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減不了?研究發現三大人體因素與體重密切相關 找對根源減重事...

2020-11-24 前瞻網

體重減不了?研究發現三大人體因素與體重密切相關 找對根源減重事半功倍

 olivia chan • 2018-08-29 17:26:01 來源:前瞻網 E285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腦結構、精神活動、基因和體重之間的聯繫比我們想像的要緊密得多。

研究人員對1200名參與「人類連接組項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這項研究計劃映射人類大腦的整個神經結構)的參與者的MRI掃描的腦部成像數據和認知測試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這項研究揭示了身體質量、大腦結構和認知能力之間的一系列聯繫,這可能為開發新的與體重相關的健康幹預提供基礎。

在研究結果中,研究人員發現,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與「認知靈活性降低、延遲滿足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和語言記憶」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他們還揭示了BMI與大腦結構的相關性,發現BMI越高的人左前額皮質越厚,右前額皮質越薄。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右前額皮質損傷可能會導致暴飲暴食,因此在這項研究中發現消瘦可以被看作是前兆。

BMI越高,左杏仁核越大,這與我們對食物誘惑反應的不同有關。而那些身體質量指數較高的人的「內嗅-海馬旁結構」體積更小,這些結構與上下文理解和情景記憶(即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何記憶)有關。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認為,結果表明,易肥胖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視覺食物暗示的影響,而且往往較難抵抗這些誘惑。

蒙特婁神經研究所和醫院(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 and Hospital)的資深研究作者Alain Dagher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樣一種理論,即人體的體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涉及認知、決策和動機的高級大腦系統控制的。」

參與者中有一些兄弟姐妹,包括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這使得研究小組能夠確定導致某些人肥胖的基因遺傳特徵。

「這些調節食物攝入的大腦系統中的個體差異似乎具有一定的遺傳性,」Dagher博士補充說。

與所有這類研究一樣,確切的相關方向並不完全清楚。肥胖是受大腦結構的影響還是大腦受結構受肥胖的影響?雖然這很難下定論,但這項研究的基因研究部分更傾向於一定比例的肥胖受到大腦結構的強烈影響。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提供更有效的幹預策略,來遏制那些並非嚴格因飲食導致的肥胖。

Uku Vainik(該項研究領導作者以及愛荷尼亞塔爾圖大學神經和心理學研究所( Neuro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t University of Tartu)的研究員)說「例如,通過認知訓練來改善神經行為因素,可以提高人們抵抗食物的能力,減肥可能就大有希望。幹預不應只關注飲食,還應認識到肥胖與基因相關的神經行為特徵。這樣的幹預可能會幫助人們保持苗條。」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減5斤體重就不動了?提醒:減肥期間,犯這3種錯誤很難減重成功
    許多人都說自己的事業正處於瓶頸期,卻不知道什麼小事情都有可能出現所謂的「爬山虎階段」。小李是超重的體形,比正常體重多出10斤左右,因為穿著太胖受挫後馬上就想減肥。而且小李很聰明的地方就是不像別人那樣通過節食或不吃肉減肥,只要控制每餐7分飽,然後通過鍛鍊消耗掉所吃食物的卡路裡即可。
  • 體重有記憶 快速減肥不容易
    華龍網3月29日9時訊  不單單是節後要注意體重,很多人對自己的體重、體形還有更高的要求。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正常呢?主要有三項標準:第一是BMI(身體質量指數);第二是體脂百分比;第三是腰臀比。
  • 快速減體重時機體的變化-純科普、慎入!
    五體溫調節障礙:由於快速減重使水分的量減少、引起血容量減少,流經到皮膚的血流量減少,汗液蒸發量減少,進而導致體內熱量散發不及時,影響到皮膚的散熱。因此處於脫水狀態的人在熱環境下運動時體溫很容易升高。有資料報導,每當體重減輕1%時,人體的溫度會升高0.17到0.28℃。六肌糖原和肝糖原儲備損耗:在快速減體重的第一到二天,由於糖原儲備耗損。
  • 關於減重速度的4大問題
    所以Max Wishnofsky綜合了當時減少熱量攝入和增加熱量攝入的人體研究,及對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知識,總結出了一個關於減少熱量攝入減重的定律—— 減少掉1磅體重(約1斤)中所需消耗掉的熱量為3500kcal。1958年關於3500kcal每磅體重的文章印影版和封面注意,這個結論是基於幾個假設,要想這一結論成立,首先它的假設需要成立。
  • 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發布:對超重或肥胖群體應早期幹預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4日訊(記者 吳佳佳)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13日在京發布。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肥胖和超重既是關乎個人健康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乎社會經濟負擔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 體重減1公斤,全馬成績能提高多少?
    體重減1公斤,全馬成績能提高多少?不管結論如何,在意體重的跑友不少人為了減脂而跑步的。一、 體重和縮短跑步時間的假說公式1、假說1:1kg=3分鐘日本一教授說1kg=3分鐘,體重每增減1公斤,全馬成績就增減3分鐘。但是大家水平高低不同,不能一刀切吧?
  • 體重越重,片酬越高!但還是選擇減肥,公開半年減50磅方法
    同時也立下目標,希望於年底減至165磅(約150斤左右)。Rebel Wilson當年憑藉《完美巨聲幫(Pitch Perfect)》中飾演Fat Amy一炮而紅。圓潤的身材,也是因為原來電影公司為了讓她維持傻大姐的形象而禁止減肥。並要求她籤下維持加大碼身形的合約,而且是體重愈高,酬金也隨之上升。
  • 「衢州市民美容貼士」減不了肥是基因作祟?專家說出真相
    英國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控制體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那麼,明明沒有胡吃海喝卻依然減不了肥,是否可以歸結於基因作祟?  「肥胖現象和生存環境密切相關。事實上,人的胖瘦取決於遺傳、環境、心理、運動等因素。」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農業部駐塔福茨大學人類老年化研究中心博士後沈立榮告訴記者。
  • 女性身高1米6,體重105斤,算胖嗎?女性的標準體重是多少?
    但有時候選擇的方法不對,還將自己的身體損傷了。或許你的體重並沒有達到需要減肥的狀態,最好不要盲目的減肥,先了解一下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160cm的女性多少斤算胖?其實對於一米六的女性來說,105斤完全是標準的體重。計算體重有一個公式,就是用身高(cm)減去105,得出的就是標準的體重。
  • 當體重不再下降時,做對這3件事,還能再瘦一圈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體重停滯都是平臺期,不要給自己找藉口,畢竟,說不定是因為你最近放肆吃喝,運動減少造成的。不知道你是哪種?這是因為:像第一種情況,其實是減肥有效果的體現,減肥不是減重,如果脂肪減少了,肌肉增加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二種情況很簡單,連平臺期都不是,就是胖而已。身上的「陳年老肥」,怎麼可能幾天之內就減掉?也太天真了吧。
  • 最新研究顯示:免疫系統左右體重
    圖片來源:blog credit   一個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研究小組發現,免疫系統對機體調節體重的能力有高達40%的「決定權」。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新陳代謝》期刊。   該研究通訊作者、聖文森特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學家Donal O』Shea說:「我們知道,一旦體重增加,對大多數人來說,減肥是非常困難的。
  • 澳洲新概念體重管理品牌eimele亦餐 開啟健康全食新時代
    作為從澳洲帶著創新體重管理理念來到中國的亦餐,一直致力於通過純天然全食食材、純植物萃取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的健康飲食理念,幫助大家進行體重管理和健康管理,打破生理年齡的禁錮,打造逆生長的輕盈體態,擁有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 體重高不高 免疫有話說
    一個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研究小組發現,免疫系統對機體調節體重的能力有高達40%的「決定權」。
  • 三減三健核心信息之定期測量體重
    ●「健康體重」核心信息    (一)維持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    (二)定期測量體重指數(BMI)見右下圖    (三)維持健康腰圍    重視控制腰圍,預防腹型肥胖,建議男性腰圍不超過85釐米,女性不超過80釐米。
  • 湘雅探「泌」 | 4年減下157斤!且看專家「妙手減重」!
    減重手術,減的是體重,加的是健康。一位三十而已的女性,自第一胎分娩後連續6年,體重以10kg/年的速度增加,到2016年,體重已達148.5kg,體質指數 (BMI) 為54.5kg/m 2 ,是正常範圍的2倍多,並出現多種不適症狀。
  • 體重控制是持久戰,記住這些技巧就能戰無不勝!
    斯坦福的研究者發現,基因對胰島素水平以及低脂或低碳飲食並不會影響減重成果,飲食是否得當才是真正的原因。 HIS FOR HIIT 高強度有氧訓練 高強度即是名副其實,也是秉承天性。
  • 減肥應該怎麼計算體重?這5個減肥乾貨知識必須知道!
    現下是食物供給最充足的時代,也是體重最不受控制的時代,如何管理體重,已經成為大家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如果說減肥是女生一輩子的事業,那麼體重管理則不分性別,甚至胖瘦。 為什麼會說體重管理不分胖瘦呢?瘦的人還需要進行體重管理嗎?
  • 寶寶體重身高不達標?可能和母乳有關……
    媽媽孕產期的胖瘦,影響HMO成分 在調整了分娩方式、孩子性別和孕期吸菸史三個相關因素後,他們發現,媽媽孕期的BMI值越高,母乳中HMO成份的多樣性就越顯著減少。 然後,研究人員進一步看了看這些又增又減的指標是如何影響寶寶的身高體重的。
  • 死亡率和體重有關?什麼樣體重的人易長壽?你的體重達標了嗎?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多樣,很多人一看到美食就忍不住會多吃兩口,經常吃一些高脂肪油膩的食物,體重就一天天上升了。前一段時間,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體重和死亡率竟然有一定的關係。對於體重其實是有一個公認的測算公式的,這個公式被稱作體重身高指數,也叫做BMI值。
  • 三大流失讓人衰老,成因應與低體溫密切相關,成分學以外學會養生
    其實三者背後的深層原因,大約都與體溫降低密切相關,65歲的平均體溫的下限大約可以低於35.5度左右,已經十分接近慢性低體溫症候群的邊界,其相互之間呈現出緊密的正相關,這也與中醫認為年老體弱陽氣漸衰,神形不相兼具的認識比較一致。補充陽氣,復甦體溫,也許正是具有提綱挈領意義的抗老防老的有效養生措施。