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的時間鉗形戰術,如何幫你突破個人成長瓶頸,職場創業困境?借假...

2021-01-15 騰訊網

刷完信條,感覺我生鏽的腦袋被人砍了一刀,牛頓時空觀帶來的頑固線性時間思維被徹底顛覆,有了一些關於時間鉗形戰術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一共分為4個部分:

一,信條魅力:逆時間影像衝擊突破思維慣性品味時間鉗形戰術

二,信條有瑕疵的科學邏輯:「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1,科學邏輯說明

2,逆向世界設定

3,時間反演與熵減

4,多宇宙MWI、高維、虛時間

5,過去發生的就一定發生、自由意志、祖父悖論、分形自指、因果同時

三、三個時間鉗形戰術:請把時間線性思維更新為無限可能思維

四、時間鉗形戰術模型,對你個人成長,職場商戰有啥神妙的用處?

1,空間上、人群上、心智上的時間鉗形戰術

2,正向時間鉗形戰術

3,逆向時間鉗形戰術

4,從有的角度:無限可能思維版的時間鉗形戰術

5,從空的角度:佛教無我版的時間鉗形戰術

6,借假修真:重新創造你的全新未來

一,信條魅力:逆時間影像衝擊突破思維慣性品味時間鉗形戰術

諾蘭的信條一出天下驚,因為硬科幻實在是邏輯難懂,不光觀眾看傻了,影評人也看傻一片。能把邏輯搞明白的影評的標配都是三刷,多角度多人物多場景,做思維導圖加視頻正反梳理時間線人物線,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這部片子帶給我最大震撼觀感的就是逆時間行動的畫面,這個在平時是很難去想像出來的。

這個影像的巨大衝擊帶給我突破大腦思維慣性,平常因為認知遮蔽、思維慣性、所知障,信息繭房等,人是很難突破思維局限的,這部片子絕對可以給我們生鏽卡住的腦袋一記重拳。

我這裡就不重複理科大神們的思維導圖了,也不聊劇情細節,請自己三刷。我只重點說一個點,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個點,時間鉗形戰術。

這個詞是諾蘭發明的,「鉗形」是軍事術語,就是我方於兩個方向向敵方進攻,迫使敵方兩面作戰,諾蘭在這裡給你換了一個概念,兩個方向,是兩個不同的時間方向夾擊,正向和逆向一塊夾擊?

你品,你細品,是不是感覺腦子不好使了?

這個概念特別有味道,我這裡就要聊聊時間鉗形戰術,對你個人成長,職場商戰有啥神妙的用處?

二,信條有瑕疵的科學邏輯:「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1,科學邏輯說明

為了說明這個複雜的概念,我們得稍微聊聊這部片。

諾蘭請的科學顧問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諾蘭表示,他讓基普·索恩(Kip Thorne)看了腳本,確保大部分設定符合科學:「儘管科學上,熵的反轉不等於時間的反轉,但理論上,如果你可以顛倒某個物體的熵,那麼也可以顛倒該物體的時間,因此這個故事還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上的。」

所以請注意,信條畢竟是電影,就跟你平時看的綜藝全是對臺本一樣,電影的科學邏輯不要深究就好。

信條涉及到了許多科學邏輯,在科學界,暗物質暗能量、宇宙起源、時空、意識、多宇宙理論、熵減等問題,其實並沒有徹底搞清楚,所以大家還是不必深究,因為無論你多牛,你要死磕深究的話,也是絕對搞不清的。

你只能理解導演在他的科學邏輯下告訴你的邏輯,但是要切記,不代表導演的邏輯就是對的。

實際上科學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你也很難說誰是錯的。

2,逆向世界設定

在電影的逆向世界裡,有如下設定:

呼吸器:角色需要帶著氧氣面罩才能呼吸。

逆向物質:角色帶到逆向世界的物品,實際上就是正常物品經過了轉換之後的形式,比如逆向材料製成的子彈,子彈不是發射而是接住。

逆向時間膠囊:未來與過去的溝通介質,由於是逆向物品,所以物品在未來埋下之後,會被過去的人發現。

特殊服裝:在逆向世界難免會與過去的自己遇見,與「另一個自己」接觸會導致自我毀滅。

語音信息:聽不懂逆向世界的語言怎麼辦,電影裡你發的簡訊、郵件、語音記錄,還有監控錄像,都是發往未來的信息。角色可以隨時查閱這些信息,獲悉目標過去的動態,從而逆行時間。

在逆時間的設定中,只有像「倒帶」一樣逆向行動才需要帶氧氣罩,並非只要是回到過去的人就需要帶氧氣罩,而這是諾蘭方便大家判定逆向與否的標誌。

所以,處於逆向世界的人,要再次進去「U型門」轉換一次,才能「正過來」,這才是與所處的世界同步,才算是真正的「回到過去」。

3,時間反演與熵減

《信條》裡的時間逆流與一般現在回到過去完全不同:它倒轉了一切事件、動作。倒退走路,倒退說話,萬物先有結果,再有原因。

時間逆流也並非簡單的倒帶,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

時間逆流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時間反演。時間反演這個詞來自量子力學,原術語的全稱是「時間反演對稱」,指空間坐標不變,時間坐標反向。時間反演是一個比時間倒流更複雜更有趣的概念,所謂的正反因果,只是一種幻覺。

在物理學中,基本的物理規律,在過去和未來都表現不出差別。也就是說,對於基本物理定律,時間是正著走,還是反著走,都沒有區別。

時間反演在宏觀世界並不對稱,因為熵增。但在電影設定裡,熵減=時間反演。

4,多宇宙MWI、高維、虛時間

在信條的設定裡,空間坐標不變,時間坐標反向。

所以第一個要否決掉的就是用多宇宙理論去理解信條。多宇宙理論的提出者埃弗萊特眼中有一個量子世界:整個宇宙是一個總體的波函數疊加系統,裡面包含了很多個疊加態的 「子世界」 。

但是這裡的空間坐標不變,逆時間回去的人,與正向時間的人,處在同一空間。

但是兩個人並存,也難免讓人想像是多宇宙。

第二個要理解的就是逆時間是時間高維嗎?

因為以前談高維,談得多的都是空間高維。

我們身處的四維時空就是三維空間一維時間,高維通常是加一維空間,變成四維空間一維時間的五維時空。

但是這裡我們討論,更多是時間高維,或者叫二維時間,這個邏輯要理順不容易。這裡時間反演嚴格來說,也並不是二維時間。

請注意,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是一體相互轉換的。所以割裂理解高維都是錯的。有的時候我們談多維,只不過是為了方便表達和理解。

同時我們要知道,這個時間反演與時間正向的概念,與霍金的實時間虛時間也不一樣。它就是一種電影設定。

5,過去發生的就一定發生、自由意志、祖父悖論、分形自指、因果同時

電影始終在強調,過去已經發生的無法被改變。正如一開始科學家蘿拉所說的,你能抓住子彈,是因為它已經被你抓住了。

但正反派雙方都是是回到過去幹預一些事情,那麼如何理解「過去無法改變」呢?

在結尾,尼爾表示一切都已註定,兩位戰友,一個正向朝著未來進發,一個將要逆向,朝著過去前進,等待他的結局我們早已知曉。所謂咫尺天涯不過如此,他們在時間的洪流中擦肩,就此別過。但這並不是永別,尼爾告訴主角,我的結束是你的開始,我們的友誼之路只走了一半,是你在未來招募的我,並說出了全片最讓人動容的話:我在起點等著你。

片中,主角數次想通過熵減逆時間回到過去,改變事情的結果,但尼爾阻止了他,包括最後令人惋惜的告別:尼爾知道自己將要赴死。

「換個選擇會不會改變結局?」

「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這是世界正常運轉所需的信念,而不是我們逃避的藉口。」

「這是宿命?」

「是現實。」

這可能是觀眾最難理解的地方。

如果一切都是註定發生、無法變的,那麼這場末日危機一開始就不會存在。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說:宇宙現在的狀態就是過去的結果,也是未來的原因!

事物一切的發展都應該是確定的,但這又與自由意志發生了衝突。

當男主看到了逆子彈,他所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人還有自由意志嗎?」

這個問題戳中了《信條》的核心。

假如角色回到過去行動,是否會影響未來結果呢?電影的答案很明顯,否定了主觀意識對隨機因素的影響。

人的自由意志和行為,無法改變因果。

就像祖父悖論,一個顯而易見的矛盾是:假如未來人毀滅現在,豈不是等於殺掉祖先?

影片沒有解釋,尼爾也只是給出了一個猜測:他們不在乎。

尼爾也表明立場:這就是悖論。沒別的。

他的言論,基本也代表了導演諾蘭的觀點:祖父悖論與上面自由意志一樣,不是本片的重點。

如果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切都是一個循環,那這個循環又是由哪裡開始,由什麼決定的呢?你會發現有點分形學自指的味道,整個一個自指循環。

《信條》所呈現的,一旦因是確定的,那果便是確定的,只要果存在了,那因也一定會產生。由於時間的反演,加上分形自指,因果相互自指,我們就可以推出因果同時。這個也是佛教裡的經常提到的圓融因果。

諾蘭的作品,整個一個分析下來,你會發現他是不屑於說服你相信一個設定或者邏輯細節的。

「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三、三個時間鉗形戰術:請把時間線性思維更新為無限可能思維

《信條》裡一共有三個時間鉗形戰術,跟俄羅斯套娃一樣。

第一個時間鉗形戰術:高速飆車奪取鈽241。

第二個時間鉗形戰術:鷹山之戰。

第三個時間鉗形戰術:男主自己分形自指,鉗形自己。

【鉗【鉗【鉗形1】形2】形3】

為什麼說要把時間線性思維放棄掉?或者說要把線性思維放棄掉?

因為你要理解至少有兩個你同時存在,一個現在的你(正),一個逆時間的你(逆)。

大哥,你至少可以想像你有一個分身了。這個分身可以在你的人生所有時間線上來回折騰移動。你要是想像力豐富,你有無數分身啦。

你的思維就完全不能跟以前一樣啦。

請把時間線性思維更新為無限可能思維。

以前我們的時間就是牛頓時空觀,時間的長河奔騰向前。

現在不一樣了,有無窮個逆時間的你和你的朋友,在你生命中發生的所有事,都可以改變。

所以不要用線性思維思考,要用無限可能思維。

你可以直接與未來的你和你朋友對話,讓未來的你和你朋友幫你就好。

你也可以讓你的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直接與未來對話,讓未來的你去幫他。

你分分鐘都是男主上身,直接用第三個分形自指的鉗形戰術,鉗形自己一把啦。

四、時間鉗形戰術模型,對你個人成長,職場商戰有啥神妙的用處?

想像是美妙的,現實是殘酷的。

沒有時間之門,以上夢想又怎麼實現呢?

忘了電影有瑕疵的科學邏輯,我們就用時間鉗形戰術這個概念,來聊一點啟發。

1,空間上、人群上、心智上的時間鉗形戰術

還真有。

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就是一個好典範。

大劉三體的降維打擊,也是一個好比喻。

空間上:

中國現在許多出海創業者在印度、東南亞等市場操作,就是類似的操作。,

比如以前逛商城,後來逛淘寶,現在看直播。

人群上:

我不出海,我空間上就在國內市場,改變用戶人群,比如拼多多、快手。

心智上:

還可以改變心智,同一個用戶人群,改變心智,創造新消費。比如直到今天,仍然震撼我的吃播。

2,正向時間鉗形戰術

這裡我要分享的時間鉗形戰術模型就是:借假修真,重新創造你的全新未來。

核心思維:從有的角度,無限可能思維;從空的角度,佛教無我。

正向時間鉗形戰術:第一性原理、戰略破局點。

逆向時間鉗形戰術:動態終局思維、時光機逆向推演。

來,一條條講。

先看看正向時間鉗形戰術:

也許你是個大學生、職場人,遇到難題,對未來很迷茫,不知道幹啥,找不到方向,很痛苦,但是找不到方法,也不知道未來怎麼樣?

算命吧,星座塔羅吧,都是模糊開放式信息,多算兩次,發現不一樣,不知道信哪個?

也許你是個創業者,面臨絕境,用盡辦法,看不到希望,信心奔潰,不知道要幹嘛?

請教大佬高人吧,大部分都忙只能簡單聊聊,深度線下溝通都很少,多溝通幾個,發現思路矛盾不一樣,每個思路都要去試驗啊,執行也是困難重重,還是很難解決。

所以看完信條,懂了時間鉗形戰術,就不要太灰心,來試試正向時間鉗形戰術。

用演繹法先找到你的第一性原理,用第一性原理去找到你面臨困境的戰略破局點,舍九取一,抓住一個點集中精力去突破。

好了,有人會說,大哥,就這些玩意兒我都用過了,找過一些破局點,沒有正反饋跑出來啊,找不到那個一突就破的點啊。

3,逆向時間鉗形戰術

那我們試試逆向時間鉗形戰術:

動態終局思維,所謂終局思維,是用未來的眼光來看待今天所做的事。也就是說,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想一想你希望在5年、50年後這件事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帶來什麼結果,然後倒推回來,落實為今天的行動方式。

曾鳴就說過,終局錯了,所有都會錯了,因為方向會錯掉。三國演義裡,當時劉備沒有地盤就是因為不了解終局,而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明確的說三分天下是終局。曹操不信,就有赤壁之戰的教訓。劉備不信,就有火燒連營的慘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是趨勢和終局。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是先看這件事情的終點在哪裡,這件事情最後的市場大概有多大;其次分析誰應該能做成它,做成它的人應該長什麼樣子,他又具備了什麼樣的條件和資源;最後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戰略戰術。

創業者需要特別的安靜和謹慎。不能被衝動帶著走。要知道你需要面對那些隨時可能浮現出來的被掩蓋住的風險和苦難。

這個終局思維,難點在如何確定終局的樣子,這取決於很多因素,有認知層面的,有環境層面的等等因素。所以對於你而言,可以嘗試思考終局,但是隨著你自身認知水平的提升,個人環境的變化,再次思考終局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個終局是動態的,這就是動態終局思維。

有了這個未來終局,我們就可以時光機逆向推演。

這個終局,我們看得到。

中國的現在就是東南亞許多國家10年後、20年後的終局。

行業公司裡的老前輩就是5年後、10年後你在這個行業這個公司的終局。

終局加上時光機逆向推演,加上之前提到的空間上、人群上、心智上,各種降維打擊,就可以幫你構建逆向時間鉗形戰術了。

好了,有人會說,大哥,這些我也都用過了,可是現在世界變化太快了,行業變天可能只要一天啊,終局看不了啊,你看之前印度的創業者被封殺不就是最慘的案例?

4,從有的角度:無限可能思維版的時間鉗形戰術

所以還有一個無限可能思維就要用上。

把眼睛放開,不要總認為自己缺錢、缺資源、缺人。把自己未來的確定方向想清楚,你到底需要什麼東西,然後再去爭取。一件事情只要你想得足夠清楚,當你具體實施的時候,會發現外面所有的條件和錢都是為你而準備的。

別人的用戶就是你的用戶,別人的公司就是你的公司,別人的資源都是你的資源,

你直接用就好,不必非得辛辛苦苦去變成你的。不必去公域池裡撈用戶,變成自己的私域。不必去跟別的公司競爭,所有公司都是你的合作夥伴,所有一切為你所用,所有的一切都在分形自指鉗形裡。

5,從空的角度:佛教無我版的時間鉗形戰術

那我們從空的角度,用佛教無我的概念再來理解。

無我這個概念很恐怖,許多人害怕。因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一切得有一個承載的主體,我。然後佛教說,這個我不存在,你說恐怖不恐怖。

你辛辛苦苦,不過就想功成名就,事業輝煌,然後培養你那親愛的兒女,也就是親愛的神獸小冤家,然後把你的億萬家產留給他們。

居然連你都沒了,更別說億萬家產了。

許多人害怕佛教,因為好像會讓人失去自我。

因為我們一般普通人,自己辛苦一生,總得有一個獲得感,得到金錢、物質、友誼、權力、榮譽、愛情等等,

到死了總想著把子女培養好,遺產留給子女。

但是突然佛教說自己這個我本身是虛幻的,這個所有一切的根基,基石假設,元起點,被摧毀了。

這讓人太難受了,不光是我的錢、我的權力,我的外在一切被摧毀了。

連依附在我身上的,我非常篤定的,知識、學識、認知、能力、經驗、回憶、視野、歲月磨練的滄桑,這些伴隨我一生,別人搶不走的東西,也全部都被摧毀了。

怎麼可能相信?

所以宗教都需要信仰,這種事,既無法證偽,也無法證明。等到你能證明的時候,你已經是一個信仰宗教的人。

就跟科學上宇宙萬物的本體,比如宇宙起源假說之一的大爆炸和慢滾暴脹理論的奇點假說,時空俱無,一切實驗觀測沒有。連物理學家最為篤定的數學公式,也沒有。

對於科學假說,你只有三個選擇,信、不信、半信半疑。

就跟哲學上本體論認識論,從帕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到洛克、貝克萊、休謨,搞到康德黑格爾,最後發現,搞不清楚了,就搬出一個哲學上帝或者類似概念出來終結一切邏輯。

歸納法演繹法都失效,一切邏輯無用,只能用哲學上帝或者類似概念來救場。

對於哲學體系,你還是只有三個選擇,信、不信、半信半疑。

所以理解無我非常難,更不用說證入無我的境界。

從有的角度,無限可能思維;從空的角度,佛教無我。

這裡已經不是線性思維了,所以才能破除思維給你構建的頑固認知牢籠。

所以在現在這個階段,創業的你還執著你的公司,職場的你還執著你本人的職位啊薪酬啊行業啊,但是請注意,一旦理解無我,讓你放下這些,把你自己化為零,把你自己奉獻出去。

創業是要服務好用戶,不一定要你的公司去服務,其它公司也可以。說不定你耗盡心力,服務不一定很好,而且重複造輪子,還不如公司倒閉關了好,站在市場的角度,就是優化,對整個世界更好,幹掉腐敗組織,幹掉臃腫的肥肉,你的公司就是那坨肥肉腐肉。

職場和個人成長也是,你在這個位置上職位上行業裡,不是最優最合適,裁員裁掉更好。給你狠狠一擊,然後讓市場把你優化到最好。

5,借假修真:重新創造你的全新未來。

我想聊聊諾基亞,諾基亞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直是一個負面典型案例。

如果站在芬蘭國家的角度,諾基亞手機業務倒下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芬蘭有400個創業公司起來了。

如果站在個人的角度,就是一次跳槽或者創業而已。

所以諾基亞的手機業務積累下來的東西,比如人才與產業,有沒有消失?並沒有。

有許多企業家有一種幻覺,老覺得自己了不起,你看我估值多少,你看我世界五百強排名多少,稅收多少,解決了多少就業,做了多少貢獻,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其實全是幻覺。

有時候你自己覺得,自己創立的這個很成功的企業如果死了倒閉了,對世界與員工有巨大的損失,未必。

你的企業倒閉了,對世界對市場對個人來說,只會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我們用空觀就知道,這些企業家的企業如果倒閉,對世界對市場而言,並沒有任何不同。因為企業本身就是個幻象,組成企業的各種人事物因素條件,在市場中全部存在。所以這些企業家的企業倒閉了,新陳代謝一下而已,這些因素一組合,還會其它新的企業冒出來,服務用戶服務得只會更好。

對個人來說,企業倒閉帶來的失業困境,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用一次跳槽或者創業來改變現狀,爭取得到更好的機會。血液多流動,才能更健康。對於不喜歡挑戰的人來說,用一個巨大的困境來反向幫助自己成長,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細胞想永遠不死,不搞新陳代謝,就會變成癌症。

2016年各大公司財報顯示,全球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華為收入751億美元成為行業第一,諾基亞收入249億美元排名第二。手機雖然失敗,但在通信設備上,諾基亞非常成功。

手機失敗了,不能說諾基亞就失敗了,繼續努力,藉手機失敗了這個假象修真,修諾基亞的競爭力。

同樣,對於個人,你創立的企業倒閉了,你的工作丟了,你不會失敗,繼續努力,借這些假象,借世界這個假象,修真,修你的內涵。

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個相,都是修行的對境,都是修行假借的相。

人類馴養貓狗,貓狗也在馴養人類。

你創業有個公司,你就被公司束縛了,

你職場能力強經驗豐富,你就被經驗與能力束縛了。

你最得意驕傲之處,功成名就之處,是你的束縛牢籠。

你最失意落魄之處,低谷至暗時刻,也是你的束縛牢籠。

只有打破這個,只有無我,只有無限可能思維,只有借假修真,才能讓你的人生無限可能。

請在現在的你,在與未來的你之間,構建一個時間鉗形戰術。

改變你的線性時間思維,重新創造你的全新未來。

6,高旻的香,臨濟的喝 | 中國第一禪堂修行日記

7,來,吃個橘子再成"藥神"。修行成神你得會吃三個橘子!

8,小米上市,雷軍心裡的這一粒米,終於成了須彌山。你不知道的是,一共有三粒米。

9,佛系小喇嘛眼裡的世界盃,看球是正事!看球是一種修行!

10,宇宙、人生、終極第一性原理

相關焦點

  •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 電影信條裡的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除了那場奪取時間武器的戰鬥使用了「時間鉗形戰術」(10分鐘)之外,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場歷經幾十年的「時間鉗形戰術」。只不過一個是正面戰鬥,而另一個是諜戰。而藍色小隊是逆流時間線,所以他們開始戰鬥的時間點是12:10分,不過對於他們來講,時間是倒計時的,所以戰鬥結束之後的時間點是12:00,(紅隊開始進攻時間點),這樣得到的關鍵信息將會交給紅隊。如果你是一位紅隊的士兵,在你開始戰鬥的時候,你會發現藍色小隊正在「倒退著撤退」。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我們今天就來試著用最簡單的邏輯幫大家解讀一下《信條》,便於各位影迷在回味影片或者二次觀影的時候能更好地欣賞它。(本期內容含劇透,請謹慎閱覽)在介紹電影之前,我們還是得提一下影片的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如果你感覺這個名字陌生,不要緊,因為他之前是打橄欖球的,不認識很正常。但作為一個觀影多年的影迷,你一定知道他的父親——丹澤爾·華盛頓。
  • 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又出新片了,這部《信條》是一部融合了時間逆流諜戰片,非常燒腦,建議觀看前最好了解以下3點物理知識,否則可能一臉懵逼。真香警告,學渣勿入。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影片中的時間逆流恰好就是由於逆熵所導致的。時間本來就是讓人從有序(出生)走向無序(死亡),逆熵恰恰相反,這也詮釋了為什么女主在正向世界受到了槍傷,到了逆向世界傷口一周之內就能自動癒合。
  • 《非線性成長》告訴我們:面對諸多不確定 儘早開啟第二曲線
    嗨你好,我是天賦優勢教練關稚甯,也是30天高效閱讀30本書的終身成長踐行者,希望我的讀書筆記能讓你有興趣多看一本書,有意願和我一起行動,找到更真實的自己,過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眼中應該有的樣子!跌宕起伏的2020,讓很多人措手不及,也讓一些人有了新的突破。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無數影迷年度期待的《信條》終於上映了。這是繼《敦刻爾克》之後,時隔3年諾蘭重返大銀幕之作。這也是今年全球電影市場復工以來,被寄予眾望的一部頂級大片。 時間,是科幻最古老的主題之一。諾蘭被稱為「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信條》,每一部都探索了一種時間的呈現方法。
  • 專注一個職業遇到瓶頸?第二職業曲線助你獲得可持續性的平衡發展
    如何實現職業發展"第二曲線",獲得可持續性的個人成長01"第二曲線"到底指什麼,為什麼可以用於未來職業發展?幫助職場人突破單一職業的束縛美國未來學院院長揚 莫裡森1996年提出了"第二曲線"理論為個人職業道路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
  • 【魔百和好劇分享】《信條》終於來了!錯過了院線的發燒友快來~
    關於時間,《信條》的設定是不能念個咒語直接回到半小時前,你只能在當下時間點位逆轉,順著時間軸逆流而上。影片中時空逆轉的原理,和時間穿越本質的區別是,時間穿越是瞬間進行,而影片則是真實時間的逆轉。理解了這個設定,基本上理解了《信條》。至於其中如何利用熵增/熵減原理進行逆轉無需糾結(因為真的糾結不來)。弄清了大設定,我們就可以看看它是如何參與敘事了。如果說《星際穿越》裡,時間是一堵穿不透的牆,《致命魔術》裡,時間是一本翻來覆去的日記,在《信條》中,時間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信條》與時間之謎
    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9月4日起開始上映的電影《信條》(右圖)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不但讓時間實現了倒流,並借男二號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之口,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實;即便時光倒流,你只能改變進程,但無法改變結果。看完《信條》後,媒體從業人員趙琳說:「沒看懂。」
  • 諾蘭《信條》:新奇的熵減世界,深刻的倫理擔憂
    一個熵減世界,一個倫理困境。看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欣賞他構想的這個熵減世界,實際上,你需要準備兩點:1、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個基本的了解;2、對諾蘭的敘事風格有個基本的了解。電影主題就是討論這種「萬一」,也就是技術突破帶來的倫理困境:未來世界的掌權者,希望將人類遷徙到過去的地球生活。但是,時間線上的逆行者,也就是熵減世界的人,遇到正常熵增世界的人,是要雙雙湮滅的。如果要實現這次遷徙,未來人類就要對現世人類進行清洗。
  • 李易峰實力演繹「職場菜鳥」成長記,向小人物致敬!
    演活了職場菜鳥的那種笨拙、惶惑、卑微和堅持。從顧耀東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職場新人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以及如何應對。01職場新人,別犯顧耀東式的錯劇情一開始,顧耀東作為東吳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上班第一天開始,就遭受了種種職場虐待。反思顧耀東的行為,的確有很多引以為戒的地方。
  • 「影評」《信條》與時間之謎
    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確實需要二刷時間是謎一般的存在,只能感知,無法觸碰。只有從計時器、進度條、一個人漸漸增多的白髮或皺紋上,才能察覺時間的存在與無情。時間永不停留。過去,已經過去;未來,不可預知。而現在,正在分分秒秒地流逝。我們為過去後悔,為現在焦慮,為未來恐慌。讓時光倒流,是人類的永恆願望之一,但從未實現過。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
  • 中年人的職場危機感為何如此強烈
    部門又招新人了,作為一個在職場耕耘了十幾年的中年人來說,時刻面臨著被年輕人替代的風險;公司又上馬新項目了,卻感到力不從心,無論是從觀念、還是規則,都感覺變得陌生了而無從下手,找不到著力點;公司遇到困境要裁人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大,萬一被裁掉怎麼辦?
  • 《羅織經》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
    都說職場如戰場,如果你還覺得這是道聽途說,那只能說你如職場不深,感受不到其中的小氛圍。其實職場包括的範圍很廣,比如官場、商場都是職場的一種。在職場說到底就是人與人打交道,你知道了怎麼與人打交道,才能在社會任何地方生存,甚至混出一番作為!
  • 你身上有什麼潛能,能讓你在職場快速成長?
    剛入職場,她工作十分積極,上級交代的任務都認真完成。工作之餘,她也經常將時間花在提升工作相關的技能上,但一直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貢獻。幾年下來,她的職位和薪資都在原地踏步。她覺得很不公平,明明自己這麼努力,卻得不到回報。
  • 職場的內捲化,藏著打工人的焦慮和老闆的經濟學
    職場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進不去。 困在「內捲化」裡的員工,和不斷精簡提效的企業主,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定位僱傭關係,突破當下的就業困境? 就業持久戰,打多久?戰什麼? 今年是一個不設經濟目標的年份。
  • 當你遇到職場困境時,不妨看看這三條建議
    職場中,我們總是會遇到迷茫和無助,鼓勵的話太多,而前方的路途漫長,不知究竟哪條路才能通向自己理想的未來。 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數會遇到的職場困境:現在的選擇對嗎?自己的定位準確嗎?
  •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表示...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信條植入,似夢非夢當一切「全景解析」式影評都在圍繞「時間鉗形運動》裡飈起「時間鉗形運動」「熵減」「祖父悖論」等詞組之時,心裡會不會湧上往昔憑此獲得的甜頭?如若拋棄一切高速高能、玄之又玄的臺詞再次「浸入」《信條》,你「感受它」的門檻,其實只剩下「一切相反卻整體守恆」的設定及基本的「穿越劇」常識。在避免劇透的情況下,《想見你》或《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就是對全片龐大設定的最佳概括。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日本顧彼思管理學院鈴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論》一書,針對圍繞利益取捨的問題,解析了職場中的「囚徒困境」,對如何進行商業投資、職場擇業,還有發展人際關係等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什麼是職場中的「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原型取材於一則警方審問強盜的案例。在互相被獨立告知的情況下,擺在強盜面前只有三條路,三個結果。
  • 30歲企業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期
    會議主題:30歲企業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期  會議時間:2008年6月14日  會議地點:北京市世紀科貿大廈九層會議室  主題演講:30歲經理人提升的六大瓶頸  精彩摘要:他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