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建好也是為他國做嫁衣

2020-12-04 小剛視野

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中國現在不能建,不能便宜外國人

2016年,我國針對是否建造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贊成派與反對派旗幟分明。

一方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認為建造粒子對撞機將對我國物力研究工作的展開帶來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為代表,堅決反對,認為這一項目消耗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過大,一旦出現差錯,就可能血本無歸。

據悉,想要完成這一項目,需要耗時28年,斥資1400億。

其實楊振寧先生還有更深層的打算,因為介紹這一個對撞機需要花費這麼多的精力,中國並不強大,而也沒有在這方面也取得成就,可能會便宜給外國人。

關於王怡芳院士與楊振寧教授的建造碰撞機之爭中,網絡上幾乎一邊倒的聲音支持楊振寧,但是你知道嗎,在關鍵投票中,楊振寧方只領先了一票,而且反對的除了楊振寧幾乎都是與物理研究無關的文學家與理想家們,堅持建造碰撞機的全部是物理學家和前沿技術研究的科學家們。

建造大型碰撞機的事情雖然暫時落下帷幕,但是這件事反映的民眾心態是十分重要的,這種心態幾乎出現於整個人類所有的歷史與國家中。當代人永遠無法知道正在進行的事情是否完全正確,作為力量最為強大的普通大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時時刻刻體現在他們身上,所以一旦有讓他們生活質量可能下降的事情出現,他們就會立刻出現反對。

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就是楊振寧反對我國建造對撞機,並不是永遠反對,他反對的是現在建造,他考慮的是我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還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而且建造對撞機的性價比太低。當我們的國家足夠富裕的時候,楊振寧會倡導我們建對撞機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缺乏專業知識,甚至缺乏常識的普通群眾,居然也參與到是否建造對撞機的討論中去了。有些群眾甚至對楊振寧大加指責,說楊振寧不愛國云云。小編要對這些群眾說的是,你了解楊振寧嗎?

楊振寧作為美籍科學家,在中美還沒有建交的時候,就第一個訪問自己的祖國,他還帶動一大批愛國華人科學家回國訪問,為祖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獻計獻策。他從祖國訪問回到美國,向美國和歐洲人介紹中國的情況,促進了歐美國家對中國的了解,為加強中美乃至中西方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3年,他又回國定居,為祖國的科學和教育發展發揮餘熱。

楊振寧是為科學事業做了大貢獻的偉人,他是物理學界的牛人,曾經拿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便能為我們證明他之實力了吧?他也十分自然地擔任了許多高等院校的院士,受到全世界尊崇。

楊振寧在學術上獲得的巨大成就,雖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但仍有少部分「噴子」卻要進行反對,認為楊振寧先生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大的成就,是由於與他人合作才得到的成果。對於這樣的事情,楊振寧先生他是坦然的——不愧是得了大境界的高人!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為何這麼厲害?答案是教育。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教育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讓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至今念念不忘。他就是著名的民國教育家劉燻宇。

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一所神一般的中學,春暉中學。

語文老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老師:于右任

音樂老師:李叔同

美術老師:豐子愷

數學老師:劉燻宇

在民國數學教育領域,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9元,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相關焦點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落後於西方,雖然建國後我們做了很大努力,也出了不少成果,但是我們跟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在高能物理學領域,也不例外,我們依然跟在西方的後面。
  • 楊振寧與王貽芳的粒子對撞機之戰:楊振寧反對的七大理由!
    但是2016年的時候,在關於我國是否應該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卻罕見地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派別。歸國派楊振寧堅決反對建造,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又無比贊成。在投票環節,以楊教授為代表的反對派最終以一票之差贏得了投票。但這並沒有讓這件事就此平息下來,這兩年,隨著國力的進一步加強,這個問題最近又被頻繁地送上話題榜。
  • 中國燒錢建粒子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楊振寧說了實話
    粒子對撞機對於許多領域而言相當於地基,地基建好了、地基之上的房子才能繼續蓋下去,但是這樣一個基礎科學研究的神器,遭到楊振寧的極力反對,作為物理界頂尖的扛把,楊振寧為什麼不贊同建造這樣一個尖端設備呢?1983年美國就曾經打算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命名為超導超級對撞機,原先工程預算在44億美元,1989年正式投入建造的時候,預算提升到了59億美元,僅僅過了兩年預算又增加23.6億美元,到了1993年預算已經達到110億美元,所以美國很乾脆也不管之前是否投入了上百億,直接放棄這個粒子對撞機工程,至今美國也沒有打算再嘗試建一個粒子對撞機,有了前車之鑑我們建造粒子對撞機就更要慎重,要知道這筆錢的投入是沒有上限的
  • 楊振寧是對的!一票險勝,否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
    其中反對該項目進行的代表人物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而支持的則是中科院物理學著名院士王貽芳。:首先我們來看以楊振寧教授為代表的反對派一方。最終以一票險勝,楊振寧為何極力反對,耗費1400億的粒子對撞機?楊振寧教授認為,粒子對撞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物理學以及整個世界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但前提是要獲得成功,然而粒子對撞機對撞產生新粒子本就是一個未知數,並不一定能獲得成功,甚至可以說是希望渺茫,其產出無法得到保證。
  • 粒子對撞機之爭:楊振寧固執己見,一票之差沒有建成
    這一年也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回國的日子,當他聽說不少人希望建設粒子對撞機的時候,他表示堅決反對。有點出乎意料,建設粒子對撞機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這並不是楊振寧第一次反對,早在2012年,楊振寧就和時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的主角就是粒子對撞機。王貽芳等中科院院士認為粒子對撞機將會大大提升中國的科技實力,對引進人才等方面也有好處。
  • 為何楊振寧建議不要建對撞機,而數學家丘成桐卻發文反對楊振寧?
    雖然說對於國際科技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種發展並沒有切實地服務到中國人民身上,到最後只能落得為他人做嫁衣的名聲。如果說我們不把錢用來建造超大型的對撞機,難道我們的物理就不能持續發展了嗎?雖然說超大對撞機是人們所提出來的一個比較前沿的東西,但是在此道路上我們也可以尋找新的替代品,最起碼他不會那麼地燒錢,楊振寧如此回應。其實細想一下,丘成桐的做法也是有一定的根據。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端坐在臺上白色沙發裡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他很堅定地給臺下一位研究生「潑了一瓢冷水」。這位研一的男生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來即將從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工作。
  • 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
    如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等技術、屠呦呦的青蒿素。這些無疑在彰顯著中國正在科學領域迅速發展、日新月異。我國中科院的人認為部分稀有粒子可以通過大型對撞機來獲得,同時藉由大型對撞機我國物理領域可以探索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所未曾涉及的領域,由此達到先人一步的效果。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不要再執著於這項技術的研究了,楊振寧:不然就是給美國做嫁衣
    為什麼中國的半導體領域會落後於那些發達國家呢,那是因為之前中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搞科研,但是大多都投入到「對撞機」項目裡面去了,對撞機研究的是對撞粒子。美國曾經也是研究過這個項目的,只不過最後選擇了放棄研究。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研究,所以楊振寧一直主張先研究當下最需要的。
  • 耗資1400億28年的對撞機,為何遭楊振寧極力反對?
    2016年,我國針對是否建造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贊成派與反對派旗幟分明,一方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認為建造粒子對撞機將對我國物力研究工作的展開帶來很大的好處,另一方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為代表,堅決反對,認為這一項目消耗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過大,一旦出現差錯,就可能血本無歸
  • 王貽芳敢和楊振寧爭論建不建對撞機,他到底有什麼科學成就?
    關於中國要不要建造對撞機的討論聲已經持續了數年,公眾比較熟知的楊振寧對建造對撞機一直持反對意見,和楊振寧意見相反認為中國應該建造對撞機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王貽芳。2016年,楊振寧反對中國建造對撞機的意見經《知識分子》發布後,王貽芳第二天也在《知識分子》上發文和楊振寧針鋒相對。
  • 花360億或能讓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為何楊振寧就是不同意?
    於是近些年國內有關高能物理學發展展開了一場爭論,甚至連一些不懂何為粒子對撞機的普通民眾也參與進來。,必須建造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而海歸楊振寧院士卻堅持反對該機器的建設。同時他還指出建造的首期費用需要360億,畢竟當年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花了同年GDP的0.01%,如果現在建造只是用去當年GDP的0.005%,不會給國民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而且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建機未來的回報將會是現在投資的3倍。簡單來說就是忍一時微痛,能享一片光明。要拼忍耐力,中華兒女並不畏怯,畢竟要想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就得抱有相應的覺悟,王院士的提議言之成理,可為何楊振寧院士卻堅決不同意呢?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了,花360億怕什麼!楊振寧:還為時尚早
    王貽芳師從丁肇中,其身份為我國的中科院院士,並且是中國高能物理的領軍人物,在11月3日騰訊科技WE大會上,他再次指出:「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想要我國走在世界前列,這個對撞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首期我們只需要投入360億即可,而且說到對撞機的重要性,科學界才了解,大眾說的只是他們的看法。」
  • 歐洲砸2000億人民幣,研發超級對撞機,楊振寧曾極力反對
    消息傳回國內立即引發科學家第二輪熱議,因為中國在粒子物理研究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2年中國就已提出建設超級對撞機的構想,但遭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院士的強烈反對。這幾年中國的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籌備一直在進行中,國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們堅持不懈地落實規劃,爭取國家及各方投資,CERN公布的戰略無疑拉開了和中國競速研發的序幕。這個投資2000億人民幣的項目為何在國內遭受巨大爭議而舉步維艱呢?楊振寧和王貽芳兩位高能物理的權威人物之間的爭論點又是什麼?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名家爭論幾年前,一場科學界的辯論引發人們的關注,辯論雙方都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一位是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一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這場"大師級"的辯論迅速引發了全國性的關注,那也是大型粒子對撞機第一次大範圍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
  • 我國究竟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神仙打架!楊振寧與中科院士之爭
    自從發現希格斯粒子之後,有不少的科學家迫切需要了解這種粒子,所以說更需要高能量的對撞機,並且可以去發現現有科學之外的粒子和證明超對稱理論。目前中國正在討論是否建立的超大型對撞機的周長達到了100千米,需要國家投入巨額花費,所以現在爭論的主要焦點就是錢的問題。
  • 大型對撞機要不要建?丘成桐贊成,楊振寧反駁,丁肇中卻搖頭沉默
    但是大型對撞機所要建造的話,是十分「燒錢」的項目,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周長足足達到了27千米,耗資達到了80億美元。這80億美元的作用,除了可以為自己國家提高科研進程之外,還能吸引大量的世界頂尖科學人才到自己國家,促進自己國家的科學發展。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李大慶/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五一節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楊振寧在國科大明德講堂演講後回答研究生提問時再一次表達了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環形對撞機(CEPC)的態度。
  • 楊振寧為何反對建造對撞機呢?不是不想,是這三個原因太現實了!
    粒子學物理學界最先進的一個學術研究之一,如果哪個國家能夠建設一個最先進的粒子對撞機,就相當於擁有了開啟粒子學大門的一把鑰匙。目前得到科研結果最多的粒子對撞機是歐洲核子中心於1981年所建立的反質子對撞機,近些年來,一些國內外的學者開始鼓動著中國建立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對撞機。不過楊振寧多次公開反對中國建立對撞機,楊振寧老前輩為什麼要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