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服裝上市公司,曾年銷售18億元,如今轉型鋰電業,慘遭上下...

2020-12-01 騰訊網

1996年上市,作為中國第一支服裝上市公司股,杉杉股份出盡了風頭,如今轉型升級卻是相當艱辛。

杉杉股份上個月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淨利潤預計為 2.39 億元到 2.85億元,同比減少 74%到 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公司業績預計為1.13億元到 1.63億元,同比減少46%到63%。

這也就意味著,繼杉杉服裝產業凋零之後,杉杉股份的主營產業鋰電池材料,也遭遇了利潤大滑坡。

即便特斯拉概念興起,帶動了鋰電池產業股連續上漲。杉杉股份股價從2月3日12.14元/股,一路上漲至當前的15.69元/股,漲幅達到28.5%,依然不能掩蓋現實的殘酷。

跟特斯拉籤約合作的寧德時代,也就是杉杉股份的下遊大客戶,豪投91.3億元正在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很明顯,杉杉股份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關係,很快就要轉向同行競爭關係。

2016年參與定增的資金早已預感不妙。

2019年4月起,持股5%以上的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開始了減持計劃,近期5%持股的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贏 1 號也開始了減持計劃。

更糟糕的是,杉杉股份的另一大客戶比亞迪,剛剛公布1月份銷量,更是慘不忍睹:新能源車銷量7133輛,同比下滑75.12%。

同時,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連續7個月銷量下滑。

受到上遊原材料價格劇烈影響,同時又被新能源汽車銷量左右,競爭白熱化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毛利率正在被強力壓縮。

杉杉股份全面轉型鋰電池正負極材料業務,目前仍在擴產,未來到底是康莊大道,還是條窮途末路?

徹底轉型鋰電材料

2月3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交易價格1.68億元,將其所持的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合計48.1%股份轉讓給陝西茂葉、聯康財、衡通貿易、李興華和祖薇薇。此次股權轉讓後,公司對杉杉品牌公司的持股比例將降至19.37%,杉杉品牌公司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杉杉品牌公司的轉讓,表明屬於杉杉服裝的輝煌淡去了最後一絲餘暉。

杉杉股份1996年上市之時,是風頭無二的第一服裝上市股,杉杉服裝暢銷國內,也是各大電視臺的常客,2012年是杉杉服裝業務的巔峰,營業額突破了18億元。

然而至此以後,服裝業務逐年凋零。負責服裝業務的杉杉品牌公司,在2018年服裝收入只剩下7.9億元,到2019年三季度5.63億元,利潤僅41萬元。

杉杉品牌公司控制權轉讓後,杉杉股份的主業只是鋰電池材料業務了。

雖然杉杉股份醞釀鋰電池材料時間已久,然而仍不屬於龍頭企業。

早在1999年,杉杉股份就已展開了對鋰電池材料業務的布局。1999年杉杉股份涉足負極材料,之後逐步涉足正極材料和電解液。

2013年,杉杉股份的鋰電池材料業務收入超過服裝業務。到2018年,杉杉股份鋰電池材料業務的收入達到70億元。

杉杉股份以負極材料起家,根據新聞消息,1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去年開始投產,不過競爭對手璞泰來也來勢洶洶,也正在投建負極材料。

從2018年報披露的業務來看,璞泰來與杉杉股份在負極材料營業額上不分伯仲,均為19億元。

而正極材料方面,目前國內競爭相對比較激烈,原因是正極材料的需求遠大於負極,因此正極材料的涉足企業相對較多,與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廈門鎢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形成競爭,與正極材料龍頭格林美尚有30億元的差距。

上下遊夾擊轉型迎來陣痛

杉杉股份的早早轉型,並沒有獲得強勢的市場競爭力,在上下遊不利情況影響下,業務弱點逐漸浮出。

最近杉杉股份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39億元到2.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業績將大幅下降74%到79%。

杉杉股份把原因歸結為正極材料上遊原材料鈷的價格同比大幅下滑,導致正極材料售價下滑,同時補貼退坡,客戶擠壓了售價。

實際上,正極材料的毛利率從2018年以來就逐步萎縮,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

杉杉股份在2018年財報中曾多次提及「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業績同比下降」,按照2018年年報的營收構成來看,正極材料所佔公司營收的比例極重,收入佔比高達53.37%。

2017年鋰電池材料毛利率尚可達到24.67%,2018年毛利率下降到17.13%。2019年情況更加惡化。

在2019年上半年,正極公司杉杉能源實現銷售量為10173噸,同比僅增長1.1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1067.46萬元,同比下降21.49%。

公司公告稱主要是受上遊原材料四氧化三鈷和三元前驅體價格下滑的影響,正極公司產品均價同比再降22%。

杉杉股份的整體毛利率也反映出這一特點。2017年銷售毛利率為25.39%,2018年銷售毛利率為22.10%,2019年三季度銷售毛利率為21.81%。

值得一提的是,在杉杉股份業績大幅預減及產品價格下滑過程中,杉杉股份為進一步提升高端產品產能和有效降低產品成本,公司仍在高舉擴產。

截至2019年三季度,杉杉股份的在建工程金額已由2018年的11.37億元增長至18.74億元,變動率高達64.86%。

在杉杉股份高舉擴產大旗中,值得警惕的是,杉杉股份的現金流持續承壓。

截至2019年三季度報,杉杉股份帳面貨幣資金大幅減少47.61%,帳面貨幣資金為13.72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高達40.68億元,長期借款也高達21.97億元。

實際上,受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退坡、汽車行業整體銷售狀況持續不佳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鋰電池產業鏈企業頗為艱難。

下遊市場的壓力倒逼杉杉股份不得不削價供貨。

剛剛一月份,長城汽車旗下的純電動品牌歐拉銷量為1300輛,同比下降65.6%;吉利汽車1月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為4762輛,同比下降47.2%;江淮汽車1月純電動汽車銷量則為2170輛,同比下降64.1%。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1月銷量7133輛,同比大降75.1%。

這樣開場業績,給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蒙上了陰影。2020年杉杉股份的資金壓力以及銷售狀況,註定走在一條艱難而又曲折的路上。

相關焦點

  • 那些向服裝時尚行業轉型的上市公司,這兩年在忙著買些什麼資產?
    這幾年來,服裝上市企業跨界多元化轉型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有些服裝企業轉著轉著服裝業務就退居其次了,或者消失不見了。但同時,也有一些上市企業出於種種原因,選擇了進軍服裝時尚消費行業,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動作,來彰顯它們的業務發展方向。
  • 2016上半年我國服裝行業上市公司情況分析
    、內衣、職業裝、裘皮、孕嬰童裝九類39家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83.17億元,淨利潤103.08億元,淨利潤率13.16%。與2015年上半年相比,營收增長7.18%,淨利潤增長0.29%,淨利潤率0.9個百分點。紡織與拉鏈兩類8家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35.10億元,淨利潤10.37億元,淨利潤率2.38%。與2015年上半年相比,營收增長28.92%,淨利潤卻下降14.73%。從這些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看,下遊企業(服裝、鞋類、裘皮)的淨利潤率是上遊企業(紡織與拉鏈)的5.53倍。
  • 都市麗人上半年虧損逾1.2億元 大刀闊斧轉型能否脫困
    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唐硯/攝近日,國內內衣品牌都市麗人發布盈利預警,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不少於1.2億元。此外,該品牌表示,將持續推進轉型計劃,從產品、渠道、銷售等方面重塑品牌形象。在轉型路上的都市麗人能否重獲消費者喜愛?
  • 中國第一服裝品牌倒閉?關閉1500家門店,市值蒸發338億!
    豪華的裝修,巨大的海報,總是能第一時間「抓住」你的眼球。讓人忍不住進去逛逛。2016年11月,美邦創始人周成建辭去董事長,CEO一職,也算是給3年內關閉的1500家門店一個交代。根據美邦去年財報,16年年度虧損超過1億元。這位曾經的服裝巨頭在走完13個年頭後還是沒能逃過瀕臨倒閉的危機。
  • 精功集團又一債券違約曾坐擁3家上市公司 如今已實質違約債券餘額...
    原標題:精功集團又一債券違約,曾坐擁3家上市公司,如今已實質違約債券餘額或達61億元   11月30日晚間,上清所
  • 中國休閒服裝行業品牌紛紛興起,這些品牌脫穎而出
    價格定位合理的大眾時尚休閒服裝迎合了這一龐大消費群體的需求,預計將取得快於整體服裝市場的增長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及消費國。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休閒服裝行業市場調研和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1-6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的服裝產量達144.25億件,同比增長0.71%。
  • 曾是最受歡迎的服裝品牌:如今卻裁員6000多人,關店2300多家!
    文:阿慧如今,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出現,各種大品牌不斷崛起,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在早期的服裝市場上,幾乎可以說是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真維斯的世界。但現在是一個快速發展,不斷變革的時代。銷售完成後,旭日將不再參與任何虧損業務,並將專注於東南亞市場。進入中國市場25年後,真維斯終於像班尼路一樣被賣掉,成為「棄子」。很多人都很好奇,從休閒服裝第一品牌到邊緣品牌,這些年真維斯經歷了什麼?牛仔褲西最初是澳大利亞牛仔褲品牌。楊釗和楊勳在香港開了一家旭日服裝廠,為他們做代工。
  • 艾格破產,美邦虧慘,記憶中的服裝大牌為何被時代拋棄了?
    曾經的擴張在中國這個規模空前的巨大市場中,艾格與美特斯邦威都曾創造一段輝煌歷史。早在3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後,巨大的消費市場吸引了眾多國外服裝品牌的關注,法國品牌艾格就是其中一家。艾格於1994年正式進入國內市場,並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英模特製衣有限公司。1995年,艾格在上海開了國內第一家零售實體店。
  • 為了美女豁出去了 朗姿、萊茵轉型路上竟砸了14億
    2011年,朗姿股份成功上市,實際控制人申東日第二年以30億元的財富登上《福布斯》中國年輕富豪榜單的14名。除了外露的財富數字外,關於他的創業歷程、個人性格愛好等等能組成一個成功者的種種特性都無從得知。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框裡打上「朗姿申東日」,翻遍前30頁,也找不到任何申東日的個人專訪。所有的數據都指向朗姿股份這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
  • 18家上市玻璃公司上半年「成績單」簡析
    18家企業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的有7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有8家;上半年計為虧損的企業為3家……8月如期結束,各大上市玻璃公司也曬完了自己的半年報「成績單」。我們選取了18家在行業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玻璃行業上市公司,逐一翻閱了它們的半年報。
  • 中國第一裁縫:稱服裝利潤高出房地產,卻靠新能源電池登上富豪榜
    如今服裝市場低迷,曾經風靡一時的美邦、達芙妮等都在市場中艱難地掙扎,鄭永剛卻是個很特別的例子,十幾年前憑藉服裝行業發家,轉頭跨界進了新能源的坑,並成功登上富豪榜。如今,在淡出杉杉股份13年之後,62歲的他再次出山了。創立杉杉西服1958年,鄭永剛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工村家庭,18歲參軍,3年之後復員。
  • 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世界排名第一
    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世界排名第一 【2007.03.29 08:4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餘凱 維生素C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曾因產量過大而造成的價格走低已到了企業不能承受的程度,國內很多企業開始不同程度的限產減產,這種減產行為終於引起了市場感應,價格開始自然上漲。  上市公司有規模優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維生素產業集中度較高,且在全球具備較強的規模優勢,如鑫富藥業的泛酸鈣國內外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90%和50%。
  • 一家上市公司轉型做醫療深陷泥潭
    點藍色字關注「京醫會」 2015年,一家上市房企開始改名換姓向醫療健康行業轉型,5年後深陷巨虧。 一年虧18億!
  • 行業併購勢頭仍然兇猛 泉州服裝品牌併購的得與失
    2015年1月貴人鳥以2.4億元人民幣入股老牌體育門戶虎撲體育,同年7月,又聯合虎撲體育和景林資本成立了動域資本,規模達到20億元,據稱是「中國最大規模體育產業基金」,貴人鳥出資10億元,並先後投資了多個體育項目。2015年7月通過香港子公司2000萬歐元投資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The Best Of Your Sp3orts.S.A。2016年6月和8月貴人鳥又收購傑之行和名鞋庫。
  • 西海岸新區17家上市公司大盤點:本地品牌「雙星」最早於1996年完成...
    資產總額60億元,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出口創匯2億美元。雙星專業運動鞋榮獲「中國名牌」,雙星品牌價值492.92億元。連續15年蟬聯中國電視銷售第一。主要從事電視機、數位電視廣播接收設備及信息網絡終端產品的研究、開發、製造與銷售。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最佳海外形象」第一名。2020年7月,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88位。
  • 迪瑞醫療上市6年擬18億易主華潤集團 華潤系A股公司增至7家
    8月24日晚,迪瑞醫療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晉江瑞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晉江瑞發)及其一致行動人籤署了系列股權變動協議。交易完成後,晉江瑞發實現清倉退出,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宋勇變更為中國華潤。 迪瑞醫療創立於1992年,2014年9月10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至今已近6年。
  • 2007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年度報告(全文)
    平均市值跳至200億元,分化趨勢日益顯現  2007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結構呈現出重心上移的趨勢。2006年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規模為63.26億元,2007年的這一數字呈現三級跳的速度增長至212.46億元,大幅增加235%。
  • 中國雷射行業十大上市公司
    6、大恆科技(600288)  為實現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宏偉戰略目標而組建的以光學、光電子產品為主要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大恆(集團)有限公司是中科院於80年代中期。並於1999年實施了企業制度改制,公司現註冊資金為3億元。
  • 磷酸鐵鋰電池上市公司有哪些_最新十大磷酸鐵鋰電池上市公司匯總
    磷酸鐵鋰電池上市公司二:中國寶安(000009)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寶安集團)成立於1983年7月,是新中國第一批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009,股票簡稱:中國寶安在資本市場上曾連創成立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第一張可轉換債券、第一張中長期認股權證等九項新中國第一。   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投資興辦工業,引進三來一補;進出口貿易業務(按深貿管審證第094號文規定辦理);房地產開發、倉儲、運輸、酒店等服務業,文化業,藥品的生產銷售;經營錳酸鋰正極、改性石墨材料、進出口等。
  • 盤點一下中國最賺錢的十大傳感器上市公司
    企業的集成電路年封裝能力和銷售收入均位列我國內資及內資控股企業第三位,淨利潤率自2007年上市連續四年位居國內同行企業上市公司第一位。 華天科技建有1060家客戶的強大銷售網絡,其中160家為國際客戶,企業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無錫、成都等國內各大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在美國、韓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服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