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耦合了黑碳(Black Carbon,BC)區域源追蹤方法的中尺度天氣-化學模式(WRF-Chem),對位於長江中遊的湖南湖北盆地(以下簡稱兩湖盆地)秋季(2015年10月)黑碳的分布、區域來源和日變化特徵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由於兩湖盆地所處地理位置及地形的特殊性,在不同的風場條件下,本地源和外來源對兩湖盆地BC的貢獻佔比變化較大。兩湖盆地秋季BC的來源主要有3種情形:1)北風控制下的傳輸型:地面風速大,BC質量濃度相對低,上風向源對兩湖盆地近地面BC的貢獻佔比達30.6%,其中汾渭地區的貢獻最大,本地源的貢獻佔比為61.7%。2)地面風速小、大氣穩定條件下的靜穩型:近地面BC質量濃度高,本地源的貢獻佔比高達79.6%。3)東北風控制下的傳輸型:本地源和外來源的貢獻共同使得兩湖盆地BC維持較高質量濃度,本地源的貢獻佔比為64.1%,外來源的貢獻主要包括安徽省、汾渭地區及長江三角洲的輸送。在垂直方向上,傳輸型的本地源貢獻佔比僅在300 m以下較高;靜穩型的本地源貢獻佔比較高,可延伸到1 500 m以上(本地源的貢獻佔比在近地面約為75%、至1 500 m約為50%)。在日變化上,本地源與外來源對兩湖盆地BC的貢獻佔比呈相反變化,夜間和早間本地源的貢獻佔比較高而外來源的貢獻佔比較低,午後本地源的貢獻佔比減小而外來源的貢獻佔比明顯增大;相對靜穩型而言,傳輸型的這一日變化特徵更為顯著。
關鍵詞:WRF-chem;源追蹤;黑碳氣溶膠;兩湖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