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新成像技術有助於治療肝臟疾病

2021-01-10 MedSci梅斯

遭受嚴重灼傷或嚴重皮膚傷害的人經常會留下疤痕,皮膚組織變得更加容易受損,並且感到長期緊繃和發癢等症狀。這是因為身體的癒合過程已經發展為著重於通過迅速閉合傷口來預防感染,而不是再生或恢復正常皮膚組織。

由Jeff Biernaskie博士領導的新研究進一步理解了皮膚的癒合機制,並且有助於開發改善傷口癒合的藥物。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Cell Stem Cell》雜誌上。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我們鑑定出位於皮膚深層結締組織真皮內的特定祖細胞群。祖細胞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能夠經歷細胞分裂並產生許多新細胞來維持或修復組織。受傷時,這些真皮祖細胞被激活,增殖,然後遷移到傷口中,並在其中產生幾乎所有新的組織,將填充傷口,包括疤痕和再生組織。」卡爾加裡大學幹細胞生物學教授Biernaskie說到。

Biernaskie進行了為期五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關為何某些真皮細胞能夠再生新皮膚而不破壞疤痕組織的新知識。研究小組使用最先進的基因組學技術對受傷後不同時間的數千個單個細胞進行了分析,比較了皮膚傷口內疤痕形成區域和再生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儘管這些細胞來自相同的細胞起源,但是傷口內不同的微環境激活了完全不同的基因。這意味著,在傷口'再生區'中發現的信號促進了細胞的再生,而疤痕形成區域這些促進皮膚再生的基因表達受到抑制,而形成疤痕的基因活性佔主導地位。」

研究人員根據這些發現,發現可以修改控制皮膚再生的基因活性。

「我們已經表明可以使用藥物改變傷口環境,或直接改變這些祖細胞的遺傳學特徵,從而改變傷口癒合過程中的行為。」 Biernaskie說。

這項研究對在傷口癒合過程中驅動疤痕形成的分子信號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並確定了許多能夠克服纖維化並促進成年皮膚真正再生的遺傳信號。(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Research delivers new insights into how skin can regenerate after severe burns

原始出處:Sepideh Abbasi et al, Distinct Regulatory Programs Control the Latent 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Dermal Fibroblasts during Wound Healing, Cell Stem Cell (2020). DOI: 10.1016/j.stem.2020.07.008

相關焦點

  • Optics Express:通過呼氣診斷疾病的雷射分析器
    據《世界日報》2月20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葉軍領導下的研究人員,通過他們自行研究的「光腔直接光頻梳光譜分析技術」,開發了一種新的雷射分析器。該儀器可以分析病人呼出的氣體,幫助醫生診斷出病人是否患癌症、腎臟病、氣喘或其它病症。
  • 臺幹細胞研究有突破 新技術為治療肝臟疾病添希望
    中新網1月24日電 臺幹細胞研究有新突破,臺北榮總發展出一套新技術,該項技術可以分離、純化出骨髓中的「間葉系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已順利在體外分化為肝臟、軟骨等各類細胞,並進一步發現能回復有病肝臟的解毒功能。
  • 繪製肝臟單細胞圖譜開啟肝臟疾病的精準治療-解讀Nature最新研究
    三.精準繪製開啟精準肝病治療1.肝臟疾病的危害肝臟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是世界範圍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況下,肝臟各種功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當肝臟受到各種致病因素侵襲時,其功能狀態和組織結構必然受到影響。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據估中國超過五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肝臟疾病的困擾,尤其是B肝(HBV)、C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藥物性肝損傷(DILI),這使肝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1.免疫顯像戰略 過去十年中免疫成像的重點從對癌症和特定疾病轉向針對患者基本免疫系統的精準化、個體化,使免疫成像技術迅速發展起來,這種範式轉變的原因是傳統成像方法未能準確監測和預測病人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並且更加容易幫助尋找最具潛力的癌症新藥並將新藥推向臨床試驗;其中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們就走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他們將先進的成像技術應用到了癌症藥物的研發初期,結果顯示這些成像技術有助於剔出效果不佳的候選藥物,提高這個過程的成功率。
  • 變革性技術:量子納米鑽石有助於提前檢測疾病包括新冠病毒
    變革性技術:量子納米鑽石有助於提前檢測疾病包括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的 i-senseMckendry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納米鑽石的量子感測能力可以用來提高紙質診斷檢測的敏感度,從而有可能更早發現愛滋病毒等疾病。
  • 美國科研團隊利用諧波光學層析成像優化3D圖像
    諧波光學層析成像是一種對微觀、非線性、非均勻物體成像的新技術,可以利用全息信息生成樣本的三維圖像。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貝克曼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描述組織成像的理論模型,發現樣品被模糊的、離焦的雷射照射時,就可以幹涉測量複雜的諧波場,並使用散射逆模型重建諧波的三維分布,實現對組織的三維成像。
  • 香港科大利用雙光子顯微內鏡實現高解析度深層腦成像
    雙光子顯微鏡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更高的解析度和功能成像,從而幫助研究人員展開大腦功能和神經活動的研究。然而,雙光子方法受到激發光子和發射光子極度衰減的影響,限制了可以分析的組織深度和對大腦皮層的成像。內窺鏡檢查可能是探測器官深層區域的更好解決方法。
  • 新的量子技術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心臟疾病
    房顫是通過一種叫做「導管消融」的外科手術來治療的,這種手術會小心地破壞心臟的病變區域,從而中斷異常的電路。在50%的病例中,患者需要進一步治療。 UCL開發技術的測試,今天發表在應用物理信函表明它可以成功地成像模擬生物組織的溶液的電導率,因此,可以用於診斷房顫,並確定心臟手術應針對的區域。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和傳統的X射線吸收成像相比,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能夠為輕元素樣品提供高得多的襯度,特別適合用於對軟組織和輕元素構成的樣品進行成像。目前,主要的5類相襯成像方式中,大部分對光源的相干性要求極高,只能在同步輻射光源或者藉助微焦點X射線源實現。而光柵法相襯成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在實驗室實施相襯成像實驗的主流技術路線。
  •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甲狀旁腺疾病中的應用進展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是由於病變的甲狀旁腺組織使機體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引起鈣磷代謝失調,從而累及全身多系統的內分泌疾病,發病率居內分泌疾病的第3位。超聲對於頸部疾病的檢查具有顯著優勢,其對於甲狀旁腺疾病的診斷特異度高。超聲彈性成像是超聲新技術,通過獲得組織彈性係數評估組織硬度,已逐漸應用於甲狀旁腺疾病。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CERN的一份聲明說:「這種彩色X射線成像技術可以產生更清晰、更準確的圖像,幫助醫生給病人更準確的診斷。」 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開發者菲爾·巴特勒(Phil Butler)說:「這臺機器的小像素和精確的能量解析度意味著這個新的成像工具能夠獲得其他任何成像工具都無法實現的圖像」。
  • 新型智能給藥系統可能有助於神經疾病的治療
    一個由Rutgers領導的團隊已經發明了一種智能的藥物傳遞系統,它可以減少受損神經組織中的炎症,並可能有助於治療脊髓損傷和其他神經疾病 炎症通常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損傷康復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一些再生醫學方法在治療脊髓損傷、創傷性腦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風和其他神經疾病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抑制免疫系統會導致副作用,增加感染的風險。
  • 新納米載藥系統成功用於惡性腫瘤治療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和Biomaterials相繼報導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在惡性腫瘤治療及其生物安全性評價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將正常細胞一同殺滅,是一種「玉石俱焚」的癌症治療方法。納米藥物載體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腫瘤效果,並且降低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期,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機遇。無機納米材料是生物醫學領域的後起之秀,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特殊的結構及高穩定性,可以克服有機納米材料的功能單一,可控性差等硬傷,在藥物輸送、醫學成像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Cell Rep:揭示間歇性禁食改變機體肝臟酶類有效幫助預防多種疾病...
    2020年4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雪梨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先進的分析工具揭示了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如何對肝臟發揮作用從而幫助預防機體疾病發生,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新型幹預措施來降低疾病風險並找出禁食的最佳時間間隔。
  • 「觸診成像」成為乳腺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的臨床依據(圖)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婦保報導:乳腺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據統計每年全球新增乳腺癌患者120萬,每年死於乳腺癌50萬,乳腺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日本發明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
    新華社東京10月2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利用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肝臟祖細胞能分化為肝細胞等,該新技術或可用於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療。來自九州大學、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細胞直接重編程技術,向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導入3個特殊轉錄因子,成功培養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臟祖細胞。肝臟祖細胞具有分化為肝細胞和膽管上皮細胞的能力。
  • 磁共振彈性成像技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應用現狀
    目前,磁共振彈性成像技術作為一種無創檢查應用於NAFLD肝纖維化的分期診斷已取得重大進展,筆者將主要闡述磁共振彈性成像技術(magnetic resonance elastic imaging,MRE)的原理基礎及其在NAFLD疾病中的應用現狀。
  • EBioMedicine:治療罕見神經疾病的新療法
    2020年3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辛辛辛那提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用於治療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在內的某些癌症的靶向療法可能也有利於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這項研究4月6日在線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該研究顯示,一種名為SapC-DOPS的納米顆粒的藥物載體能夠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提供靶向治療。這種方法被證明可以成功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