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淺釋:三際求心不可得

2020-12-05 社會生活人文心理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裡說:眾生的攀緣妄念心,是沒有一個可以真實得到的。

為什麼說眾生的心【即為非心】呢?因為眾生的心是個妄想心,這個妄想心,他念念不停,輪轉於過去、現在、未來,念念分別這三個時際。但在這三個時際中,要去找這個眾生的分別心,他真正停留的處所是找不到的。因此才說:【三際求心,不可得】。

心印疏上有【三際求心,不可得】的偈頌:【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我們把這偈頌念熟了,還要去思維;要聞、要思、要修,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什麼意思。

【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際】就是時間。這三個時間,【過去心不可得】,因為【過去】已【滅】,這個【過去心】就是我們的妄念,已經過去的一切,已經沒有了,你再對他起種種分別,那麼你要上哪兒去得到這個已經過去了的心呢?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他不停,也叫【不住】,他不停住;這一念中具足九十剎那,一剎那具足九百個生滅。眾生的心念,他念念不停,不會停住,你想得到個剎那的【現在心】,他早已經過去了,你有個念頭,想要得到他,他剎那又過去了,非常快。因為【現在心】根本沒有辦法停下來,所以說:【現在心不可得】。那麼【未來心】又是怎麼樣的呢?【未來心】他還沒生出來,才叫【未來心】。因為他還沒生出來,所以說:【未來心不可得】。

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心不有處,妄緣無】,那麼就能進入【妄緣無處,即菩提】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本自具有的【菩提智慧】就會現前了。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的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剛經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金剛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幾乎都是重點,都是精華,都能啟迪人的智慧,有許多人明白了金剛經中一句話就能夠悟道,就像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青龍疏抄》。」「那我考你一個《金剛經》的問題,如果答得上來,點心免費供養。」「請說來聽聽!」德山滿腹信心地答應。「《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德要吃點心,點的是哪裡個心?」
  • 佛陀為什麼在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要正確的理解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就必須要牢記,金剛經的主旨是要實現正等正覺。如果脫離了正等正覺,偏離了正等正覺,我們就無法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重點,都蘊含著佛門的精髓,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一句話就能夠覺悟超脫。
  • 金剛經第二十一: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皆不可得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96篇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金剛經》02過去心不可得——往事不可追我們繼續:佛告須菩提
  • 《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18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翻譯:「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觀察有形物的肉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比肉眼更完美的視覺能力嗎?」「是的,世尊,如來有比肉眼更完美的視覺能力」「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體認一切現象的存在虛幻不實的認識能力嗎?」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那我們的「心」該放哪?
    有世界的動力造就了萬有世界的種種,如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等,這個動力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形成了眾生的共業,這一面其實就是我們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針對這三心,《金剛經》裡曾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經裡要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金剛經裡這句話所蘊含的真實意義。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中人們喜歡的三句話,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
    《金剛經》譯成漢文以來,受到世人的喜愛,有人每日讀誦,有人已經熟記在心,受持讀誦此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縷暖陽。經中般若妙義頗深,給世人帶來了無量的智慧。經中貼近世人生活,受人們喜歡的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句話看起來很簡單,通俗易懂,其實蘊藏著很深的智慧,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世人的一切心思無非是追憶過去的悲歡離合、執著現在的名聞利養、攀緣未來的榮華富貴,心的著落主要是在這三個方面。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因為世間人所理解成的那個心,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不可得的。為什麼不可得呢?因為世間人把佛說的心給理解錯了,所以不可得。因為世間人所理解的那個心是沒有的,是不存在的,所以就不可得。那為什麼是沒有的,不存在的呢?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
  • 佛教經典《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般若一念如是
    字面地理解,就是真正的智慧,智慧是一種廣泛的含義,但在《金剛經》裡,這種智慧叫做空,破除自我相、眾生相、佛相的迷茫,看世間紅塵皆如鏡花水月。為什麼會有空?因為世間萬般苦。生活不易,世人皆為生活瑣事所苦惱,人生來就在不斷地紛擾中度日,執著於可得和不可得之間,放不下心中的執念。《金剛經》中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唯有不執著於萬事萬物的表象,不偏執於得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我本求心不求佛,一花一木皆是禪
    達摩祖師說:「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吾人心不生時是什麼樣子呢?用意識去想就永遠不能悟見,用眼睛去看也永遠不能看到。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如來」,就是我們的本淨妙心。佛教修行通過禪達到悟的境界。
  • 「真相」植物人沒有知覺,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無相嗎?
    金剛經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前面一品,世尊要我們應無所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不住相,也不住法,萬法皆空,如果世尊說到這裡就不說了,可能就會引起世人的誤會,認為這和草木有何區別,如果和草木的世界一樣無情無義、無色無相,那麼成佛豈不很簡單,只要把人變成植物人不就成了嘛,何必去修道呢?
  • 金剛經到底講什麼?
    佛:「如果有人,只是讀金剛經,功德大嗎?」答:「大!」佛:「哪個更大?」答:「讀經更大!」佛:「我不斷強調讀金剛經的功德,為什麼?」答:「您的意思是?」佛:「有些人,不喜歡高深的佛法奧義,覺得不實在,更不願傳播。怎麼辦?」答:「所以您就以功德為誘,希望他們可以沾染一些佛法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