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市,作為中國第一支服裝上市公司股,杉杉股份出盡了風頭,如今轉型升級卻是相當艱辛。
杉杉股份上個月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淨利潤預計為 2.39 億元到 2.85億元,同比減少 74%到 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公司業績預計為1.13億元到 1.63億元,同比減少46%到63%。
這也就意味著,繼杉杉服裝產業凋零之後,杉杉股份的主營產業鋰電池材料,也遭遇了利潤大滑坡。
即便特斯拉概念興起,帶動了鋰電池產業股連續上漲。杉杉股份股價從2月3日12.14元/股,一路上漲至當前的15.69元/股,漲幅達到28.5%,依然不能掩蓋現實的殘酷。
跟特斯拉籤約合作的寧德時代,也就是杉杉股份的下遊大客戶,豪投91.3億元正在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很明顯,杉杉股份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關係,很快就要轉向同行競爭關係。
2016年參與定增的資金早已預感不妙。
2019年4月起,持股5%以上的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開始了減持計劃,近期5%持股的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贏 1 號也開始了減持計劃。
更糟糕的是,杉杉股份的另一大客戶比亞迪,剛剛公布1月份銷量,更是慘不忍睹:新能源車銷量7133輛,同比下滑75.12%。
同時,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連續7個月銷量下滑。
受到上遊原材料價格劇烈影響,同時又被新能源汽車銷量左右,競爭白熱化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毛利率正在被強力壓縮。
杉杉股份全面轉型鋰電池正負極材料業務,目前仍在擴產,未來到底是康莊大道,還是條窮途末路?
徹底轉型鋰電材料
2月3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交易價格1.68億元,將其所持的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合計48.1%股份轉讓給陝西茂葉、聯康財、衡通貿易、李興華和祖薇薇。此次股權轉讓後,公司對杉杉品牌公司的持股比例將降至19.37%,杉杉品牌公司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杉杉品牌公司的轉讓,表明屬於杉杉服裝的輝煌淡去了最後一絲餘暉。
杉杉股份1996年上市之時,是風頭無二的第一服裝上市股,杉杉服裝暢銷國內,也是各大電視臺的常客,2012年是杉杉服裝業務的巔峰,營業額突破了18億元。
然而至此以後,服裝業務逐年凋零。負責服裝業務的杉杉品牌公司,在2018年服裝收入只剩下7.9億元,到2019年三季度5.63億元,利潤僅41萬元。
杉杉品牌公司控制權轉讓後,杉杉股份的主業只是鋰電池材料業務了。
雖然杉杉股份醞釀鋰電池材料時間已久,然而仍不屬於龍頭企業。
早在1999年,杉杉股份就已展開了對鋰電池材料業務的布局。1999年杉杉股份涉足負極材料,之後逐步涉足正極材料和電解液。
2013年,杉杉股份的鋰電池材料業務收入超過服裝業務。到2018年,杉杉股份鋰電池材料業務的收入達到70億元。
杉杉股份以負極材料起家,根據新聞消息,1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去年開始投產,不過競爭對手璞泰來也來勢洶洶,也正在投建負極材料。
從2018年報披露的業務來看,璞泰來與杉杉股份在負極材料營業額上不分伯仲,均為19億元。
而正極材料方面,目前國內競爭相對比較激烈,原因是正極材料的需求遠大於負極,因此正極材料的涉足企業相對較多,與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廈門鎢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形成競爭,與正極材料龍頭格林美尚有30億元的差距。
上下遊夾擊轉型迎來陣痛
杉杉股份的早早轉型,並沒有獲得強勢的市場競爭力,在上下遊不利情況影響下,業務弱點逐漸浮出。
最近杉杉股份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39億元到2.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業績將大幅下降74%到79%。
杉杉股份把原因歸結為正極材料上遊原材料鈷的價格同比大幅下滑,導致正極材料售價下滑,同時補貼退坡,客戶擠壓了售價。
實際上,正極材料的毛利率從2018年以來就逐步萎縮,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
杉杉股份在2018年財報中曾多次提及「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業績同比下降」,按照2018年年報的營收構成來看,正極材料所佔公司營收的比例極重,收入佔比高達53.37%。
2017年鋰電池材料毛利率尚可達到24.67%,2018年毛利率下降到17.13%。2019年情況更加惡化。
在2019年上半年,正極公司杉杉能源實現銷售量為10173噸,同比僅增長1.1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1067.46萬元,同比下降21.49%。
公司公告稱主要是受上遊原材料四氧化三鈷和三元前驅體價格下滑的影響,正極公司產品均價同比再降22%。
杉杉股份的整體毛利率也反映出這一特點。2017年銷售毛利率為25.39%,2018年銷售毛利率為22.10%,2019年三季度銷售毛利率為21.81%。
值得一提的是,在杉杉股份業績大幅預減及產品價格下滑過程中,杉杉股份為進一步提升高端產品產能和有效降低產品成本,公司仍在高舉擴產。
截至2019年三季度,杉杉股份的在建工程金額已由2018年的11.37億元增長至18.74億元,變動率高達64.86%。
在杉杉股份高舉擴產大旗中,值得警惕的是,杉杉股份的現金流持續承壓。
截至2019年三季度報,杉杉股份帳面貨幣資金大幅減少47.61%,帳面貨幣資金為13.72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高達40.68億元,長期借款也高達21.97億元。
實際上,受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退坡、汽車行業整體銷售狀況持續不佳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鋰電池產業鏈企業頗為艱難。
下遊市場的壓力倒逼杉杉股份不得不削價供貨。
剛剛一月份,長城汽車旗下的純電動品牌歐拉銷量為1300輛,同比下降65.6%;吉利汽車1月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為4762輛,同比下降47.2%;江淮汽車1月純電動汽車銷量則為2170輛,同比下降64.1%。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1月銷量7133輛,同比大降75.1%。
這樣開場業績,給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蒙上了陰影。2020年杉杉股份的資金壓力以及銷售狀況,註定走在一條艱難而又曲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