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體產品SaaS化的整體趨勢下,HR SaaS產品應運而生。
SaaS產品按照所聚焦業務環節或客戶行業的不同可分為業務垂直型和行業垂直型兩類,HR SaaS即為業務垂直型中聚焦人力資源管理環節的一類產品。
目前市場上很多HR SaaS多數是聚焦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全業務或者部分主要業務的場景中,但是員動力SaaS雲平臺是聚焦於企業創新的一款獨特的創意管理產品。
「按照海比研究在2016年的預測,中國SaaS型HR未來5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0%,2018年將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盧廷友激動地說,「而且根據普華永道在2015年的研究發現,從2013年起,全球企業每年投入到創新中的資金總額超過1千億美金。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企業對於創新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各家企業實際的創新營收不盡相同,而且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並不清楚創新應該如何做。」
正是看到了創新紅利這一未來的趨勢以及企業的需求和重視,再加上十幾年來個人工作的經驗累積,留美歸國的盧廷友創辦了美漢施網絡科技公司,帶領自己的團隊自主研發了「員動力SaaS雲平臺」,幫助企業提升內部的創新活力,增加創新性營收。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有兩家公司在做創意管理,一家是Agorrize,一家是Spigit,不過後者已經在去年被PLANVIEW收購了。 員動力與美國公司不同的是,美國的兩家公司都是在做外部創新,而員動力做的是內部創新。
外部創新是廣撒網,簡單來說就是歡迎所有人註冊使用,公司可以在平臺上發布需求,所有人參與貢獻創意。比如可口可樂的活動發布,收到了100多條建議,感覺很多,但是數據不容易確定,而且創意是否有效也很難得知。
外部創新的缺點就是外部的人不知道行業或者企業內部的事情,有時候操作性不強。
但是內部創新是企業內部的人提出的創意,員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創意,很大程度上減少不切實際的創意,關聯性更大,而且可以自動過濾一些不能適合自身企業和行業的創意。另外,一般企業都會有很多不會對外透露的內部信息,內部創新剛好滿足這方面的要求,企業自己的員工參與進來,也維護了商業機密。
基於這兩方面的對比和考慮,員動力產品主要是解決創意的激發和創意管理的問題,增加員工的參與度。 圍繞這兩個目的,團隊研發了員工創意、老闆獎賞、情報科、創意魔方、新知中心五大創新功能。
「員工創意」主要是員工提交創意,並對創意進行估值,招募其他員工對創意實施變現,最後從中獲取利潤分成。
「老闆懸賞」是第一個獨創功能,由企業家最高管理層發布懸賞,尋找企業急需的創新性解決方案;由員工揭榜,並組建特別行動小組完成,並從中獲取利潤分成。
「創意魔方」是第二個獨創功能。利用人工技能和機器深度學習技術,為員工創意提供靈感。同時它也是一個娛樂遊戲工具,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輔助員工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創意和建議。
「情報科「是第三個獨創功能。有價值的情報是商業的第一原動力。它採用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賦能員工,由員工發現並分享行業裡最有商業價值的情報。
「新知中心」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為員工提供在線培訓,補充知識動力,讓員工的知識體系每12小時就進行一次新陳代謝。
這五大功能綜合起來,可以達到資源自下而上的配置。員動力平臺的研發邏輯就是自下而上的創新,幫助管理者用工具的方式聽到員工創新的聲音。
2018年底,員動力團隊獲得知名投資公司SOSV的12萬美金天使投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和商務拓展。儘管員動力團隊成員數量只有7人,但是團隊的定位非常清晰,專注於HR SaaS中的創意管理。盧廷友說:「我們的定位是HR SaaS,很多企業在做全流程和全業務場景的服務,但是就是缺少創新,所以員動力的定位在後者。」
創意管理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如何切入市場需要深入思考。首先要對客戶有清晰的畫像描述。對於員動力而言,客戶公司的規模至少要在100人以上,畢竟對於人員較少的公司,可能組織一次頭腦風暴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對於行業和產業,更側重於TMT、消費電子產品、製造業、文創行業。製造業非常注重精益生產,優化生產過程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從企業的性質來劃分,外資企業比普通的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更容易接受創意管理軟體,它們每年會在這方面投入資金預算,合作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對於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而言,對於創意管理的認知還比較落後,內心還是有些顧慮,畢竟創意並不是實體物品,不能直觀的看到。
盧廷友在談到解決方式時提到,由於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的認知不夠成熟,給合作帶來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團隊目前也在計劃研發一個兩三小時的體驗課程,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的理解產品。當然,這並不是企業培訓。
同時,在商業模式上,針對於不同企業的接受程度不同,員動力團隊採取了兩種不同的合作方式。
對於外企和有預算的企業來說,採用付費使用的模式;對於有顧慮的企業而言,採用先免費使用,然後採用從創意成果中獲得分成的方式進行合作。
在過去的一年中,員動力已經成功幫助廣東東莞一家專門為華為、OPPO、三星做手機配件的公司實現年增收400萬人民幣。
「融資近一年後,公司的實際發展情況跟預期相比還是差一點點。」盧廷友說,「希望業務做得很好,可是產品太新,需要一段時間幫助客戶認知。目前,也有不少外資企業正在洽談合作中。」
盧廷友認為,很多中國企業管理水平有限,現在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很多人學習德魯克、學習五項修煉等等,學習的過程只是學習了表面,並沒有學習到本質。反而不如給員工一個平臺,讓員工自己發揮,管理者授權下屬,然後進行監督,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
管理者要有膽識,敢突破。寒冬裡帶來溫暖的火把就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