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稱,由於工作或家庭的安排,我們每天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用餐,無法保持規律的用餐時間,專家指出,這並不利於健康。
據《西班牙人報》網站11月8日報導,研究發現,每天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或保持一天中三頓正餐的時間表大致穩定,對於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非常重要。
因此,我們不僅要考慮每天的飲食健康和保持適當體育鍛鍊,還要注意飲食規律。歐洲大學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系教授克裡斯蒂娜·洛佩斯·德拉託雷表示:「保持規律的用餐時間能夠改善新陳代謝和身心狀態。」
她指出,更具體地說,遵循並保持固定的飲食時間表「與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和情緒改善的風險降低有關」,這種習慣也有利於我們自身生物鐘的良好運行,從而使我們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應對日常工作和生活。
報導稱,洛佩斯·德拉託雷表示,如果我們因經常飲食不規律而影響晝夜節律,罹患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而代謝性疾病與肥胖和超重密不可分。最近的一些研究將進餐時間的變化與平均血糖濃度的變化聯繫在一起。
例如,巴塞隆納大學生物醫藥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周末不規律的飲食可能與體重指數的增加有關。
因此,不僅平時要注意飲食規律,周末也不能太過放縱。研究顯示,飲食時間越不規律,影響越大。當我們的用餐時間與正常時間相差三小時以上時,對體重指數的影響最大。
報導稱,洛佩斯·德拉託雷指出,那些針對進餐時間與罹患肥胖症和代謝症候群之間的關係進行的營養學研究表明了晝夜節律調節作為代謝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治療策略的重要性。
報導還稱,最後,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晚些或早些定時進餐,最好選擇後者。這是最新的一項研究給出的結論:「進食過晚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增加和減肥功效降低有關。」(編譯/韓超)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