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火了!修了一座2.1公裡的大橋,卻成為印度的「心病」

2021-01-07 胡文靜講旅遊

自古代起,中國就有大量的橋梁建設,如盧溝橋、廣濟橋、趙州橋等。這座橋橫跨山川,方便交通,裝點山川,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在中國的基礎上,「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成為了人們的目標,甚至連外國朋友也對中國的橋梁讚嘆不已,稱中國是「基建狂人」!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基建狂人」的稱號並非空穴來風,在近代創造了無數的基建奇蹟,如港珠澳大橋、三峽工程、哈爾濱大劇院等。永無止境的發展,再次點燃了中國的基建!修築一座長2.1公裡的大橋,不料卻成為印度的心病。

在馬爾地夫歷史上,中馬友誼大橋是第一座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在深海無遮蔽環境和地質珊瑚礁上建造的特大型跨海橋梁。從那時起,這個由1200多個珊瑚小島組成的國家終於擁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這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推動了馬爾地夫的經濟發展。

據悉,這座大橋的名稱由來意義重大,是馬方為了感謝中方的幫助,特別提出將其命名為「中馬友誼大橋」。此外,位於馬爾地夫北部馬累環礁的中馬友誼大橋,與馬爾地夫馬累島、機場島和胡魯馬累島成功相連,線路長2.1公裡,橋長1.39千米,雙向四車道,時速60千米。

此外,大橋的建設完全採用中國標準、規範、技術和管理,將中馬兩國的文化與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在建設過程中,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開創了深海無遮蔽環境和珊瑚礁地質條件下超大型橋梁建設的先河,為世界同類橋梁建設提供了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

如此偉大的工程,如果能給中馬兩國帶來巨大的利益,為什麼會成為印度的「心病」?大家都知道,中馬友誼大橋的最初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的交通壓力,多年來,馬爾地夫往返馬累和胡魯馬累的唯一通道就是渡輪,在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可能要排上好幾個小時的隊才能到達首都馬累,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因此,馬爾地夫才會求助於中國基建隊伍,為其建造跨海通道,以解決民眾的出行困難。為什麼大橋會成為印度的「心病」?就印度而言,中國已經佔據了其在馬爾地夫的影響力,另外,印度80%的能源進口和外貿需要通過靠近馬爾地夫的海上通道。因此,長久以來,印度視馬爾地夫為自己的「後花園」,自然不願意與其他國家插手。

印度可能會把中國在印度洋的經濟建設項目看作是一種威脅,認為這些項目削弱了印度的影響力,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虛榮。作為一個主權國家,馬爾地夫不能對其指手畫腳,因為它們願意和誰合作就跟誰合作。您認為怎麼樣?

相關焦點

  • 印度洋中心,中國修建了一座2.1公裡大橋,這下印度徹底坐不住了
    1天,剷平一座山,2天,5萬平方米場地持續填平硬化,3天,6個護理單元+水電改造總體設計完畢,4天,第一間箱式病房模塊建設完畢,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工到現在短短幾天,現場進度進入快速推進模式,一起見證奇蹟,無愧於基建狂魔稱號。但很顯然,中國基建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歇,這不中國在印度洋中心,修建了一座2.1公裡的大橋,這下印度徹底坐不住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廣東在建一座大橋,全長約1.3公裡,預計2023年建成
    廣東的經濟發展之所以可以這麼的出色,與其完善的交通網有著緊密的關聯,一直以來廣東對於交通的建設都沒有鬆懈,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廣東在建的橋梁項目。該項目就是廣佛大橋系統工程一期項目,該項目在2020年12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按照規劃該項目將會在2023年底建成。
  • 江蘇將添一座長江大橋,被「中央」點名,公鐵2用,創3項世界第一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各大城市交通事業的發展,如果你想發財,很多人都知道先修路的原則,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設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在我國許多沿江、沿海城市,境內許多地區被江水或海水包圍,給交通建設帶來諸多問題,今天我要說的是江蘇將添一座長江大橋,被「中央」點名,公鐵2用,創3項世界第一
  • 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虎門大橋主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路現代懸索橋,在中國橋梁建造史上有諸多技術創新。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虎門大橋曾是珠江口東西兩岸唯一的跨海大橋,車流量居高不下,遠超設計通行能力的每天8萬車次。如今橫跨珠江的交通選擇日益增多,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已經有所緩解。
  • 廣東迎來「新成員」,正在建一座大橋全長約1.3公裡,未來可期!
    成立以來,我國一直是發展中,各大城市的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在不斷的各種設施中,尤其是在交通建設方面,交通系統完善,人們越來越方便,外出的建設不僅是交通公路建設、橋梁建設也另一方面,橋梁建設的公路建設難度也高,但比現在的我國的橋的技術水平領先,也可以說是橋梁建設方面也很重視,大橋的建設可以方便人們外出的
  • 印度的長城聽過嗎?自稱世界第二,100年來卻只修了36公裡
    要說起中國歷史著名的建築,首先中國的萬裡長城,就是一個代名詞,更是中國地標性的一個建築,而印度人卻口出狂言說要模仿中國修築長城,更搞笑的是,他們修了100多年才修了36公裡,而他們自己卻沾沾自喜。
  • 廣東耗資8.83億,在建全長超2公裡跨海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
    廣東耗資8.83億,在建全長超2公裡跨海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在基礎建設領域投入頗多,在國際上還獲得了「基建狂魔」的形象稱號,我國眾多基礎建設工程之中,不僅包括高鐵的修建,還包括橋梁以及一些地下隧道的修建,種類頗多,技術複雜,這些都代表著中國最新的發展成果。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在二戰中,大量物資通過這條隧道運往福岡,然後再通過海運進入朝鮮和中國,為日本侵略戰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二戰之後,日本更是大肆修建跨海大橋和隧道,目前日本名為四島之國,但實際上已經連為一個整體,陸上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印度尼西亞地處東印度群島,國土面積超過191萬平方公裡,人口更是超過2.6億,物產豐富,以至於15世紀的歐洲人都為之神往。
  • 吳俊:印度在藏南的「經營」到底有多大戰略意義
    薩萊鐵橋距離達旺大約150公裡,它將英國殖民者留下的窄軌鐵路網,延伸到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顯然為尼赫魯挑釁中國,提供了一些底氣。這座橋利用了一段非常窄(很可能是整個下遊最狹窄)的河面,大約1.1公裡寬,至於為什麼沒有修建成公路鐵路一體的橋,可能是當時印度工程能力的限制。
  • 中國修水電站是「卡脖子」?印官員:印度也要建壩抗衡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一個大型水電站,印度媒體聲稱這是中國欲控制印度的水源,要「卡印度的脖子」。而印度官員表示,印度也要修一個水電站相抗衡。雅魯藏布江(資料圖)11月26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提到,中國將「實施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而公開資料顯示,雅魯藏布江流域幹流水能資源豐富,其下遊的大拐彎地區在50公裡直線距離內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匯集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規模相當於3個多三峽水電站。
  • 一座被8級風吹斷的大橋,卻成為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來源:郎club現今的大橋建造技術都離不開這樣一座橋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一座通車4個月被風吹垮的海峽大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吹垮大橋的風不過區區8級而已。塔科馬海峽大橋施工圖紙莫伊塞夫打算採用2.4米的普通鋼梁代替原計劃中7.6米的桁架梁。這不僅將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萬美元,還使得大橋更加的纖細優雅。可是莫伊塞夫沒有想到,方案正式獲得通過,也意味著他的職業生涯即將走到盡頭。
  • 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只有17公裡,為何不修建一座跨海峽的大橋呢
    在安達曼海的寬度可達370公裡以上,而到了海峽東部的出口附近,寬度只有十幾公裡。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海峽的最窄處位於馬來西亞的柔佛丹絨比亞國家公園同印度尼西亞的卡裡蒙島之間,距離大約17公裡,在天氣晴好的天氣,通過肉眼都能望見對岸。雖然馬六甲海峽是一條繁忙的航線,但是對於超大型貨輪來說,馬六甲海峽卻不是一條理想的航線。
  • 印度宣告登月失敗,這個國家最幸災樂禍,中國莫名躺槍…
    有望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第四個登月的印度,在7號凌晨表示印度探月衛星登陸器「維克拉姆號」在距離月面2.1公裡時與地面失聯,宣告登月失敗。
  • 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長江大橋:奠定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基礎
    泱波 攝有數據統計,中共十八大以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大跨度橋梁都出現在中國。世界排名前十的跨海長橋、斜拉橋、懸索橋、拱橋中一半以上均為中國建造。但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長江下遊竟沒有一座大橋,那時人們要想過江只能靠輪渡,極為不便。正是在此背景下,第一座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長江大橋開始醞釀建造,這座橋還一度被民眾稱之為「爭氣橋」。
  • 地評線|港珠澳大橋,一座同心、自信、復興橋
    港珠澳大橋開通意義非凡,這座同心橋、自信橋 、復興橋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華夏兒女共圓夢創造更多機遇。這是一座順應民心的「同心橋」。伶仃洋上造橋,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一國兩制三地」經濟所需。
  •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天健」輪9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從連雲港出發的中國貨輪「天健」輪,目前正行駛在白令海上,將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進入白令海峽,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丹麥埃斯比約港。
  • 印度稱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遊修大壩,這是真的嗎?
    據印度當地媒體報導,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大壩的速度明顯加快,至少已經建成了8座新的大壩,這引起了印度民眾對印度水資源安全的擔憂。該報導稱 ,中國在近10年時間內,一直在雅魯藏布江上修水電站,為此,印度媒體還搬出了谷歌地圖,他們對2012年和2020年的衛星圖像進行了對比分析,從圖像上看,藏木大壩的寬度從100米增加到了400米,水位也上升到了150米。印度媒體為什麼對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修水壩這事如此上心呢?
  •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全中國,哪個城市的橋最多? 重慶敢說第二,還沒哪個城市敢說第一。大大小小的橋梁加起來有13000多座,光數量上就足以碾壓其他城市,在這個因水而興,因橋而立的城中中,一座座大橋帶來的經濟,人文,旅遊價值也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 中國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36公裡,用了82噸的鋼可建7個鳥巢
    聽過趙州橋,也聽過長江大橋,不過你們又有沒有聽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呢?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去過杭州西湖這個文藝的地方,但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嘗試過坐著自己家開的車或是旅遊大巴走過這條舉世矚目的大橋呢?感受過杭州西湖的寧靜的你們,當然也要欣賞這跨海大橋的雄偉壯觀。
  • 廣東最長跨海大橋汕頭南澳大橋預計月底貫通
    東側、西側邊跨的接連合龍,標誌著南澳大橋主體結構的關鍵安全環節全部攻克。至此,離全橋貫通僅剩主橋中跨最後2米,預計本月底前全橋貫通。   南澳大橋是廣東省、汕頭市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橋長約11.08公裡,其中橋梁全長9341米,連接線全長1739米,全線採用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的二級公路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