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新基建行至半場,產業遇到哪些挑戰?還有哪些機會?來自新基建一線的實踐者和專家如何說?
」
文 | 通信產業報(網) 胡媛 崔亮亮
9月17日,2020新一代移動信息通信產業發展茅山金壇峰會在江蘇常州舉行。本屆峰會以「新基建下的機會與創新」為主題,探討5G新基建下的機會與創新,促進新一代移動通信加快發展和商業成熟。來自產業鏈的專家、一線廠商的新基建實踐者茅山論道,成為今年以來行業最重要的一次頭腦風暴,也引起業界反響。那麼,這些一線的5G新基建實踐者究竟說了什麼?
01
GSMA大中華區戰略總經理
龐策
2025年5G建網投資將達萬億美元
整體來看,疫情沒有影響到5G大規模的全球部署。截至今年9月份,全球所有的地區已經商用了136張5G網絡。亞洲區域在5G使用率上排在首位。無論是5G套餐用戶還是連接數,中國都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目前,中國5G用戶1.35億戶,韓國的5G用戶達到了1000萬;美國的5G用戶有500萬,年底預計達到1000萬;歐洲雖然部署的網絡比較多,但用戶規模還不是很大,目前只有130萬的5G用戶,預計年底將會達到500萬。
5G網絡投資也在攀升,預計到2025年,全球運營商將投資1萬億美元建設5G網絡。GSMA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將有1.65億5G用戶,到2025年這個數字會達到17億;從5G用戶的滲透率來說,預計到2025年,韓國會達到67%,美國是55%,中國和日本比較接近,在45%左右,歐洲是29%。(記者:胡媛)
02
中國聯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唐雄燕
5G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5G連接的技術本身不足以產生多大的效益,5G需要跟ICT聯接起來,也就是5G+ABCDE(AI、區塊鏈、雲、大數據、邊緣計算)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產業轉型的巨大動力。其實對於運營商來說,我們早已打造了「雲、管、邊、端、業」一體化服務能力,5G需要跟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合,實現雲網一體化的服務,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其實運營商除了提供連接和計算服務之外,還具有本地服務一體化的優勢,尤其是在垂直行業優勢明顯,但「短板」問題也不容忽視。運營商在垂直行業的應用及生態建設,需要和產業鏈開展廣泛的合作,通過雲、管、邊、端、業的協同和一體化服務構建出一個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服務新的能力。(記者:胡媛)
03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專家
王大鵬
推動中國5G發展從最大到最強
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移動將建成35萬多個5G基站,實現340個城市5G覆蓋,發展7000萬5G客戶,連接1億個5G終端,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商用精品網絡。5G SA網絡大大拓展了通信產業的邊界,但需要產業內的通力攻關、產業外的跨界合作。對於中國移動而言,要將先發優勢轉化為實質領先優勢,通過四大舉措推動中國5G發展從最大到最強,全面構建5G新基建的「三領先」。一是推動技術與產業成熟,二是網絡建設與運營發展,三是行業發展範式創新,四是加速產業融通創新。(記者:胡媛)
04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
無線接入系統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
鄭甲兔
5G射頻產業要滲透到行業中
在射頻方面,針對5G應用在垂直行業場景,低成本、多功能的系統與一體化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對射頻天線企業提出新的要求:輕量化、低功耗、低成本、產業融合。5G來臨以後,射頻天線市場要細分,不要大而全,因為產業鏈太大、場景太豐富。對於模組,目前工業應用模組是空白。做智慧醫療、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模組,這需要各行各業在模組方面做探索和研究。(記者:胡媛)
05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
溫曉君
5G應用爆發期將帶動投資超5萬億元
截至2019年底全國4G基站數量為544萬,考慮5G基站布局密度、企業場景應用、運營共建共享,預計全國5G基站建設數量約為653萬座,建設高峰期為2021-2023年。2024—2026年是5G社會化應用爆發期,5G+工業網際網路、超高清視頻、交通、醫療、教育等企業級行業應用將是5G應用創新的重點,預計間接帶動投資將超5萬億元。(記者:胡媛)
06
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所副主任
滕學強
5G區域發展基本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
5G發展不同省級行政區差距明顯,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正相關。其中,5G發展環境指數反映5G發展的政治經濟環境,基本呈現從東部到中西部省份逐漸降低的趨勢;各省份5G技術研發能力差距明顯,東部沿海省份領先優勢較大;5G產業生態指數差異明顯,通信產業基礎良好、龍頭企業聚集的省份佔優;5G融合應用東南部和中西部省份均取得一系列成果,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北京第一梯隊優勢明顯。 (記者:胡媛)
07
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
呂萍
基站射頻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受益於5G建設的全面展開,基站射頻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同時,隨著基站建設逐步由4G過渡至混合組網(NSA),再到5G獨立組網(SA),基站射頻產業在5G基站投資中的佔比有望不斷提升。其中,在市場規模上,近三年5G基站射頻情況將會達到最高40%的增長率,同時在地區分布上,長三角、珠三角區域集聚,深圳市成為行業中心。(記者:胡媛)
08
華為中國區無線解決方案總工
李安儉
5G加速千行百業數位化
5G=5「機」,5G使能全場景聯接,實現個人與家庭的智能化,並加速AI發展,推進AI普惠千行百業,而行業應用也將驅動聯接多樣化,圍繞車聯網、工業物聯、寬帶物聯、窄帶物聯4大類IoT構建5G 2B生態,加速千行百業數位化,構築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記者:崔亮亮)
09
中興通訊有線網絡CTO
朱軒
5G精準網絡實現高價值基礎網絡設施
在5G新基建下,發展需要具備轉型、賦能、築路三大要素。如何才能實現高價值的基礎網絡設施?中興通訊提出了端到端的5G精準網絡,5G精準網絡分別包含5G精準管道,5G精準管控、5G精準診斷。第一,提供5G服務的精準傳送,確定業務體驗和業務質量;第二,實現整個網絡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率;第三,降低運營商運維的成本。(記者 崔亮亮)
10
亨通光電總工程師
史惠萍
開發新型光纖光纜應對未來建網需求
5G網絡的特點是連接萬物,需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普通光纜難以勝任,因此需要開發滿足不同需求的新型光纖光纜產品,以應對未來的建網需求。5G基站的建設速度加快,首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前傳。目前解決方案以光模塊為主,長期來看,光纖直驅仍然是最經濟、最可靠的技術方案。(記者:崔亮亮)
11
亨鑫科技CTO
華彥平
5G系統對天線提出新需求
5G網絡是一個多系統、多技術、多形態的融合網絡,由於覆蓋環境與服務對象的千差萬別,5G系統對天線側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天線差異化需求更加豐富,二是天線集成度更高,三是天線多系統融合度更高,四是天線陣列規模更大,五是天線形態更加多樣化等。(記者:崔亮亮)
12
信維通信中央研究院院長
虞成城
5G無線射頻技術面臨挑戰
當前5G射頻技術在5G天線、射頻前端、基礎材料及先進工藝四方面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其中,5G對終端天線也存在著四方面的挑戰。一是材料的變化,向高頻低損耗、低吸溼、3D走線變化;二是頻段數量的增加;三是終端功能增加,天線空間就減少了,布局難度增大;四是與其它功能件及結構件集成難度增加。(記者:崔亮亮)
13
粵海信總工程師
鄭洪振
龍伯天線給5G建設賦能
針對5G網絡覆蓋問題和5G天線技術挑戰,龍伯透鏡天線因其電氣性能優良、介電常數靈活可控、重量輕、成本低等特點,在5G網絡部署中擁有較大優勢。在城區,龍伯天線能夠在高容量場景覆蓋實現5G信號補盲。在郊區和城鄉接合部,能夠實現更高增益更遠距離覆蓋,擁有較好性價比。(記者:崔亮亮)
14
康普運營商網絡東北亞無線網絡業務總監
林海峰
5G不能解決運營商困擾
對於運營商來講,5G是新一代通信技術,但是從運營模式來講,並不能解決困擾運營商的問題。一是被管道化,需要建新的運營模式支持它,運營商只是提供管道,而產生的效益不屬於運營商,5G需要很大的投資,但是回報很低;二是同質化競爭很厲害,這兩個問題僅靠5G技術不能解決。因此無線射頻甚至天饋線的效率對運營商很重要,要解決運營商困境,需要規劃不同頻譜,組合的解決方案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記者:崔亮亮)
更多內容,見9月28日出版的第34-35期《通信產業報》特別策劃:《茅山論道:5G新基建下的機會與創新》2020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金壇茅山峰會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