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8級風吹斷的大橋,卻成為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郎club

現今的大橋建造技術都離不開這樣一座橋

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一座通車4個月

被風吹垮的海峽大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吹垮大橋的風不過區區8級而已。

這座大橋似乎會淪為笑柄。

然而,它的犧牲卻成為了橋梁史上的經典。

...

塔科馬海峽大橋,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

這座橋在當時是美國第三大懸索橋,一度被稱為「工程界的珍珠港」。

設計師是業界精英,曾先後參與各著名大橋的建造。

建築工人也兢兢業業,絕不存在偷工減料違規造假。

萬幸的是,作為20世紀最嚴重的工程設計錯誤之一,它坍塌時卻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

這是一個所有工程學科教學中都繞不開的經典案例。

早在1889年,人們就提出了在塔科馬海峽上為北太平洋鐵路建造棧橋的建議。

然而涉及到資金問題,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建造計劃直到1937年才步入正軌。

按照初步計劃,聯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處(PWA)需要撥款1100萬美元,用於建造大橋。

但是來自紐約的工程師萊昂·莫伊塞夫(Leon Moisseiff),認為他有更好的辦法。

萊昂·莫伊塞夫(右一)

莫伊塞夫1985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僅三年後便加入紐約市橋梁部門,並參與到20世紀20至30年代幾乎所有大型懸索橋的設計中。

他曾發表一篇關於曼哈頓大橋建造的文章,這篇文章迅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在工程界極負盛名。

建造中的曼哈頓大橋

莫伊塞夫相信自己可以把懸索橋建得比以往更輕、細、長。

這個想法在他對塔科馬海峽大橋的設計方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塔科馬海峽大橋施工圖紙

莫伊塞夫打算採用2.4米的普通鋼梁代替原計劃中7.6米的桁架梁。

這不僅將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萬美元,還使得大橋更加的纖細優雅。

可是莫伊塞夫沒有想到,方案正式獲得通過,也意味著他的職業生涯即將走到盡頭。

桁(héng)架——由杆件連接成的空間結構

原本大橋設計的抗風能力達到120英裡/小時。

但是在大橋吊裝合攏完成後,只要有4英裡/小時的相對溫和的小風吹來,大橋主跨就會有輕微的上下起伏。

大橋的纜索

然而起伏的現象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擔心。

橋上施工的工人還發明了咀嚼檸檬這樣的辦法,來抵禦上下顛簸帶來的眩暈感。

在他們看來,滿足設計要求的塔科馬大橋是安全且可靠的。

1940年7月1日,塔科馬海峽大橋如期建成通車。

在通車之前,大橋就已經出現遇風搖晃的情況,這吸引了不少民眾專門驅車來一探究竟。

而人們很快發現,大橋波動的幅度有點不同尋常。

甚至當人在橋上駕車時,可以見到遠處的汽車隨著橋面的起伏,一會兒消失一會兒又出現。

工程師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一些專業人員被派遣到現場進行實地監測。

其後幾個月中,橋面的波動幅度不斷增加。

大橋管理部門嘗試過用捆綁纜繩、安裝液壓緩衝器的方式去減低波動,減少其對行車的影響,但沒有取得成功。

1940年11月7日上午,風兒似乎比以往更要喧囂一些。

技術人員在7:30測得風速38英裡/小時,兩小時後達到42英裡/小時,大橋出現的波浪形起伏竟達1米多。

毫無預兆下,大橋路面的一側突然被風掀了起來。

這引起了橋身側向激烈的扭動,和之前的起伏情況大不相同。

在橋面過於劇烈的波動下

瘋狂的扭動使得路面一側翹起達8.5米,傾斜達到45度。

承受著大橋重量的吊索接連斷裂,失去了拉力的橋面就像一條發怒的蟒蛇在空中奮力掙扎。

建成通車僅四個月後,120多米的大橋主體轟然墜入塔科馬海峽,激起了一大片煙塵。

這次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大橋坍塌後,美國組建了一個事故調查委員會。

其中成員就包括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卡門是匈牙利猶太人,1930年移居美國後負責指導古根海姆氣動力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大學第一個風洞的設計和建設。

NASA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亦是由他創建。

風洞實驗室

生活中的卡門是一個幽默健談的人。

在我國科學家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卡門曾作為他的導師,兩人感情十分深厚。

也正是由於卡門的調查,才使得塔科馬海峽大橋事故的原因水落石出。

馮·卡門

經過初步的研究,委員會發現大橋在設計上存在不可忽視缺陷。

首先塔科馬大橋主跨長853.4米,橋寬卻只有可憐的11.9米,這在同時期的懸索橋上是十分罕見的。

不僅橋面過於狹窄,只有2.4米高的鋼梁也無法使橋身產生足夠的剛度。

剛度——物體抵抗變形的能力

其次在原計劃中,風可以從桁架梁之間自由穿過。

但換成普通的鋼梁後,風則只能從橋上下兩面通過。

再加上大橋兩邊的牆裙採用了實心鋼板,橫截面構成H形結構,對風的阻擋效果將更加明顯。

然而,對於塔科馬大橋坍塌的準確理論原因,專家們並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部份工程師認為塔科瑪橋的振動類似於機翼的顫振。

以卡門為代表的另一派專家則認為,塔科瑪大橋的橋身是H型斷面,和流線型的機翼不同。

經過加州理工學院風洞內的模型測試後,卡門猜測這場災難源於一種現象——卡門渦街。

這是一個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現象。

比如在水流中插一根木樁,在特定條件下木樁下遊的兩側,會產生兩道非對稱排列的旋渦。

這兩排旋渦旋轉方向相反,相互交錯排列,就像街道兩邊的街燈一樣。

從太空俯瞰智利海岸的卡門渦街

在這次事故中,橋兩邊的鋼板就像是水流中的木樁。當風形成的高速漩渦不斷從橋身兩邊脫離時,會對橋身產生一個交替的側向力。

卡門渦街是有規律的周期性現象,也就是說漩渦的形成和側向力的作用,是具有一定頻率的。

塔科馬大橋本身也有自己的頻率,當兩個頻率接近的時候便會發生共振。

而發生共振的後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

經過一番計算和實驗,卡門的分析果然得到了證實。

大橋坍塌的畫面被當地照相館的老闆巴尼·埃利奧特(Barney Elliott)用16mm膠片記錄了下來。

這段珍貴的視頻資料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定保存在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被譽為:

"在文化、歷史和審美學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同時也成為建築工程學學生最好的課堂教育片之一。

而在遺址上方是兩座新的懸索橋,負責連接塔科馬與吉格港兩地川流不息的車流。

它們將繼續完成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工作。

正是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坍塌引發了全世界科學家對風振問題的研究,促成橋梁風工程等各種新學科的建立。

橋梁斷面

如今我們建造大型橋梁時,可以通過修改結構斷面形狀或安裝空氣穩定裝置,來改善繞過斷面的氣流。

也可以通過安裝阻尼器等方式減小橋梁的振動,使橋梁更加地安全耐用。

對橋梁風振問題的研究,使人類近幾十年來得以不斷突破橋梁的跨度記錄。

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倒塌,成為了後世橋梁建造的基石。

指引著一代代工程師在經驗教訓中不斷前行。

來源:SME。

相關焦點

  • 杭州又新建一座大橋!全長達到1350.8米,未來將串聯蕭山機場
    一座城市生產的產品將會銷往全國各地,在這個過程中蓬勃興起的產業就是物流產業。而這個行業興起離不開一個必然條件,即交通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現在國內正在大面積地完善交通,規劃建設了很多全國範圍的高鐵與鐵路線。除了大規模的跨省交通線,很多省份內部也在加緊完善交通建設,經濟發達的城市對於基礎設施的完善做得更好。
  • 修了一座2.1公裡的大橋,卻成為印度的「心病」
    這座橋橫跨山川,方便交通,裝點山川,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在中國的基礎上,「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成為了人們的目標,甚至連外國朋友也對中國的橋梁讚嘆不已,稱中國是「基建狂人」!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基建狂人」的稱號並非空穴來風,在近代創造了無數的基建奇蹟,如港珠澳大橋、三峽工程、哈爾濱大劇院等。永無止境的發展,再次點燃了中國的基建!修築一座長2.1公裡的大橋,不料卻成為印度的心病。
  • 繼港珠澳大橋後,珠海又一座世界級橋梁工程,難度讓西方咋舌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同樣是一座橋梁,它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珠江三角洲的又一座世界級橋梁工程,它就是南沙大橋。  ,珠江三角洲又一座世界級橋梁工程。  南沙大橋於2013年開工建設,到2019年才建成通車,這個歷時約5年的工程,共耗資約111億元,最終呈現出這樣一座出色的跨海橋梁。
  • 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圖源:廣州日報橋,意味著聯通、融合與跨越。黃埔大橋珠江黃埔大橋,是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黃埔區和番禺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珠江南北幹流、獅子洋以西水域之上,屬於廣澳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也是廣州繞城高速公路東環段的一部分。
  • 淺談「工程流體力學」在環境工程學科中的作用淺析
    關鍵詞:工程流體力學 精品課程 環境工程原理 應用流體力學基礎 環境工程  摘要:「工程流體力學」作為環境工程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在本科生整個培養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如何將該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進行有效地協調一直是該學科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 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港珠澳大橋原標題: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10月24日上午9時,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設計負責人孟凡超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通車後將形成三地「1小時生活圈」的戰略目標,珠三角同城化、一體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經濟增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經濟價值遠超大橋本身千億元的投資,會為區內經濟產生幾十萬億經濟效益。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公開信息及報導顯示,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三十萬噸級油輪通過,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Ⅰ級,橋面總鋪裝面積70萬平方米; 通航橋隧滿足近期10萬噸、遠期30萬噸油輪通行;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抵禦8級地震、16級颱風、30萬噸撞擊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在航道區修建海底隧道:經過研發,工程人員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在島隧工程的設計建設中,形成的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達到400多項。橋體——使用壽命最長+抗災害能力強港珠澳大橋被外國工程師感嘆工程難度「直逼技術極限」的海上「巨龍」——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
  • 《趙州橋》教學案例——共兩課時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課題1.你們看見過哪些橋?2.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座一千四百年前的橋。2.從課文中找出寫趙州橋特點的句子,用「——」劃出來。
  • 最高抵禦15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遇到16級的颱風,結果怎樣?
    比如說世界第一高橋,貴州北盤江大橋,高達200層樓;世界最長高鐵橋,江蘇省丹昆特大橋,全長164.851公裡,為金氏世界紀錄第一長橋;還有世界第一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552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拱橋;就連美國舊金山的奧克蘭海灣大橋,抗震能力達到8級的世界第一,也是中國建造的。
  • 虎門大橋背後的創建人胡應湘
    身處香港的胡應湘心懷祖國,在1977年開始歷經三年,走訪了深圳廣州上海等地,一腔愛國的熱情,抱著以實業報國的決心,從香港轉入中國內地,投入到祖國的經濟建設中。在1978年,胡應湘建設了廣州大酒店後 ,親自寫信給廣東的省領導,寫著明確寫到要打通珠江口的交通要隘才能促進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要在獅子洋水域建設一座橋。
  • 康師傅榮登哈佛商學院經典案例
    美國教育界有這麼個說法:如果把哈佛大學比作全美所有大學中的王冠,那首創「案例教學法」的哈佛商學院,就是王冠上那顆耀眼奪目的明珠。日前,康師傅作為中國民族企業代表,入選哈佛商學院經典教學案例,康師傅執行長韋俊賢通過視頻向全球商業精英分享經驗,主要內容包括: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諸多不確定性,康師傅如何將企業使命與員工緊密連接、用新場景創造消費、將線上的信息流、金流和線下的物流實現進一步整合、打造數位化生態圈投資未來,為企業儲備持久的發展動能。
  • 美術學科教學論第五周:如何寫一篇教學案例?
    美術學科教學論已經到了第周周二北京時間下午,今天美術教學方法論的內容開始了,今天的一、二課時依舊是進行的口頭訓練。今天的個口頭練習四個問題是:1.你贊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提法嗎?為什麼?2.你同意「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這句話嗎?
  • 17級颱風襲擊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能否扛住?
    連日來,今年第22號強颱風「山竹」成為焦點。16日17時「山竹」在廣東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4級,海上風力達到15級,成為歷史上登陸我國大陸的最強勁的強颱風。從16日開始,網友上傳了大量照片和視頻,暴風驟雨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樹被連根拔起,廣告牌被掀翻,部分建築物出現損毀,部分區域遭到大水漫灌,如同上演災難大片。
  • 歐洲最古老的大橋,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建築藝術成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蹟之一。查理橋始建於1357年,1400年竣工,橫跨布拉格市伏爾塔瓦河。此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是捷克現存較大的古橋,也是連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這段狹窄蜿蜒的街道聚集了許多舊城的精華,是當時加冕御道的一部分。查理橋以羅馬天使橋為樣板,是典型的哥德式建橋藝術與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 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取得重大進展,未來高鐵直達臺灣!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線路示意圖前不久,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剛剛建成,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儘管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沒有港珠澳大橋那麼長,但港珠澳大橋是純粹的公路橋,而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公鐵兩用橋。
  • 化工高等教育 |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梁志武,黃楊強,高紅霞(湖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是化工及相關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將理論與前沿實驗案例相結合是該課  程教學過程中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工藝流程創新、優化與計算的重要基礎。
  • 亞馬遜河的可怕,沒有一座大橋敢於跨越,也沒人敢下水遊泳
    有一個令人費解的關鍵是,亞馬遜河上沒有一座橋梁,而且也沒人敢下河遊泳!,身長超過5.5米,攻擊性很強,亞馬遜河流域流傳著很多黑凱門鱷不是人類的故事,但到底有多少為真就不清楚,但沒有人希望會成為下一個故事中被吃掉的主角!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線性代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線性代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數學科學系 楊晶一、課程與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線性代數課程是清華大學理工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數學基礎課,與微積分一起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2020年春,本課程共20人選課,每周4學時,前8周結課。作為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筆者獨立開授的慕課「簡明線性代數」入選國家在線精品課程。筆者曾獲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精英賽金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高校第十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清華大學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稱號,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等教學類獎項。
  • 總投資約32.8億,雙向六車道,秀嶼將新增一座跨海大橋!
    更新了一則招標公告 ▽ 從公告中可以看出 ▽ G228國道(縱一線)秀嶼平海至北岸山亭段工程路線起點位於秀嶼區平海鎮西門接縣道X214,終點位於湄洲灣北岸管委會東仙村與已建的新文公路銜接,路線全長16.6公裡,設平海灣特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