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
微信ID:Notesman
今日筆記俠客 | 筆記俠 責編 | Even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
商業模式的概念是什麼?
哲學觀、方法論、三大利潤律又是什麼?
在商業模式使用心法上,企業經常出現哪三類錯誤?
勞莘專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新經濟時代強大的理論武器,在本專欄前面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商業模式的概念、哲學觀、方法論和三大利潤律等,這些內容如同該武器的內功心法。而練武之人,現在也就是我們的企業只有熟練掌握心法,在出招時才能行雲流水、水到渠成。
一、商業模式、哲學觀、方法論、
三大利潤律是什麼?
在概念環節,我們介紹了商業模式的研究對象。商業模式研究的是從資源到價值的轉化模式,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乃至同一公司的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種類是無窮無盡的,人類對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永無止境的。
哲學觀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商業模式的哲學觀是提高資源向價值的轉化率,這也被稱之為衡量真正商業模式創新的標尺。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進化是有特定方向的,也就是資源向價值的轉化率將會不斷提高,這是不以任何變化為轉移的根本趨勢。這種趨勢如同時間一樣,單向前進,永遠持續。
從長遠來看,資源向價值的轉化率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不斷提高,構成了社會經濟生活的進步。
企業無論採取了多少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手段,都不是構成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因素。衡量的標尺在於商業模式變化前後,資源到價值的轉化率是否得到明顯提升。
譬如同樣的功能價值,但用戶支付的成本比以往大大降低;
或是用戶支付的成本沒有變化,但功能價值大大提升;
再或是創造出前所未有、難以比擬的功能價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就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創新。
方法論則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商業模式的方法論是構建與重塑企業的生態系統。與傳統經營管理理論中的戰略和營銷不同,商業模式以系統觀取代了個體與環境的二元觀。
它認為企業的經營質量不僅僅取決於企業本身,也取決於企業所處的環境,因此商業模式的工作重點在於企業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也就是通過重新構建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係,來使得企業所在的生存系統得以改善,進而提升經營質量。
任何商業模式的有效創新,都會將企業帶入新的價值空間,拓寬資源向價值轉換的疆域。真正的價值空間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的。其中一面是客戶得益,另一面是企業得利。
對於企業商業模式設計來說,先解決企業得利的盈利模式,再去設計可行的用戶模式,是一種風險更為可控的道路。
三大利潤律解決的就是盈利模式問題,它仿佛海盜的藏寶圖,指引企業找到被埋藏的寶藏。
其中,大利潤律的第一條流失律提示企業先看自身,發現到處都是流失的利潤,只有當我們發現了企業自身流失的那部分利潤,並且改變以往「視而不見」的習慣,才能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做才能降低,甚至是消除這部分流失的利潤。
如果還不夠,使用第二條流向律去環顧整個行業,預知未來利潤的流向,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用戶的需求,往用戶所未被滿足的部分去努力,提高用戶的體驗,自然能有所突破。
最後一條邊緣律,是以邊緣用戶作為創新基點,切入非用戶領域,進入廣闊的藍海,找到有創新價值的市場,去開創一片無人競爭的新領域,引領潮流。
二、避免商業模式心法的3類錯誤
在商業模式心法的使用上,企業也常常會出現三類錯誤,需要加以避免:
第一類錯誤是沒有找到真實的價值空間;
在真實的價值空間裡,用戶模式和盈利模式必須同時存在,少任何一面都不是真實的價值空間。
不管是「單純擁有用戶規模,卻無法實現盈利」,還是「利潤率很高,但找不到用戶」,這兩種都是虛假空間,是空中樓閣、竹籃打水。其結果要麼是企業持續虧損,要麼是用戶價值不斷被侵蝕直至崩潰。
第二類錯誤是沒有遵循三大利潤律;
也就是說,企業開展的所謂商業模式創新,既沒有去挽回流失的利潤,也沒有提前對利潤流向布局,更沒有進入一個新的藍海。與從前相比,企業資源向價值的轉化率沒有得到任何提升。
這就相當於沒有按照海盜的藏寶圖前進,走的都是彎路錯路,又怎麼能發現隱秘山洞的寶藏呢?
第三類錯誤是沒有構建最小系統。
必須要有最小系統,才能陸續添加其他的利益相關者,最終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多層網狀生態系統。
缺少最小系統的軸心帶動,所謂的「整合資源」是無法實現的,各相關方仍然是淺層次的連接。
在下一篇文章開始,我開始跟大家一起來探討搭建商業模式的招式,這些招式,新教會大家如何一步一步地搭建屬於你企業的創新式商業模式,敬請關注。
本文來源筆記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