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有「缺失一環」,隨著朝陽鳥化石出土,缺環完整了

2020-12-04 歷史店

「達爾文進化論」稱得上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不過,達爾文進化論在鳥類進化史上,卻有非常大的一環缺失。沒想到,我國境內的一種鳥化石出土後,缺環就被補充完整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鳥是怎麼來的。根據生物進化理論來說,在恐龍時代,小型恐龍在體型龐大的恐龍面前,幾乎沒有競爭力。它們在陸地生存很難,於是一部分小型恐龍開始爬樹,隨後長出羽毛。不過這種生物還不會飛,只會在天空中滑行,這就是生物學中的「始祖鳥」。

緊接著,進化論後面就直接開始介紹現代能飛的鳥類……不能飛的始祖鳥,直接跳到能飛的現代鳥類,這也太突兀了吧?很多人都會問:始祖鳥是怎麼直接進化成現代鳥類的呢?換句話來說,始祖鳥和現代鳥類中間的進化過程,究竟是什麼樣的?考古專家不能回答。

這個事兒很明顯是個缺環,這個填補「缺環」的鳥,究竟長什麼樣?它的化石又在哪裡?生物學專家也是無法回答。

面對著疑問重重,捍衛進化論的生物學家們,也都是心急如焚,他們也想知道問題的答案。直到在1993年,遼寧北票市附近的四合屯農民楊先生,他發掘到一個近30釐米見方的鳥類化石,不僅完美地解答這個「缺環」說,更讓鳥類進化,露出了可以揭秘的曙光。

楊先生釆集到的這種鳥類化石,骨骼完整,羽毛清晰,更重要的是,鳥類狀態明顯,故此,很快就引起了考古團隊的注意。

遼寧省的地質考古隊,還有朝陽市的有關人員,他們組成了一個聯合考察隊,進駐了四合屯,經過三個月的發掘勘測,在大片大片的沉積巖當中,一個又一個骨骼分明、印跡清楚的鳥類化石被發現,考古團隊小心翼翼地拿著化石進行觀察,這圖案與農民楊雨山發現的鳥類化石品種相似,他們頓時欣喜若狂:找到寶了。

考古隊員在這裡發現了超過1000件鳥類化石標本,中國很快成為世界古鳥類研究的中心。而考古隊發掘出的最重要的鳥類化石,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可以說是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它不僅肱骨比橈骨長,而且個體與雞的大小接近,還長有3個帶爪的指,因為這種鳥類化石太重要,就被專家命名為——聖賢孔子鳥化石。

專家們經過研究孔子鳥所處的年代以及特殊的骨骼構造,發現孔子鳥就是「始祖鳥」的後一環,也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缺失的一環——由一隻會滑行的恐龍,到可以飛翔的鳥的過渡一環。

這個推測讓專家們萬分激動,他們深深地明白,孔子鳥的存在對生物學來說,有多麼的重要,所以專家們聯合其他領域學者,對孔子鳥進行了更嚴密的考察和研究。

始祖鳥和孔子鳥經過對比,結果表明:始祖鳥的化石具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口有牙齒,尾由18-21個分離的尾椎骨構成,前肢有3枚分離的學骨,指端具爪。當然了,也有非常明顯的鳥類特徵:有羽毛,有翼,骨盤為「開放式」,後足具4趾,3前1後,但它只能滑翔,不能飛行。而「不能飛行」正是達爾文鳥類進化論缺失的一環。

孔子鳥的解剖特徵卻很好地彌補了「可以飛行」這一點,它雖然保留了始祖鳥的特徵:如雙窩型顱骨等,但是鳥類特徵進化得更明顯:它不僅有尾綜骨,還進化出了無牙的喙部,有翅膀,有羽毛,簡直就是始祖鳥的升級版,也是無限接近現代鳥類的進化版。

這項科研成果明確地告訴全世界:孔子鳥填補了達爾文進化論——關於鳥類進化缺失的重要環節。

為了能夠更全面地認識孔子鳥,專家又從鳥類生活習性、鳥類羽毛的進化特徵等方面進行研究,結果無一例外地得出結論:「始祖鳥→孔子鳥→現代鳥,這就是鳥類進化論的全過程!」

孔子鳥的存在已經被學者們承認,孔子鳥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世界考古界的認同。不得不說,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孔子鳥,直接打破了始祖鳥一統天下,鳥類進化論研究,一直固步不前的「尷尬」局面,孔子鳥化石,讓國內乃至世界的關於進化論的研究,不僅變得全面,而且更充分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達爾文進化論不再站得住腳
    直到達爾文說你家老祖宗可能是猴子來的,這倒是不少人信了。不過別急,現在有很多證據證明你家老祖宗不是猴子來的。其實就連達爾文自己都說「如果可以證明有任何複雜器官不可能通過無數、持續、微小的改變形成的話,我的理論將絕對失敗。」
  • 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響徹2009
    特展包括圖片展和化石展兩個主要部分,其中圖片展包括達爾文與「貝格爾號」(小獵犬號)、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人類的進化、進化論的進化等主題,展出了80餘張反映達爾文生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圖片,也包括對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具有重要影響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的大幅路線圖。化石展以「生物進化的化石實證」為主題,向觀眾推介了8種典型的過渡型生物的實體標本或骨骼化石。
  • 飽受爭議的達爾文進化論,到底有哪些問題?
    註:本文只是列舉達爾文進化論的一些不足之處,並非反進化論。達爾文在達爾文進化論創立後的140也確實,達爾文進化論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達爾文進化論過分強調進化的「漸變性」,也就是說,自然界的進化是連續的,不存在跳躍性,生物經過漫長的的演變,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等生物進化為高等生物。
  • 在化石面前崩潰的達爾文進化論,物種起源之謎
    就在我們以為關於「進化論是否正確的爭論」早就結束的時候,似乎我們錯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不能完全解釋物種的起源。缺失的化石達爾文認為,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從它的祖先進化出來的,是一個經過無數個中間形式的漫長而漸進的過程。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肯定存在數千種處於這種中間形式的生物。
  • 達爾文進化論:欺騙了整個世界200多年
    人類進化的現代理論認為,人類和猿來自於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的同一個類猿的祖先。這一理論指出,通過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結合,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產生並形成今日所見的各種族,而現代類人猿則有一個獨立的進化途徑。也許進化論最有名的支持者就是查爾斯•達爾文(1809 - 1882),他著有《物種起源》(1859)來描述他的進化論。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今天,筆者要帶大家看一看我們從小學到的生物知識,「生物進化論」,也是目前的唯物主義世界頗為主流的一種人類起源的假說。當然目前為止也只是一個假說而已,沒有完整全面的證據能夠確切證明「生物進化論」的真實性,畢竟人類的科學也就是隨著一個接一個的假說被提出和推翻的過程中慢慢完善和進步的。
  • 達爾文進化論又一證據:巴拿馬的猴子學會了使用工具
    十九世紀中後期,達爾文通過青年時代的遠遊以及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實踐證據,創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達爾文認為,生物之間存在著生存爭鬥,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的選擇。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種類由少到多地進化著、發展著。
  • 100多年過去了,為何達爾文的進化論仍是假說?
    達爾文的進化論假說提到進化論,人們都會想到達爾文,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事實上是「假說」,因為它缺少很多關鍵性證據,而這些證據,恰恰是證明物種是進化而來的關鍵。那麼,無法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 從達爾文到進化論
    說起恐龍讓我想到的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進化論的起源、發展、衍生,直到今天我們都無法確定,究竟是何時開始有的人類、何時有的生物。人類的起源到底是該相信進化論還是神創論呢?科學家與哲學家的PK一直持續至今,最後……誰將取得勝利呢?
  • 達爾文進化論遭到質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許只是一個謬論
    在現代文明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那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有的生物都是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步一步進化到今天這個程度。換句話說,在今天還活著的所有生物,都是戰勝了自然法則的勝利者。達爾文的進化論,影響了人類對生命起源探索近200年的歷程。
  • 中國遼西——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填補完善達爾文進化論的寶地
    了解生物考古以及喜歡化石的朋友對遼西古生物一定不陌生。這裡是享譽世界的中生代珍稀生物化石富集地區,是世界自然遺產珍貴的一部分,被譽為「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聚寶盆」。這裡不但是生物考古學極為關注的地方,也是化石收集和收藏者嚮往的寶地,並且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遼西生物化石產業,這些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少見的。那麼為什麼遼西地區有著如此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呢?還得從這裡獨有的生態環境條件以及化石形成過程說起。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上)
    實際上關於進化論的理解,我們接觸到的內容裡,有很多廣為流傳的錯誤,比如:生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這就是個典型的錯誤;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也多少有一些誤解,或者是進化會讓生物越來越完善。這幾種觀點雖然都有問題,但它們仍然屬於支持進化論一派的觀點,因為進化論畢竟不是用數學語言描述的,所以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從文字中理解一部分他們願意接受的內容。所以等到最終傳到我們耳朵裡,進化論裡難免摻雜了很多個人的理解。
  • 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致命漏洞,人類或一直都被誤導,你相信嗎?
    因為在19世紀,人們對自然科學有著極高的興趣,特別是地理學科的發展,讓「博物學」變成了最熱門的領域,達爾文便是眾多那個時代特有的「博物學家」之一,他和眾多博物學家之一,跟隨著船隻去往世界各地,每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達爾文就會收集各類新奇的動物,一方面來製作標本,另一方面,也通過挖掘化石,來豐富自己的素材寶庫。
  • 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遼寧巨龍化石
    朝陽鳥化石地質公園遼寧巨龍化石吉石近年來,隨著朝陽考古挖掘的許多重大發現,還有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朝陽被稱為「龍源之地」,已成共識。這不僅令我振奮和自豪,也引發了我在家鄉找龍的強烈願望。但是,史料上記載,朝陽在漢代就有「黃龍亭」的地名,也許這是當時取名「龍城」的歷史根據。《山海經》中提到了很多龍,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純粹的神獸龍,只能供神人役使,另一類是「1、1嫁接重組」。在甲骨文中我們找到了龍,僅「畫」出的「龍」(龍)字,就有百八十個。做細緻研究,《山海經》和甲骨文中的龍,與朝陽這個地方都能聯繫起來。
  • 未發現過渡類型的化石,足以顛覆進化論嗎?
    這真的意味著進化理論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嗎?其實不然,過渡類型的缺失確實足以顛覆達爾文時期的進化理論(漸變論),但在現代進化理論中,這種情況對進化論的影響發生了180度的大反轉。自拉馬克—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問世至今一個半世紀以來,進化論隨著一些自然科學學科的發展,尤其是生物學中的遺傳學、細胞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有了較大的發展。
  • 中國發現五億年前的「四不像」化石,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錘
    這種蝦形化石長有五隻眼睛,同時還具有類似當時海洋中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捕食「大鉗子」和我們熟知的節肢動物(如蜘蛛、蜈蚣、螃蟹和蝴蝶)的多種特徵,被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名叫「章氏麒麟蝦」,它是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 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
  • 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缺陷:為何現代猿猴進化不成人了?難道是太安逸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提出來的觀點。雖然《進化論》中的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不是很能站住腳跟,但還是對我們人類研究生命的起源有了很大的幫助。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就把這個《進化論》當做是人類的出現和發展的依據。在《進化論》中,達爾文認為物種是被自然選擇的。
  • 刺向達爾文進化論的匕首――中國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達爾文2.進化論的硬傷-中間環節在進化論裡面因為他知道他的這套進化論必須是連續、無數微小的漸變進化,根據他的理論,必然在動物化石上有物種之間進化的中間環節。比如貓和狗,就應該有既像貓又像狗的中間環節化石,叫「均變」理論。如果沒有,那就是「災變」,跳躍式的突變,從一個物種突然跳到另一個物種,這已經是創造論了。他必須站在堅信「無神」信仰的立場上,繼續把他的道路走下去。
  • 推翻達爾文進化論!南極發現6億年前的小人化石,和人類有關聯?
    文/仗劍走天涯推翻達爾文進化論!南極發現6億年前的小人化石,和人類有關聯嗎?人類的起源是一個謎題。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解決大部分人類對於自身起源問題的疑惑,可是很顯然,如果人類的起源僅僅只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的話,可能就會非常的不專業了。
  • 「史前文明」被證實,達爾文「進化論」或被推翻?看看考古新發現
    說起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肯定非常熟悉,並且引以為真理。客觀的說進化論是目前科學界的一種主流思想,不僅解釋了人類的起源,而且還用來指導我們人類對於自然的思考。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存在著絕對,即使是進化論這樣的真理,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自進化論誕生以來,各類學者一直都在尋找其漏洞,而且還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