確定人性、事理是科學和社會研究的基礎。循環,從懵懂到清晰,一個思想和認識逐漸抬高的循環——螺旋。

然後再以此尋找與人性、事理對應的研究,確認行為科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和科學學為科學的基礎學科,當確認了以上以後,對每一學科作繼續研究,經以上的系列,確認了科學以上的四個基本概念。

對科學四個基本概念的確認過程

以上是一個經由多學科、多要素、許多問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反覆研究的結果,經過許多循環,由此可以使人的認識得不斷的提高。

以上較為抽象,這裡不做詳細的敘述。

以上是科學的最基礎內容,由此,可形成對科學本身的研究,接著繼續,可形成對科學的一步步的認識。

關係說明

以上有幾個維度的思考,在對整個科學研究以前,還需要對以上概念的關係做一個說明。

人的需要、系統、管理、科學,是科學本身的概念,在以上的概念中,人的需要是科學的目的,所有科學的活動,目的都是為了人的需要,由此形成了研究的基點;系統、管理、科學,則是為完成目的對科學的要求。以上涵蓋幾個維度,可以認為,科學就是由以上幾個概念,或由以上幾個不同維度的思考形成的。

經系列的研究確定,科學就是由以上幾個概念,或由以上幾個不同維度的思考形成的。

世界是一個人的世界,人的行為,一切都是為了人的需要,包括科學以及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和認識都是人的需要,所以,確認人的需要是科學研究的基點。

世界是一個人的世界,人的行為及一切都是為了人的需要,所以,確認人的需要是科學研究的基點。

關於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有感性、理性和實際的需要三種情況,對科學本身的研究,是一種實際需要,而且沒有什麼比它更為重要,因此對它必須有科學和理性的認識。但是由於人往往沒有理性思維,缺乏一定的條理性,所以並未能從科學的角度確定以上是人的需要,也因此才有了對這一研究的忽略。只是原因之一。

關於系統、管理、科學

另外三個概念,系統、管理、科學,a可視為是為完成目的對科學的要求;b科學本身的需要;c科學本來的狀況;d或是人對問題的研究必須達到的一種狀態。由此可形成對科學的組織,形成對所有研究的指導。

系統、管理、科學:

a 可視為是為完成目的對科學的要求;

b 科學本身的需要;

c 科學本來的狀況;

d 或是人對問題的研究必須達到的一種狀態。

由此可形成對科學的組織,形成對所有研究的指導。下面對系統、管理、科學三個概念做一個解釋。

對系統、管理、科學的解釋

a 系統。這是對科學的第一個要求。在2-4-1有一個「一體論」,該理論闡述了世界一體的狀況,一切都屬於世界,包括國家、社會,精神、物質,與世界都是一體的;科學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因此,科學也是世界的一個存在。以上的所有一切又都是一個個獨立的系統,因此,科學也是一個系統。

科學的職責是對所有一切的研究,包括物質、生命、社會、思想、文化、國家和行政等所有的一切,由此構成一個體系。對世界的研究,不但要有系統思維,不但要有整體研究,還需要有對世界一切的一個個研究,而且都必須有將它們視為是系統的系統研究。因此,人在以科學對問題的研究以前,首先應是將科學作為一個系統作系統的研究,探知科學本身的系統狀況,探知它的產生、發展的規律。有點拗口。

系統是科學本身的一個概念,是一種思想,由此可形成對所有研究的指導,因此,在對科學研究之前,還必須有對系統的研究,需建立系統的學科,形成學科體系,必須明確係統的內涵、概念和構造。這裡指的是思想,是對思想的研究,不是對子系統、母系統,系統與系統,系統與要素等的描述。對系統的研究就是對科學的研究,這裡是一個強調。這裡只是一個概述,暫時作這麼多敘述。

b 管理。也是對科學的要求。重要性不亞於系統的概念。管理,首先指的也是思想,這個思想首先指的是對思想的梳理、整理和管理,問題的研究,從思想開始就必須有管理,包括對科學本身的研究,以及對所有一切的梳理、整理,以此弄清所有一切的來龍去脈。由此延伸到行為,繼續向下,會一步步走到所有方面,進入所有的組織,走到行政,由此可形成對所有組織的管理。進入國家,可形成對政治、經濟等所有一切的管理。以上是一個從思想開始,從基礎一直到行政——對科學的全程要求。

與系統一樣,管理也是一種思想,一個理論。以上思想可用於所有的研究,用於所有研究的指導,所以在以管理思維對所有問題的研究之前,也必須有對管理本身的研究,對它的研究就是對科學本身的研究。這裡是對管理也是對科學的一個強調。

c 科學。科學的又一概念。這一概念與母體重名,講的是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和審視,講的實際是「科學學」和「科學性」的問題,既是對問題研究科學性、有效性的研究,也是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和審視,首先是對科學本身的研究。由此可形成一個專門的學科,以科學的科學,科學的科學的科學對科學作專門的研究。

具體的方法:將科學的最基礎內容——人性、人的需要、系統、管理,以及上述內容放在一起,將它們融會貫通,然後對科學的本身、本來,以及科學各方面的概念和問題作反覆研究,由此形成對科學本身的系統研究和系統認識。經以上的反覆,可形成以管理思維、管理理論和系統論,對科學和科學研究的科學管理,以此使科學形成一種系統的運作,接著進入應用。經過以上,可以使沒有進入科學的研究進入科學,使已經進入科學的研究,變得更加科學(主要指方法和思維方式),由此,可以使所有的科學形成加速。

整理

以上高度抽象。對以上現在只是簡介,在全部的資料中有對以上的不斷解釋和敘述。對科學四個基本概念的研究,最後可形成行為科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和科學學四個學科,以上幾個學科的研究相互交織,全部屬於橫斷研究,由此可代表科學的四個方面。

科學與社會本為一體,以上四個概念,既是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基礎,也是社會研究的基礎,因此,以上概念會隨著問題的研究一直走到最後,對所有的研究都會發生作用

相關焦點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UFO」是一個包含範圍極廣的概念有人認為,外星人想要從遙遠的宇宙另一端飛向地球,它們肯定需要一艘宇宙飛船,當我們在空中看見一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時,它們都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的飛船,這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就是「UFO」。不明飛行物「UFO」真的就是外星人的飛船嗎?
  •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案例
    本人是個費曼迷,發現費曼不是因為他的費曼學習法,而且因為他的費曼物理學講義,他的教學方式讓我著迷,然後突然間發現原來到處都流傳著的這個「費曼學習法」,多翻研究後,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就在踐行這個學習法。本人也是一個書蟲,一直有讀書的習慣,因為我堅信知識能改變人生,但我有個強烈的意識,就是讀書的方法論是學習的重中之重,所以探求一個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貫穿我的整個學習生涯。我從來沒有今天這麼肯定,自己已經找到一個核武器,就是「費曼學習法」,這毫不誇張,說他是世界公認最好的學習方法,一點都不為過。前些天寫了一篇介紹這個方法的原理《「費曼學習法」的精髓在哪?》
  • 「書摘」《自然法、自然法則、自然權利》|前言、科學概念
    第一段引文,我摘自於《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這個龐大系列之下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始於晚年的李約瑟這位漢學家、生物化學家。目前,另一些著作家仍然在推進這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李約瑟非常強調,在中國彼時或此時所流行的多種學術思想中,並不存在科學自然法則的這個概念。他指出,即使在耶穌會使團已經向中國引入了這一概念後,這個概念所得到的回應也寥寥無幾。
  • 「發動機清洗」概念解析:清洗什麼與如何清洗
    燃燒的本質是燃油中烴類物質的氧化反應,所謂的「充分燃燒」是100%反應完成的概念;不過想要達到該標準需要的足夠長的時間,足夠濃度的氧氣,以及耐熱程度極高的機體材料。因為富氧燃燒或長時間反應的火焰溫度會非常高!基本沒有什麼材料或設計方案可以答案100%,結果則是熱車狀態時都會以不充分燃燒狀態運行,這種狀態就會產生一些奇怪的物質。
  • 掌握四個原則,學會笛卡爾的思考方式
    「明白」特邀著名物理學學者,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吳金閃老師,解讀笛卡爾思考問題的方法論。01.這是一本哲學的書在解讀的一開始,吳金閃教授就評價《談談方法》說:「這是一本哲學書,可是這是一本非同一般的哲學書。」▲《談談方法》又叫《方法論》,笛卡爾介紹研究方法的重要著作。
  • 其實,人類科學早已發展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但直到從夏威夷到西班牙、從格陵蘭到南極點、從洛基山到安第斯的 9 架世界頂尖毫米波望遠鏡聯合起來,組成橫跨地球直徑的「視界面望遠鏡」—— 把幾千萬光年之外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極度扭曲時空中光子環繞形成的「光環」拍攝下來,我們才終於有了那種「眼見為實」的自信心,真正意義上把黑洞從一種「假說」變成了「事實」。
  • 我拒絕了「日賺 10000 塊」的廣告,總結出賺錢的 3 個基本邏輯
    今天就來聊聊,關於賺錢的 3 個基本邏輯。理清楚這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避開成長路上的大多數坑。1.意思是:聽過課程的人有 50000 個,那個「日賺 10000 塊」的人,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倖存者」。課程宣傳裡,把這個人放出來,是為了刺激用戶,讓大家覺得,自己也會是那個日賺 100000 的人。涉及到倖存者偏差,一般都會包含,相關性和因果性。那個學了課程,日賺 10000 的人,肯定不是單純依靠課程。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有時候基礎科學能引領你,到達你從未想像過的地方,為你帶來意料之外的發現 。為了這一天,我等了38年。因為親眼見證了這一切,我的每一秒付出都是值得的。」扔了iPhone 12吧!「make human more human.」是鮑哲南教授在研究「人造皮膚」時的初衷。
  • 什麼是科學:科學的目的及方法
    把科學的理論框架建立在邏輯推理之上是其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是科學有別於宗教的一個極其本質的特徵。在一個科學理論中,從基本原理到對現象的解釋,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來銜接的。由於——如前所述——邏輯推理的有效性是一個近乎於先驗的基本事實,我相信人類遠在意識到「邏輯」這個概念之前,就已經在本能地運用著初等的邏輯推理了。邏輯推理具有極大的延展性和客觀性。
  • 類腦智能,馬斯克、陳天橋都爭相投資的腦科學是什麼?|萬字研究
    深響原創 · 作者|趙宇本文適合對腦科學感興趣的同學們閱讀,核心要點如下:● 腦科學的基本概念、應用價值● 世界各國的人類腦科學研究計劃● 類腦智能的研究進展和產業落地情況7月17日,「鋼鐵俠」Elon Musk又搞了個大新聞,宣布名下Neuralink公司已經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一時間引發網友熱議。
  • 讀書 | 讓你更聰明的5個科學概念
    「事實不能用比事實本身更詭異的假設來解釋,在眾多的假設中,最平淡無奇的一種將會被採納。」Edge網站每年邀請一批知名科學家回答一個年度問題。2011年的年度問題是:哪些科學概念能讓你更聰明?(直譯是:哪些科學概念能改進所有人的認知工具箱?)它可以出自邏輯學、經濟學等任何學科,但必須精煉且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 科學決策的非科學性
    當然,除非你是研究群體決策,比如想開間賭場、或研究怎麼讓消費者更爽快的剁手,否則,所謂的「科學決策」對決策主體的幫助,往往微乎其微。原因很簡單。決策的第二個原生缺陷是,除了極少數情況,比如賭博,下定離手,然後我們乾等著結果就可以了。現實多數情況卻是,決策僅僅意味著一個起點,意味著選定一個方向,而你只不過是遵循事先評估的「可能行動」來決策。注意,只是「可能」。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竺可楨:中國科學的新方向
    但內在的原因,即中國科學界本身存在的矛盾和缺點,亦有其重要性。最顯著者為各單位的本位主義和科學工作人員的「為科學而科學」的錯誤見解。在我國科學界中本位主義的存在甚為普遍。過去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之所以不能分工合作,即是一例。科學工作人員由於過去訓練,多崇拜資本主義國家的個人主義。
  • 人體身心靈科學
    好,廢話太多不行,我們熱烈的鼓掌,歡迎我們李嗣涔教授來為我們演講,「人體身心靈的科學」,好好聽,李教授當了校長就沒有空來演講了。我去年九月,開學的時候,臺大開學的時候,有一個學生社團請我演講,我從晚上七點鐘開始講,講到大概九點半,結束以後,我就上樓整理一下東西準備回家,晚上十點下樓回去,有個聽講的學生,農學院一年級的學生,在我的樓底下等了半小時,他看了我出來以後,說:「老師你有沒有空?我想跟你談一下」。我說:「那麼晚了,就跟我走一段好了,我家就在校園裡面。」  他就跟我走,他第一句就跟我講:「老師我看得見!」
  • 科學是什麼?——讀《什麼是心理學》
    《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講心理學的書,但我還沒讀完,它便不僅顛覆了我對於心理學的認識,首先就把我對於科學的認知刷新了。本文梳理總結「什麼是科學」的筆記。主要內容來自《這才是心理學》,也加入一些我從別處聽到的知識。
  • 埃森哲前高管分享:六個步驟培養「研究素養」,讓AI在企業創造最大...
    其中「技術能力」部分10個素養包括:研究方法素養;敏捷方法素養;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素養;數據分析素養;數字素養(雲、SaaS、計算機等);數學素養;統計素養;科學(計算科學、複雜性科學、物理)素養;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素養;可持續發展素養。  本篇深入探討了「研究方法素養」。
  • 2020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6名科學家獲獎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十七屆頒發。群論與對稱性的概念有著密切關連,群本身是抽象的概念,但可以通過對某些數學對象的變換或對稱關係(通常是向量空間的線性變換)來「描述」,這種具體的描述就是群的表示。眾所周知,群的表示十分重要,使許多關於群論的問題簡化為較熟悉的線性代數問題。群的表示在物理學上也相當重要,例如,物理系統的對稱群決定了該系統的方程解的一些重要特性,而群表示能將這對稱群描述清楚。
  • 用生物計算技術打造生命科學平臺,李彥宏牽頭創立「百圖生科」
    基因組學等底層數據採集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疾病機理研究、個性化靶向藥物研發、精準藥物設計等提供了技術基礎和海量數據支持。然而,這些技術所帶來的的海量數據和由此而來的挖掘、分析、匹配需求,也向生命科學行業的平臺和工具框架提出了巨大挑戰。原本配置已不能充分應對和利用新獲取的生物數據。
  • 深度學習的可解釋性研究(一):讓模型「說人話」
    北航智慧城市興趣組 BIGSCITY是隸屬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個學術研究小組,小組致力於研究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在城市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交叉應用技術。AI 科技評論獲得 BIGSCity 授權轉載,敬請期待更多後續內容。
  • 圖靈獎「擁抱」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是現在所有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是社會上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ACM 主席 Cerri M. Pancake 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由三位奠定基礎的深度學習領域內的最新成就。」「只要口袋裡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切實體會到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進步,這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